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志惠 桑圣刚 +5 位作者 洪涛 苏群豪 曾江正 雷俊华 黄芬 郝新宝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3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C/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并观察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C/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并观察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2例接受DC/CIK治疗的患者CD3、CD4、CD4/CD8比例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等级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T细胞亚群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静 刘亮 +4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杉 刘蕊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19对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为:Ⅰ期21对,Ⅱ期21对,Ⅲ期49对,Ⅳ期28对。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KPS评分等,两组配对因素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PFS率分别为44%、42%(P=0.056),5年OS率分别为72%、51%(P<0.01)。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4和43个月(P=0.088),中位OS时间分别为134和60个月(P<0.01)。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中,治疗组5年PFS、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vs 18%,P<0.01;58%vs 31%,P<0.01),且中位PFS、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个月vs 13个月,P<0.01;68个月vs 3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IK治疗的疗程数与患者PFS(HR=0.95,95%CI:0.92~0.99,P<0.05)和OS(HR=0.79,95%CI:0.71~0.87,P<0.001)相关,最佳CIK治疗的疗程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免疫疗程可以显著改善Ⅲ、Ⅳ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增加CIK治疗疗程数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肾细胞癌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IL-2 IFN 疗效 配对研究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韩涛 杨晓丹 +2 位作者 刘兆喆 谢晓冬 郑振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评估DC-CIK细胞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bibitor,TKI)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评估DC-CIK细胞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bibitor,TKI)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的34例患者均确诊为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NSCLC,接受每日厄洛替尼150 mg或吉非替尼250 mg治疗,其中17例患者联合DC-CIK细胞治疗。分析比较DC-CIK细胞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的疗效,以及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7例患者(41.2%)获得PR,8例患者(47.1%)获得SD,2例患者(11.8%)出现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1.2%,疾病控制率为88.2%;联合用药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单药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EGFR-TKI联合DC-CIK组CD3^+、CD4^+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联合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联合用药组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下载PDF
DC联合CIK治疗156例局部晚期或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舒艳 何园 +12 位作者 张燕 史瑞芳 王竞 汪耔璇 王仲达 朱越 王静 姚露 傅龚博 雷增杰 贾绍昌 江龙委 周晓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5-820,共6页
目的:评价DC联合CIK治疗156例局部晚期或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进行自体DC联合CIK治疗的156例局部晚期或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淋... 目的:评价DC联合CIK治疗156例局部晚期或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进行自体DC联合CIK治疗的156例局部晚期或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156例胰腺癌患者中有92例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CR 0例,PR 0例,SD 42例,PD 50例,ORR为0%,DCR为45.65%。外周血CA199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但有19例患者治疗后下降超过20%。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56^(+)、CD25^(+)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IL-2、IFN-γ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TNF-α和IL-6无显著差异(P>0.05)。156例患者mOS为8.53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39%,2年累积生存率为15%,3年累积生存率为15%,没有随访到5年的生存数据。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DC-CIK能使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取得一定的客观疗效并可能使患者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5
作者 吴文清 谢聪颖 +2 位作者 江龙委 贾绍昌 胡建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7-912,共6页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行DC-CIK治疗的119例中晚期PLC患者的临床...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行DC-CIK治疗的119例中晚期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时负载DC的抗原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患者自体特异性多肽负载为pDC-CIK组(n=21),另一组使用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为DC-CIK组(n=98)。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19例PLC患者治疗后,pDC-CIK和DC-CIK组两组客观缓解率均为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1%和72.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CD56^(+)、CD25^(+)和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L-2、IFN-γ、TNF-α和IL-6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2、TNF-α和IL-6的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pDC-CIK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DC-CIK组(P<0.05)。pDC-CIK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9.84个月,高于DC-CIK组的46.54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0.16)。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P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改善免疫功能,相较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DC-CIK有进一步获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多靶点
下载PDF
