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顾培英 陈厚群 +1 位作者 李同春 邓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数只能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定位,但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无健康标准下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ISMSD(Strain Mode Shape D iff... 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数只能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定位,但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无健康标准下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ISMSD(Strain Mode Shape D ifference),只需利用损伤后应变模态数据即能定位损伤。推导了损伤应变模态等间距和不等间距差分格式。在综合考虑相邻两有效极值点间有效距离比、有效极值之差绝对值、有效极值绝对最大值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数学模型。根据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统计分析,提出损伤位置判定准则:若某点的每阶指标值均最大,则该点有损伤;若某点的某阶或多阶指标值越大,则该点损伤可能性越大;对于某阶节点损伤,则可通过其余阶的指标值定位损伤。该指标能正确地判定损伤位置,尤其是损伤量较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模态 损伤识别 差分 损伤定位 直接指标法
下载PDF
引入信息熵理论的砼结构损伤动力识别新思路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国华 吴志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171,共10页
对基于振动特性的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综述,提炼出损伤识别指标的敏感性不足、非线性分析困难、适用范围有限、实验验证方法单一和数值模拟不合理等不足。进而在理论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将耗散结构和信息熵理论系统引入到... 对基于振动特性的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综述,提炼出损伤识别指标的敏感性不足、非线性分析困难、适用范围有限、实验验证方法单一和数值模拟不合理等不足。进而在理论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将耗散结构和信息熵理论系统引入到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领域中,通过构造信息熵指标来反映系统损伤的无序程度,在传感器的布点优化、损伤位置的确定、损伤程度的量化和处理结构损伤上显示出较大的潜力,有望利用信息熵理论来部分解决目前存在的混凝土结构损伤领域的难点,为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损伤识别 传感器布置 振动特性 耗散结构 信息熵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输电线路绝缘子的破损识别与定位 被引量:15
3
作者 卞建鹏 李凡 +2 位作者 郝培旭 李亚敏 孙晓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1-688,共8页
输电线路中绝缘子背景复杂,传统的故障识别算法存在如绝缘子的误检、漏检以及识别率低等弊端。相比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CapsNet)首次采用矢量作为输入,可以保留目标的方向、角度等特征信息,更适合识别复杂背景... 输电线路中绝缘子背景复杂,传统的故障识别算法存在如绝缘子的误检、漏检以及识别率低等弊端。相比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CapsNet)首次采用矢量作为输入,可以保留目标的方向、角度等特征信息,更适合识别复杂背景下的绝缘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胶囊网络与YOLO文本定位相结合的绝缘子破损识别算法,通过将传统胶囊网络卷积层9×9的卷积核简化为3×3的卷积核,并通过遗传算法和随机梯度下降法对权重进行寻优,缩短了训练时间,而且使输出量能够保留绝缘子的角度与方向,因此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对故障绝缘子进行准确识别;同时应用YOLO的文本定位算法对绝缘子破损部位进行尺寸矫正,得到更精确的绝缘子破损位置。最后与AlexNet、YOLOv2、Faster R-CNN识别算法进行了对比,该方法的绝缘子识别率提高到了95%,从而可以更快速、准确的在复杂环境下识别并精确定位绝缘子破损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破损识别 文本定位 改进胶囊网络 精确定位
下载PDF
基于损伤敏感指标的斜拉桥结构损伤定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清华 李乔 唐亮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3-169,共7页
研究斜拉桥结构的损伤位置识别问题。首先根据斜拉桥结构的受力特点,将其视为由斜拉索、主梁以及索塔组成的组合结构,对于斜拉索和主梁分别提出了广义模态应变能指标、位移灰关联指标以及索力变异指标等多种损伤敏感指标,并就观测噪声... 研究斜拉桥结构的损伤位置识别问题。首先根据斜拉桥结构的受力特点,将其视为由斜拉索、主梁以及索塔组成的组合结构,对于斜拉索和主梁分别提出了广义模态应变能指标、位移灰关联指标以及索力变异指标等多种损伤敏感指标,并就观测噪声水平和损伤程度耦合影响下各损伤敏感指标的定位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提高存在观测噪声条件下损伤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将证据理论引入损伤位置判别的决策过程,提出了基于多源损伤证据的损伤定位方法,实现了基于多源损伤信息的损伤定位。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损伤识别 损伤位置识别 损伤敏感指标 证据理论
下载PDF
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与定位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殿中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论述了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和定位方法中,根据低频振动数据的技术发展现状及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进一步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损伤定位 模态分析 振动 桥梁结构
下载PDF
基于位置和程度指标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金虎 楼文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93-1398,共6页
