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冬小麦霜冻害的气候分析 被引量:129
1
作者 冯玉香 何维勋 +1 位作者 孙忠富 钟秀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5-340,共6页
根据霜冻害的观测和调查资料,进行气候学研究,阐述了我国冬小麦发生霜冻害的生长发育时段、最低气温范围、地区分布规律和年际变化趋势,讨论了防御霜冻害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冬小麦 霜冻 冷害 气候分析
下载PDF
岩石破裂过程的统计损伤模拟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曹文贵 赵明华 唐学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根据岩石微元破裂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 ,引进能合理描述岩石微元强度的参量 ,基于岩石单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建立了反映岩石破裂全过程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据此对岩石统计损伤变量进行合理修正 ,从而建立了反映岩石破裂全过程的三维统计... 根据岩石微元破裂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 ,引进能合理描述岩石微元强度的参量 ,基于岩石单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建立了反映岩石破裂全过程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据此对岩石统计损伤变量进行合理修正 ,从而建立了反映岩石破裂全过程的三维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充分反映了岩石强度受应力状态影响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 损伤模拟 岩石破裂 微元强度 正态分布
下载PDF
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对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5
3
作者 方岱宁 周储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3-188,共16页
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的发展是近十年来细观计算力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推动力.本文综述了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近十年来应用于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分析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基本的数值模型和计算方法,重点评述了强度和损伤等协同效应问题上... 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的发展是近十年来细观计算力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推动力.本文综述了有限元计算细观力学近十年来应用于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分析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基本的数值模型和计算方法,重点评述了强度和损伤等协同效应问题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力学 有限元 复合材料 刚度 强度 损伤
下载PDF
基于残余强度修正的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曹瑞琅 贺少辉 +1 位作者 韦京 王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52-1660,1667,共10页
岩石随着围压的增大,残余强度的增加幅度比峰值强度大,残余强度逐渐成为影响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时,对残余强度进行修正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岩石应变强度理论以及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 岩石随着围压的增大,残余强度的增加幅度比峰值强度大,残余强度逐渐成为影响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时,对残余强度进行修正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岩石应变强度理论以及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假设,考虑岩石峰后残余强度对损伤变量进行修正,在微元破坏符合Hoek-Brown屈服准则条件下,建立了能够反映岩石峰后软化特征的三维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依据岩石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几何特征,推导出本构模型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基于花岗岩室内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探讨,研究了Weibull分布参数与本构模型的关系,探讨了损伤修正系数的取值和岩石累积损伤的扩展过程;将建立的本构模型理论曲线与4种岩石(斑状二长花岗岩、细晶大理岩、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岩石破裂过程的全应力-应变关系和表征岩石残余强度特征。这对于岩石损伤软化问题以及岩石加固处理措施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模型 HOEK-BROWN准则 WEIBULL分布 残余强度 损伤变量
下载PDF
基于正态分布的岩石软硬化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50
5
作者 曹文贵 莫瑞 李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1-675,共5页
在现有新型岩石损伤模型研究基础上,首先,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律与岩石损伤的能量原理建立能反映特定围压下岩石应变软化或硬化变形全过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其次,通过研究特定围压下岩石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特征及其在不同... 在现有新型岩石损伤模型研究基础上,首先,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律与岩石损伤的能量原理建立能反映特定围压下岩石应变软化或硬化变形全过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其次,通过研究特定围压下岩石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围压下特征参数(峰值点强度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建立岩石损伤软硬化统计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从而建立能充分反映不同围压下岩石应变软硬化变形全过程的统一损伤软硬化统计本构模型,该模型具有参数少、易于确定和能同时反映岩石应变软硬化特性的特点,并且模型参数确定方法揭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理论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损伤 统计 软硬化 正态分布 本构模型
下载PDF
砼受压损伤力学本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董毓利 谢和平 李世平 《工程力学》 EI CSCD 1996年第1期44-53,共10页
