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due to damp-cold reten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承 张海燕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due to damp- cold retention. Methods Eighty case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due to damp-cold reten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mo...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due to damp- cold retention. Methods Eighty case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due to damp-cold reten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moxibustion group (40 cases) and a medication group (40 cases). Moxibustion at Guonyudn (关元 CV 4) and Shiqizhui (十七椎 EX-B 8) was adopted for treatment of the moxibustion group a week before the period, which lasted for 10 days as a treatment course. Fenbid was used as oral administration for three continue menstrual periods for the medication group.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3 menstrual periods in two groups. 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 (CMSS) was adopted to grade the menstrual symptom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moxibustion group was 97.5% (39/40),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medication group was 72.5% (29/40). The effect of the moxibus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medication group (P〈0.05).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menstrual symptom scores of the moxibustion group were 9.78±1.86 and 2.25±3.33, while the medication group were 9.71±1.64 and 5.31±4.26. The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s. And the decreased amplitude of the moxibustion group was much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medic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due to damp-cold retention is obvious, which is better than Fenb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Dysmenorrhea damp-cold Retention Type MOXIBUSTION
原文传递
痞满从湿论治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缪顺莉 邓海霞 陈更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364-2369,共6页
痞满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湿是导致痞满发生的常见病理因素。湿邪所致痞满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临床常见脾胃湿热、肝郁湿热、脾虚湿热、阴虚湿热、寒湿困脾及阳虚寒湿6种证型,治疗可分别采用清热祛湿、和胃消痞,疏肝行气、清热化湿,... 痞满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湿是导致痞满发生的常见病理因素。湿邪所致痞满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临床常见脾胃湿热、肝郁湿热、脾虚湿热、阴虚湿热、寒湿困脾及阳虚寒湿6种证型,治疗可分别采用清热祛湿、和胃消痞,疏肝行气、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滋阴以清热祛湿,健脾燥湿、散寒除痞及温补脾肾、散寒祛湿之法。临证处方时,脾胃湿热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连朴饮等加减治疗;肝郁湿热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脾虚湿热常用六君子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阴虚湿热可用七味白术散、益胃汤等加减治疗;寒湿困脾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正气散、厚朴温中汤等加减治疗;阳虚寒湿常用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治疗。同时需注重日常起居、饮食及情志调摄,日常调护尤需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湿热 寒湿 藿朴夏苓汤 柴胡疏肝散 六君子汤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金匮要略》湿病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甦颖 《河南中医》 2009年第7期625-626,共2页
仲景论述湿病,有湿痹、风湿、湿家、寒湿等不同称谓。湿痹,即湿邪痹阻之意;风湿含义有二:一指病因,二指证候名称;湿家指素患湿病之人,重浊粘滞之湿邪痹阻筋脉关节日久,必见身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不已;寒湿,亦湿痹证型之一,乃寒与... 仲景论述湿病,有湿痹、风湿、湿家、寒湿等不同称谓。湿痹,即湿邪痹阻之意;风湿含义有二:一指病因,二指证候名称;湿家指素患湿病之人,重浊粘滞之湿邪痹阻筋脉关节日久,必见身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不已;寒湿,亦湿痹证型之一,乃寒与湿相合,流注关节,痹阻气血而致。称谓不同,含义有别,不可不辨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湿病 湿痹 风湿 湿家 寒湿 张仲景
下载PDF
