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复位功能的阻尼耗能支撑设计与滞回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徐龙河 王坤鹏 樊晓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7-914,共8页
为控制结构侧向变形和震后残余变形,提出一种具有复位功能的阻尼耗能支撑,该支撑采用组合碟簧提供复位力,永久磁铁产生恒定磁场,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性能耗散地震输入能量.在复位系统和耗能系统滞回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支撑滞回特性的... 为控制结构侧向变形和震后残余变形,提出一种具有复位功能的阻尼耗能支撑,该支撑采用组合碟簧提供复位力,永久磁铁产生恒定磁场,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性能耗散地震输入能量.在复位系统和耗能系统滞回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描述支撑滞回特性的恢复力模型,并对其磁路及滞回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阻尼耗能支撑具有稳定饱满的旗形滞回特性,复位性能良好,可提供必要的抗侧刚度和复位力以减小结构层间位移及震后残余变形,其耗能能力随着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强,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可以精确描述支撑的滞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耗能支撑 复位功能 恢复力模型 滞回特性 残余变形 磁流变液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在桥梁工程减震体系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永亮 冯鹏飞 +2 位作者 董阳 张磊 刘尊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5,共6页
桥梁减隔震体系是其合理抗震体系之一,基于保险丝的桥梁抗震设计理念在业内已取得共识。防屈曲支撑(BRB构件)采用拉压屈服的耗能方式,耗能能力强、输出荷载及变形能力大,是实现基于保险丝抗震设计理念的重要减震元件之一。本文简要介绍... 桥梁减隔震体系是其合理抗震体系之一,基于保险丝的桥梁抗震设计理念在业内已取得共识。防屈曲支撑(BRB构件)采用拉压屈服的耗能方式,耗能能力强、输出荷载及变形能力大,是实现基于保险丝抗震设计理念的重要减震元件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防屈曲支撑的基本工作机理,对比分析了防屈曲支撑与其他减隔震元件的优缺点。系统总结了防屈曲支撑在梁桥、拱桥及斜拉桥中的应用现状、布置方式及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减震体系 可替换耗能元 保险丝 防屈曲支撑(BRB)
下载PDF
面向时变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防屈曲支撑减震体系设计方法
3
作者 吴山 何浩祥 陈易飞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3-673,共11页
附加阻尼比是消能减震体系设计中的重要性能参数,传统方法采用阻尼器滞回耗能和减震体系总应变能的比值作为量化结果,并通常采用双线性模型计算防屈曲支撑滞回耗能,计算精度较低。采用积分方法推导能够精确反映阻尼器滞回性能的Bouc-We... 附加阻尼比是消能减震体系设计中的重要性能参数,传统方法采用阻尼器滞回耗能和减震体系总应变能的比值作为量化结果,并通常采用双线性模型计算防屈曲支撑滞回耗能,计算精度较低。采用积分方法推导能够精确反映阻尼器滞回性能的Bouc-Wen模型的滞回能量显式化解析表达式,并提出分别基于应变能法和模态阻尼耗能法的时变附加阻尼比计算方法。为了准确控制减震体系的阻尼比,将减震体系层间位移角不超限和附加有效阻尼比作为控制目标,阻尼器的布置方案和阻尼力的大小作为设计变量,提出面向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减震体系设计方法和流程。对一钢混框架减震体系进行迭代设计和分析,确定计算时变滞回能量的合理时段长度,并对不同的时变阻尼比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应变能法的附加阻尼比偏大,不利于结构安全,建议采用模态阻尼耗能法的平均值表征附加有效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减震 附加有效阻尼比 应变能法 模态阻尼耗能法 防屈曲支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