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亚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邱镜滢 张艳 +3 位作者 陆道培 赖悦云 何琦 师岩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从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的角度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部分病例是否可更早的诊断为白血病,并探讨亚急性髓性白血病(SubAML)作为白血病一种类型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部分病例联合应用荧光原位... 目的从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的角度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部分病例是否可更早的诊断为白血病,并探讨亚急性髓性白血病(SubAML)作为白血病一种类型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部分病例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42例细胞遗传学检查具有+8异常克隆,16例具有-7/7q-异常克隆,以及55例虽然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未检出异常克隆,但是骨髓涂片原始细胞≥0.10,按照FAB或WHO标准既往诊断为MDS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及血液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系列研究。结果在同期173例有异常克隆的患者中,+8患者最多42.8%(74例),其次-7/7q-为15.0%(26例);42例+8患者中位原始细胞计数0.08,在1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40.0%(12例)的患者进展为显著的白血病(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6例-7/7q-患者中位原始细胞计数0.135,在20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43.8%(7例)的患者进展为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仅10个月;55例核型正常的患者,骨髓中位原始细胞为0.148,52.7%(16例)的患者进展为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结论+8和-7/7q-的患者均有恶性的白血病细胞克隆存在,亚急性而进行性的疾病经过表明宜归入SubAML。对于细胞遗传学检查为正常核型,但骨髓中原始细胞≥0.10的患者,应严密随访,他们中的部分患者实际也可能是早期Sub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亚急性 髓性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MDS 血液疾病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Genotoxicity Induced by Food Dyes in Root Meristem of Salvia hispanica L.
2
作者 Girjesh Kumar Satya Pandey +1 位作者 Naveen K. Tiwari Priyanka Pandey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CAS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Food dyes are chemicals either natural or synthetic that were used by humans to give attractive colors to numerous food products. Colorful food products may cause several health-related issues to us because they may b... Food dyes are chemicals either natural or synthetic that were used by humans to give attractive colors to numerous food products. Colorful food products may cause several health-related issues to us because they may be prepared through synthetic food dyes. The color which is intended to attract people to eat is given to them by the use of some artificial food dyes such as Erythrosine, Allura red, Indigostine, Tartrazine, Sunset yellow, etc. These artificial food dyes are synthetic chemicals that can cause numerous health-related problems if they were taken in by individuals more than the limited amount. Artificial food dyes are becoming very common in use in different ways to provide an attractive and soothing color to food products such as sweets, drinks, candies, etc. The food products we consume with very good and attractive colors are not as good for our health as they appear. Here in this study, we are observing the cytological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synthetic food dyes (Brilliant blue and Sunset yellow) in the root meristem of Salvia hispanica L. (Chia plant) which is a major source of α-linolenic acid, mainly omega 3 fatty acids and dietary fibers found in the seed. For this purpose, germinated seeds of Chia are in the germinator. After the emergence of the young roots, we hav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the respective dyes of 0.5%, 1%, 1.5% & 2% respectively with a control set. After treatment, the roots were fixed in Carnoy’s fixative and preserved in alcohol for further analysis. When the slides of the treated roots were prepared and analyzed we observed that numerous cytological abnormalities such as (stickiness, fragmentation, bridge, laggards, disorientation, etc.) were there in the root cells and the level of abnormalities are in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treatment period due to the exposure of them to respective dyes. These results are enough to conclude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these dyes is harmful to the health of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genetical Abnormalities Salvia hispanica L. Synthetic Food Dyes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 cultures with various embryogenic/regenerative potential in cotton based on morphological,cytochemical,and cytogenetical assessment
