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预应力加固曲线PC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分析
1
作者 毛永康 宁晓骏 毛德均 《科技通报》 2024年第5期85-89,119,共6页
越来越多的桥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出现跨中下挠和裂缝等病害,其中,曲线PC连续刚构桥较为严重,需对其进行加固设计。为了准确反映病害桥梁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Midas/Civil的4种损伤工况模型,根据挠度确定损伤工况并以此作为计算模型分... 越来越多的桥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出现跨中下挠和裂缝等病害,其中,曲线PC连续刚构桥较为严重,需对其进行加固设计。为了准确反映病害桥梁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Midas/Civil的4种损伤工况模型,根据挠度确定损伤工况并以此作为计算模型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根据体外索下弯的次数提出3种加固方案并建立模型,依据加固思路对加固前后的抗弯承载力、截面上下缘应力以及挠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张拉后,桥梁极限承载力、结构刚度以及压应力储备都得到提升,且抑制了主梁下挠,改善结构线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PC连续刚构桥 体外预应力加固 桥梁病害 数值模拟 损伤模型
下载PDF
Use of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for monitoring delamination damage propagation in glass-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structures 被引量:1
2
作者 Ayad KAKEI Jayantha A. EPAARACHCHI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EI CSCD 2018年第1期60-68,共9页
Embedded fiber Bragg grating(FBG)senso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damage monkoring of fiber composite structures for a few decades.However,many remaining engineering challenges have delayed FBG based in situ struct... Embedded fiber Bragg grating(FBG)senso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damage monkoring of fiber composite structures for a few decades.However,many remaining engineering challenges have delayed FBG based in situ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systems.One of the major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FBG based SHM system is the unavailability of reliable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s.The present work details a study which has been undertaken for identification of delamination crack propagation in composite plate under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uniaxial loading.The strain measured by embedded FBG sensors closer to the crack tip was used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delamination damage propagation using recently proposed elasto-plastic model.Strain energy release rate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prediction.The study has concluded that the delamination crack propagation in a FRP composite can be monitored successfully using an integral approach of FBG sensors measurements and the predictions of proposed elasto-plast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sensors composite damage modelling fracture energy
原文传递
混凝土撞击损伤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93
3
作者 张凤国 李恩征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6,23,共6页
针对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的Johnson Cook计算模型 ,以混凝土的静态抗压强度为基础 ,利用美国ACI提出的混凝土强度计算的一些经验公式 ,同时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 ,最后给出一种简易的确定混凝土损伤模型参数的方法 ,并将数据计算结果... 针对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的Johnson Cook计算模型 ,以混凝土的静态抗压强度为基础 ,利用美国ACI提出的混凝土强度计算的一些经验公式 ,同时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 ,最后给出一种简易的确定混凝土损伤模型参数的方法 ,并将数据计算结果和已有文献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抗压强度 损伤模型 高速撞击 混凝土靶 参数确定方法
下载PDF
危岩主控结构面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叶四桥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45-851,共7页
危岩是迄今研究程度极其薄弱的地质灾害类型,而主控结构面受荷损伤是危岩发育机理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定义主控结构面裂端损伤区,运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裂端损伤区的即时泊松比和即时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据此构建了主控结构面裂端损... 危岩是迄今研究程度极其薄弱的地质灾害类型,而主控结构面受荷损伤是危岩发育机理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定义主控结构面裂端损伤区,运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裂端损伤区的即时泊松比和即时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据此构建了主控结构面裂端损伤本构方程,为主控结构面断裂演化数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主控结构面 损伤区 损伤模型 应用
下载PDF
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累积损伤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刁波 李淑春 叶英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3,共7页
