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傣族社区和文化对泥石流灾害的回应——云南新平曼糯村的研究案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永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55,108,共12页
本文以云南新平曼糯村为个案,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揭示了当地傣族社区和文化对泥石流灾害的回应方式及特点。无论是应急性的灾中自救,还是长期性的灾后重建,都展示出当地傣族社区和文化能够对泥石流灾害做出有效回应。在外界各种援助力... 本文以云南新平曼糯村为个案,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揭示了当地傣族社区和文化对泥石流灾害的回应方式及特点。无论是应急性的灾中自救,还是长期性的灾后重建,都展示出当地傣族社区和文化能够对泥石流灾害做出有效回应。在外界各种援助力量的支持下,建立在自身文化基础之上的能动回应,是减少灾害损失、完善灾害救助机制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傣族文化 回应
原文传递
傣族文化当代变迁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章立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60,共6页
民族文化的变迁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它与该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族际交往等关系密切。在文化的变迁研究中 ,可把其视为变量整合到该文化系统中去 ,但要避免因此而陷入决定论的窠臼。傣族文化系统的实物、行为、观念三大层面 ,在当... 民族文化的变迁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它与该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族际交往等关系密切。在文化的变迁研究中 ,可把其视为变量整合到该文化系统中去 ,但要避免因此而陷入决定论的窠臼。傣族文化系统的实物、行为、观念三大层面 ,在当代变迁中 ,现代化与民族化、现代性与传统性胶着在一起 ,表现出兼容并蓄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文化 系统性 个案研究 民族文化 文化变迁 文化理论
下载PDF
傣族“象鼻凤凰”审美与设计运用探析
3
作者 刘文斌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傣族历史文化悠久,“象鼻凤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独特的审美对象,凝聚着傣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智慧,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现代产品设计开发的丰富灵感源泉。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傣族佛寺建筑以及... 傣族历史文化悠久,“象鼻凤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独特的审美对象,凝聚着傣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智慧,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现代产品设计开发的丰富灵感源泉。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傣族佛寺建筑以及象鼻凤凰文化内涵进行梳理;观察和对比傣族建筑中象鼻凤凰装饰元素,了解景洪傣族手作土陶象鼻凤凰的制作工艺和发展现状,并从造型、寓意与象征、材质以及色彩四个审美特点对傣族象鼻凤凰进行深入探索,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同时通过分析“象鼻凤凰”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展,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文化 象鼻凤凰 文化创意产业 数字化设计 工艺与设计融合
下载PDF
再论傣族诗歌——中国南传佛教地区傣文古籍中诗歌的类别、起源和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在我国南传佛教地区发现的大量傣文贝叶经古籍和绵纸抄本,记载了宗教、天文历法、历史、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傣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其中,文学艺术作品类的诗歌,尤其引人关注。从古拙简短的古歌谣、生... 在我国南传佛教地区发现的大量傣文贝叶经古籍和绵纸抄本,记载了宗教、天文历法、历史、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傣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其中,文学艺术作品类的诗歌,尤其引人关注。从古拙简短的古歌谣、生产生活歌谣,到篇幅浩然、闪耀着华彩的史诗和叙事长诗,既承载着傣族社会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又反映着傣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此外,傣族诗歌从记载方式到创作目的、内容题材等方面也明显受到南传佛教文化的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诗歌 傣族文学 傣族文化
原文传递
佤族寨桩:民族文化和谐共生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秀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3,共5页
佤族文化与傣族文化之间产生互动和对话由来已久,并且在某些区域内广泛而深刻地互相渗透着,形成两种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地区的佤族文化就是这种和谐共生的典型,既是具有傣族文化特点的佤族文化,... 佤族文化与傣族文化之间产生互动和对话由来已久,并且在某些区域内广泛而深刻地互相渗透着,形成两种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地区的佤族文化就是这种和谐共生的典型,既是具有傣族文化特点的佤族文化,同时又是具有佤族传统文化特点的傣族文化。佤族寨桩就是这种辩证和谐文化形态的典型标志,其名称、内涵及功能都暗含了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文化 傣族文化 寨桩 和谐共生
原文传递
勐海打洛景来傣族生计策略变迁与文化再适应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巧 施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19-26,共8页
勐海县打洛镇景来村是一个典型的傣族聚居村落,也是当地重点发展的边境特色旅游村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傣族在适应外来资本介入的过程中,生计方式从传统的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混合生计方式向新型的多元化生计方式转变。当地傣族能... 勐海县打洛镇景来村是一个典型的傣族聚居村落,也是当地重点发展的边境特色旅游村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傣族在适应外来资本介入的过程中,生计方式从传统的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混合生计方式向新型的多元化生计方式转变。当地傣族能动性地选择不同的生计方式,反映出在新的社会背景条件下,其文化观念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同时也呈现出傣族社会新一轮的文化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变迁 傣族文化 再适应
