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化膜成膜机制的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宋佳慧 刘喆 +3 位作者 崔秀芳 金国 王海斗 徐滨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8-576,共9页
镁/铝合金表面转化膜在成膜过程中由于存在剧烈的析氢反应以及成膜结束后的失水收缩现象,导致该种转化膜存在结构疏松、连续性差、结合力低等缺点。从转化膜成膜机制角度出发结合3种主要的失效现象(局部损伤、失水收缩致开裂以及结构疏... 镁/铝合金表面转化膜在成膜过程中由于存在剧烈的析氢反应以及成膜结束后的失水收缩现象,导致该种转化膜存在结构疏松、连续性差、结合力低等缺点。从转化膜成膜机制角度出发结合3种主要的失效现象(局部损伤、失水收缩致开裂以及结构疏松导致的脱落),对其失效机理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基于这3种失效机理,简明扼要地介绍目前针对这3个方面所采取的损伤修复、转化膜致密化以及界面结合力增强方面转化膜成膜工艺优化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化膜后续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机制 损伤自修复 致密化 界面结合力
下载PDF
盐岩三轴蠕变与损伤恢复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奕 徐邓 +2 位作者 刘建锋 张强星 吴池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9-1795,共7页
地下盐岩储气库建设在我国能源储备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盐岩蠕变特性对地下盐岩储气库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盐岩蠕变变形与损伤恢复特征,进行了不同围压、定偏应力的三轴蠕变及损伤恢复试验,损伤恢复时长超... 地下盐岩储气库建设在我国能源储备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盐岩蠕变特性对地下盐岩储气库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长期荷载作用下盐岩蠕变变形与损伤恢复特征,进行了不同围压、定偏应力的三轴蠕变及损伤恢复试验,损伤恢复时长超过150 d。研究结果表明:(1)高偏应力作用下,盐岩试样出现了明显的蠕变变形,轴向变形在30~40 d达到7%,体积变形先压缩后发生扩容;(2)低偏应力作用下,盐岩轴向蠕变变形量较小,体积变形持续压缩并趋于稳定;盐岩体积应变增幅随围压增大而逐渐增大,损伤恢复阶段试验达到150 d时,围压10、15、20、25 MPa对应体积应变分别相对增大1.06%、1.31%、1.30%及1.42%,盐岩体积应变增幅与围压之间呈正线性相关;(3)根据盐岩损伤恢复过程中体积变化特征及盐岩体积变形速率曲线,将盐岩损伤恢复划分为损伤快速恢复与损伤缓慢恢复两个阶段;盐岩损伤恢复主要发生在损伤快速恢复阶段,该阶段的体积增幅均达到全恢复过程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围压效应 损伤恢复 蠕变
下载PDF
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的老化沥青砂浆自愈合特性
3
作者 张翔 崔亚楠 +1 位作者 郭靖 于庆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4-3170,共7页
沥青砂浆作为沥青混合料结构体系的分散相,其老化后的自愈合特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重要部分,结合沥青路面服务环境的实际情况,将老化程度及愈合时间作为条件,采用数字散斑技术进行沥青砂浆的损伤愈合实验,分析并观测其损伤愈... 沥青砂浆作为沥青混合料结构体系的分散相,其老化后的自愈合特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重要部分,结合沥青路面服务环境的实际情况,将老化程度及愈合时间作为条件,采用数字散斑技术进行沥青砂浆的损伤愈合实验,分析并观测其损伤愈合过程。结果表明,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可以很好地观测沥青砂浆损伤愈合过程;经过短期老化后的沥青砂浆在损伤愈合过程中预切口位移最大;长期老化后两种沥青砂浆的愈合值都有所提升,并且基质沥青砂浆比SBS沥青砂浆具有更好的愈合效果;沥青砂浆在愈合过程中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愈合速率较高,愈合值较大,第二阶段愈合率下降,愈合需要更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砂浆 数字散斑相关法 热老化 损伤自愈合 BOEF弹性地基梁
下载PDF
热老化下纳米蒙脱土/SBS复合改性沥青愈合性能及微观机制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程培峰 杨宗昊 +1 位作者 张展铭 徐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115,共6页
为研究热氧老化对纳米蒙脱土(MMT)改性沥青多次损伤愈合性能的影响,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凝胶色谱试验,研究了沥青微观形貌、化学结构以及分子量分布对其愈合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纳米改性沥青在不同老... 为研究热氧老化对纳米蒙脱土(MMT)改性沥青多次损伤愈合性能的影响,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凝胶色谱试验,研究了沥青微观形貌、化学结构以及分子量分布对其愈合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纳米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时间的多次损伤愈合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沥青的愈合性能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损伤次数的增加,老化时间对SBS改性沥青愈合性能的影响逐渐加剧。而MMT可以增强沥青的抗老化能力,在短期老化阶段沥青的轻质组分变化受到抑制,沥青中的分子链数量、支链长度及小分子含量受老化时间的影响较小,从而减小了老化时间对沥青愈合性能的影响。但随着老化时间的继续延长,沥青中以片层状分布的MMT同沥青相分离,导致其抗老化性能减弱,因此长期老化对MMT改性沥青多次愈合性能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热氧老化 纳米蒙脱土(MMT) 多次损伤愈合 微观机理