湿寒证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β-EP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媛鑫 阿衣努尔·买提斯迪克 +2 位作者 刘阗生 买买提明·努尔买买提 刘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湿寒病证动物模型,探讨湿寒证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β-EP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做假手术,湿寒证组加湿寒证病因因素(湿寒环境+寒凉性饲料+...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湿寒病证动物模型,探讨湿寒证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β-EP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做假手术,湿寒证组加湿寒证病因因素(湿寒环境+寒凉性饲料+冷水游泳),去卵巢(OVX)模型组做OVX手术,OVX+湿寒证组做OVX手术加湿寒证病因因素。观察各组大鼠外在表征,每两天测大鼠体重、饮食量变化。9周后取材,Micro-CT检测骨密度和微结构,HE染色观察下丘脑神经细胞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测定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湿寒证模型组大鼠出现体形臃肿,小便色清,大便塘稀等湿寒证表现;与OVX模型组相比,OVX+湿寒证模型组骨密度下降(P>0.05),但骨小梁分离度上升、骨小梁分离度标准差、结构模型指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骨微结构有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湿寒证模型组β-EP免疫反应阳性表达降低(P<0.05);与OVX模型组比,OVX+湿寒证模型组β-EP免疫反应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湿寒证可引起绝经后大鼠骨密度减少、骨形态计量学指标改变,可能是通过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及β-EP表达水平下降间接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寒 骨质疏松 弓状核 Β-内啡肽
下载PDF
疫毒证治并非清解温毒一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云协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14,共2页
疫毒多为温毒,但亦有寒毒之说,治疗疫病也应有清解和温解之分。病机复杂时也常辛温、辛寒、咸寒、苦寒并投,区别寒热,分清阶段,辛勿矫,清勿遏,寒勿过。
关键词 疫毒 温毒 寒毒 清解 温解
下载PDF
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邴雅珺 孙涛 丁欢阳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11期1-5,共5页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已经蔓延至全国各地,其具有传染性、致病性、隐匿性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自第三版(试行版)开始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医“疫病”范畴。作为甘...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已经蔓延至全国各地,其具有传染性、致病性、隐匿性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自第三版(试行版)开始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医“疫病”范畴。作为甘肃省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本人通过对3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认为甘肃省新冠肺炎的病机以湿邪为主,热郁明显且易化热,病变部位在肺、脾,应分期分型论治,以“祛湿”为主线贯穿始终,同时突出舌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肺脾 湿热 舌诊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湿》辨治特色探微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剑 马源 +2 位作者 林雪宇 崔渺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临证指南医案·湿》共载医案52例,集中展现了叶天士论治湿病的学术思想。叶氏遵《内经》将湿分为外受与内生,秉承刘完素三焦理论并有所发挥,用以辨治湿病。其重视体质,治湿先辨体质阴阳而知其寒热,湿热者治以祛湿清热,尤重祛湿;... 《临证指南医案·湿》共载医案52例,集中展现了叶天士论治湿病的学术思想。叶氏遵《内经》将湿分为外受与内生,秉承刘完素三焦理论并有所发挥,用以辨治湿病。其重视体质,治湿先辨体质阴阳而知其寒热,湿热者治以祛湿清热,尤重祛湿;寒湿者治以温化寒湿,然寒湿阴邪,更易伤阳,重在温阳;病久阳衰,常法难治,求变于奇经以获良效。叶氏治疗湿病,方法周详,极具特色,对现代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湿 湿热 寒湿 叶天士
下载PDF
从湿邪理论辨治痛风性关节炎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讯 殷丽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1044-1047,共4页
痛风性关节炎以先天肝肾不足为其发病基础,脾虚生湿为其根本病因,外湿侵袭为其致病关键,湿邪既可外入,又可内生,其中内湿为本,外湿为标。缓解期健脾除湿,兼补肝肾;发作期除湿止痛,兼除寒热痰瘀之邪,以散寒除湿、清热利湿、祛湿逐瘀、化... 痛风性关节炎以先天肝肾不足为其发病基础,脾虚生湿为其根本病因,外湿侵袭为其致病关键,湿邪既可外入,又可内生,其中内湿为本,外湿为标。缓解期健脾除湿,兼补肝肾;发作期除湿止痛,兼除寒热痰瘀之邪,以散寒除湿、清热利湿、祛湿逐瘀、化痰除湿之法,以辨治痛风性关节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痛风性关节炎 寒湿 湿热 湿瘀 痰湿
下载PDF
19例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性 被引量:30
9
作者 柯一帆 马芳笑 +3 位作者 钟继红 胡裕耀 徐磊 刘英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935-194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19例UC患者粪便样本,患者辨证分为脾虚湿热证组8例、寒热错杂证组5例、肝郁脾虚证组4例、脾肾阳虚证组2例,采用16SrDNA测序技术,对各组肠道菌群及菌群代谢情况进行统...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19例UC患者粪便样本,患者辨证分为脾虚湿热证组8例、寒热错杂证组5例、肝郁脾虚证组4例、脾肾阳虚证组2例,采用16SrDNA测序技术,对各组肠道菌群及菌群代谢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样本共包含15个已知的门、182个菌属。在所有样本中,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在脾虚湿热证组中依次占51.71%、34.09%和11.97%;在寒热错杂证组中依次占46.50%、34.49%和10.50%;在肝郁脾虚证组中依次占60.57%、34.04%、3.31%;在脾肾阳虚证组中依次占38.58%、50.61%、9.76%。75个菌属在各组中均出现,脾虚湿热证组特有菌属数为23个,寒热错杂证组特有菌属数为10个,肝郁脾虚证组特有菌属数为13个,脾肾阳虚证组特有菌属数为1个。各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中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和斯卡多维氏菌(Scardovia)4个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副拟杆菌属在肝郁脾虚证组含量最低(0.06%)。肠道菌群代谢途径观察发现,寒热错杂证组在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途径中类胡萝卜生物合成、蛋白酶体代谢均有较高的表达(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UC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及菌群代谢特征差异明显,其中副拟杆菌属含量下降与肝郁脾虚证相关性高,有潜力成为诊断肝郁脾虚证UC的诊断性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热 寒热错杂 肝郁脾虚 脾肾阳虚 肠道菌群 16SrDNA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从寒湿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探讨 被引量:25