本文利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对砼进行了等应变速率加载控制的应力一应变全曲线试验,应用不可逆热力学和内变量理论的成果建立了砼损伤力学模型,并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了损伤的演化规律。由于考虑了不可逆变形... 本文利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对砼进行了等应变速率加载控制的应力一应变全曲线试验,应用不可逆热力学和内变量理论的成果建立了砼损伤力学模型,并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了损伤的演化规律。由于考虑了不可逆变形的影响,本文所建本构模型与实验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本构模型 损伤力学
下载PDF
采场老顶岩梁的超前破断与矿山压力 被引量:34
7
作者 马庆云 赵晓东 宋振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3-477,共5页
基于损伤力学的思想 ,建立了损伤基础梁的力学模型 ,并用该模型的结论分析了老顶岩梁超前破断对支承压力及其运动状态的影响 .分析认为 :损伤基础梁模型较弹性基础梁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支承系统与老顶岩梁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提高顶板... 基于损伤力学的思想 ,建立了损伤基础梁的力学模型 ,并用该模型的结论分析了老顶岩梁超前破断对支承压力及其运动状态的影响 .分析认为 :损伤基础梁模型较弹性基础梁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支承系统与老顶岩梁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提高顶板来压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老顶岩梁的超前破断与回转运动是“两个应力区”形成的必要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基础梁 老顶岩梁 支承压力分布 来压预测 矿山压力 超前破断 损伤力学
下载PDF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蒋维 邓建 李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0-1194,共5页
根据岩石微元物理力学性能服从随机分布的特点,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作为岩石微元强度的概率分布模型,结合损伤力学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建立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岩石破裂过程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利用多... 根据岩石微元物理力学性能服从随机分布的特点,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作为岩石微元强度的概率分布模型,结合损伤力学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建立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岩石破裂过程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利用多元函数极值理论依据试验曲线的特征参量确定出损伤本构模型参数。与试验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比较,该模型形式简单,参数求取容易,能较好地反映岩石内部缺陷分布和变形特征,表征岩石破裂过程的全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损伤 对数正态分布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准脆性材料弹性损伤分析中的概率体元建模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明 李仲奎 苏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4282-4288,共7页
确定材料细观单元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概率分布,以形成细观概率体元,是对岩石、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进行弹性损伤模拟分析的基础,也是基于弹性损伤模型的有限元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为材料非均匀赋值的依据。通过对岩石类材料破坏过程... 确定材料细观单元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概率分布,以形成细观概率体元,是对岩石、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进行弹性损伤模拟分析的基础,也是基于弹性损伤模型的有限元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为材料非均匀赋值的依据。通过对岩石类材料破坏过程分析中采用的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类Weibull分布所作的讨论和剖析,建议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作为改进方法,并从理论上对所建议的概率体元模型予以说明。通过基于各种概率分布的材料本构关系的相互对比,证明所建议的概率分布适于构造弹性损伤分析中细观概率体元,可被纳入有限元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的分布类型库中,同时间接证明了采用Weibull分布是合适的,也证明了正态分布和类Weibull分布在弹性损伤概率模型中则是应当排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准脆性材料 弹性损伤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 概率体元 对数正态分布 WEIBULL分布
下载PDF
华南地区寒害概率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杜尧东 毛慧琴 刘锦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利用华南地区 1 0 9个站 1 95 1~ 2 0 0 1年的寒害过程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资料 ,分别用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伽玛分布、瑞利分布、威布尔分布和耿贝尔 -Ⅰ分布函数进行拟合 ,并按柯尔莫哥洛夫和ω2 检验方法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 利用华南地区 1 0 9个站 1 95 1~ 2 0 0 1年的寒害过程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资料 ,分别用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伽玛分布、瑞利分布、威布尔分布和耿贝尔 -Ⅰ分布函数进行拟合 ,并按柯尔莫哥洛夫和ω2 检验方法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 ,华南地区寒害过程降温幅度有 5 1个站服从正态分布、2 9个站服从伽玛分布、2 0个站服从耿贝尔 -Ⅰ分布、9个站服从威布尔分布 ;过程最低气温有 1 2个站服从正态分布、97个站服从耿贝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寒害 概率分布模型 正态分布 指数分布 伽玛分布 瑞利分布 检验方法 最低气温
下载PDF
基于损伤理论的隧道围岩松动圈确定方法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政林 吴瑞祥 +1 位作者 李龙剑 王晓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0-1064,1090,共6页
针对岩体的应变软化特性,基于双线性损伤模型和应力等效原理,推导了卸荷围岩应力状态的损伤理论解析解,进而分析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随径向距离的分布特点,从而将卸荷后的围岩分为四个区域,即完全损伤区、非完全损伤区、弹性区和原岩... 针对岩体的应变软化特性,基于双线性损伤模型和应力等效原理,推导了卸荷围岩应力状态的损伤理论解析解,进而分析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随径向距离的分布特点,从而将卸荷后的围岩分为四个区域,即完全损伤区、非完全损伤区、弹性区和原岩应力区。根据围岩的实际破坏特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完全损伤区的应力解进行了修正。通过对隧道围岩应力分布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损伤理论的隧道围岩松动圈的界定标准,认为完全损伤区即为隧道围岩松动破坏区。最后运用损伤理论解析解对张石高速公路隧道围岩松动圈进行了估算预测,同时将预测结果与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解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圈 损伤模型 估算预测 应力分布