3
作者 GUO Hui-hui WU Jian-fei +8 位作者 CHEN Cui-xia WANG Hong-mei ZHAO Yun-lei ZHANG Chao-jun JIA Yin-hua LIU Fang NING Tang-yuan CHU Zhao-hui ZENG Fan-c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Somatic embryogenesis(SE) plays a vital role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nd massive propagation of important agronomical and economical crops.Here,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morphological,cytochemical,... Somatic embryogenesis(SE) plays a vital role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nd massive propagation of important agronomical and economical crops.Here,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morphological,cytochemical,and cytogen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x culture strains with various embryogenic/regenerative potential during SE process in cotton.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x cell culture strains had stable ploidy levels,and did not reveal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togenetic state and their morphogenetic potential.Moreover,the six culture strains were compared via double staining with Evans blue and Acetocarmine to efficiently distinguish embryogenic and non-embryogenic cells and determine the embryogenic nature of the calli.In addition,the kind of auxins added in medium affected not only growth property,color,size of cell clumps but also ploidy level and regeneration ability.By combining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cytochemical,and cytogen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 cultures,we are able to obtain and maintain homogeneous cell population with high morphogenic and regeneration ability and establish efficient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regeneration system from short-term cell cultures in upland cotton,which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in crop breeding,and above all,to better understand totipotency of cells in higher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SOMATIC EMBRYOGENESIS COTTON cell culture strains cytochemical EB-AC double staining cytogenetical PLOIDY stability embryogenic/regenerative potential morphology
下载PDF
1754例细胞遗传学分析
4
作者 杨瑞芳 王明毅 +1 位作者 付建武 江森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1年第Z1期11-15,共5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1754例疑有染色体异常者作染色体分析,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132例,占7.53%,涉及异常染色体有1—11、13—15、18、21—22及x共17条。本文结合临床分析,提示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临床上有关疾病诊治起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 中期分裂
下载PDF
EVI1 expression,clinical and cytogene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447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5
作者 何雪峰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7年第1期55-56,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VI1 expression and its associated clinical and cytogenetic characteristics in 447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patients.Methods EVI1expressions were measured in 447 AML cases from Jan.2007 to A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VI1 expression and its associated clinical and cytogenetic characteristics in 447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patients.Methods EVI1expressions were measured in 447 AML cases from Jan.2007 to Apr.2015 to couple with clin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1 expression clinical and cytogene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447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HIGH AML
原文传递
汞对慈姑活性氧代谢和染色体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曾晓敏 施国新 +4 位作者 徐楠 徐勤松 张小兰 周红卫 陈源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 以及处理时间对慈姑叶和根的活性氧 (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和染色体的影响。结果显示 :汞能诱导慈姑叶和根大量产生ROS ,其中H2 O2 的突发早于O- ·2 。 0 .5~ 5mg/L处理组染色体畸变率 (chromosomalabe...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 以及处理时间对慈姑叶和根的活性氧 (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和染色体的影响。结果显示 :汞能诱导慈姑叶和根大量产生ROS ,其中H2 O2 的突发早于O- ·2 。 0 .5~ 5mg/L处理组染色体畸变率 (chromosomalaberrantfrequency ,CAF)和微核率 (mi cronucleusfrequency ,MCNF)在 72h内与处理浓度、时间呈正相关。CAF、MCNF所反映的细胞遗传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汞处理浓度 ,而ROS则起次要作用。H2 O2很可能在慈姑抵御汞胁迫中起信号传导作用 ;慈姑通过促进根部部分细胞死亡提高抗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 活性氧 信号传导 遗传毒性