为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的精度,提出基于动、静态数据融合的位置指标和完全基于频率的位置指标,并采用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的新型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其特点是在网络迭代过程中根据网络学习误差来调整学习速率的取值,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B... 为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的精度,提出基于动、静态数据融合的位置指标和完全基于频率的位置指标,并采用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的新型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其特点是在网络迭代过程中根据网络学习误差来调整学习速率的取值,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BP网络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和收敛速度慢、学习效率不高的缺点,进一步讨论了参数输入方式对网络识别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两步诊断法和一步诊断法进行损伤识别.结果显示,两步诊断法对损伤位置和程度的识别正确率较高,而一步诊断法识别效果却不令人十分满意;减少位置指标和程度指标的输入个数对损伤识别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数据融合 位置指标 程度指标 自适应BP网络
下载PDF
应变模态参数曲线的结构损伤位置及程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崔拥军 熊晓燕 王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87,共3页
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诊断和评估是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问题,而敏感的损伤指标是损伤诊断的关键,并且传统的模态参数不易识别结构的早期局部微小损伤。以悬臂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频率仅能... 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诊断和评估是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问题,而敏感的损伤指标是损伤诊断的关键,并且传统的模态参数不易识别结构的早期局部微小损伤。以悬臂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频率仅能识别结构损伤存在;位移模态对局部损伤不敏感;应变模态参数对局部微小损伤非常敏感,损伤处应变值明显大于未损伤处,能非常精确地识别结构损伤的位置及程度。该实验可运用到其它复杂机械结构的早期局部微小损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损伤位置 损伤程度 应变模态曲线
下载PDF
曲率模态小波法用于网壳结构损伤的识别和定位 被引量:5
8
作者 殷志祥 徐文杰 毛丽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4-169,共6页
工程结构损伤的识别与定位研究以往主要针对梁、框架等结构形式,根据大跨度空间结构杆件和节点繁多等特点,提出用曲率模态和小波混合方法对空间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和定位。以跨度100 m的Schwedler网壳结构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作为标识... 工程结构损伤的识别与定位研究以往主要针对梁、框架等结构形式,根据大跨度空间结构杆件和节点繁多等特点,提出用曲率模态和小波混合方法对空间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和定位。以跨度100 m的Schwedler网壳结构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作为标识量,分别通过离散和连续小波变换,判断网壳结构有无损伤和损伤位置,统计了小波系数差与结构损伤的图形关系,计算了各种损伤工况下该方法判断损伤的准确程度。结果发现基于曲率模态和小波方法的大跨度网壳结构损伤定位精度很高,充分证明该方法对此类结构损伤定位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模态 小波方法 网壳结构 损伤识别与定位 动力方程
下载PDF
基于CMOR小波扩展特性的基础工程无损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曹茂森 任青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74,共5页
为了适应基础工程高精度无损诊断的要求 ,提出了中心频率参数Fc 超出小波允许条件取较小值 ,使其时域分析精度近似达到高斯实小波水平的CMOR小波扩展特性 ,从而完善了CMOR小波的反射波分析能力。在小波允许条件下 ,CMOR小波对反射波进... 为了适应基础工程高精度无损诊断的要求 ,提出了中心频率参数Fc 超出小波允许条件取较小值 ,使其时域分析精度近似达到高斯实小波水平的CMOR小波扩展特性 ,从而完善了CMOR小波的反射波分析能力。在小波允许条件下 ,CMOR小波对反射波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而实施介质损伤识别 ,在扩展特性下 ,CMOR小波对反射波进行突变检测而实施损伤定位 ,两者相结合构建了一条完备的基于反射波CMOR小波分析的基础工程无损诊断技术路线 ,并开发了具有强计算能力和可视化特性的相应软件系统。在地下连续墙无损诊断的实例分析中 ,CMOR小波扩展特性提高时域精度的有效性得到具体评价 ,所提供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得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R小波 扩展特性 反射波 时域精度 基础工程 损伤识别与定位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门雪 刘晓春 +1 位作者 李国华 武梦龙 《工程建设》 2018年第3期35-4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动响应加速度信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首先,提取结构加速度振动响应信号;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上述提取到的结构加速度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前n阶主成分并将其按照某种... 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动响应加速度信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首先,提取结构加速度振动响应信号;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上述提取到的结构加速度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前n阶主成分并将其按照某种规则组合成一维向量,作为结构损伤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和回归算法分别进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识别研究。