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2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靶向miR-340-5p/CCND1轴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建伟 李玉凤 +3 位作者 张权 王璐 刘晓宇 曾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9-2215,共7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LncRNA SNHG1)靶向miR-340-5p/细胞周期蛋白1(CCND1)轴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上皮细胞、食管癌细胞KYSE-30、TE-1、NEC、Eca109,qRT-PCR法测定细胞中LncRNA SN...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LncRNA SNHG1)靶向miR-340-5p/细胞周期蛋白1(CCND1)轴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上皮细胞、食管癌细胞KYSE-30、TE-1、NEC、Eca109,qRT-PCR法测定细胞中LncRNA SNHG1、miR-340-5p、CCND1 mRNA水平。将对数期NEC细胞分为对照组、sh NC1组、sh LncRNA SNHG1组、sh NC2组、sh CCND1组、sh LncRNA SNHG1+miR-340-5p inhibitor组、sh CCND1+miR-340-5p inhibitor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测定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CCND1、Ki-67、MMP-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miR-340-5p与LncRNA SNHG1、CCND1的靶向关系,通过裸鼠瘤内注射转染试剂进行体内试验。结果:与人食管上皮细胞相比,食管癌细胞KYSE-30、TE-1、NEC、Eca109中LncRNA SNHG1、CCND1 mRNA表达升高,miR-340-5p表达降低(P<0.05),其中NEC细胞变化最显著,所以使用NEC作为下续研究菌株。与对照组、sh NC组相比,sh LncRNA SNHG1组NEC细胞LncRNA SNHG1、OD_(450)、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Ki-67、MMP-2降低(P<0.05);与对照组、sh NC组相比,sh CCND1组CCND1 mRNA与蛋白表达、OD_(450)、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Ki-67、MMP-2表达降低(P<0.05)。miR-340-5p与LncRNA SNHG1、CCND1均靶向结合,与sh LncRNA SNHG1组相比,sh LncRNA SNHG1+miR-340-5p inhibitor组OD_(450)、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Ki-67、MMP-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sh CCND1组相比,sh CCND1+miR-340-5p inhibitor组OD_(450)、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Ki-67、MMP-2蛋白表达升高(P<0.05);裸鼠移植瘤实验进行了体内验证。结论:LncRNA SNHG1沉默可能通过调控miR-340-5p/CCND1表达抑制食管癌NEC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裸鼠体内也验证了这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 miR-340-5p 细胞周期蛋白1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CDK1、CCNB1和NDC80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预后和进展相关: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玉杰 吴登强 +2 位作者 韦常宏 杨雪佳 周素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9-1518,共10页
目的探讨HBV转化为HCC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探索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5092、GSE84044和GSE121248的mRNA微阵列数据,其中包括119个HBV相关的HCC组织和252个HBV相关的非肿瘤组织。“sva”R包用于去除批间... 目的探讨HBV转化为HCC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探索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5092、GSE84044和GSE121248的mRNA微阵列数据,其中包括119个HBV相关的HCC组织和252个HBV相关的非肿瘤组织。“sva”R包用于去除批间差。进行整合分析,获取HBV相关肝癌和HBV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使用相互作用基因搜索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最重要的模块和关键基因。cBioportal用于分析hub基因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和Oncomine数据库对TCGA数据库中肝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验证,探讨hub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通过逆转录定量PCR(RT-qPCR)实验验证17对临床肝细胞癌样本与邻近非肿瘤组织中hub基因的表达。结果共获得121个DEGs(P<0.01),鉴定出3个遗传标记,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和核分裂周期蛋白80(NDC80),与细胞周期、嘧啶代谢和DNA复制有关,这3个基因高度相关(P<0.05)。UALCAN数据库证实这些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获得相关预后信息。Kaplan-Meier表明,它们与HCC患者的低存活率相关。CDK1、CCNB1和NDC80与肝癌分级相关(P<0.05),RT-qPCR实验证实CDK1、CCNB1和NDC80的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论CDK1、CCNB1和NDC80基因可作为HBV相关肝细胞癌的预后标志物,在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关键基因 CDK1 CCNB1 NDC80
下载PDF
Cyclin D1、Rb、P16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
3
作者 胡宛如 何莉 +1 位作者 胡潇滨 张瑞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02-703,共2页
关键词 cyclin1 D1 RB P16蛋白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表达
原文传递
BM-cyclin1上调转录因子Sp1促进TopoⅡα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林 陈春果 +1 位作者 江高峰 孙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BM-cyclin 1逆转人口腔上皮癌C-A120细胞多药耐药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TopoⅡα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转录因子SP1、SP3表达的影响;报告基... 目的:探讨BM-cyclin 1逆转人口腔上皮癌C-A120细胞多药耐药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TopoⅡα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转录因子SP1、SP3表达的影响;报告基因法检测BM-cyclin 1对Sp1、Sp3转录调控的影响。结果:(1)BM-cyclin 1可以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C-A120细胞对ADM、VP-16、DDP敏感性分别提高了6.0、8.2及1.7倍。(2)BM-cyclin 1明显上调TopoⅡα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3)BM-cyclin 1可明显诱导转录因子SP1表达并上调其转录活性。结论:BM-cyclin 1能够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性;并且这种逆转作用可能与BM-cyclin 1上调转录因子Sp1活性,增加TopoⅡα表达相关,为BM-cyclin 1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cyclin1 拓扑异构酶Ⅱα SP1 多药耐药
