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窦建林 宋景春 +4 位作者 张玉想 高燕 李海玲 宋青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4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1年11月24家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7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基本指标(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血小... 目的探讨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1年11月24家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7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基本指标(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以D二聚体是否>0.5μg/mL分为D二聚体正常组(n=176)和D二聚体升高组(n=101),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广义可加模型确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热射病发生率呈U型曲线关系。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患者发生热射病的显著因子[Crude model(D二聚体):OR 3.28(95%CI:1.95~5.52,P<0.001)]、[modelⅠ(D二聚体、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OR 2.21(95%CI:1.25~3.91,P=0.006)]、[modelⅡ(D二聚体、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OR 1.97(95%CI:1.02~3.82,P=0.045)]。结论高水平的D二聚体是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中暑 热射病 危险因素 多中心
下载PDF
D⁃二聚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晓蕾 毛琦 +3 位作者 王红 华冰珠 陈智勇 李幼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可导致小肠广泛坏死,且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文中旨在评估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LMV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可导致小肠广泛坏死,且疾病早期极易误诊漏诊。文中旨在评估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LMV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15例LMV患者(LMV组),非LMV患者23例(非LMV组)。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患者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SLE活动度评分(SLEDAI)、增强CT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2组患者年龄、SLE患病周期及SLEDA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CT可见LMV患者肠管扩张、肠系膜水肿及典型“靶”样征,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扩张肠管及肠壁显著缓解,出院前CT“靶”样征消失。LMV组患者就诊首日血清D⁃二聚体水平[917(756,1848)μg/L]显著高于非LMV组[570(356,89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早期诊断LMV的临界值为624μg/L,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61%,AUC=0.77。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LMV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D二聚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