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7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 被引量:163
1
作者 高波 王峥峥 +1 位作者 袁松 申玉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6-341,374,共7页
在对都汶(都江堰—汶川)公路高速路段18座隧道进行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隧道的各种震害形式,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并对隧道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震害表明:地震引起隧道破坏的外因,除地震动外,还有坡面失稳和断层错动... 在对都汶(都江堰—汶川)公路高速路段18座隧道进行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隧道的各种震害形式,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并对隧道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震害表明:地震引起隧道破坏的外因,除地震动外,还有坡面失稳和断层错动引起的灾害.研究结果可供隧道抗震设计、灾后恢复重建和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公路隧道 隧道震害 震害机理
下载PDF
岩石水化学损伤的机理及量化方法探讨 被引量:98
2
作者 汤连生 王思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4-319,共6页
提出了化学损伤概念,分别运用化学成分分析理论、能量观点、考虑化学损伤的破坏力学方法,分析了岩石水化学损伤机理,并探讨了其定量方法。采用水-岩反应的大模式与小模式理论,解释了自然界中岩体的剧烈变形及破坏往往发生在暴雨或人类... 提出了化学损伤概念,分别运用化学成分分析理论、能量观点、考虑化学损伤的破坏力学方法,分析了岩石水化学损伤机理,并探讨了其定量方法。采用水-岩反应的大模式与小模式理论,解释了自然界中岩体的剧烈变形及破坏往往发生在暴雨或人类工程活动时的原因。探讨了岩石水化学损伤定量方法的研究途径,提出并分析了岩石水化学损伤的层次分区性。重点讨论了考虑化学损伤的破坏力学方法,认为此方法可以解释并定量分析水-岩反应的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作用 化学损伤 力学效应 破坏力学 岩石 量化方法
下载PDF
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的细观机理 被引量:62
3
作者 杨小林 王树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基于现有岩石爆破机理和岩石细观损伤力学 ,认为岩石爆破损伤断裂过程包含有爆炸应力波的初期动态损伤演化阶段和后期爆生气体作用下的准静态损伤演化阶段 ,并分别建立了这两个阶段的损伤模型和断裂准则 。
关键词 岩石爆破 应力波 爆生气体 损伤机理 断裂
下载PDF
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 被引量:76
4
作者 付晓飞 许鹏 +1 位作者 魏长柱 吕延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0-212,共13页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岩相比发育大量的裂缝,裂缝的密度随着离断层核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孔渗性较高。断层岩类型取决于断移地层的岩性、成岩程度和断裂变形时期。对于同生断层而言,泥岩和不纯净的砂岩主要发生泥岩涂抹作用;纯净砂岩发生解聚作用,形成颗粒重排的变形带。中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泥岩发生泥岩涂抹作用,不纯净的砂岩发生碎裂作用和层状硅酸盐涂抹作用,形成碎裂岩和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纯净砂岩主要发生碎裂作用,形成碎裂岩。晚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碎裂作用成为主要的变形机制,泥岩破碎形成大量断层泥,不纯净的砂岩和纯净的砂岩均形成碎裂岩,其中纯净砂岩形成的碎裂岩由于石英的压溶胶结变得更致密。因此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岩性形成的断层岩类型不同,泥岩涂抹的排替压力高于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和碎裂岩,即使都是碎裂岩,其渗透率相差7个数量级。从断裂带结构看油气运移和保存,断层垂向封闭主要靠剪切型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侧向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岩物性,物性很高的碎裂岩自身封闭能力很差,依靠两盘岩性对接封闭油气,最小断距决定油水界面位置。物性很低的断层岩一般能封住一定高度的油气柱,其是断裂带中泥质含量的函数。断层在储盖层段变形机制差异,决定了断裂输导与封闭油气的耦合,即破碎带双向输导充注,盖层段剪切型泥岩涂抹顶部封闭,断层核遮挡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结构 断层核 破碎带 断层岩 变形机制 运聚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68
5
作者 李仰民 王立龙 +2 位作者 刘国伟 闫玲 邹志钢 《中国煤层气》 2010年第6期39-43,47,共6页
煤层气的开采方式主要通过排水降压使吸附在煤层中的甲烷气体解吸来实现的,需要长期、连续、稳定的排水降压。在开发初期,由于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储层伤害,导致煤层气井的产能下降或破坏。本文从生产现场... 煤层气的开采方式主要通过排水降压使吸附在煤层中的甲烷气体解吸来实现的,需要长期、连续、稳定的排水降压。在开发初期,由于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储层伤害,导致煤层气井的产能下降或破坏。本文从生产现场实际出发,总结出排采控制不当而导致储层伤害的三种类型:煤粉堵塞、地层气锁、应力闭合,对其机理及生产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煤粉堵塞是最主要的储层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煤粉堵塞 气锁 有效应力 伤害机理
下载PDF
合作创新企业间技术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问题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汪忠 黄瑞华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101,共7页