10
作者 阮永队 范登脉 +1 位作者 谢炎烽 庄晓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通过分析2019年首发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点,根据中医学寒湿疫的相关理论,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从寒湿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认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中医学"寒湿疫"范畴,病机为寒湿疫毒内盛,... 通过分析2019年首发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点,根据中医学寒湿疫的相关理论,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从寒湿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认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中医学"寒湿疫"范畴,病机为寒湿疫毒内盛,肺脾阳气虚弱,寒饮阻肺,寒湿困脾。治疗的总体指导思想为辨证论治,灵活处置,急危重症需中西医结合治疗;治则为全程护阳、提前温阳,扶正解毒,截断扭转;具体治法可采用温阳扶正化饮,散寒去湿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寒湿疫 温阳扶正化饮 散寒去湿解毒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述评 被引量:25
11
作者 牛少娟 张晓艳 +2 位作者 丁晓坤 师虹艳 郭喜军 《河南中医》 2019年第5期799-801,共3页
西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肠道菌群、遗传、感染、环境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精神心理因素与感染参与其中,启动了难以停止的、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肠道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反应,导致... 西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肠道菌群、遗传、感染、环境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精神心理因素与感染参与其中,启动了难以停止的、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肠道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反应,导致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增加肠道的通透性,与此同时,肠腔内的促炎症物质如抗原、内毒素等进入肠黏膜固有层,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脾胃虚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其病因病机是素体脾胃虚弱,加之外感和内伤,导致湿热壅滞肠道,气机阻滞,损伤肠络。临床上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等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病机 免疫因素 大肠湿热证 热毒炽盛证 脾虚湿蕴证 寒热错杂证 肝郁脾虚证 脾肾阳虚证 阴血亏虚证
下载PDF
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胜光 谭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4-65,共2页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一种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与风湿寒邪侵袭密切相关的疾患。由我国著名风湿病专家王兆铭根据十余年临床观察。结合中西医有关理论提出的新认识而命名。本证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一种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与风湿寒邪侵袭密切相关的疾患。由我国著名风湿病专家王兆铭根据十余年临床观察。结合中西医有关理论提出的新认识而命名。本证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并不相同。主要是实验室生化指标未见异常。笔者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多年。拟就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谈谈肤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寒性关节痛 诊断 中医药疗法 蜂针疗法
下载PD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amp-Heat and Cold Damp Impeding Syndrom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A Perspective in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志中 方勇飞 +7 位作者 王勇 牟方祥 陈军 邹庆华 钟兵 李景怡 柏干苹 张荣华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8期575-581,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amp-heat and cold-damp impeding syndrom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n Chinese medicine (CM). Methods: Laboratory parameters were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amp-heat and cold-damp impeding syndrom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n Chinese medicine (CM). Methods: Laboratory parameters were collected from 306 patients with RA.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these two syndromes (158 with RA of damp-heat impeding syndrome, and 148 with RA of cold-damp impeding syndrome), and a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facilitate discrimination of the two RA syndrome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DAS28 (4)],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C-reactive protein (CRP), platelet count (PLT), albumin (ALB) and globulin (GLB) between the two syndrome of RA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arameters ESR, WBC, CRP, joint pyrexia, joint cold, thirst, sweating, aversion to wind and cold, and cold extremities were statistically useful to discriminate damp-heat from cold-damp impeding syndrome.