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累积损伤将加重其力学性能的劣化,实用的结构累积损伤评价模型,可以定量确定结构的剩余刚度和强度,为结构安全评估和修复加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结构在理想无损伤状态下外力所作的功为初始标量,依据能量耗... 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累积损伤将加重其力学性能的劣化,实用的结构累积损伤评价模型,可以定量确定结构的剩余刚度和强度,为结构安全评估和修复加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结构在理想无损伤状态下外力所作的功为初始标量,依据能量耗散原理,提出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累积损伤评价模型。应用该损伤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对L形截面柱、异形柱框架节点和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了累积损伤分析,所得到的损伤评价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累计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柱框架结构 损伤模型 反复荷载试验 累积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残余强度修正的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曹瑞琅 贺少辉 +1 位作者 韦京 王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52-1660,1667,共10页
岩石随着围压的增大,残余强度的增加幅度比峰值强度大,残余强度逐渐成为影响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时,对残余强度进行修正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岩石应变强度理论以及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 岩石随着围压的增大,残余强度的增加幅度比峰值强度大,残余强度逐渐成为影响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时,对残余强度进行修正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岩石应变强度理论以及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假设,考虑岩石峰后残余强度对损伤变量进行修正,在微元破坏符合Hoek-Brown屈服准则条件下,建立了能够反映岩石峰后软化特征的三维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依据岩石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几何特征,推导出本构模型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基于花岗岩室内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探讨,研究了Weibull分布参数与本构模型的关系,探讨了损伤修正系数的取值和岩石累积损伤的扩展过程;将建立的本构模型理论曲线与4种岩石(斑状二长花岗岩、细晶大理岩、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岩石破裂过程的全应力-应变关系和表征岩石残余强度特征。这对于岩石损伤软化问题以及岩石加固处理措施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模型 HOEK-BROWN准则 WEIBULL分布 残余强度 损伤变量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军旗 赵世春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根据文献 [4]中 1 0根钢筋混凝土柱的单调、单向往复、双向往复循环加载试验基础 ,推导改进了文献 [1 ]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单轴损伤模型 ,并建立了双轴累积损伤模型 ,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考虑了大变形幅值和变形幅值的循环效应对构... 根据文献 [4]中 1 0根钢筋混凝土柱的单调、单向往复、双向往复循环加载试验基础 ,推导改进了文献 [1 ]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单轴损伤模型 ,并建立了双轴累积损伤模型 ,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考虑了大变形幅值和变形幅值的循环效应对构件损伤的影响 ,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且简便易行 ,既可进行确定性振动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构件 循环荷载 损伤模型 适用范围
下载PDF
脆性岩石冲击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高文学 刘运通 杨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探讨了脆性岩石动态损伤演化规律;基于实验结果,通过引入损伤能量耗散率与声波衰减系数的关系,运用能量法则建立了岩石动态损伤演化方程;构造了一个反映岩石冲击压缩、拉伸损伤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脆性岩石 冲击载荷 损伤模型
下载PDF
岩体冻融疲劳损伤模型与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47
9
作者 刘泉声 黄诗冰 +1 位作者 康永水 黄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6-1127,共12页
岩体冻融损伤模型与评价是研究岩体经历冻胀力萌生、发展与消散反复作用后物理力学性质劣化的主要内容,现有对岩体冻融循环后的损伤评价指标主要有孔隙率、纵波波速、静动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冻胀力对于岩体可等效为三轴拉伸应力,首先... 岩体冻融损伤模型与评价是研究岩体经历冻胀力萌生、发展与消散反复作用后物理力学性质劣化的主要内容,现有对岩体冻融循环后的损伤评价指标主要有孔隙率、纵波波速、静动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冻胀力对于岩体可等效为三轴拉伸应力,首先基于三向等效拉应力建立岩体冻融疲劳损伤模型,该冻融损伤演化方程与单轴循环拉应力下的疲劳损伤方程虽然具有同样的形式,但物理意义不同。基于动弹性模量的定义,以孔隙率和纵波波速为参变量推导出了统一的损伤变量表达形式,该损伤变量不仅考虑了双物理参数的影响,还能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进行较好预测,可作为岩体冻融损伤的评价指标。定义动弹性模量损失40%为岩石冻融破坏临界值,利用该临界值可避免通过试验确定最大冻融循环次数,进而结合统一损伤变量对冻融疲劳损伤演化方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2个实例说明该冻融疲劳损伤模型与评价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冻融循环 损伤模型 统一损伤变量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岩石材料的一种蠕变损伤方程 被引量:21
10
作者 缪协兴 陈至达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3-346,共4页
通过大量的岩石蠕变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以能描述损伤历史的蠕变模量为参数的岩石蠕变损伤方程.由该方程能方便地走出任意蠕变时刻的损伤状态和进行蠕变损伤的测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蠕变 损伤 损伤模型
下载PDF
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贺东青 卢哲安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0-322,共3页
