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龙习俗的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逻辑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韶钧 彭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4,共10页
舞龙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仪式象征与生命隐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以舞龙习俗作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内生逻辑... 舞龙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仪式象征与生命隐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以舞龙习俗作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内生逻辑。研究认为,舞龙习俗是在国家和地方并存机制的双向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以民间信仰为核心内容的仪式活动,它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象和价值诉求已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也成为国人呼唤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它所具有的优秀文化基因,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抓住“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这一主线,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提振民族精神,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龙习俗 文化意象 文化认同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贵州丹寨“锦鸡舞”鸟图腾文化考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声珅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鸟图腾符号作为表现对象或主题出现在"锦鸡舞"之中,扩充和丰富了舞蹈本身的意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昭然于心。鸟崇拜意识决定了锦鸡舞的外化形象与精神内核,并以其自身的生命系统将不同时代积淀下来的苗族文化转化为可触碰、... 鸟图腾符号作为表现对象或主题出现在"锦鸡舞"之中,扩充和丰富了舞蹈本身的意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昭然于心。鸟崇拜意识决定了锦鸡舞的外化形象与精神内核,并以其自身的生命系统将不同时代积淀下来的苗族文化转化为可触碰、可继承的物化形象。对苗族锦鸡舞的观照与传承,实则是对民族精神的回归,对自身生命的回望、审视及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舞 鸟图腾 符号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田野中的舞蹈——对舞蹈民族志的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2,共8页
舞蹈以人体作为物质载体,保存与传承着某个族群的历史文化记忆、观念信仰、情感态度、生活习俗等。舞蹈民族志基于广泛的实地调查经验,着眼于社会、文化和政治下的身体、情绪情感、族群和国家认同,为人类学视阈下的舞蹈研究提供了一定... 舞蹈以人体作为物质载体,保存与传承着某个族群的历史文化记忆、观念信仰、情感态度、生活习俗等。舞蹈民族志基于广泛的实地调查经验,着眼于社会、文化和政治下的身体、情绪情感、族群和国家认同,为人类学视阈下的舞蹈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借鉴。人类学视阈下的舞蹈研究,应把舞蹈放置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动作分析、深描和影音记录等方法,了解当地人的观念和对特定行为的阐释,将身体动态与情绪情感联系起来,以此来探寻舞蹈文化的社会建构,以及社会文化结构与文化实践者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田野调查 舞蹈民族志 族群认同
下载PDF
认同的政治:大众媒介视野中广场舞纠纷的软性治理——以武汉广场舞报道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钢花 张德胜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8,共7页
广场舞纠纷不仅涉及现实空间矛盾,也与舆论空间的治理密不可分。从大众媒介的报道议题入手,以2014—2016年武汉广场舞报道为样本,分析广场舞如何通过大众媒介的报道议程改善形象,获得社会承认与公众认可。认为:大众媒介在建构广场舞认... 广场舞纠纷不仅涉及现实空间矛盾,也与舆论空间的治理密不可分。从大众媒介的报道议题入手,以2014—2016年武汉广场舞报道为样本,分析广场舞如何通过大众媒介的报道议程改善形象,获得社会承认与公众认可。认为:大众媒介在建构广场舞认同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功能报道确认群体需求的合理性,通过冲突报道协调广场舞与公众的互动关系,通过赛事报道构建荣誉体系与社会承认,通过管理报道进行空间规范与制度规训;结合广场舞的治理实践,“软硬结合”的治理策略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媒介 广场舞 认同 软性治理 议程设置
下载PDF
“文化外交”视野下的新中国舞蹈国际影响力研究(1949—1966年)
5
作者 武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文化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策略之一,它具有双向性、柔和性、长期性和软约束力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更能为新中国缓解紧张局势,在国家之间建立对话与信任。舞蹈艺术作为我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 “文化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策略之一,它具有双向性、柔和性、长期性和软约束力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更能为新中国缓解紧张局势,在国家之间建立对话与信任。舞蹈艺术作为我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新中国外交的三条主线:首先,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双向互动中,舞蹈交流巩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同盟,通过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摘金夺银的舞蹈作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其次,面对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舞蹈以“文化合作”的方式形成具有国际化色彩的“东方歌舞”,在彼此理解的文化认同中,增进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信任。第三,这个时期中国舞蹈通过“文化建构”向资本主义国家树立新中国形象,成为与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1949-1966年,在“文化外交”的语境下,新中国舞蹈以“文化的形态”,担负着“政治的使命”。在国际交往中,舞蹈为树立国家形象、获得文化认同、建构文化共识等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交 新中国舞蹈 国家形象 文化认同 文化建构
