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数只能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定位,但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无健康标准下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ISMSD(Strain Mode Shape D iff...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数只能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定位,但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无健康标准下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ISMSD(Strain Mode Shape D ifference),只需利用损伤后应变模态数据即能定位损伤。推导了损伤应变模态等间距和不等间距差分格式。在综合考虑相邻两有效极值点间有效距离比、有效极值之差绝对值、有效极值绝对最大值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数学模型。根据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统计分析,提出损伤位置判定准则:若某点的每阶指标值均最大,则该点有损伤;若某点的某阶或多阶指标值越大,则该点损伤可能性越大;对于某阶节点损伤,则可通过其余阶的指标值定位损伤。该指标能正确地判定损伤位置,尤其是损伤量较小情况。展开更多
提出了随机振动结构基于测点动力响应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mplitude Vector,ACFA)的损伤识别方法.将完好结构在两个随机激励下的两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损伤识别的基准值,损伤结构的A...提出了随机振动结构基于测点动力响应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mplitude Vector,ACFA)的损伤识别方法.将完好结构在两个随机激励下的两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损伤识别的基准值,损伤结构的ACFA与完好结构的ACFA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与基准值相比有明显的降低,由此可以判别结构发生了损伤.计算结构损伤前后各测点自相关函数峰值的变化率,波动程度最大的相邻两个测点对应着损伤单元的两个节点,确定了结构的损伤位置.通过一榀木框架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研究古建筑木结构的损伤识别与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数只能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定位,但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此提出了无健康标准下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法ISMSD(Strain Mode Shape D ifference),只需利用损伤后应变模态数据即能定位损伤。推导了损伤应变模态等间距和不等间距差分格式。在综合考虑相邻两有效极值点间有效距离比、有效极值之差绝对值、有效极值绝对最大值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定位损伤指标数学模型。根据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统计分析,提出损伤位置判定准则:若某点的每阶指标值均最大,则该点有损伤;若某点的某阶或多阶指标值越大,则该点损伤可能性越大;对于某阶节点损伤,则可通过其余阶的指标值定位损伤。该指标能正确地判定损伤位置,尤其是损伤量较小情况。
文摘提出了随机振动结构基于测点动力响应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mplitude Vector,ACFA)的损伤识别方法.将完好结构在两个随机激励下的两组自相关函数幅值向量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损伤识别的基准值,损伤结构的ACFA与完好结构的ACFA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与基准值相比有明显的降低,由此可以判别结构发生了损伤.计算结构损伤前后各测点自相关函数峰值的变化率,波动程度最大的相邻两个测点对应着损伤单元的两个节点,确定了结构的损伤位置.通过一榀木框架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研究古建筑木结构的损伤识别与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