通过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短切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试件破坏模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破坏呈明显的延性特征,玄武岩纤维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曲韧性,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弯拉强度较... 通过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短切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试件破坏模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破坏呈明显的延性特征,玄武岩纤维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曲韧性,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弯拉强度较基体混凝土提高了61.4%,其弯曲韧性指数是基体混凝土的5.6倍;同时,玄武岩纤维延缓了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的发展,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的7天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是其28天强度的78.7%、66.1%,而基体混凝土试件的7天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是其28天强度的92.8%、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剪切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洪泉 欧进萍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根据文献[1]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剪切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的识别方法;对于完整模态和非完整模态的识别结果,给出了结构损伤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本文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参数识别方法对结构进行损伤估计提供了可行方法.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震 损伤模型 计算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模型及寿命预估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谭忆秋 赵立东 +1 位作者 蓝碧武 孟良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31,共8页
为研究沥青路面抵抗冻融损害的能力,结合损伤理论,进行了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模型及残余寿命预估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冻融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损伤的普适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算法;然后根据快速冻融作用下混合料的各性能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 为研究沥青路面抵抗冻融损害的能力,结合损伤理论,进行了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模型及残余寿命预估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冻融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损伤的普适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算法;然后根据快速冻融作用下混合料的各性能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模型应用于混合料冻融损伤后寿命预估的方法。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沥青混合料性能衰减,损失度增大;模型能较好的拟合沥青混合料冻融循环后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宜将抗压回弹模量作为评价混合料抗冻融损坏能力的和寿命预估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损伤模型 冻融试验 寿命预估
原文传递
基于损伤理论的隧道围岩松动圈确定方法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政林 吴瑞祥 +1 位作者 李龙剑 王晓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0-1064,1090,共6页
针对岩体的应变软化特性,基于双线性损伤模型和应力等效原理,推导了卸荷围岩应力状态的损伤理论解析解,进而分析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随径向距离的分布特点,从而将卸荷后的围岩分为四个区域,即完全损伤区、非完全损伤区、弹性区和原岩... 针对岩体的应变软化特性,基于双线性损伤模型和应力等效原理,推导了卸荷围岩应力状态的损伤理论解析解,进而分析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随径向距离的分布特点,从而将卸荷后的围岩分为四个区域,即完全损伤区、非完全损伤区、弹性区和原岩应力区。根据围岩的实际破坏特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完全损伤区的应力解进行了修正。通过对隧道围岩应力分布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损伤理论的隧道围岩松动圈的界定标准,认为完全损伤区即为隧道围岩松动破坏区。最后运用损伤理论解析解对张石高速公路隧道围岩松动圈进行了估算预测,同时将预测结果与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解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圈 损伤模型 估算预测 应力分布
下载PDF
重力坝与坝基体系地震损伤破坏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郭胜山 陈厚群 +1 位作者 李德玉 熊堃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2-1358,共7页
为了揭示重力坝坝基体系地震破坏过程,需要同时考虑坝体和地基的损伤破坏。本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重力坝-地基-库水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同时利用笔者开发的程序模拟了重力坝地基体系的地震破坏。结合印度Koyna坝震害,研究了坝体和地基岩... 为了揭示重力坝坝基体系地震破坏过程,需要同时考虑坝体和地基的损伤破坏。本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重力坝-地基-库水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同时利用笔者开发的程序模拟了重力坝地基体系的地震破坏。结合印度Koyna坝震害,研究了坝体和地基岩体均采用损伤模型重力坝地基体系的地震破坏过程。作为比较分析,对坝体采用损伤模型、地基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进行了重力坝地基体系的地震破坏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分别采用损伤模型和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得到不同的破坏模式。坝体地基均采用损伤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震害接近,能更好反映重力坝地震损伤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地基 地震 损伤模型 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