下载PDF
Reversal Effect of BM-cyclin 1 on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Down-regulating MRP2 in BALB/C Nude Mice Bearing C-A120 Cells
5
作者 王林 李肖芸 +3 位作者 江高峰 梁继珍 孙嫣 刘炜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6期840-844,共5页
Our previou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M-cyclin 1, a traditional anti-mycoplasma drug, could effectively reverse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of C-A120 cell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versal effect o... Our previou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M-cyclin 1, a traditional anti-mycoplasma drug, could effectively reverse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of C-A120 cell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versal effect of BM-cyclin 1 on MDR and its mechanisms in BALB/C nude mice bearing C-A120 cells. Irnmunoblotting analysis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 in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 (MRP2) induced by BM-cyclin 1. We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RP2 protein and mRNA in C-A120 cells treated with BM-cyclin 1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Chemical colorimetry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level of glutathione (GSH). In the xenografl model, the inhibitory rate of C-A120 cells growth in BM-cyclin 1 plus adriamycin (ADM) group was 5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1). The immunoblotting and RT-PCR results conclusively demonstrated that BM-cycin 1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MRP2 in transplanted tumor. In conclusion, BM-cyclin 1 could effectively reverse the MDR of C-A 120 cells in vivo by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on of MR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cyclin 1 MRP2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vivo
下载PDF
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42
6
作者 石灵春 汪波 +2 位作者 吴万垠 肖楚梅 何青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 :研究莪术油抑制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HepA肝癌模型 ,进行莪术油抑癌试验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 ,探讨莪术油抑制小鼠肝癌的分子机理。结果 :莪术油治... 目的 :研究莪术油抑制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HepA肝癌模型 ,进行莪术油抑癌试验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 ,探讨莪术油抑制小鼠肝癌的分子机理。结果 :莪术油治疗组的瘤重、PCNA标记指数、cyclinD1标记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结论 :莪术油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D1的表达 ,抑制PCNA的阳性表达率 ,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莪术油 cyclinD1 PCNA 肿瘤抑制 分子机制 小鼠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体外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柴丽娟 钟佩茹 +3 位作者 周志焕 王秀云 石田寅夫 张艳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胎鼠神经干细胞,Nestin免疫化学染色鉴定NSCs,BrdU标记鉴定NSCs增殖。BrdU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黄芪甲苷促进...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胎鼠神经干细胞,Nestin免疫化学染色鉴定NSCs,BrdU标记鉴定NSCs增殖。BrdU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黄芪甲苷促进NSCs增殖的作用机制。结果Nestin鉴定为阳性,Brdu标记亦呈阳性;BrdU标记结果表明,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NSCs的增殖率明显提高(P<0.05,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诱导NSCs增殖过程中,黄芪甲苷高剂量组Hes5基因表达增加(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NSCs增殖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其可能通过上调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Hes1、Hes5、cyclinD1表达而起作用,但也可能调节与其它增殖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黄芪甲苷 增殖 HES1 Hes5 cyclin D1
下载PDF