该方法可以在样本较少的条件下取得较好的损伤识别结果,且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白噪声激励下的五层框架结构的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损伤位置识别 损伤程度识别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少鹏 吴柏生 +2 位作者 赵秀婷 邹敏清 林丹锐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结合模态柔度矩阵、广义模态柔度矩阵和振型三个识别精度较好的指标,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损伤识别问题。通过Nelson方法求解得到的频率与振型的导数,得到对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更具敏感性的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置传感器以提取结构信... 结合模态柔度矩阵、广义模态柔度矩阵和振型三个识别精度较好的指标,构造新的目标函数求解损伤识别问题。通过Nelson方法求解得到的频率与振型的导数,得到对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更具敏感性的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布置传感器以提取结构信息。针对原有的灰狼算法虽然全局搜索能力强,但是存在局部搜索精度差的问题,本文从初始种群和收敛因子等方面着手,改善灰狼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及收敛速度。最后利用提出的方法,通过识别梁模型及桁架模型中的损伤单元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灰狼算法 灵敏度定位法 动力特性参数 Nelson方法
下载PDF
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4
12
作者 巩文龙 常军 +1 位作者 刘大山 康小明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5年第5期388-393,共6页
提出一种以广义柔度矩阵为损伤指标,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结构损伤前后广义柔度矩阵差与结构物理参数变化关系,将结构广义柔度矩阵识别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进而采用系统辨识能力较强的量子粒子群优化算... 提出一种以广义柔度矩阵为损伤指标,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结构损伤前后广义柔度矩阵差与结构物理参数变化关系,将结构广义柔度矩阵识别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进而采用系统辨识能力较强的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目标函数最优值,从而达到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同时识别的双重效果.最后通过简支梁数值模拟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 广义柔度矩阵 结构损伤识别 损伤位置 损伤程度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损伤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晓明 刘海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损伤指标,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文中首先在结构随机振动理论基础上推导出结构动态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统计特征(包括均值和方差)与...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损伤指标,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文中首先在结构随机振动理论基础上推导出结构动态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统计特征(包括均值和方差)与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以结构位移的方差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损伤指标;最后,数值模拟一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白噪声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观察在不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下结构动态位移方差的变化,从而对选择结构位移的方差作为损伤指标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研究得出结论,使用结构动态响应的统计特征作为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损伤指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 损伤识别 损伤指标 统计特征 动态响应 损伤位置 损伤程度
下载PDF
基于中性轴位置变化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振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6,共4页
桥梁损伤识别对于评定桥梁结构的服务状态极其重要。中性轴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用来反映梁结构的受力状态与结构状况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文介绍了中性轴位置理论计算方法,并采用中性轴位置直接测量法对国内某市的桥梁的某一截面中... 桥梁损伤识别对于评定桥梁结构的服务状态极其重要。中性轴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用来反映梁结构的受力状态与结构状况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文介绍了中性轴位置理论计算方法,并采用中性轴位置直接测量法对国内某市的桥梁的某一截面中性轴位置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损伤分析。分析发现中性轴位置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截面未出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中性轴位置 直接测量法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海胜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4,共3页