下载PDF
不同龄期混凝土多次冲击损伤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夕兵 王世鸣 +2 位作者 宫凤强 马海鹏 钟放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65-2472,共8页
为了解不同龄期混凝土多次冲击损伤特性,利用大杆径分离式霍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5种不同龄期下的支护混凝土分别进行多次冲击压缩试验,并采用Weibull分布的统计损伤模型分析其损伤特性,系统地了解多次冲击荷载对混凝土造成的损伤... 为了解不同龄期混凝土多次冲击损伤特性,利用大杆径分离式霍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5种不同龄期下的支护混凝土分别进行多次冲击压缩试验,并采用Weibull分布的统计损伤模型分析其损伤特性,系统地了解多次冲击荷载对混凝土造成的损伤规律。结果表明,对每一龄期混凝土,在其临界入射能75%水平的冲击条件下,第一次冲击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之后随着冲击次数增加,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变形能力都变弱。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损伤-应变曲线表现出2种不同变化形式,损伤度对入射能的敏感度降低,试样失稳时的累积损伤没有明显的变化,均在1.00左右;而峰值损伤则以对数函数关系降低,其中稳定龄期的峰值损伤表明,Weibull分布的统计损伤模型能反映材料的损伤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混凝土 损伤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WEIBULL分布 龄期
下载PDF
基于损伤多重分形特征的岩石强度Weibull参数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树新 刘长武 +1 位作者 韩小刚 曹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86-1791,共6页
利用多重分形计算并绘制出表征岩石三维损伤微裂纹分布复杂性的多重分形谱,引入一个表征岩石材料不均匀性、各向异性的相对分形维数,结合多重分形谱的奇异性值,对岩石实际受损状态的量化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岩石微元强度的Mohr-Co... 利用多重分形计算并绘制出表征岩石三维损伤微裂纹分布复杂性的多重分形谱,引入一个表征岩石材料不均匀性、各向异性的相对分形维数,结合多重分形谱的奇异性值,对岩石实际受损状态的量化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岩石微元强度的Mohr-Coulomb准则表示方法及其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特点,在本构模型中引入初始损伤分形参数,结合岩石单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对不同多重分形参数下岩石强度Weibull参数取值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岩石在不同损伤状态下,表征其强度特征的Weibull参数值以一定规律发生变化,且微裂纹的分布对受损岩石峰后强度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进一步完善了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纹 损伤模型 多重分形 WEIBULL分布 峰后强度
下载PDF
基于开花期地域差异的中稻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设计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凯文 刘可群 +4 位作者 邓爱娟 杨涛 苏荣瑞 隰旺 冯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79-688,共10页
高温热害是湖北省中稻单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的设计与推广,对于转移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降低农民损失具有重大意义。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的控制下,以中稻品种"广两优香66"为试材,模拟开花... 高温热害是湖北省中稻单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的设计与推广,对于转移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降低农民损失具有重大意义。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的控制下,以中稻品种"广两优香66"为试材,模拟开花灌浆期高温热害,建立了高温热害减产模型,并用大田调查资料作对比,筛选最优投保集中时段。基于10个试点县(市)1981-2016年每年7月16日-8月31日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构建分时段的高温热害风险分布模型。综合减产率模型和概率分布模型,厘定了不同免赔率下,以县(市)为单位的,多个投保时期的中稻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的纯费率,为被保险人提供多种投保方案。结果表明:中稻开花灌浆期高温热害保险的最优投保时间为开花始期后20d,开花始期为7月下旬时费率最高,随着开花期的延迟,费率逐渐降低。纯费率的区域差异较大,咸安、赤壁、浠水、麻城等热害高风险区费率较高,襄阳、随州等低风险区费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指数保险 高温热害 中稻 WEIBULL分布 纯费率 结实率
下载PDF
台风灾害下输电线路损毁预警方法 被引量:22
15
作者 黄勇 魏瑞增 +3 位作者 周恩泽 张壮领 侯慧 耿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42-147,共6页
台风会造成输电线路损毁严重。为减少损失,有必要研究输电线路损毁预警方法。针对目前输电线路损毁预警方法精度较低、假设条件过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预警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相应台风预测信息对所需预警区域进行单位网格划分;然... 台风会造成输电线路损毁严重。为减少损失,有必要研究输电线路损毁预警方法。针对目前输电线路损毁预警方法精度较低、假设条件过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预警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相应台风预测信息对所需预警区域进行单位网格划分;然后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及极值Ⅰ型分布函数对输电线路风荷载概率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并基于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计算输电线路损毁概率;接着参考台风24h及48h警戒线,差异化选取预警时间间隔输出预警结果。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台风 输电线路 损毁 预警 分布函数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可靠性
下载PDF
加卸载响应比与损伤变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浪平 尹祥础 梁乃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74-1881,共8页