知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的必要过程,影响合作创新的绩效。而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技术知识经常不能完整传输和吸收,产生知识破损导致转移困难甚至失败。本文首先探讨知识破损... 知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的必要过程,影响合作创新的绩效。而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技术知识经常不能完整传输和吸收,产生知识破损导致转移困难甚至失败。本文首先探讨知识破损的界定,并从其参与要素角度剖析破损成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针对性地探讨减少知识破损的策略与途径,从而促进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创新 知识破损 成因 转移机制
下载PDF
套管损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舒干 李现东 +4 位作者 赵志超 孙辉 冯定 张传立 邱端萍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3,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各油田为数不少的套管损坏井需要修复和一些套管井正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套管损坏机理进行全面探讨。认为套管损坏的原因可归纳为物理、化学及人为等3方面因素。其中,套管的物理损坏包括地层力对套管的破坏和施加外力... 针对目前我国各油田为数不少的套管损坏井需要修复和一些套管井正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套管损坏机理进行全面探讨。认为套管损坏的原因可归纳为物理、化学及人为等3方面因素。其中,套管的物理损坏包括地层力对套管的破坏和施加外力对套管的损坏;套管的化学损坏包括套管闲置被锈蚀和套管使用过程中被腐蚀;套管的人为破坏因素包括设计不当、制造不当和施工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套管井 套管损坏 采油井 修井
下载PDF
花岗岩低温冻融损伤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6
8
作者 刘成禹 何满潮 +1 位作者 王树仁 胡江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岩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特性对评价寒区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取吉林集安某古建筑的花岗岩作为试样,在当地最低气温(-36.5 ℃)下反复冻融20次,冻融前后岩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和电镜观测结果表明:经历多次冻融后岩... 岩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特性对评价寒区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取吉林集安某古建筑的花岗岩作为试样,在当地最低气温(-36.5 ℃)下反复冻融20次,冻融前后岩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和电镜观测结果表明:经历多次冻融后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下降5%~15%,弹性模量下降32%~46%,泊松比提高10%~19%,岩样中旧的裂隙明显变宽并产生新的裂隙.研究发现:低温冻融循环虽然对花岗岩的质量影响不明显,但对其强度、刚度及变形特性均有较大影响;岩石在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损伤扩展的机理是裂隙增大、增多或发生扩展,从而使岩石强度、刚度降低,变形增大.图4,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温度 冻融损伤 实验研究 刚度 强度
原文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9
作者 王光胜 耿德勤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4期3753-3756,共4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种机制参与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破坏、脑梗死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种机制参与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破坏、脑梗死灶形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常出现神经细胞死亡和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两种形式,后者是一种细胞主动性死亡,称之为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重要形式,受基因调控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机制
下载PDF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洞口结构震害分析及震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55
10
作者 崔光耀 王明年 +1 位作者 于丽 林国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4-1091,共8页
通过对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隧道洞口结构进行了震害分析,结果表明:洞外结构受次生灾害影响较大,地震惯性力影响明显;硬岩洞口段隧道结构基本无破坏,软岩洞口段隧道结构震害较严重。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 通过对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隧道洞口结构进行了震害分析,结果表明:洞外结构受次生灾害影响较大,地震惯性力影响明显;硬岩洞口段隧道结构基本无破坏,软岩洞口段隧道结构震害较严重。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典型震害分析,研究了公路隧道洞口结构的震害机理。探明了洞外结构震害机理,即洞外结构受次生灾害影响较大,震害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惯性力,洞门墙结构和基础设计不合理以及隧道洞口所处位置也是影响洞外结构震害的重要因素。探明了洞口段隧道结构震害机理,即正穿坡面洞口段隧道结构存在软硬围岩交界面时,其附近软岩内隧道结构受较大强制位移作用;正穿坡面洞口段隧道结构覆盖层为软岩时,震害的主要因素是地震惯性力。研究成果对公路隧道洞口结构的抗减震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口结构 震害分析 震害机理 地震惯性力 强制位移
下载PDF
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童小东 龚晓南 蒋永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2-85,共4页