下载PDF
傣语四音格与傣族文化的多元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东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8,共4页
傣语四音格是傣语中很有特色的语言单位,在语言特征上,它是汉藏语系共同的"四音格"语言现象在傣族社会的体现;在文化特征上,它与东南亚诸民族文化有很强的一致性。构成傣语四音格的语言材料虽然以傣语为主,但是也有很多是来... 傣语四音格是傣语中很有特色的语言单位,在语言特征上,它是汉藏语系共同的"四音格"语言现象在傣族社会的体现;在文化特征上,它与东南亚诸民族文化有很强的一致性。构成傣语四音格的语言材料虽然以傣语为主,但是也有很多是来自其他民族的。可见,傣语四音格承载着多种文化因子,它是多元文化培育出的奇葩。傣语四音格中各种文化因子是水乳交融,相互协调,互为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语 四音格 傣族文化 文化多元性
原文传递
关于傣族丧葬习俗的特点和释读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泽洪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96-98,共3页
傣族的丧葬习俗具有丧葬形式的多样性、丧葬礼仪的等级性、肃穆丧事活动的娱乐性、丧葬习俗的宗教性和丧事活动从俭的现实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与傣族社会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民俗 傣族文化 丧葬习俗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探讨--基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曼听村、曼斗村调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刀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18期115-117,125,共4页
近年来,国家重点扶持少数民族村寨特色经济发展。如何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大发展的战略规划与云南生态绿色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同时做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笔者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周边傣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周边的傣... 近年来,国家重点扶持少数民族村寨特色经济发展。如何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大发展的战略规划与云南生态绿色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同时做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笔者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周边傣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周边的傣族村寨既保留了浓厚的傣族传统文化、又具有强烈的现代商品经济意识。随着外来文化的流入,傣族传统文化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迁,如傣族服饰的汉化、傣族传统建筑的现代化、傣族饮食的复杂化、傣族语言的汉语化等。该文将围绕景洪市傣族村寨经济发展及传统文化传承现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传统文化传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西双版纳 傣族文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宁蒗彝族年变迁研究——以宁蒗彝族自治县大二地彝族村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鉴鹰 张智林 +1 位作者 包康燕 巴且拉达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8-31,共4页
"库诗"是小凉山彝族诺苏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文化,其中蕴含着彝族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云南小凉山彝族文化的集中表现。但随着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的深入,促使原来封闭的小凉山彝族与外界社会接触、交流越来越频繁... "库诗"是小凉山彝族诺苏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文化,其中蕴含着彝族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云南小凉山彝族文化的集中表现。但随着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的深入,促使原来封闭的小凉山彝族与外界社会接触、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其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冲击,这也使得"库诗"的仪式过程和意义发生了"显性"或"隐性"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年 大二地彝族村 文化变迁 习俗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语量词中的文化探析
11
作者 陈鹏 《红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6-49,56,共5页
西双版纳傣语量词数量丰富,语法功能强大,不仅在量词的类型学方面有鲜明的特点,而且还能体现出西双版纳傣族对客观事物认知上所特有的民族特点。文章主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将傣语量词放在整个傣族社会生活的大系统内进行观察,以探求傣... 西双版纳傣语量词数量丰富,语法功能强大,不仅在量词的类型学方面有鲜明的特点,而且还能体现出西双版纳傣族对客观事物认知上所特有的民族特点。文章主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将傣语量词放在整个傣族社会生活的大系统内进行观察,以探求傣族文化及其所表现出的傣民族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语量词 傣族文化 思维特点
下载PDF
德宏傣族文化中的防灾减灾元素研究——以瑞丽市弄岛镇大用棒村为例
12
作者 汪东红 《保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2-27,共6页
傣族居民长期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通过对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弄岛镇大用棒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傣族传统民居、泼水节、文身等诸多傣族民俗文化中无不蕴含着当地傣族防灾减灾元素;挖掘傣... 傣族居民长期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通过对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弄岛镇大用棒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傣族传统民居、泼水节、文身等诸多傣族民俗文化中无不蕴含着当地傣族防灾减灾元素;挖掘傣族文化中的防灾减灾功能,对傣族文化的研究和政府民族工作的开展都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文化 防灾减灾 研究