小波变换可以很好地对结构的损伤进行精确定位和相对损伤程度的识别。本文以简支桥梁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损伤定位、相对损伤程度识别等方面,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小波变换 损伤定位 损伤程度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曲率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立元 郭俊龙 +1 位作者 李永军 王天辉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6,共4页
针对大型结构局部损伤识别指标灵敏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态应变能曲率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局部结构的振型和质量矩阵以及固有频率,求出单元模态应变能曲率差,并将该指标应用于损伤识别中。数值算例表明:该指标可以有效地定... 针对大型结构局部损伤识别指标灵敏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态应变能曲率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局部结构的振型和质量矩阵以及固有频率,求出单元模态应变能曲率差,并将该指标应用于损伤识别中。数值算例表明:该指标可以有效地定位损伤,并能定性描述损伤程度,且具有一定的抗噪性能。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发射台模型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中,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应变能曲率差 局部损伤 损伤识别 损伤定位
下载PDF
基于模态小波分析的棒体裂纹损伤识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慧 王晓乾 《测控技术》 CSCD 2016年第12期26-29,共4页
为了克服传统无损检测方法检测缺陷成本高、局部化等缺点,以含有裂纹损伤的棒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态分析、结合时频小波分析的方法,实现对其损伤位置的精确定位和损伤程度的小误差量化,并通过实验论证其合理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 为了克服传统无损检测方法检测缺陷成本高、局部化等缺点,以含有裂纹损伤的棒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态分析、结合时频小波分析的方法,实现对其损伤位置的精确定位和损伤程度的小误差量化,并通过实验论证其合理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裂纹损伤,从而避免发生重大事故,同时此方法可用于复杂结构的无损检测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 模态分析 小波分析 损伤识别 损伤位置
下载PDF
基于动力响应互相关的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艳芳 杨泽华 +1 位作者 胡卫兵 郭靖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6,共6页
提出了基于互相关系数和互相关峰值变化率的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和定位方法。以随机振动结构的某一测点为参考点,计算其他各测点与参考点的加速度响应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将所有的最大值组成互相关峰值向量(Cross-Correlation Peak Vecto... 提出了基于互相关系数和互相关峰值变化率的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和定位方法。以随机振动结构的某一测点为参考点,计算其他各测点与参考点的加速度响应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将所有的最大值组成互相关峰值向量(Cross-Correlation Peak Vector,CCPV)。以两组CCPV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损伤因子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以结构损伤前后互相关峰值的变化率作为损伤识别指标,对结构进行损伤定位。以西安钟楼为工程背景,建立一榀木框架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损伤后,损伤因子的数值明显降低,可以有效识别结构的损伤;结构损伤前后峰值变化率最大的相邻两个测点对应着损伤单元的两个节点,可以准确确定结构的损伤位置,同时可以根据损伤因子和峰值变化率的变化范围估计结构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互相关峰值 互相关系数 损伤识别 损伤定位
下载PDF
基于自相关峰值变化率的古木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艳芳 胡卫兵 杨佳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5,共8页
提出了随机振动结构基于测点动力响应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mplitude Vector,ACFA)的损伤识别方法.将完好结构在两个随机激励下的两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损伤识别的基准值,损伤结构的A... 提出了随机振动结构基于测点动力响应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mplitude Vector,ACFA)的损伤识别方法.将完好结构在两个随机激励下的两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损伤识别的基准值,损伤结构的ACFA与完好结构的ACFA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与基准值相比有明显的降低,由此可以判别结构发生了损伤.计算结构损伤前后各测点自相关函数峰值的变化率,波动程度最大的相邻两个测点对应着损伤单元的两个节点,确定了结构的损伤位置.通过一榀木框架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研究古建筑木结构的损伤识别与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木结构 自相关函数 互相关系数 损伤识别 损伤定位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斌 赵歆冬 《低温建筑技术》 2012年第6期84-85,共2页
文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建立一个平面刚架结构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获得未损伤结构与损伤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应用单元模态应变能法对模型进行损伤定位。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平面刚架的损伤识别是有效的。
关键词 模态分析 损伤识别 损伤定位 模态应变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