下载PDF
沥青砂浆多次损伤自愈合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崔亚楠 于庆年 +2 位作者 韩吉伟 张淑艳 陈瑞璞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58-2165,共8页
沥青砂浆由沥青、细骨料及填料三部分组成,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对比分析自愈温度、自愈时间、老化程度及损伤程度对两种沥青砂浆愈合性能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沥青砂浆小梁弯曲损伤愈合试验,选出最... 沥青砂浆由沥青、细骨料及填料三部分组成,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对比分析自愈温度、自愈时间、老化程度及损伤程度对两种沥青砂浆愈合性能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沥青砂浆小梁弯曲损伤愈合试验,选出最显著影响因素,进行多次间歇期的损伤自愈合试验。利用J积分理论对沥青砂浆的愈合程度进行价评,将断裂韧性Jc作为沥青砂浆损伤愈合的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断裂韧性Jc能够表征沥青砂浆内部能量释放过程,可以很好的评价沥青砂浆的愈合能力;老化程度是影响沥青砂浆愈合性能的主要因素,与基质沥青砂浆相比,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沥青砂浆在多次损伤自愈合后的愈合性能更好;随着损伤次数的增大两种沥青砂浆的愈合度都显著下降。试验结果可为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及路面养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砂浆 多次损伤自愈合 BOEF弹性地基梁 J积分 热老化
原文传递
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的实验研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万健 韩超 《新型建筑材料》 2014年第5期40-42,55,共4页
介绍了混凝土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机理,选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包覆的环氧树脂微胶囊,并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该微胶囊制得自修复混凝土。通过研究微胶囊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适宜掺量为3.0%,评价了自修复混凝土对... 介绍了混凝土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机理,选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包覆的环氧树脂微胶囊,并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该微胶囊制得自修复混凝土。通过研究微胶囊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适宜掺量为3.0%,评价了自修复混凝土对受载损伤和环境损伤的修复性能:受载损伤后48h的抗折强度恢复率为75.6%,冻融循环实验后动弹性模量平均恢复率可达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 自修复 微胶囊 耐久性
下载PDF
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纳米改性沥青多次损伤愈合性能研究
7
作者 程培峰 杨宗昊 +1 位作者 张展铭 徐进 《公路工程》 2022年第3期148-153,202,共7页
为了分析纳米改性沥青多次损伤愈合规律,以愈合前后累积耗散能比作为愈合指标,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研究了沥青的损伤愈合过程,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以时间扫描模式进行损伤-愈合加载试验,对影响纳米改性沥青多次损伤愈合性能的因素进行单因... 为了分析纳米改性沥青多次损伤愈合规律,以愈合前后累积耗散能比作为愈合指标,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研究了沥青的损伤愈合过程,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以时间扫描模式进行损伤-愈合加载试验,对影响纳米改性沥青多次损伤愈合性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灰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蒙脱土(MMT)可以促进沥青内部微裂纹的愈合,经过3次损伤后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相比SBS改性沥青的愈合性能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单因素分析显示,适当提高愈合温度、延长愈合时间对纳米改性沥青的多次损伤愈合性能有促进作用;随着损伤度的增大、老化时间的增长,纳米改性沥青的愈合性能呈下降趋势。灰关联分析显示影响纳米改性沥青多次损伤愈合性能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老化时间;损伤度的影响仅次于老化时间,同愈合性能关联显著;愈合时间的影响则不明显;单次损伤下愈合温度同愈合性能关联显著,但随着损伤次数的增加,愈合温度的影响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纳米材料 多次损伤愈合性能 耗散能 灰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