下载PDF
《吉祥经》的和谐理念解读与建构
13
作者 王军健 《云南电大学报》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佛教经典《吉祥经》用15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较为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什么是吉祥,人们应该怎样获得吉祥等问题,从而构建出"吉祥"所蕴含的和谐理念。其中达成和谐是"吉祥"的主旨;家庭和谐...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佛教经典《吉祥经》用15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较为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什么是吉祥,人们应该怎样获得吉祥等问题,从而构建出"吉祥"所蕴含的和谐理念。其中达成和谐是"吉祥"的主旨;家庭和谐是"吉祥"的基础;人际和谐是"吉祥"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吉祥"的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文化 《吉祥经》 和谐理念
下载PDF
海岱文化与中原文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富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32,共9页
海岱文化(亦称东夷文化)在考古文化特征上与中原文化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在古史传说中,传说所称出自东夷的顼──帝喾──帝舜一系实代表了中原农耕文化的主体,海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基层文化。夏商周时期,... 海岱文化(亦称东夷文化)在考古文化特征上与中原文化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在古史传说中,传说所称出自东夷的顼──帝喾──帝舜一系实代表了中原农耕文化的主体,海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基层文化。夏商周时期,东夷文化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区的大范畴中,并丰富和充实了中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岱文化 五帝 夏商周 中原文化
下载PDF
浅议云南省德宏州傣族饮食文化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童绍玉 《楚雄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德宏傣族的饮食文化是傣族长期适应其地理环境的能动成果。德宏傣族主要分布在德宏海拔 130 0米以下的河谷、平坝 ,气候为干湿季分明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此地理环境相适应 。
关键词 傣族 饮食文化 地理环境 特征 云南 德宏州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现状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身份等方面。这是由经济优势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对他文化的排斥;学校教育传承傣族文化功能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内容脱离当地生活,致使"读书无用论"流行;寺庙教育的世俗化倾向和管理上的松散状态;相关政策向学校"一边倒"的倾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文化传承 寺庙教育 学校教育 傣族男童 和尚生
下载PDF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习馆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作用——以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花腰傣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银丽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2期68-71,共4页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承载着人类的共同记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民族发展的固化“基因”或活态“基因”。然而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样性的文化群体日益受到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民族文化已经进入生存...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承载着人类的共同记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民族发展的固化“基因”或活态“基因”。然而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样性的文化群体日益受到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民族文化已经进入生存的关键时期,建设民族民间传习馆已迫在眉睫。文章以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调查分析为例,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习馆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的价值和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初步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 传习馆 传统文化 保护传承 花腰傣文化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傣族法律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5,共5页
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傣族法律文化,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发生了变化,法律文化性质由早期的奴隶制性质向明代以后的封建领主制变化;法律形式从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法律文化多方面内容和特征也就随... 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傣族法律文化,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发生了变化,法律文化性质由早期的奴隶制性质向明代以后的封建领主制变化;法律形式从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法律文化多方面内容和特征也就随之发生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傣族法律文化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