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丸加减在湿瘀滞证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苏新程 韩鹏 陈冲 《中外医疗》 2023年第4期182-185,共4页
目的分析对于湿瘀滞证黄疸患者而言,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湿瘀滞证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 目的分析对于湿瘀滞证黄疸患者而言,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湿瘀滞证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叠加乌梅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4.38±2.56)分、体征积分(3.46±2.78)分低于对照组的(9.26±3.38)分、(8.29±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9、8.141,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湿瘀滞证黄疸患者而言,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可行性较高,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瘀滞证 黄疸 乌梅丸加减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乌梅丸加减治疗湿瘀滞证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苏新程 韩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究乌梅丸加减治疗湿瘀滞证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进行治疗的80例湿瘀滞证黄疸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 目的 探究乌梅丸加减治疗湿瘀滞证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进行治疗的80例湿瘀滞证黄疸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乌梅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各项化验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梅丸加减治疗法应用于湿瘀滞证黄疸治疗中,副作用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患者面部、四肢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加减治疗 湿瘀滞证黄疸 临床疗效 观察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瘀黄证亚型的生物学基础
3
作者 周超 唐巧 +7 位作者 何召云 张宁 张瑾 张晶晶 付双楠 刘鹏程 张田义 宫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4-489,共6页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氨基酸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不同证型中氨基酸代谢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瘀黄证患者体内异亮氨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36±4.47)μg/ml vs(7.76±4.08)μg/ml,P=0.016],但色氨酸则表达相反[(10.26±4.95)μg/ml vs(14.51±7.32)μg/ml,P=0.014];湿热瘀黄证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15(3.88,24.42)pg/ml vs 7.73(3.93,18.83)pg/ml,P=0.017],而IL-2、IL-10显著低于气虚瘀黄证[4.40(2.88,8.55)pg/ml vs 6.60(2.80,15.50)pg/ml,P=0.033;7.19(4.52,15.04)pg/ml vs 8.21(2.19,14.64)pg/ml,P=0.015];多种氨基酸代谢与两种证型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密切相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与支链氨基酸代谢;湿热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主要与促炎细胞因子IL-2、IL-6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色氨酸、苯丙氨酸;气虚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IL-6、IL-10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及色氨酸代谢不仅在两种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性关联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患者在氨基酸代谢及炎症反应中均具有异质性,且两者之间相互关联。色氨酸以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可能对HBV-ACLF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 湿热瘀黄证 气虚瘀黄证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