原文传递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Ⅱ:耐久性能及寿命预测模型 被引量:29
16
作者 董方园 郑山锁 +3 位作者 宋明辰 张艺欣 郑捷 秦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6-502,509,共8页
综述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盐侵蚀性能以及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能等,介绍了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损伤模型和寿命预测模型,并分析了高性... 综述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盐侵蚀性能以及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能等,介绍了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损伤模型和寿命预测模型,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现存的一些问题。分析发现: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受材料种类、掺量、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能够减少混凝土内部有害孔的数量,增加结构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及损伤模型、寿命预测模型等更接近结构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这将会成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耐久性 损伤模型 寿命预测
下载PDF
一种FRP累积损伤模型及其在结构疲劳寿命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亚智 张开达 张博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推荐了一种应变损伤累积模型 ,能够考虑单向板面内多轴应力和平均应力的影响。只需要单向板在确定应力比下的若干典型疲劳试验结果 ,就可以预测相同材料体系多向层压结构在不同应力比的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有助于降低试验成本和工作... 推荐了一种应变损伤累积模型 ,能够考虑单向板面内多轴应力和平均应力的影响。只需要单向板在确定应力比下的若干典型疲劳试验结果 ,就可以预测相同材料体系多向层压结构在不同应力比的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有助于降低试验成本和工作量。研究了适用于多向层压结构剩余强度估算和疲劳寿命预测的步骤和程序。针对碳纤维 树脂基T3 0 0 QY891 1复合材料 ,试验测定了三组典型单轴循环应力 ([0 ]1 6拉 拉、[90 ]1 6拉 拉和 [0 90 ]4S剪 剪 )下的S—N曲线。以此为输入 ,预测四种多向铺层板在各种拉 -拉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寿命 ,寿命预测结果和相应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采用了保持计算和试验的载荷 /强度比相对等值的方法来近似抵消层合效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强调了进一步发展能够定量估计层间应力影响与分层扩展过程的疲劳损伤模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估算 损伤模型 多向层压板
下载PDF
基于结构整体损伤指标的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徐强 郑山锁 +2 位作者 韩言召 程洋 田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8-82,106,共6页
以9层梁柱焊接钢框架为例,选取20条满足场地条件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动力增量时程分析(IDA),对比分别以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评判的结构损伤程度,发现仅以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会高估结构抗倒塌能力,而... 以9层梁柱焊接钢框架为例,选取20条满足场地条件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动力增量时程分析(IDA),对比分别以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评判的结构损伤程度,发现仅以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会高估结构抗倒塌能力,而仅以能量耗散作为结构整体损伤指标则无法判别结构失效模式。为避免单一结构整体损伤指标的缺点,能够同时考虑整体结构的首超破坏与累积损伤,提出了一个基于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的双参数线性组合的结构整体损伤模型,定义结构4种极限破坏状态,对比层间位移角、能量耗散与建立的结构整体损伤模型的结构损伤曲线与易损性曲线。结果显示,基于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的双参数线性组合的结构整体损伤模型能够更加合理的描述结构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损伤模型 易损性分析 层间位移角 能量耗散
下载PDF
钙质砂不排水性状的损伤-滑移耦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汪稔 孙吉主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5-78,共4页
针对钙质砂在低应力水平下的颗粒破碎现象 ,指出其变形在微观上存在颗粒破碎与滑移两种机制的耦合作用 ,并分别采用弹性损伤模型和边界面塑性模型予以描述。本文提出的损伤 滑移耦合作用力学模型对建立钙质砂可靠的本构关系作了新的尝试。
关键词 钙质砂 颗粒破碎 损伤模型 边界面 耦合
下载PDF
基于TCK损伤本构的岩石爆破效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志亮 郑明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0-234,共5页
脆性岩石在爆破载荷下的动态破碎行为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关心的,采用数值法预估岩体破裂范围和损伤大小对施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合理的岩石损伤模型是关键。假设岩体破坏近似服从Mises屈服准则,且考虑到岩体的应变硬化特性,把Taylor-C... 脆性岩石在爆破载荷下的动态破碎行为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关心的,采用数值法预估岩体破裂范围和损伤大小对施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合理的岩石损伤模型是关键。假设岩体破坏近似服从Mises屈服准则,且考虑到岩体的应变硬化特性,把Taylor-Chen-Kuszmaul(TCK)模型中的拉裂损伤演化方程和材料双线性、弹塑性本构耦合到一起,并简洁地嵌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中,通过半无限岩体中柱形药包爆破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与准确性。对球形药包爆破问题也进行了数值分析。该损伤模型及其数值模拟在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爆破效应 损伤模型 用户子程序 拉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