肾癌术后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姜涛 张颖 +4 位作者 胡志林 王国良 叶剑飞 毕海 马潞林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3期42-44,共3页
探讨肾癌术后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方案的耐受性、安全性、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回顾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肾癌患者1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3例)或腹腔镜(15例)根治性肾切除(5例)或保留肾单位(13... 探讨肾癌术后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方案的耐受性、安全性、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回顾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肾癌患者1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3例)或腹腔镜(15例)根治性肾切除(5例)或保留肾单位(13例)手术,术后均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肿瘤技术3周期。3周期后评价肝肾功能、耐受性、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18例患者中3例出现发热,达39℃以上,给予对症处理,体温好转,1例出现困乏,5小时后缓解,1例出现下肢轻微水肿,2天后消失。按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应用3个周期后18例患者的肾功、肝功均为0度。腹腔镜或开放的根治性肾切除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3周期后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是远期疗效及影响尚缺乏大样本资料,需进一步临床观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肝肾功能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7
作者 马丽华 王静 +12 位作者 吕姝婕 舒艳 李文明 何园 张燕 赵华 史瑞芳 王仲达 汪仔璇 朱越 姚露 贾绍昌 江龙委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10,共6页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FCM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用质谱仪检测治疗前后靶点的变化。结果:共入组52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0.97±10.72)岁,中位年龄47.5岁。经DC-CIK治疗后,CR 0例,PR 0例,SD 27例,PD 25例。与治疗前比较,DC-CIK治疗后:(1)CEA和CYFRA21-1水平无显著改变,CA125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3)治疗后患者外周血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IL-6、IL-10及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4)治疗后靶点数下降明显。DC-CIK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DC-CIK治疗是安全的,能使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得到一定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多靶点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劼 江龙委 +10 位作者 姚露 陆晓 杨爱珍 艾月琴 张燕 张闯 黄伟谦 高艳荣 赵华 胡建华 贾绍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2-687,共6页
目的:评价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8例Ⅳ期卵巢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DC通过卵巢癌细胞(HO-8910)裂解... 目的:评价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8例Ⅳ期卵巢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DC通过卵巢癌细胞(HO-8910)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ORR为7.1%(2/28),DCR为64.3%(18/28);12、36、5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有75%、53%和42%。经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3.35±7.52)%vs(29.49±8.16)%;t=-3.340,P<0.01],CD4^+/CD8^+比例显著下降[(1.61±0.84)%vs(1.21±0.74)%;t=2.785,P<0.05],CD3^+、CD3^+CD4^+、CD3^-CD56^+、CD4^+CD25^+细胞比例及CA125、CA199、TSGF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状态,提高其中远期生存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晚期卵巢癌 细胞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喘可治注射液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靖靖 王其京 +9 位作者 潘科 许铮弟 李永强 何佳 柯妙娜 黄丽惜 陈诗萍 吕琳 马海清 夏建川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2期106-109,127,共5页
目的通过喘可治注射液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探讨喘可治注射液对CIK免疫活性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体外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 目的通过喘可治注射液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探讨喘可治注射液对CIK免疫活性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体外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培养过程中同时加入喘可治注射液。LDH法检测不同浓度喘可治注射液培养条件下的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表型及细胞内因子的分泌情况变化。Annexin V/PI凋亡试剂盒检测CIK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喘可治注射液能提高CD3+CD56+双阳性的CIK细胞的比例,增强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促进具有抗肿瘤效应的Th1型的细胞内因子IFN-γ、TNF-α的分泌,而对CD4+CD25+抑制性细胞和Th2型的细胞因子IL-4的分泌影响不大。喘可治注射液对CIK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作用。结论喘可治注射液可上调CIK细胞分泌Th1型的细胞因子,增强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黑素瘤临床疗效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贵良 刘亮 +2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 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术后未接受CIK治疗的114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有无溃疡、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olrogenase,LDH)活性、病理类型、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等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结果:CIK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OS率分别为86.8%、74.6%(P=0.097),3年OS率分别为76.3%、46.5%(P=0.001),5年OS率分别为71.1%、43.9%(P=0.004);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未达到观察终点,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0.1个月,P=0.00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LDH水平是影响CIK治疗恶性黑素瘤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CIK免疫治疗的疗程数可能与黑素瘤患者OS相关,CIK疗程>8次具有延长黑素瘤患者OS期的趋势。结论:CIK免疫治疗能改善恶性黑素瘤患者的OS期,增加CIK疗程数可能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黑素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I) 临床疗效 配对研究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症患者单个核细胞来源DC负载EBV抗原肽制备DC-CIK
11