苦参素对实验性肝癌PCNA、cyclinD1、CDK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朱玉娟 周爱玲 +2 位作者 茅家慧 胡亚娥 朱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 2 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苦参素腹腔注射 ,观察肿瘤生成状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 2 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苦参素腹腔注射 ,观察肿瘤生成状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 ;RT PCR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4 (CDK4 )mR NA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各防治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明显低于模型组 ,预防组肝表面结节数最少。苦参素各预防治疗组PCNA和cyclinD1、CDK4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苦参素有预防或延缓 2 AAF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DK4mRNA和PCNA蛋白的表达 ,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2-AAF 肝癌 PCNA cyclin D1 CDK4
下载PDF
黄芪和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配伍促进衰老造血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朱嘉欢 黄小平 邓常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芪和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和阿魏酸配伍对衰老造血干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并从细胞周期调控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构建小鼠HSCs衰老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 目的探讨黄芪和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和阿魏酸配伍对衰老造血干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并从细胞周期调控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构建小鼠HSCs衰老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5种活性成分对HSCs衰老和增殖的影响,寻找可促进细胞增殖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5种活性成分配伍对HSCs衰老和增殖的影响,寻找5种活性成分促进细胞增殖的合理配伍。最后,采用HSCs衰老模型,制备黄芪-当归1∶1配伍含药血浆,设立对照组、模型组、空白血浆组、阿魏酸组、黄芪甲苷组、芒柄花素组、毛蕊异黄酮组、毛蕊异黄酮苷组、活性成分配伍组、黄芪-当归1∶1含药血浆组,药物作用于衰老细胞,以SA-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测定HSCs衰老率,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表达。结果阿魏酸、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均可显著促进衰老HSCs增殖和降低细胞衰老率,而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单独应用对HSCs增殖和细胞衰老率无显著影响。正交试验发现,以阿魏酸、芒柄花素和黄芪甲苷为基础因子,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为次要因子进行配伍的5种活性成分组合促细胞增殖和降低细胞衰老率的作用最强。阿魏酸、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活性成分配伍、含药血浆均可降低细胞衰老率,使G0/G1期细胞减少,G2/M+S期细胞增加,并使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增强。以上效应以活性成分配伍组和含药血浆组最强。结论黄芪和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黄芪甲苷和芒柄花素对衰老HSCs具有促增殖和改善衰老作用,而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单用时并无明显的作用。当5种活性成分配伍后对衰老HSCs的促增殖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阿魏酸 黄芪甲苷 芒柄花素 毛蕊异黄酮 毛蕊异黄酮苷 黄芪 当归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原文传递
针灸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路玫 曹大明 +5 位作者 赵喜新 李道明 李建伟 金玉晶 秦庆广 高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抗化疗毒副反应,改善骨髓抑制、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224只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采用公认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骨髓抑制模型。针刺组、艾... 目的探讨针灸抗化疗毒副反应,改善骨髓抑制、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224只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采用公认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骨髓抑制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采用针刺、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7天。正常组、模型组每天陪同针刺组、艾灸组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分别于治疗后第2~7天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骨髓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周期的骨髓细胞百分率。结果治疗后第5天,针刺组和艾灸组CTX小鼠的白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提前1天回升并超过基础水平;针刺组、艾灸组可以上调CTX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并于治疗后第4天升至最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艾灸组Gl期骨髓细胞百分率始终低于模型组,且在治疗后第2~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期、G2-M期骨髓细胞百分率始终高于模型组。结论烷化剂CTX损伤骨髓细胞的同时,干扰了正常的细胞周期规律,使DNA含量减少,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降低。针刺与艾灸可以促进骨髓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表达,加速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化,增强细胞DNA的合成,同时利用细胞G2期阻滞的时机,尽快修复受损细胞DNA,加速细胞有丝分裂,进入增殖状态,提高机体细胞抗损伤和修复的能力,保护骨髓细胞,改善骨髓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机理研究 环磷酰胺 骨髓抑制 cyclin D1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8
11
