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烯烃共聚物多孔太赫兹纤维的设计与特性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天 孔德鹏 +2 位作者 姬江军 王光珍 王丽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1-636,共6页
太赫兹纤维波导是太赫兹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元件。为了实现太赫兹辐射的低损耗低色散传输,设计了一种以环烯烃共聚物为基质的多孔太赫兹纤维,并利用基于全矢量有限元法的商业软件COMSOL分析了该多孔太赫兹纤维的传输特性,着重考察了亚波... 太赫兹纤维波导是太赫兹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元件。为了实现太赫兹辐射的低损耗低色散传输,设计了一种以环烯烃共聚物为基质的多孔太赫兹纤维,并利用基于全矢量有限元法的商业软件COMSOL分析了该多孔太赫兹纤维的传输特性,着重考察了亚波长多孔纤芯的结构参数对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太赫兹纤维可以将模场能量很好地限制在亚波长多孔纤芯中传输,具有较小的有效模场面积、低的传输损耗和平坦近零色散等优良的传输特性;同时,通过增大多孔纤芯的占空比,可以将更多的模场能量限制在亚波长直径的空气孔洞中传输,并减小太赫兹纤维的有效模场面积和有效模式损耗,但同时会增大限制损耗和色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亚波长太赫兹纤维 环烯烃共聚物 全矢量有限元法 传输特性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通道壁面润湿性对微滴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洋 郑艳萍 +1 位作者 梁帅 徐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799-9804,共6页
液滴微流控中芯片微通道的壁面润湿性是决定微滴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环烯烃共聚物芯片微通道表面润湿性对通道内微滴生成以及流体流动行为的影响,利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对聚焦流微通道中水和氟油两相流动行为进... 液滴微流控中芯片微通道的壁面润湿性是决定微滴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环烯烃共聚物芯片微通道表面润湿性对通道内微滴生成以及流体流动行为的影响,利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对聚焦流微通道中水和氟油两相流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并制备了接触角为30°、90°、120°梯度下的芯片微通道壁面开展实验研究,模拟与实验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在固定物性和结构参数下,壁面润湿性越弱,油包水微滴越容易形成,壁面的减阻特性随之增强,并且壁面的减阻特性导致90°比120°时微滴的生成频率低29.3%,直径增大8.3%;随着润湿性的增强,水相相对于氟油相的界面由凸变凹,30°时芯片生成微滴由油包水变成水包油;随着连续相毛细数(Ca)的升高,壁面润湿性对微滴生成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VOF模型 壁面润湿性 毛细数 减阻特性 环烯烃共聚物
下载PDF
热压键合工艺参数对微流控芯片微通道尺寸变形的影响
3
作者 梁帅 舒海涛 +1 位作者 张思华 万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1,108,共8页
为减小环烯烃共聚物(COC)芯片热压键合过程中微通道的变形量,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热键合参数对COC芯片微通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为键合参数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键合参数对芯片微通道的变形有较大影响,键合温度的影响... 为减小环烯烃共聚物(COC)芯片热压键合过程中微通道的变形量,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热键合参数对COC芯片微通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为键合参数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键合参数对芯片微通道的变形有较大影响,键合温度的影响最大,对应的变形量最大极差为20.76,键合压力次之,键合时间的影响最小,对应的最小极差为5.04μm,且与连续相相比,键合参数对COC芯片微通道离散相尺寸变形影响更为显著;在热键合过程中,温度和压力过高会使芯片微通道产生永久变形甚至毁坏芯片微结构,为减小变形,可适当地降低键合温度和压力,延长键合时间来弥补键合不完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键合 环烯烃共聚物 微流通控芯片 微通道 尺寸变形
下载PDF
环烯烃共聚物行业领先企业专利技术最新进展
4
作者 武春亮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4年第8期23-26,共4页