作者 郭晓玲 魏雅 +5 位作者 朱平 牛志云 蔡圣鑫 张改玲 达万明 潘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淋巴细胞增殖症(post-transplant lymph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DC,负载抗原肽后制备DC-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为探索新的PTLD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分离造血...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淋巴细胞增殖症(post-transplant lymph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DC,负载抗原肽后制备DC-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为探索新的PTLD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分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Epstein-Barr virus)感染致PLT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诱导DC,悬浮细胞诱导CIK;负载EBV抗原肽LMP2后建立DC-CIK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仪分析共培养前后细胞的免疫表型,ELISA检测共培养前后细胞上清IFN-γ的分泌水平,基因扫描仪分析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β家族基因谱。结果:成功制备负载EBV抗原肽的DC-CIK,HLA-DR+CD86+DC细胞从诱导前的12.5%增加到91.17%;DC-CIK共培养14 d后,两例患者的CIK数量分别增加了5.3和6.8倍;CD3+、CD8+、CD3+CD8+以及CD3+CD56+细胞比例在DC-CIK共培养后均明显升高(均P<0.05)。抗原肽负载的DC-CIK共培养体系中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经抗原肽负载的DC组[(1 332.6±92.38)pg/mlvs(693.42±62.41)pg/ml,P<0.01)]。DC-CIK培养后细胞的TCRβ家族基因在5.2家族出现单克隆表达峰。结论:EBV抗原肽负载后DC可诱导DC-CIK共培养体系中CD3+CD8+以及CD3+CD56+细胞扩增,并分泌高水平IFN-γ,为临床应用DC-CIK对移植后EBV感染致PTLD患者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ik细胞 EB病毒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症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过继免疫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振红 吴妍雯 +1 位作者 刘海潮 张波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9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NSCLC患者11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患者采用紫杉醇加奈达铂(TP方案)化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10 d开始回输DC-CIK... 目的探讨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NSCLC患者11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患者采用紫杉醇加奈达铂(TP方案)化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10 d开始回输DC-CIK细胞,1次/d,输注4次为1个疗程,每次回输前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注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然后再进行2个周期的化疗。对照组70例患者仅给予TP方案化疗3个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DCR为66.7%,对照组患者DCR为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D8+、D56+细胞比值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D8+、D56+细胞比值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2、IL-12、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12、IFN-γ和TNF-α降低显著,P<0.05。结论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SCLC,可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免疫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CIK及DC-CIK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学斌 马聪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4期2568-2570,共3页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IK)细胞及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DC-CIK)细胞均是新型的异质性免疫效应细胞群,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IK)细胞及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DC-CIK)细胞均是新型的异质性免疫效应细胞群,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受益率、更高的生存率和更长的生存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DC-CIK比单独CIK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提高靶向性和增强杀伤能力。CIK及DC-CIK的免疫细胞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鼠膀胱癌的抑制作用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4
作者 李峰 叶向东 +2 位作者 连学雄 吴文正 廖耀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膀胱癌小鼠的抑制作用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雌性无胸腺裸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治疗组建立膀胱癌原位荷瘤模型,并给予CIK处理,模型组则仅进行模...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膀胱癌小鼠的抑制作用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雌性无胸腺裸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治疗组建立膀胱癌原位荷瘤模型,并给予CIK处理,模型组则仅进行模型建立,给予同样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输注,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上予同样0.9%氯化钠溶液处理。3组小鼠均于完成治疗后7 d处死,解剖小鼠,测量肿瘤的体积及质量,治疗过程中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肿瘤体积[(145.34±46.32)mm3 vs(552.33±133.32)mm3]、质量[(0.18±0.23)g vs(0.76±0.2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治疗使小鼠外周血CD4+及CD8+细胞增多,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4±4.65 vs 15.52±0.12,P<0.05)。结论 CIK对膀胱癌起到抑制的作用,对膀胱癌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膀胱癌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佳 顾国民 +3 位作者 王秀丽 李晓琴 展翼翼 刘春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2...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2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行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联合组),60例行单纯化疗(化疗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毒副反应、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而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较联合组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较化疗组的恶心呕吐、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食欲、睡眠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P<0.05)。联合组和化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vs 4.5个月,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化疗组患者长(16个月vs 11.5个月,P<0.05)。结论: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由于化疗毒性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自身抗原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