原文传递
广场舞群体年轻化现象的样态特征、生成逻辑与治理启示——基于重庆市20支舞队的田野考察
6
作者 余思均 熊禄全 《山东体育科技》 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
近年来,趋于火爆的广场舞群体“年轻化”现象折射出其文化已然发生新的变迁,对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启示。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文化认同和符号互动视角剖析广场舞群体年轻化现象的样态特征、生成逻辑与治理启... 近年来,趋于火爆的广场舞群体“年轻化”现象折射出其文化已然发生新的变迁,对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启示。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文化认同和符号互动视角剖析广场舞群体年轻化现象的样态特征、生成逻辑与治理启示,旨在助力新发展阶段广场舞文化的认识、发展及治理。结果显示:广场舞群体年轻化现象呈现“中青年群体比例扩大,职业结构白领化;群体行动稳定,自我实现价值凸显;群体崇尚活力,偏爱潮流化元素”的样态特征。研究认为:广场舞群体年轻化现象的实质是中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结果,总体经历了群体符号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形成过程。广场舞文化赋能健康中国建设,关键是要持续推进广场舞文化元素创新,前提是要进一步塑造广场舞良好的文化形象,重点则是加强广场舞文化价值的传播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舞 年轻化现象 中青年群体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身体视角下的民俗技艺传承--以席狮舞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文鸿 吴琦 +1 位作者 李雪 佛锋义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以席狮舞为个案,从身体视角考察民俗技艺的习得、身体实践与地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文化意义。席狮舞传承包括入门、训练、展演等3个阶段:①弟子投师后,经历皈依、小庙日课、香花见习等一系列身心磨砺,并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转换而得以入门... 以席狮舞为个案,从身体视角考察民俗技艺的习得、身体实践与地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文化意义。席狮舞传承包括入门、训练、展演等3个阶段:①弟子投师后,经历皈依、小庙日课、香花见习等一系列身心磨砺,并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转换而得以入门;②在小庙内部席狮训练中,其身心规训表现为传承人身体之社会性与生理性的互动协商,旨在以技艺娴熟而强化席狮文化认同;③在席狮村落展演中,表演者不仅通过视、听等具身体验展现“刻写”在身体里的孝、义等教化之理,而且也将席狮文化传播于民众并将其转化为地方文化认同,最终指向“俗艺归善”的身体文化理想。民俗技艺传承者的身体既被文化刻写,也是文化认同的载体,还是传递、形塑地方文化的道具。身体视角的研究是未来保护及赓续民俗技艺、丰富本土身体研究话语体系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狮舞 民俗技艺 身心规训 文化传承 文化认同 社会空间
下载PDF
论舞蹈语言的符号性认同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厦静 王列生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1期65-72,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建构的中国方案,具有诸多作为命题合法性与真值概率支撑的必然条件,条件之一就是舞蹈语言。其基于身体符号充分展示的功能张力,有着人类普遍认同及可接受的艺术价值优势。它不仅体现在形而下的日常...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建构的中国方案,具有诸多作为命题合法性与真值概率支撑的必然条件,条件之一就是舞蹈语言。其基于身体符号充分展示的功能张力,有着人类普遍认同及可接受的艺术价值优势。它不仅体现在形而下的日常生存层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任何地方的、民族的或者代际风格转换的舞蹈语言,都可以跨越沟通与传播障碍,实现跨域、跨代甚至跨文化的价值认同;体现于形而上精神生存层面,康德"审美普遍可传达"原理,早已为这一命题的认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与马克思"类存在物"概念指涉意义高度叠合。基于此,我们所要做的学理探讨,就是身体符号作为舞蹈语言,何以能够作为所议命题前置条件的真相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符号 舞蹈语言 普遍认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舞龙”对促进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傅雪祥 毕玉祥 《武术研究》 2018年第8期105-107,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舞龙于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舞龙运动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纽带的作用非常认同。认为在提升民族文化认知、提高民族文化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理性思考、弘扬和培...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舞龙于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舞龙运动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纽带的作用非常认同。认为在提升民族文化认知、提高民族文化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理性思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政府机构在社会文化事业中扮演好角色,积极开展舞龙等民俗文化活动,为学生乃至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外部环境。高校加大对国策的执行力,积极开展各项舞龙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龙 大学生 民族 文化认同 作用
下载PDF
论扎迪·史密斯新作《摇摆时光》中舞蹈的多重隐喻功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卓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0年第1期64-72,共9页