作者 曹玲玲 李维祖 +2 位作者 司秀莲 孙立 李卫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H2O2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H2O2模型组、ASⅣ(12.5,100 nmo...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H2O2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H2O2模型组、ASⅣ(12.5,100 nmol.L-1)组、阳性药(Tempol,1×105nmol.L-1)组。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HE染色检测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A及磷酸化p38,T-p38的表达。结果:1×105,2×105,3×105,4×105nmol.L-1H2O2均能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活力与H2O2浓度及其作用的时间呈正相关下降趋势。100 nmol.L-1黄芪甲苷能够显著减轻H2O2(3×105nmol.L-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胞内ROS产量;恢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及各细胞周期的百分比,恢复细胞的正常增殖;降低磷酸化p38的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对H2O2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及降低H2O2诱导的细胞内ROS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ROS cyclin D1 肾小球系膜细胞
原文传递
鼻咽癌细胞中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活化cyclinD1的表达 被引量:27
12
作者 赵晓荣 王承兴 +7 位作者 罗非君 顾焕华 唐敏 夏林庆 邓琳 易薇 邓锡云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4-710,共7页
为了探讨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 1(EBV LMP1)促进细胞增殖 ,参与EBV相关疾病致瘤的分子机制 ,研究了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调节cyclinD1表达 ,进而影响细胞周期行进及细胞恶性表型改变 ,并初步确定了LMP1发挥该功能的结构域 .利用已建株的... 为了探讨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 1(EBV LMP1)促进细胞增殖 ,参与EBV相关疾病致瘤的分子机制 ,研究了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调节cyclinD1表达 ,进而影响细胞周期行进及细胞恶性表型改变 ,并初步确定了LMP1发挥该功能的结构域 .利用已建株的Tet on LMP1 HNE2鼻咽癌细胞系 ,蛋白质印迹实验分析LMP1诱导cyclinD1蛋白质表达的表达动力学 ,包括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 ;利用三种LMP1功能区缺失的突变体及野生型LMP1,以载体型细胞为对照 ,确定LMP1活化cyclinD1表达的结构域 .同时结合基因诱导表达及反义寡聚核酸技术阻断基因表达的实验方法 ,进一步确定LMP1上调的cyclinD1功能 ,即对细胞周期行进及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结果表明LMP1确实可以诱导cyclinD1的表达 (2~ 4倍 ) ,且诱导具有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 ;利用三种LMP1功能区缺失的突变体及野生型LMP1,以载体型细胞为对照 ,结合报道基因分析法 ,确定与空白载体细胞系比较 ,野生型LMP1从转录水平可反式激活cyclinD1报道基因活性约 11 2倍 ,其中CTAR1及CTAR2均可活化cyclinD1表达 ,但以CTAR2为主 ,与野生型LMP1诱导cyclinD1反式激活活性比较 ,CTAR1缺失导致cyclinD1报道基因活性下降 2 3 6 % ,CTAR2缺失导致cyclinD1活性下降约 80 7% ,C端均缺失时cyclinD1活性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1 周期蛋白D1 鼻咽癌细胞
下载PDF
加味百合地黄汤对Lewis肺癌小鼠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黄建波 郑小伟 包素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3187-3189,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百合地黄汤对肺癌转移小鼠肿瘤转移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移植性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用药后观察肺组织显微镜下转移灶数目、抑瘤率、抗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P53、PCNA、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加味百合... 目的探讨加味百合地黄汤对肺癌转移小鼠肿瘤转移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移植性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用药后观察肺组织显微镜下转移灶数目、抑瘤率、抗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P53、PCNA、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加味百合地黄汤对Lewis肺癌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PCNA蛋白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加味百合地黄汤有较好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百合地黄汤 肿瘤转移 P53 PCNA cyclinD1 动物实验研究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及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剑锋 陈森林 +1 位作者 刘志红 张芸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99-802,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性钙粘素(E-cadherin)通过连接素(catenins)与细胞骨架相连介导细胞同质粘附反应,β-catenin除与E-cadherin结合介导细胞粘附反应外,还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成分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ca... 背景与目的上皮性钙粘素(E-cadherin)通过连接素(catenins)与细胞骨架相连介导细胞同质粘附反应,β-catenin除与E-cadherin结合介导细胞粘附反应外,还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成分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有29例(48.3%)E-cadherin、18例(30.0%)β-catenin正常表达,28例(46.7%)cyclinD1过度表达。E-cadherin正常表达病例中,31.0%(9/29)的病例呈现cyclinD1过度表达,而E-cadherin异常表达病例中,61.3%(19/31)的病例呈现cyclinD1过度表达,E-cadherin异常表达与cyclinD1的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s=0.303,P<0.05)。有42例癌组织表现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其中57.1%(24/42)的病例出现cyclinD1的过度表达,而β-catenin正常膜表达病例中,22.2%(4/18)的病例呈现cyclinD1的过度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D1的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s=0.321,P<0.05)。结论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促使或激活cyclinD1的过度表达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CADHERIN Β-CATENIN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H_2O_2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世博 邱景富 +4 位作者 白群华 李佳佳 和晋渝 高艳军 于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03-1609,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H2O2引起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用H2O2作用PC1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内核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及...