下载PDF
黏类小麦CMS不育基因rfv_1的分子细胞遗传学跟踪鉴定及定向转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瑜 牛娜 +4 位作者 张改生 王青 葛峰辉 曹栎 马守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4-1131,共8页
为了实现黏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黏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保持系,本研究以1BS上带有不育基因rfv1的非1BL/1RS小麦变种SP4、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以杀雄剂途径培育的小麦强优势组合西杂1号和西杂5号杂交小麦... 为了实现黏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创制优良的黏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保持系,本研究以1BS上带有不育基因rfv1的非1BL/1RS小麦变种SP4、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以杀雄剂途径培育的小麦强优势组合西杂1号和西杂5号杂交小麦新品种的母本西农Fp1和西农Fp2为受体材料,采用专一核置换回交转育方法,同时结合根尖细胞学镜检、复合引物PCR及SDS-PAGE和A-PAGE技术,进行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入的鉴定,旨在育成既携带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和西农Fp2核遗传背景的黏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新保持系。结果如下:(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复合引物PCR分析表明,该法不仅能准确鉴定出1BL/1RS纯合易位系,还可鉴定出1BL/1RS.1BL/1BSrfv1易位杂合体,两者结果一致。其中复合引物PCR更适合于回交后代中大量目标植株的筛选,为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1BL/1RS易位系提供了准确的鉴定方法与依据;(2)利用SDS-PAGE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分析表明,在低分子量谷蛋白D亚基区存在莫迦小麦和SP4的特征带;而SP4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区的6+8亚基,也可以作为示踪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非1BL/1RS易位系的特征亚基条带;(3)A-PAGE技术对醇溶蛋白的分析表明,在ω-醇溶蛋白区也发现莫迦小麦和SP4不同于西农Fp2的特异蛋白条带,也可作为示踪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转移到非1BL/1RS易位系的特征蛋白条带。本研究成功地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杀雄剂法和三系法相结合,促进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体系的建立。同时该方法亦可应用于黏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v1的定向转育,进而可实现小麦由生理型不育向遗传型不育的定向转化,以探索一套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多途径利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黏类雄性不育系 rfv1基因 定向转育 分子细胞学鉴定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种S.demissum与普通栽培品种Katahdin回交一代材料主要产量性状细胞遗传效应分析
8
作者 盛万民 王凤义 +3 位作者 宁海龙 石瑛 邸宏 魏峭嵘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15,共6页
为了研究马铃薯野生种S.demissum与普通栽培品种Katahdin回交一代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细胞效应,以2份回交一代材料、2个栽培品种按GiffingⅢ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应用细胞遗传效应分析方法,对正反交两种组配类型的回交... 为了研究马铃薯野生种S.demissum与普通栽培品种Katahdin回交一代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细胞效应,以2份回交一代材料、2个栽培品种按GiffingⅢ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应用细胞遗传效应分析方法,对正反交两种组配类型的回交一代群体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组合的细胞核效应在所有测试性状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组合的细胞质核互作效应在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等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其他4个性状上差异不显著。同一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值在不同亲本间差异较大,并且同一性状的细胞核效应值和质核互作效应值在不同组合间差异亦较大。亲本间正反交两种不同回交改良方式对回交后代群体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有较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demissum 回交一代 细胞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一个改良的染色体C带技术 被引量:53
9
作者 任正隆 张怀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作者改良的C带技术。这一改良的技术的特点是:1.利用自制的一套种子发芽装置和改良的发芽程序,制备健壮的富含分裂相的根尖材料;2.改良的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压片技术;3.控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处理强度;4.使...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作者改良的C带技术。这一改良的技术的特点是:1.利用自制的一套种子发芽装置和改良的发芽程序,制备健壮的富含分裂相的根尖材料;2.改良的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压片技术;3.控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处理强度;4.使用Giemsa和Leishman染色剂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使用这一改良的技术,可以达到鉴定分离群体中单个植株C带核型的水平,从而为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如何在分带研究中完全使用国产试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带技术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工程 分带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0
