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的日活动行为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俊橙 贺飞 +3 位作者 彭波 余翔 吴永杰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2017年4—8月,利用瞬时扫描法和红外相机调查法对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日活动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春、夏季绿尾虹雉的活动时间主要用于移动(38.04%),其次是取食(33.96%)、观望(17.01%)和静... 2017年4—8月,利用瞬时扫描法和红外相机调查法对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日活动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春、夏季绿尾虹雉的活动时间主要用于移动(38.04%),其次是取食(33.96%)、观望(17.01%)和静栖(7.05%),用于社会(2.14%)、保养(1.54%)和繁殖(0.27%)的时间较少;2)取食行为早晚的频次较高,静栖和保养行为在午后具有明显高峰,社会行为在清晨和夜宿前达到峰值;3)静栖、社会和保养行为节律存在性别和季节差异,繁殖行为节律存在性别差异;4)与笼养种群相比,野生绿尾虹雉的取食时间占比更大,静栖行为占比更少,移动、社会、繁殖和观望行为节律存在差异。了解野生绿尾虹雉的行为特征是保护该物种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可为人工圈养种群的管理提供参考,今后应重视其野外生态学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尾虹雉 日活动 时间分配 行为节律
下载PDF
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尾海雕越冬期的行为特征
2
作者 李文静 牛金帅 +2 位作者 杨英 陈晓东 杨贵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3,共10页
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生态网络监控系统对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及在巢期间的日间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白尾海雕主要在保护区内的湖泊和鱼塘活动,越冬种群数... 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生态网络监控系统对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及在巢期间的日间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白尾海雕主要在保护区内的湖泊和鱼塘活动,越冬种群数量约为10只。在巢日间行为可划分为6类20种,各行为在越冬不同时期和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分配存在差异,警戒是最主要的行为,并在越冬后期的时间最长;成体间的警戒、理巢等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白尾海雕的警戒、保养、休息等行为日间变化存在节律性,警戒行为在08∶00—09∶00均较为活跃,保养行为在10∶00—13∶00较活跃。相关性结果表明,警戒行为与湿度呈负相关,但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风速也显著影响在巢的休息和觅食行为。这表明白尾海雕越冬期的日间在巢行为以警戒和保养为主,其特征和节律性与环境和个体本身有关。本研究为白尾海雕越冬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海雕 越冬期 行为时间分配 行为节律
下载PDF
苜蓿和番薯秧饲喂下小尾寒羊行为日节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燕 李富宽 +2 位作者 王慧 王振南 吕慎金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34,共6页
为比较番薯秧和苜蓿饲喂下小尾寒羊行为日节律,以8月龄小尾寒羊公羊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取样法对苜蓿、番薯秧饲喂下小尾寒羊日常行为分配及行为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尾寒羊全天各种日常行为不受粗饲料种类的影响;小尾寒羊采食、... 为比较番薯秧和苜蓿饲喂下小尾寒羊行为日节律,以8月龄小尾寒羊公羊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取样法对苜蓿、番薯秧饲喂下小尾寒羊日常行为分配及行为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尾寒羊全天各种日常行为不受粗饲料种类的影响;小尾寒羊采食、观望、反刍有两个行为高峰期,但随着时间变化,采食和观望行为呈早晨和傍晚2高峰的规律,而反刍在傍晚呈低谷的规律,且以上行为的高峰期随饲喂苜蓿或番薯秧有所不同;在12:30~14:30,小尾寒羊卧息行为呈单峰规律,而移动行为呈单谷规律;小尾寒羊的移动和卧息行为在6个时间段下不受饲喂苜蓿或番薯秧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小尾寒羊在长期舍饲的环境下全天的日常行为已形成了特定的行为规律,但其行为日节律会因采食的粗饲料种类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苜蓿 番薯秧 日常行为 行为节律
下载PDF
水鹿的群体结构和活动节律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兴成 付强 +3 位作者 吴永杰 王彬 陈雪 冉江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41,共8页
水鹿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非盐井生境和盐井生境(盐场)对水鹿的群体结构、日活动节律及舔盐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基于设置的108个红外相机,共收集到水鹿在非盐... 水鹿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非盐井生境和盐井生境(盐场)对水鹿的群体结构、日活动节律及舔盐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基于设置的108个红外相机,共收集到水鹿在非盐井区域的独立照片620张,盐井区域的独立照片401张。水鹿日活动节律在不同季节具有较大差异:春季日活动高峰出现在17:00~20:00;夏季无明显日活动高峰;秋季日活动高峰出现在17:00~19:00;冬季日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08:00~10:00、17:00~19:00、23:00~02:00。舔盐活动高峰出现在22:00~04:00,雌雄个体舔盐活动节律大致相同(重叠指数Δ=0.738)。水鹿有单独舔盐和集群舔盐两种方式,其中单独舔盐出现频率较高(占总访问频次的57.6%);舔盐的群体一般大小为2~7只,但以2只的群体居多(占总访问频次的21.5%)。在非盐井区域和盐井区域独立照片中水鹿的雌、雄出现比例分别为2.05∶1和2.66∶1,表明雌鹿可能更需要补充盐分。本研究结果为保护区内水鹿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水鹿 红外相机技术 种群结构 日活动节律 舔盐活动节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