2016年英国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出版了她的第五部长篇小说《摇摆时光》,而贯穿于小说中的"舞蹈"元素成为该作品的一大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舞蹈"就是史密斯《摇摆时光》中的"文化模因"。这种具有&qu... 2016年英国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出版了她的第五部长篇小说《摇摆时光》,而贯穿于小说中的"舞蹈"元素成为该作品的一大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舞蹈"就是史密斯《摇摆时光》中的"文化模因"。这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建构起了《摇摆时光》的基本结构、线索和风貌。作为"文化模因"的舞蹈元素与小说的人物和主题有机结合,实现了史密斯对黑与白之间、身体与头脑之间、历史与当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小说中舞蹈的独特"文化模因"在作为奴隶记忆的"阿斯坦之舞"、作为身体记忆的"特雷西之舞"和作为非洲记忆的"坎克冉之舞"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而英国当下黑人的文化身份则在不同的舞蹈之中曲折地多元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迪·史密斯 《摇摆时光》 舞蹈 文化模因 文化记忆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身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文惠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5,共5页
民国时期上海的舞厅业空前繁荣,在这种繁荣之下催生了舞女这一兼具新女性与消费商品双重属性的特殊群体,她们的身体属性在"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中得以凸显,被建构成一种经由男性目光和消费话语权力共同作用下的... 民国时期上海的舞厅业空前繁荣,在这种繁荣之下催生了舞女这一兼具新女性与消费商品双重属性的特殊群体,她们的身体属性在"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中得以凸显,被建构成一种经由男性目光和消费话语权力共同作用下的具有多重身份的女性形象。然而作为消费社会和男权社会的附庸,舞女的"他者"身份使她们陷入了身份认同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舞厅舞 舞女 身份研究
原文传递
仪式表演视角下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耍歌堂”舞蹈文本阐释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婷 代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5,共8页
“耍歌堂”是排瑶纪念盘古王、祭祀祖先的盛大仪式,其舞蹈展现了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互动过程,并借由身体符号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达思想感情。文章结合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田野考察,从舞蹈文本描述到以“仪式表演为中心”进行研究,... “耍歌堂”是排瑶纪念盘古王、祭祀祖先的盛大仪式,其舞蹈展现了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互动过程,并借由身体符号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达思想感情。文章结合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田野考察,从舞蹈文本描述到以“仪式表演为中心”进行研究,将仪式舞蹈文本置于历史文献、口述传承与当下的仪式表演语境中,对其生成过程与表演实践的即时性与人的创造性建构、阈限期与结构特点、表征与隐喻等方面进行阐述,揭示“耍歌堂”仪式表演行为与仪式舞蹈表演的深层关联,为理解排瑶社会结构和舞蹈文化内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表演 耍歌堂 舞蹈文本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为何而舞:中国苗族舞蹈艺术的展演与族群认同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端波 王唯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中国苗族传统舞蹈不同于现代舞台化的舞蹈艺术,是嵌入社会之中的一种艺术表达。苗族舞蹈与仪式不可分离,有的舞蹈就是仪式的核心和主体。苗族舞蹈的展演与苗族家族组织、族群认同、婚姻集团、亲属制度、灵魂观等具有密切关系,参与者及... 中国苗族传统舞蹈不同于现代舞台化的舞蹈艺术,是嵌入社会之中的一种艺术表达。苗族舞蹈与仪式不可分离,有的舞蹈就是仪式的核心和主体。苗族舞蹈的展演与苗族家族组织、族群认同、婚姻集团、亲属制度、灵魂观等具有密切关系,参与者及其舞蹈程序具有严格的规定。苗族群体的舞蹈表达了苗族社会的"集体性"和"社会秩序观",是苗族各支系小共同体内部集体团结性的展演。苗族群体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表达,而是具有创造社会的意义。苗族舞蹈艺术的展演是苗族传统小共同体社会认同的艺术之根,维持和保卫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何而舞 苗族舞蹈 族群认同
下载PDF
舞蹈的本质——西方舞蹈哲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晓牧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4期29-35,共7页
舞蹈本质问题是舞蹈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是探索和建构舞蹈艺术理论的基础。西方舞蹈哲学理论发展至今,有关舞蹈本体艺术的理论研究已经产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文章围绕舞蹈本质这一核心命题,从舞蹈哲学研究视角入手,进一步廓清西方舞蹈... 舞蹈本质问题是舞蹈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是探索和建构舞蹈艺术理论的基础。西方舞蹈哲学理论发展至今,有关舞蹈本体艺术的理论研究已经产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文章围绕舞蹈本质这一核心命题,从舞蹈哲学研究视角入手,进一步廓清西方舞蹈哲学的研究脉络,从而探明舞蹈本质的艺术规律和艺术真相,这对于舞蹈编创、舞蹈表演和舞蹈鉴赏都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中国舞蹈理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本质 舞蹈哲学 舞蹈身份
原文传递
醒狮传承者的身份趋向与群体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12,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民俗体育“醒狮”传承者的身份趋向和群体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竞技发展、非遗保护等推动下,醒狮传承者逐渐从“文盲”趋向“专业”,从“边缘”趋向“中心”,从“民间”趋向“官方”。...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民俗体育“醒狮”传承者的身份趋向和群体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竞技发展、非遗保护等推动下,醒狮传承者逐渐从“文盲”趋向“专业”,从“边缘”趋向“中心”,从“民间”趋向“官方”。其身份变化展现了共通的群体特征:借力城镇发展,拓宽醒狮之路;熟悉多元传媒,积极营销自我;擅于创新求变,契合消费需求。作为“软控制”的价值评判也在对传承者的自我认同产生反作用,因此亟待强化醒狮的法制化保护,因势利导地激活传承者的主体性、内动力,让他们在传承实践中充分建立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醒狮 传承者 身份趋向 认同