作者 周洋 吴玉仙 金志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中的疑难病,会引起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以及不孕等临床症状。研究发现EMs的发病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并且在激素及其受体、炎症免疫、侵袭黏附、血管生成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下,患者盆腔内形成异常微...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中的疑难病,会引起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以及不孕等临床症状。研究发现EMs的发病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并且在激素及其受体、炎症免疫、侵袭黏附、血管生成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下,患者盆腔内形成异常微环境而发病。但由于EMs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针对EMs发病相关的关键靶点进行治疗,能改善治疗效果,但无法根治该病。本文对EMs的内分泌、炎症免疫、遗传、血管生成和侵袭黏附等因素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针对关键靶点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雌激素类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类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血管生成诱导剂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观赏百合资源与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1
作者 吴祝华 施季森 +3 位作者 池坚 席梦利 胡凤荣 姜福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从引种驯化、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百合的资源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在百合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进展。对于我国百合种质创新的关键,笔者认为在百合种质资源研... 从引种驯化、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百合的资源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在百合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进展。对于我国百合种质创新的关键,笔者认为在百合种质资源研究中应十分重视资源保护和异地收集保存,引入群体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开展资源系统发育地理学研究;在百合育种中应加强倍性育种及体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资源 细胞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育种
下载PDF
栽培小菊与野生菊间杂交一代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陈发棣 陈佩度 +1 位作者 房伟民 李鸿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8-309,共2页
观察了栽培菊中的药用菊品种滁菊(6x)和观赏小菊品种小黄菊(4x)与野生菊中的野菊(4x)和毛华菊(6x)间F1在减数分裂中期I(MI)花粉母细胞(PMC)的染色体配对构型。结果表明野菊、毛华菊与该两个栽培小菊品种间... 观察了栽培菊中的药用菊品种滁菊(6x)和观赏小菊品种小黄菊(4x)与野生菊中的野菊(4x)和毛华菊(6x)间F1在减数分裂中期I(MI)花粉母细胞(PMC)的染色体配对构型。结果表明野菊、毛华菊与该两个栽培小菊品种间亲缘关系可能较近。野菊或其近缘种是滁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但可能存在染色体组间易位或其它控制染色体配对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 毛华菊 栽培小菊 减数分裂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FISH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李静然 魏丽惠 +6 位作者 刘宁 赵丽君 屠錚 赵超 崔淑慧 韦平 赵昀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12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其中CIN患者66例、宫颈鳞癌(SCC)患者20例、正常细胞学妇女36例,用荧光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12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其中CIN患者66例、宫颈鳞癌(SCC)患者20例、正常细胞学妇女36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结果:在CINⅠ、CINⅡ/Ⅲ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率分别是16.13%、48.57%和90%,CINⅠ、CINⅡ/Ⅲ、SCC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CINⅠ与CINⅡ/Ⅲ、CINⅠ与SCC比较,CINⅡ/Ⅲ与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48.57%、92.53%、77.27%和77.5%。CIN和SCC组hTERC基因拷贝数明显增加,其中CIN患者平均拷贝数为2.8,SCC组平均拷贝数为3.2,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端粒 染色体末端转移酶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漱阳 侯文胜 +2 位作者 张安静 傅杰 杨群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47-452,共6页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本的频率(12.28%)。单体附加自交产生二体附加的频率为7.19%。不同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有差异,并随着逐代选择而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附加系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侯文胜 张安静 +2 位作者 杨群慧 傅杰 陈漱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利用缺体小麦与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与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境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袋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代换植株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株的频率为23.16%。5A... 利用缺体小麦与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与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境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袋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代换植株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株的频率为23.16%。5A代换植株在减数分裂中期1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84.52%,3D代换植株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62.61%。异代换系均生长旺盛,结实正常,说明异染色体能较好地补偿所缺失的小麦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代换系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30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邱镜滢 赖悦云 +5 位作者 柴晔 张艳 师岩 何琦 党辉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检出异常克隆 ,总的核型异常率为 4 7.1% ,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 :+8,易位型 ,复杂及高度复杂异常核型 ,- 7/ 7q - ,2 0q - / - 2 0 ,三体 1或部分三体 1,+9/ +9q +,-Y ,+11/+11q - ,- 9/ 9q - ,dup(1q) ,+2 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与转化性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的核型异常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 (RA)及难治性贫血伴缺粒幼细胞 (RAS) (P <0 .0 5 )。