首先阐述了损伤理论中损伤变量的定义及其测定 ,并介绍了基本的损伤本构关系。然后通过对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试验 ,探讨了水泥土的损伤机制 ,并得到了一系列损伤关系曲线 ,为建立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泥土 弹塑性损伤 损伤变量 损伤机制 荷载 塑性变形
下载PDF
植物低氧胁迫伤害与适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2
作者 汪天 王素平 +1 位作者 郭世荣 孙艳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7-853,共7页
不良的通气条件导致了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生理性缺氧,低氧胁迫是高等植物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低氧胁迫对植物生长、植株形态的影响,低氧胁迫对植物内部水分、养分吸收的变化,呼吸代谢途径的变化、激素代谢的变化,氧化... 不良的通气条件导致了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生理性缺氧,低氧胁迫是高等植物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低氧胁迫对植物生长、植株形态的影响,低氧胁迫对植物内部水分、养分吸收的变化,呼吸代谢途径的变化、激素代谢的变化,氧化系统的变化的影响,以及低氧胁迫过程中植物体内信号的传导、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等,在不同层面分析了低氧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对低氧逆境适应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胁迫 伤害 适应机理
下载PDF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特性及危害 被引量:50
13
作者 王少飞 林志 余顺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7-340,共4页
在搜集分析国内外公路隧道火灾事故案例的基础上,从事故特点、事故分布特征两方面归纳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特征,总结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规律,如温度分布、压力分布、烟雾扩散等。分析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危害,包括火灾温度和有毒气体对人体... 在搜集分析国内外公路隧道火灾事故案例的基础上,从事故特点、事故分布特征两方面归纳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特征,总结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规律,如温度分布、压力分布、烟雾扩散等。分析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危害,包括火灾温度和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火灾对隧道结构和设施的破坏、火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火灾事故 危害机理
下载PDF
岩石爆破损伤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3
14
作者 杨小林 王树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分析研究现有岩石爆破损伤模型和岩石损伤断裂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有效弹性模量的Taylor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提出了岩石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的损伤断裂准则,以DYNA2D程序为基本框架,采用小损伤条件下的解耦方法,对... 在分析研究现有岩石爆破损伤模型和岩石损伤断裂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有效弹性模量的Taylor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提出了岩石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的损伤断裂准则,以DYNA2D程序为基本框架,采用小损伤条件下的解耦方法,对大理岩在填塞和不填塞装药条件下的损伤历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爆破 损伤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紫外线引起皮肤光老化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5
作者 吴斯敏 杨慧龄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期341-346,共6页
人体皮肤每天都会接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而长期的紫外线辐射可使其出现损伤,引起皮肤功能受损和弹性降低,最终导致皮肤光老化的发生。引起皮肤光老化的机制多种多样且极其复杂,主要涉及氧化应激、DNA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炎... 人体皮肤每天都会接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而长期的紫外线辐射可使其出现损伤,引起皮肤功能受损和弹性降低,最终导致皮肤光老化的发生。引起皮肤光老化的机制多种多样且极其复杂,主要涉及氧化应激、DNA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炎症反应等方面,而皮肤光老化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防晒剂、抗氧化剂和抗炎制剂的使用等。近年来,改善皮肤光老化损伤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光老化 损伤 皮肤 机制
下载PDF
激光辐射CCD的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44
16
作者 钟海荣 陆启生 +2 位作者 文铁峰 刘泽金 许晓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7-542,共6页
研究了国内外关于激光辐照CCD及其相似材料结构导致的各种效应,特别是软硬破坏效应,给出了各种破坏的阈值及实验方式;对各种破坏机理及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CCD 激光辐照 破坏机理
下载PDF
分层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特性变化规律及破坏模式 被引量:47
