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曲率模态的钢筋混凝土梁多点损伤位置识别 被引量:18
1
作者 常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4-27,共4页
采用曲率模态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多点损伤位置进行了识别研究。首先用有限元程序建立结构模型,并计算出位移模态振型,然后用差分法计算出曲率模态;同时对实际结构进行检测,得到结构的振型并计算出曲率模态。通过有限元模型和实际结构的曲... 采用曲率模态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多点损伤位置进行了识别研究。首先用有限元程序建立结构模型,并计算出位移模态振型,然后用差分法计算出曲率模态;同时对实际结构进行检测,得到结构的振型并计算出曲率模态。通过有限元模型和实际结构的曲率模态计算得到结构损伤因子,通过分析该损伤因子,可以判断实际结构的损伤位置。数值模拟算例分析表明,曲率模态对结构的损伤较敏感,用该方法识别结构的多点损伤位置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损伤识别 曲率模态 动力特性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结构损伤的动力学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汤海燕 《低温建筑技术》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针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监测和评估问题,研究了 3种结构损伤动力学检测方法,分析了柔度差方法和曲率模态法应用于损伤检测的局限性。提出柔度曲率的概念,只需结构前 2或 3阶振型和频率数据即可准确识别出结构损伤位置,并用有限元仿真实验结... 针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监测和评估问题,研究了 3种结构损伤动力学检测方法,分析了柔度差方法和曲率模态法应用于损伤检测的局限性。提出柔度曲率的概念,只需结构前 2或 3阶振型和频率数据即可准确识别出结构损伤位置,并用有限元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柔度差 曲率模态 柔度曲率
下载PDF
深水高桩承台基础损伤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学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3-638,共6页
深水高桩承台基础结构柔,长期处于深水激流恶劣工作环境中,对其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损伤分析非常重要。首先对深水高桩承台基础受力变形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单桩损伤与弯矩曲率的关系,在Park-Ang的双参数损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深水高桩... 深水高桩承台基础结构柔,长期处于深水激流恶劣工作环境中,对其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损伤分析非常重要。首先对深水高桩承台基础受力变形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单桩损伤与弯矩曲率的关系,在Park-Ang的双参数损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深水高桩承台基础损伤曲率模型,并给出5种损伤程度的定量描述;应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钢筋混凝土试件损伤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验证了损伤曲率模型的损伤程度划分是符合桩基实际受力变形损伤的,最后通过工程实例的实践应用验证了损伤曲率模型的可行性和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高桩承台基础 损伤分析 损伤曲率模型 损伤程度
下载PDF
一种两阶段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辉 常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采用曲率模态结合模态应变能对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进行了识别研究。首先采用改进的曲率模态识别出结构损伤的大体位置,然后采用模态应变能方法对损伤位置的单元进行损伤程度识别。在损伤程度识别时考虑了功能强大的BP神经网络方... 采用曲率模态结合模态应变能对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进行了识别研究。首先采用改进的曲率模态识别出结构损伤的大体位置,然后采用模态应变能方法对损伤位置的单元进行损伤程度识别。在损伤程度识别时考虑了功能强大的BP神经网络方法。最后,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了一数值模拟案例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曲率模态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结构的损伤位置,模态应变能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单元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曲率模态 模态应变能 简支梁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累积损伤的弯矩-曲率强度退化滞回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郭进 王君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67-1774,共8页
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退化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提出了以损伤值为变量的强度退化函数概念,指出强度退化模型的本质就是确定强度退化函数.以Kawashima实验室1997年进行的一组试验为基础,通过考察不同加载路径对构件强度退化的影响,在弯... 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退化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提出了以损伤值为变量的强度退化函数概念,指出强度退化模型的本质就是确定强度退化函数.以Kawashima实验室1997年进行的一组试验为基础,通过考察不同加载路径对构件强度退化的影响,在弯矩-曲率层面上建立了强度退化函数的具体表达形式.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滞回模型能够反映强度退化现象,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用S.K.Kunnath等人1997年完成的另一组试验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说明所建立强度退化滞回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累积损伤 强度退化 弯矩一曲率 回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