有诱变剂接触史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无诱变剂接触史者。随访 93例中核型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0 5 ) ,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机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5 ) ,其中复杂或高度复杂核型 ,- 7/ 7q - ,+11/ +11q -者预后差。结论 :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钱军 薛永权 +3 位作者 虞斐 吴亚芳 潘金兰 陆定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7-310,共4页
目的 联合应用四种克隆性分析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早期诊断进行研究。方法 对临床上怀疑为MDS的 5 0例患者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姐妹染色单体分化 (SCD)染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目的 联合应用四种克隆性分析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早期诊断进行研究。方法 对临床上怀疑为MDS的 5 0例患者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姐妹染色单体分化 (SCD)染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等技术分别检测染色体畸变、细胞周期时间、8三体 (+8)和N ras突变。结果  4 5例符合FAB诊断标准 ;5例不符合FAB标准 ,其中 2例患者只有红系病态造血改变 ,形态学诊断均为可疑RA ,另 3例患者无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 ,形态学诊断分别为增生性贫血 (1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例 )。在这 5例患者中 ,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 4例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SCD检测证实 2例细胞周期时间延迟 ;FISH检测发现 3例存在 +8异常 ;PCR SSCP发现 1例存在N ras外显子 1突变 ,证实它们实际上均为RA患者。结论 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SCD、FISH和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 细胞遗传学 姐妹当色单体分化染色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毛白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进程的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康向阳 朱之悌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共3页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进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毛白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有一定的规律 ,且与花序的形态和花药颜色变化有密切相关 ;②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表现因个体不同...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进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毛白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有一定的规律 ,且与花序的形态和花药颜色变化有密切相关 ;②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表现因个体不同而不同 ,终变期、中期Ⅰ有数目不等的单价体出现 ,在后期Ⅰ乃至末期Ⅰ、末期Ⅱ可见到单独存在的落后染色体 ,体现了毛白杨遗传上的异质性 ;③毛白杨减数分裂存在多核仁现象 ,在末期Ⅰ、末期Ⅱ最多可见到含 8个小核仁的子核 ,并且随着减数分裂进行 ,多个小核仁发生合并 ,最终生成一个大核仁 ;④毛白杨各无性系在减数分裂进程上存在着差异 ,甚至同一雄性无性系植株的不同花芽或同一花芽上不同部位等 ,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也表现为不同步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细胞遗传学 多核仁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下载PDF
毛白杨花粉败育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康向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9,共5页
从细胞遗传学角度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毛白杨花粉败育的机制 ,即主要是毛白杨异质性遗传基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减数分裂中有数目不等的联合程度较差的单价体以及落后染色体出现 ,这种与异质性相关的染色体行为异常 ,导致同源染... 从细胞遗传学角度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毛白杨花粉败育的机制 ,即主要是毛白杨异质性遗传基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减数分裂中有数目不等的联合程度较差的单价体以及落后染色体出现 ,这种与异质性相关的染色体行为异常 ,导致同源染色体向子细胞的不均衡分配 ,造成具功能染色体的缺失 ,从而引起毛白杨一定比率的败育花粉的产生 ;(2 )遗传上的不平衡与温度等环境因子相互作用 ,进一步引发毛白杨生理乃至结构上的不平衡 ,花粉母细胞 (或孢原细胞 )和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 ,从而造成不产粉或产粉较少 ;环境与基因型互作的差异性导致了花粉败育的年度不稳定性。 (3)易位、倒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天然三倍体株系的存在也是造成毛白杨花粉败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花粉败育 细胞遗传 异质性 环境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李永全 郑克勤 +3 位作者 周汝滨 潘超仁 廖霞 陈小萍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染色臂间倒位与不育、流产和畸胎的关系.方法:常规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臂间倒位在受检的... 目的:研究人类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染色臂间倒位与不育、流产和畸胎的关系.方法:常规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臂间倒位在受检的2872人中,检出29例,计有inv(9)26例、inv(8)(p11.2q24.3)1例、inv(3)(p25q21)1例、inv(1)(p36q25)1例,其中inv(1)(p36q25)为世界首报核型.结论:inv(9)本身不具有病理学意义,而其它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育、流产和畸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臂间倒位 染色体倒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