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H2O2引起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用H2O2作用PC1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内核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A、磷酸化p38及T-p38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H2O2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黄芪甲苷能够提高H2O2损伤的PC12细胞的活力,提升因H2O2导致的细胞凋亡率的下降,降低H2O2所致的胞内ROS升高的状况。机制研究表明:黄芪甲苷通过恢复H2O2诱导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下调的情况,调控各细胞周期的百分比,恢复细胞的正常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芪甲苷是通过抑制H2O2对p38的激活发挥作用的。结论黄芪甲苷对H2O2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来实现的,调控过程与p38/MAPK通路密切相关。该发现为临床上抗氧化治疗策略提供有益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cyclin D1 cyclin A PC12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中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6
作者 林勤 庄严阵 +2 位作者 许东坡 叶建新 陈佩琼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抑癌基因p2 7kip1 、癌基因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 P法 ,检测 6 1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TEN蛋白、p2 7kip1 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 ,比较P...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抑癌基因p2 7kip1 、癌基因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 P法 ,检测 6 1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TEN蛋白、p2 7kip1 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 ,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及其与p2 7kip1 、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TE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PTEN蛋白阴性占6 .6 % (4 6 1) ,表达减低者占 4 1.0 % (2 5 6 1) ,阳性表达者占 5 2 .5 % (32 6 1)。PTEN与淋巴结状态、ER状态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PTEN蛋白高表达组的 5年生存率 (87.5 % )高于低表达组 (5 8.6 % ,P =0 .0 10 1)。PTEN蛋白表达与p2 7kip1 、cyclinD1表达未显示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患者PTEN蛋白低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 ,PTEN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人乳腺癌中 ,p2 7kip1 和cyclinD1可能不是PTEN的主要下游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TEN蛋白 P27^KIP1蛋白 cyclinD1蛋白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黄芪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冬青 汪德清 于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502-3505,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i Radix,TFA)和毛蕊异黄酮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实验对象,运用MT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TFA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i Radix,TFA)和毛蕊异黄酮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实验对象,运用MT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TFA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检测药物对K562细胞周期的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药物对K562胞诱导凋亡的影响,并且应用RT-PCR技术检测药物作用下K562细胞中Cyclin D1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FA及毛蕊异黄酮处理24 h后,TFA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98.63,130.32 mg.L-1;TFA在100 mg.L-1的剂量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7.8%,毛蕊异黄酮在130 mg.L-1的剂量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5.8%;药物对K562细胞持续作用24 h后,可以使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经IC50剂量的药物处理后,K562细胞内的Cyclin D1 mR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TFA和毛蕊异黄酮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作用;将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G0/G1期以及降低细胞内Cyclin D1 mRNA水平可能是它们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黄酮 毛蕊异黄酮 K562细胞株 细胞凋亡 G0/G1期阻滞 细胞周期蛋白D1
原文传递
雷公藤内酯酮的雄性抗生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岚 叶惟三 +2 位作者 惠玲 刘霄 郭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酮的雄性抗生育作用机制。方法 用雷公藤内酯酮 2 0 0μg/ (kg· d)喂服Wistar大鼠 ,8周后取材。做大鼠睾丸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度、睾丸切片的形态学观察 ,精核蛋白提取以及基因 cyclinD1和 Cdk4m RNA的原位...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酮的雄性抗生育作用机制。方法 用雷公藤内酯酮 2 0 0μg/ (kg· d)喂服Wistar大鼠 ,8周后取材。做大鼠睾丸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度、睾丸切片的形态学观察 ,精核蛋白提取以及基因 cyclinD1和 Cdk4m RNA的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实验组大鼠睾丸精子数量为 (2 6 .43± 3.90 )× 10 6 / g,比对照组大鼠的精子计数 (4 1.15± 5 .5 1)× 10 6 / g明显降低 (P<0 .0 1) ,精子活动度为 (6 6 .0± 6 .8) % ,较对照组 (88.0± 2 .0 ) %极显著降低 (P<0 .0 0 1) ;cyclin D1和 Cdk4基因表达在精子细胞中显著上升。结论 雷公藤内酯酮的雄性抗生育作用显著 ,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增加精子细胞 cyclin D1和 Cdk4基因的表达 ,抑制附睾精核蛋白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酮 雄性抗受精作用 精核蛋白 避孕药