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as follows: P=1/{1+exp[-(3.0-0.021X1-0.196X2-0.163X3- 1.559X4+1.504X5-0.927X6-1.039X7+1.070X8+1.330X9)]}.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X1-X9 were ESR, WBC, CRP, hot joint, cold joint, thirst, sweating, aversion to wind and cold, and cold limbs. A P value 〉 0.5 signified cold-damp impeding syndrome, and a P value 〈 0.5 signified damp-heat impeding syndrome. The accuracy was 90.2%. Conclusio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may be useful for discriminating damp-heat from cold-damp impeding syndrome of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 regression damp-heat impeding syndrome cold-damp impeding syndrome rheumatoid arthritis quantitative diagnosis
原文传递
血清MMP-3、TIMP-1与单核细胞CD147在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志中 王勇 +2 位作者 李军梅 牟方详 吴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0-77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单核细胞CD147分子在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2例住院和门诊RA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外周血,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4)],双...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与单核细胞CD147分子在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2例住院和门诊RA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外周血,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4)],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3及TIMP-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CD147的平均荧光强度及表达的百分率,分析各指标在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RA间的差异。结果湿热痹阻型RA血清MMP-3水平、单核细胞表面CD147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RA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湿热痹阻型RA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中医证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型RA患者单核细胞CD147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寒湿痹阻型RA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痹阻型RA血清高水平的MMP-3可能会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的破坏,其单核细胞CD147平均荧光强度的增高与表达率的下降可能是RA疾病活动度增高,单核细胞迁移入滑膜组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痹阻型 寒湿痹阻型 基质金属蛋白酶-3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单核细胞
下载PDF
基于湿热型与寒湿型泄泻病证探究舌面与肠道菌群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琪 孙悦 +3 位作者 丁成华 潘华平 齐城成 石国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29-393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与分析湿热型、寒湿型泄泻患者及健康人群舌面与肠道菌群特征,阐释中医“舌为脾之外候”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集湿热型、寒湿型泄泻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舌苔、粪便样本各12例,提取DNA,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rRNA... 目的:通过检测与分析湿热型、寒湿型泄泻患者及健康人群舌面与肠道菌群特征,阐释中医“舌为脾之外候”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集湿热型、寒湿型泄泻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舌苔、粪便样本各12例,提取DNA,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rRNA高通量测序,获得样本物种信息,对各组间舌、肠菌群的多样性、物种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受试者舌、肠菌群丰富度改变不明显,但菌群结构改变明显,3组样本的舌、肠菌群各自聚类;差异分析发现,泄泻患者舌、肠菌群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表现为拟杆菌丰度降低,湿热型低于寒湿型;变形菌、放线菌丰度升高,湿热型高于寒湿型,而厚壁菌门在寒湿型中最高,正常组次之。结论:变形菌、放线菌丰度的增加与泄泻的发生相关,而厚壁菌、拟杆菌是区别湿热型泄泻与寒湿性泄泻的主要菌种,舌、肠菌群的一致性变化可作为阐述中医“舌为脾之外候”理论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腻苔 舌面菌群 肠道菌群 相关性 湿热型泄泻 寒湿型泄泻 生物学
原文传递
