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115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毒株感染患儿中医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京华 黄建山 +8 位作者 原丹 庄森 郑泽宇 李旭薇 陈芯莹 邱荣仙 张静 郭建文 张忠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461-1466,共6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救治新型冠状病毒Delta毒株感染儿童的疗效,为形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的研究,通过查阅福建莆田、厦门两地住院患儿的病历,如实记录患儿热程、住院天数、核酸转... 【目的】评价中医药救治新型冠状病毒Delta毒株感染儿童的疗效,为形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的研究,通过查阅福建莆田、厦门两地住院患儿的病历,如实记录患儿热程、住院天数、核酸转阴时间、转阴后复阳、病情由轻症转重症等情况,进行中医证型分布及疗效分析,同时对中药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1)证型分布情况:115例患儿中,入院时最常见证型为湿热蕴肺证67例(占58.26%),其次为寒湿郁肺证15例(占13.04%)、肺卫郁热证10例(8.70%);后期、康复期辨证为肺脾气虚证33例(28.70%),气阴两虚证58例(50.43%)。(2)治疗情况:单纯用中医中药治疗69例(占60.00%),中西医结合治疗46例(40.00%)。中药早期以宣表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后期、康复期以益气养阴、清热化湿解毒为主要治法。(3)疗效情况:经过治疗,115例患儿均预后良好,均未转重症;平均住院时间(19.75±6.70)d,核酸转阴时间(16.41±7.33)d,治疗后改善最快的是“发热”“乏力”症状,平均热程为(2.34±1.77)d,乏力消失时间为(2.56±1.36)d。治疗第7天、第14天的中医症状积分较入院时(第0天)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第14天与治疗第7天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也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安全性情况: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儿出现转氨酶升高,停用中药或护肝治疗后改善。【结论】中药能够促进中医证候好转,对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总体安全性良好,但仍需关注中药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毒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湿热蕴肺证 儿童 中医疗效 安全性 福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