17
作者 曹帅 宋卫东 +2 位作者 薛改利 马瑞雯 朱鹏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722,728,共7页
为探究胶结充填体力学特性与填充次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某金矿分级尾砂和胶固料为原料,设置灰砂质量分数为65%,70%,72%和75%,填充次数分别为1,2,3和4制作不同分层胶结充填体试件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充填体抗压强度与填充次数... 为探究胶结充填体力学特性与填充次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某金矿分级尾砂和胶固料为原料,设置灰砂质量分数为65%,70%,72%和75%,填充次数分别为1,2,3和4制作不同分层胶结充填体试件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充填体抗压强度与填充次数之间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抗压强度随灰砂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随填充次数的增多而减小;割线模量与填充次数呈幂函数分布并随填充次数增多而逐渐减小.而分层充填体的破坏模式则以共轭剪切破坏和贯穿分层面的张拉破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嗣后充填 结构特性 割线模量 单轴抗压强度 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自愈合行为研究进展(1)——自愈合行为机理与表征方法 被引量:46
18
作者 孙大权 张立文 梁果 《石油沥青》 2011年第5期7-11,共5页
沥青混凝土具有自愈合能力已经得到证实,并且沥青混凝土自愈合行为是研究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建立室内外疲劳寿命关系、增强抗疲劳能力的基础。根据近20a来国内外有关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自愈合行为相关报道,就沥青混凝土自愈合行为机... 沥青混凝土具有自愈合能力已经得到证实,并且沥青混凝土自愈合行为是研究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建立室内外疲劳寿命关系、增强抗疲劳能力的基础。根据近20a来国内外有关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自愈合行为相关报道,就沥青混凝土自愈合行为机理、自愈合行为评价指标及其测试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疲劳损伤 自愈合 机理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保护油气层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19
作者 樊世忠 窦红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4,共7页
对油气层损害机理、深井及深水域井的温度敏感性、完井液新技术、解除储集层损害酸化途径及有效提高油气井产量的欠平衡钻井技术等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水平井、大位移井的主要损害来源是微粒运移、固相堵塞 ;较宽裂缝和灰岩为主的碳酸... 对油气层损害机理、深井及深水域井的温度敏感性、完井液新技术、解除储集层损害酸化途径及有效提高油气井产量的欠平衡钻井技术等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水平井、大位移井的主要损害来源是微粒运移、固相堵塞 ;较宽裂缝和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的损害因素也主要是固相侵入与堵塞 ;致密天然气层主要因液相 (水与原油 )聚集而损害渗透率 ,损害程度与储集层渗透率、界面张力、表面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极为密切 ;深井和深水域井温度敏感性会导致矿物向水敏性转化、矿物溶解沉淀、润湿性转化及乳化堵塞。介绍了滤饼清除和井眼溶解清理的完井液新技术 ,通过清理将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储集层渗透率可比原始渗透率提高 40 %。酸化技术成本低、效果好 ,介绍了各类砂岩及碳酸盐岩相应的配方。欠平衡钻井核心技术是选用合理的井眼流体和恰当的负压差 ,介绍了加拿大 1 0 0口欠平衡钻井在后期提高产量的经验。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井 油气层保护 损害机理 碳酸盐岩油气层 天然气层 完井液
下载PDF
近40年雷公藤生殖毒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43
20
作者 徐颖 樊媛芳 +1 位作者 赵元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406-3414,共9页
该文总结了近40年来雷公藤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毒性表征、损伤机制及减毒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发现:①雷公藤的生殖毒性涉及雷公藤多苷/甙、雷公藤甲素和雷醇内酯等成分以及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等制剂;②雷公藤制剂对男性... 该文总结了近40年来雷公藤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毒性表征、损伤机制及减毒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发现:①雷公藤的生殖毒性涉及雷公藤多苷/甙、雷公藤甲素和雷醇内酯等成分以及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等制剂;②雷公藤制剂对男性生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精子活力下降、少精或无精,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等,长期用药还可能导致睾丸萎缩、性欲减退;对女性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性欲减退、不孕等;③雷公藤的生殖毒性与生殖细胞凋亡、精子或卵子生成障碍、生殖靶组织睾丸及卵巢损伤、性腺组织内环境改变(激素、激素合成限速酶及能量代谢)等因素有关;④药物配伍、激素替代、用药时间和剂型改变等措施有助减轻雷公藤对生殖系统的损伤。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作者从临床、药理代谢机制,制剂质量标准及新的治疗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雷公藤临床合理用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生殖毒性 毒性表征 损伤机制 减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