首先介绍加卸载响应比的2个基本参量,并从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引入损伤变量,结合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思想,推导用损伤和应变定义的加卸载响应比,并以Weibull分布作为随机分布函数,建立且分析损伤变量与加卸载响应比之间的联系,并进... 首先介绍加卸载响应比的2个基本参量,并从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引入损伤变量,结合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思想,推导用损伤和应变定义的加卸载响应比,并以Weibull分布作为随机分布函数,建立且分析损伤变量与加卸载响应比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考察Weibull指数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然后利用岩石破坏声发射实验的数据,用声发射数密度描述岩石试件的损伤演化过程,并由此根据损伤和应变定义的加卸载响应比,结合实验过程中的损伤和应变,计算花岗岩试件的加卸载响应比曲线,并与用Benioff应变作响应量计算的加卸载响应比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两者的加卸载响应比值都经历了出现异常→升高到最大值→急剧回落→岩石试件破裂或失稳,这一规律与实际地震震例中加卸载响应比的演化趋势是一致的,同时也说明在实际地震预测中用Benioff应变作为响应量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是合理的。最后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完成的二层楼房的加卸载实验,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的加卸载响应比与损伤变量的关系,不仅为加卸载响应比用来定量研究脆性介质的损伤程度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可能为评估大型建筑的损伤和预测工程事故开辟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加卸载响应比 WEIBULL分布 声发射实验 Benioff应变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影响因子修正的新型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被引量:22
17
作者 温韬 唐辉明 +3 位作者 刘佑荣 邹宗兴 王康 林成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建立能够体现岩石的初始损伤以及损伤部分仍能承受一定应力的新型岩石损伤模型.基于损伤演变过程提出新的损伤定义,将损伤部分分为损伤材料和因材料损伤而变化的微缺陷,提出损伤材料与因材料损伤而变化的微缺陷之间的影响因子γ,给出其... 建立能够体现岩石的初始损伤以及损伤部分仍能承受一定应力的新型岩石损伤模型.基于损伤演变过程提出新的损伤定义,将损伤部分分为损伤材料和因材料损伤而变化的微缺陷,提出损伤材料与因材料损伤而变化的微缺陷之间的影响因子γ,给出其确定方法,并研究其基本性质;通过岩石微观受力分析,建立岩石损伤模型;深入探讨岩石有效应力与名义应力的关系,引进岩石微元强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建立考虑损伤阈值影响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提出确定分布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充分反映岩石损伤阈值的影响及应变软化特性,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应用较为方便;与试验结果比较,本文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匹配度达87.2%,高于前人模型曲线的81.3%,说明该模型更为合理、可行.根据本文理论得出的损伤演化曲线符合S型曲线规律,能够很好地反映岩石压缩过程中的变形阶段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影响因子 分布参数 本构模型 对数正态分布
原文传递
岩石连续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毅 廖华林 李根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基于岩石微元强度概率分布理论 ,以Drucker Prager破坏准则为统计分布变量 ,建立了理论的岩石损伤变量演化方程和三轴条件下岩石损伤弹性统计本构模型。利用任意条件下的三轴试验数据 ,用曲线拟合法和极值法求解了所建模型的参数 ,并用... 基于岩石微元强度概率分布理论 ,以Drucker Prager破坏准则为统计分布变量 ,建立了理论的岩石损伤变量演化方程和三轴条件下岩石损伤弹性统计本构模型。利用任意条件下的三轴试验数据 ,用曲线拟合法和极值法求解了所建模型的参数 ,并用试验结果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这说明用Drucker Prager准则为统计分布变量建立的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内部缺陷分布和变形特征 ,表征岩石材料在弹性阶段的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连续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WEIBULL分布 损伤演化方程 粘聚力 摩擦角 钻井工程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参数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7-554,563,共9页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规范规定的各强度混凝土材料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各种非线性本构行为.采用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进行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二次开发,对上海某酒店项目进行数值模拟: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完成建模,将模型转换为ABAQUS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振形计算自振频率相差在5%以内,顶层位移时程除个别极值外总体匹配较好,楼层位移差在10%以内,最大层间位移除个别楼层相差达到30%以外,一般楼层相差10%左右,验证了所提出的参数确定方法及本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通过分析结构各关键时刻损伤分布云图,表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实时反映结构的破坏过程,便于分析者直观地把握结构破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参数 混凝土 ABAQUS 非线性时程反应 损伤分布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上位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建华 汪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1,共5页
针对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下伏煤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并影响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对近距离煤层及其顶底板力学参数进行了测试,结合底板滑移线理论给出了上位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带分区,应用离散元数值软件计算分... 针对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下伏煤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并影响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对近距离煤层及其顶底板力学参数进行了测试,结合底板滑移线理论给出了上位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带分区,应用离散元数值软件计算分析了上位煤层开采对底板造成的破坏程度,得到了底板最大集中应力沿底板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上位煤层开采后,沿底板岩体垂直方向底板破坏岩层厚度呈线性增长,沿水平方向岩层塑性破坏以扇形方式扩展且其最大厚度在工作面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破坏 近距离煤层群 应力分布 塑性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