近年来,随着环烯烃共聚物(COP/COC)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该行业内的领先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新进展。尤其以日本瑞翁、宝理以及国内阿科力和拓烯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通过剖析不同企业专利技术发现,日... 近年来,随着环烯烃共聚物(COP/COC)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该行业内的领先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新进展。尤其以日本瑞翁、宝理以及国内阿科力和拓烯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通过剖析不同企业专利技术发现,日本瑞翁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改进催化剂结构以及开发新型化合物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日本宝理公司集中改进催化剂结构提高了环烯烃聚合物合成效率;阿科力公司采用新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实现了技术创新;拓烯科技持续探索双核茂金属化合物在合成环烯烃共聚物工艺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COC/COP) 降冰片烯 专利技术
原文传递
表面改性微芯片电泳分离分析保健品中的功效成分
5
作者 刘惠珍 陈雅莉 +2 位作者 夏凌 肖小华 李攻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37-948,共12页
微芯片电泳(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MCE)分离效率高、试剂和样品消耗量少、易实现多操作单元集成,在食品、环境和药物等领域应用广泛。环烯烃共聚物(cycloolefin copolymer,COC)等聚合物微芯片材料成本低、制作简便,但电泳过程中通... 微芯片电泳(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MCE)分离效率高、试剂和样品消耗量少、易实现多操作单元集成,在食品、环境和药物等领域应用广泛。环烯烃共聚物(cycloolefin copolymer,COC)等聚合物微芯片材料成本低、制作简便,但电泳过程中通道表面易发生非特异性吸附,且电渗流不稳定,限制了其应用。这些不足可通过COC表面改性解决。本文采用静态涂层和动/静态涂层联合策略,研制通道表面改性COC微芯片,结合激光诱导荧光(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LIF)检测,发展了简单高效的MCE-LIF分离分析方法,用于保健品中功效成分检测。通过负电荷涂层微通道表面改性方法,可以提高MCE对阳离子氨基酸的分离效果,而通过动/静态涂层结合的微通道表面改性方法,可以提高MCE对阴离子氨基酸的分离效果。负电荷涂层由COC微通道表面的疏水氨基酸吸附、戊二醛固定化和亲水氨基酸功能化构建,正电荷涂层由COC微通道表面的缬氨酸吸附、羧基活化和乙二胺功能化构建,动态涂层通过向微通道引入含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缓冲液自动形成。实验研究了表面改性微通道的理化性质和电泳分离的影响因素,并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儿童保健品中赖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以及运动饮料中天冬氨酸与牛磺酸MCE-LIF的检测,儿童保健品中赖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加标回收率为84.8%~118%,相对标准偏差(RSD)≤7.2%,运动饮料中天冬氨酸与牛磺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7.5%~118%,RSD≤6.4%。分析结果与HPLC方法的测定结果吻合,该法在保健品中氨基酸分离分析中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微芯片 电泳 环烯烃共聚物 保健品
下载PDF
玻纤增强苯乙烯-丙烯腈-环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6
作者 周文斌 邱琪浩 方义红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16-18,8,共3页
以苯乙烯-丙烯腈-环烯烃树脂(CO-SAN)和玻璃纤维(GF)为原料,以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和环氧树脂作为界面相容剂,研究了界面相容剂与玻纤增强CO-SAN复合材料相容性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MA或环氧树脂、GF增强C... 以苯乙烯-丙烯腈-环烯烃树脂(CO-SAN)和玻璃纤维(GF)为原料,以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和环氧树脂作为界面相容剂,研究了界面相容剂与玻纤增强CO-SAN复合材料相容性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MA或环氧树脂、GF增强CO-SAN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SMA与环氧树脂复配有明显的协同效果,同时加入SMA和环氧树脂后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更加优越,界面粘接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在玻纤加入量为质量分数20%时,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维卡软化点温度较未添加界面相容剂时分别提高了59%、25%、3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环氧树脂 硅烷偶联剂 苯乙烯-丙烯腈-环烯烃共聚物 马来酸酐共聚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