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的情态与将来时用法的演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继红 陈前瑞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8-229,287,共12页
本文以上古的"当"为例,讨论情态与将来时语法化的共性与个性。Bybee等(1994)提出,不同来源的义务义成分演化为将来时标记时,都要经历一个意向义的阶段。《史记》的证据显示,古代汉语的"当"没有经历意向义就直接演... 本文以上古的"当"为例,讨论情态与将来时语法化的共性与个性。Bybee等(1994)提出,不同来源的义务义成分演化为将来时标记时,都要经历一个意向义的阶段。《史记》的证据显示,古代汉语的"当"没有经历意向义就直接演化为将来时用法。这可能是因为作为其来源意义的义务义大量应用于礼制、法律、占卜等语境,鲜见第一人称。论文在已有的语法化连续环境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的临界环境;在已有的将来时研究的基础上,分化出预言类将来时和参照类将来时,并讨论了预言将来时与认识情态的盖然用法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将来时 语法化 类型学“
原文传递
常用词“该”对“合”的历时替换及其他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海媚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8,共7页
近代汉语阶段,表"应该"义的助动词主要有"合"和"该","合"始见于西汉,经过隋唐宋三代的发展,金元时期成为"应该"义的主导词;"该"最初见于唐代书面语文献,南宋口语文献才开... 近代汉语阶段,表"应该"义的助动词主要有"合"和"该","合"始见于西汉,经过隋唐宋三代的发展,金元时期成为"应该"义的主导词;"该"最初见于唐代书面语文献,南宋口语文献才开始有少许用例,但由于具有表义明晰性强、音义感知度高等优点,明清两代用例迅速增多,明中后叶即取"合"而代之成为现代汉语口语中"应该"义的常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原文传递
常用词“合”对“当、应”的历时替换及其消退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海媚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2,共6页
助动词"合"虽然始见于西汉,但用例极少;即使到了隋唐宋三代,与"当、应"相比,仍处于次要地位;金元时期,无论在使用频率还是语法功能方面,"合"都处于强势地位;然而,明清两代,"合"的使用频次骤减... 助动词"合"虽然始见于西汉,但用例极少;即使到了隋唐宋三代,与"当、应"相比,仍处于次要地位;金元时期,无论在使用频率还是语法功能方面,"合"都处于强势地位;然而,明清两代,"合"的使用频次骤减,以至于现代汉语中,"合"基本被淘汰出局。原因有二:(1)在与"该"的竞争中失去优势;(2)自身义项过多,影响表义的明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替换 消退
原文传递
论中古汉语词尾“当”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宗许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76,共5页
词尾“当”产生于汉魏六朝 ,主要作副词词尾 ,与词尾“自”“复”特点基本相同。自唐宋而下 ,作动词词尾居多。词尾“当”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 。
关键词 中古时期 汉语 词尾 口语特点 动词 双音化 词义 虚义 用法
下载PDF
“相当”商诂 被引量:4
5
作者 呼叙利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相当"义为"相对",即使被用于描述物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时,也是如此。"相当"揭示的是事物之间在方向、长度、位置、距离、数量、形状、大小、事理等方面相对应、相一致的关系,而非"面对面"... "相当"义为"相对",即使被用于描述物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时,也是如此。"相当"揭示的是事物之间在方向、长度、位置、距离、数量、形状、大小、事理等方面相对应、相一致的关系,而非"面对面"式的简单关系。"整齐"并不能充分揭示"相当"的丰富内涵。《说文》释"当"为"田相值",与"相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值 相对 对应 说文解字 同义词
原文传递
试论结果标记与条件句的互动关系--以中古汉语结果标记使用为例
6
作者 孙雅平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中古汉语条件句结果标记类型丰富,常见的七个结果标记“乃、即、必、辄、便、当、皆”在条件句中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表达有很大差异,由此说明结果标记对条件句之间同样存在着互动关系。结果标记的粘合功能强弱与条件句小句融合程度成正... 中古汉语条件句结果标记类型丰富,常见的七个结果标记“乃、即、必、辄、便、当、皆”在条件句中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表达有很大差异,由此说明结果标记对条件句之间同样存在着互动关系。结果标记的粘合功能强弱与条件句小句融合程度成正相关,并形成“[皆>便>辄]>[当/必/即/乃]”的粘合功能连续统。结果标记主观性强弱与条件句小句连接的语义层次分布密切相关,七个结果标记所在条件句主要分布在主观性较低的情状层和态度层,并形成一个主观性连续统“必、当>乃>皆、便>辄、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句 结果标记 “乃、即、必、辄、便、、皆” 粘合功能 小句连接的五个层次
下载PDF
“当”的语法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春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当"的语法化过程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发展路径和演变模式。在其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就情态范畴而言,"当"是沿着"动力--道义--认识"的路线发展的,... "当"的语法化过程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发展路径和演变模式。在其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就情态范畴而言,"当"是沿着"动力--道义--认识"的路线发展的,从语义机制来看,"当"从动词到助动词是隐喻在发挥作用,而从动力情态到道义情态、从道义情态到认识情态都是转喻在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助动词 副词 连词
下载PDF
释《论语》“当仁,不让于师” 被引量:1
8
作者 时金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14,共4页
"当仁不让于师"句过去解释为:"面对仁义,不谦让老师",语义牵强。正确注释经典的依据应该是文字本义、古代习惯用法、先贤思想体系,而不能靠猜测。根据《左传》《礼记》中的语料和先秦的语言习惯,对其中的"当&q... "当仁不让于师"句过去解释为:"面对仁义,不谦让老师",语义牵强。正确注释经典的依据应该是文字本义、古代习惯用法、先贤思想体系,而不能靠猜测。根据《左传》《礼记》中的语料和先秦的语言习惯,对其中的"当""让""师"等字的本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当仁"指坚决信奉"仁",而不指"面对仁"或者"应当仁"。"不让于师"指不因大军而退让,而不是"不谦让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论语》 仁不让于施 认知语言学 释义
下载PDF
词语考释三则
9
作者 呼叙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4-76,共3页
通过选取用例,考释古代文献中的三个词语,初步纠正了在词典编纂、教材注释、古文翻译等方面存在的关于这三个词语的某些错误。
关键词 分部 例释
下载PDF
构式“当X遇上/见/到Y”的超预期语义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柳 《现代语文》 2020年第9期38-41,共4页
“当X遇上/见/到Y”构式大量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有其独特的句法使用功能。其语义具体表现为,说话者将生活中的某种客观事件、状态或经历,与另外某种客观事件、状态、经历进行关联或非关联性对比,通过语言描述,使听话者联想到相关事件、... “当X遇上/见/到Y”构式大量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有其独特的句法使用功能。其语义具体表现为,说话者将生活中的某种客观事件、状态或经历,与另外某种客观事件、状态、经历进行关联或非关联性对比,通过语言描述,使听话者联想到相关事件、状态或经历,达到或超过主观预期,从而实现言有尽而意未尽的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遇上/见/到Y” 超预期 语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