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生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艳分 冯艳奇 《河南中医》 2015年第7期1640-1642,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4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基本资料,分析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规率和相关生活因素,比较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相关生活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慢性盆腔炎...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4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基本资料,分析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规率和相关生活因素,比较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相关生活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慢性盆腔炎的常见证型分布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寒湿凝滞证;不同证型在年龄,病程,初次性交年龄,性生活频率,职业,饮食,流产次数,妇科炎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是慢性盆腔炎较常见证型,不同证型的影响因素具有自身的特异性及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辨证分型 气滞血瘀证 湿热瘀阻证 气虚血瘀证 寒湿凝滞证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不同证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荣良 沈贤发 薛鸾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1期1975-1977,共3页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分成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肾气虚寒证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S28)。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5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均减少,RF、ESR、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RF、ESR等观察指标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肾气虚寒证组(P<0.05),5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HCQ治疗中医RA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疗效优于肾气虚寒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 硫酸羟氯喹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肾气虚寒证
下载PDF
王檀教授从气化顿滞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仕丽 刘继民 +2 位作者 牛崇阳 刘琪华 王檀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王檀教授为吉林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专家组组长,吉林省第二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首席中医防疫专家,于2020年2月17日率领团队入驻雷神山医院。王檀教授结合临床实际,根据己亥(公元2019年)年下半年运气特点... 王檀教授为吉林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专家组组长,吉林省第二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首席中医防疫专家,于2020年2月17日率领团队入驻雷神山医院。王檀教授结合临床实际,根据己亥(公元2019年)年下半年运气特点,结合武汉这一区域时空环境气化失序的具体表现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症状特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归于中医学"疫毒"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腠理、脾胃,后期累及于肾;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疫毒侵袭;发病基础在于易感人群体内环境处于气化顿滞,即肺脾气虚、寒湿偏盛的状态,这也是正气不足的集中表现;病机关键是疫毒与寒湿搏结于肺,机体气化顿滞,肺体用受损,肺络痹阻。病机特点为寒、湿、热、毒、瘀、痹,病程缠绵,寒湿因疫毒迅速湿化、热化,甚至化火成毒,因此需要始终围绕寒湿疫毒进行论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即气化顿滞--肺脾气虚,寒湿内盛的状态,促进疾病快速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寒湿疫毒 气化顿滞 肺脾气虚 寒湿内盛 辨证施治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对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志中 王勇 +6 位作者 张疆瑾 张荣华 李景怡 柏干苹 陈珏蓉 马文杰 方勇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741-17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及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05例RA患者临床数据,寒湿痹阻型146例,湿热痹阻型159例,纳入抗-...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及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05例RA患者临床数据,寒湿痹阻型146例,湿热痹阻型159例,纳入抗-CCP、RF、GPI分析样本276例,AKA分析样本253例。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4)],检测AKA、RF、抗-CCP、GPI水平,分析抗-CCP、RF、GPI及AKA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与DAS28(4)的相关性。结果抗-CCP、RF、GPI及AKA水平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R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患者之间疾病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RF、GPI分别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DAS28(4)、C反应蛋白(CRP)等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抗-CCP、RF、GPI及AKA不能作为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RA的客观化分型依据,抗-CCP、RF、GPI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痹阻型 寒湿痹阻型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抗角蛋白抗体 疾病活动度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范文强 马玲 +1 位作者 吴洁 侯爱萍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795-1797,共3页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寒热错杂证 肝肾两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