下载PDF
中国舞蹈人类学研究热点透视(2017—2021)
16
作者 朱奕 谈瀚镁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1期19-28,共10页
舞蹈人类学是继西方民族音乐学形成与发展之后建构而成的一种舞蹈学科研究,同时它受到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影响,将舞蹈本体的生成过程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进行观察,且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互动研究。国内舞蹈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 舞蹈人类学是继西方民族音乐学形成与发展之后建构而成的一种舞蹈学科研究,同时它受到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影响,将舞蹈本体的生成过程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进行观察,且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互动研究。国内舞蹈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六个热点问题:一、“民族舞蹈学”跨学科的理论建构;二、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舞蹈人类学民族志书写范式;三、不同表演情景中的舞蹈身份重建与文化变迁研究;四、表演语境中的舞蹈文化身份认同研究;五、舞蹈身体与民俗现象的互文性研究;六、舞蹈文化构建与政治互动关系。跨学科互动交叉研究作为国内舞蹈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成为当下中国舞蹈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田野工作、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跨学科思维、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民族舞蹈学 舞蹈民族志 后现代主义 身份重建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阈下广场舞软性治理联动机制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丽红 邱建钢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2,共7页
运用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文化认同与治理理论为基础,对文化认同视阈下广场舞软性治理联动机制进行构建。研究发现:新时代我国广场舞发展面临文化感召力不强、文化传播力受阻、文化生产力不足、文化影响力有限、文化协同力欠缺... 运用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文化认同与治理理论为基础,对文化认同视阈下广场舞软性治理联动机制进行构建。研究发现:新时代我国广场舞发展面临文化感召力不强、文化传播力受阻、文化生产力不足、文化影响力有限、文化协同力欠缺等现实问题。建议从治理目标、治理基础、治理手段、治理保障和治理模式5个方面构建广场舞软性治理联动机制,即广场舞核心理念与时代文化联动;广场舞价值认同与强化参与联动;广场舞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联动;广场舞政策扶持与媒体引导联动;广场舞多主体共治与成果共享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广场舞 文化认同 软性治理 联动机制
下载PDF
传承·创新·交融:中越麒麟舞的具身认知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瑞琪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8-42,共5页
麒麟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越两国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展现出密切的文化联系,是两国人民文化和情感交往的纽带,更是整个东盟地区文化交流的象征。麒麟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艺术,还反映出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交往与文化融合,对促进两国文... 麒麟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越两国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展现出密切的文化联系,是两国人民文化和情感交往的纽带,更是整个东盟地区文化交流的象征。麒麟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艺术,还反映出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交往与文化融合,对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加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麒麟舞 具身认知 文化认同 传统节日 中越文化交流
下载PDF
先秦舞者的身份及其地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代富 赵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先秦时的舞蹈者大体分为专职舞者、业余舞者、民间舞者三类,专职舞者又可包括服务于统治者的"舞徒"和服务于富商大贾的舞者;业余舞者按其身份又可分为公卿、巫觋、器人、俳优四类。民间舞蹈虽然非常兴盛,但当时舞者的地位十... 先秦时的舞蹈者大体分为专职舞者、业余舞者、民间舞者三类,专职舞者又可包括服务于统治者的"舞徒"和服务于富商大贾的舞者;业余舞者按其身份又可分为公卿、巫觋、器人、俳优四类。民间舞蹈虽然非常兴盛,但当时舞者的地位十分低下,没有人身自由,只是拥有者的个人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舞蹈 舞者 身份 地位
原文传递
伊犁哈萨克黑走马舞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慧婷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13,共3页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在伊犁大草原上以游牧为主的河谷山地民族。哈萨克族黑走马舞蕴含着深厚的河谷山地文化色彩,又深刻表现出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本文通过田野实地考察,对新疆哈萨克族民间黑走马舞蹈起源、舞蹈动作、风格...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在伊犁大草原上以游牧为主的河谷山地民族。哈萨克族黑走马舞蕴含着深厚的河谷山地文化色彩,又深刻表现出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本文通过田野实地考察,对新疆哈萨克族民间黑走马舞蹈起源、舞蹈动作、风格特征、音乐变化、族群认同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意义,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哈萨克族 文化意义 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