下载PDF
Antisense to cyclin D1 reverses the transformed phenotype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被引量:23
19
作者 CHEN Bing 1, ZHANG Xue Yong 2, ZHANG Yu Jing 3, ZHOU Ping 3, GU Yan 4 and FAN Dai Ming 2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
AIM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yclin D1 on the biologic behavior of cancer cells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gene therapy of tumor. METHODS A cyclin D1 subcloning plasmid termed BKSD1 was constructed by su... AIM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yclin D1 on the biologic behavior of cancer cells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gene therapy of tumor. METHODS A cyclin D1 subcloning plasmid termed BKSD1 was constructed by subcloning the human cyclin D1 cDNA into Bluescript KS, a plasmid vector with a pair of T7 and T3 promoters, with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of molecular biology. So, it is easy to generate digoxigenin (DIG) labeled RNA probes of antisense and sense to cyclin D1 using RKSD1 as a template vector. PDORD1AS, an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the full length human cyclin D1 cDNA in its antisense orientation cloned into the retroviral vector pDOR neo,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with BKSD1 to change restriction sites. A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SGC7901/VCR, was transfected with pDORD1AS by Lipofect Amine mediated introduction and a subline termed SGC7901/VCRD1AS, which had stable overexpression of antisense RNA to cyclin D1, was obtained by selection in G418. The subline, control subline transfected pDOR neo and SGC7901/VCR were evaluated by method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flow cytometry,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morphology and cell biology.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cell lines, SGC7901/VCRD1AS had a reduced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inhibition rate was about 36%), increased cell size and cytoplasm to nucleus ratio, increased doubling time (42 2h to 26 8h and 26 4h), decreased saturation density (18 9×10 4 to 4 8×10 5 and 4 8×10 5),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cells in the G1/G0 phase (80 9%-64 6% and 63 8%), reacquired serum dependence, and a loss of tumorigenicity in nude mice (0/4 to 4/4 and 4/4). CONCLUSION Stable overexpression of antisense RNA to cyclin D1 can reverse the transformed phenotype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and may provide an approach of gene 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 cyclin D1 RNA ANTISENSE gene therapy
下载PDF
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 cyclin D1和p27^(Ki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兰泓 吕有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68-1271,共4页
背景与目的:在研究大蒜素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恶性增殖,将其阻滞于G1期并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靶基因过程中,我们发现cyclinD1和p27Kip1蛋白在G1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从mRNA和蛋白水平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c... 背景与目的:在研究大蒜素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恶性增殖,将其阻滞于G1期并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靶基因过程中,我们发现cyclinD1和p27Kip1蛋白在G1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从mRNA和蛋白水平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cyclinD1和p27Ki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25μg/ml大蒜素处理BGC823细胞,并分别提取对照组和大蒜素处理组的总RNA和总蛋白,然后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蒜素处理前后cyclinD1和p27Kip1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经25μg/ml大蒜素处理BGC823细胞24h,cyclinD1蛋白表达下调,p27Kip1蛋白表达上调,处理48h上述变化更明显。而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大蒜素可影响cyclinD1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而不影响mRNA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癌 BGC823cyclinD1 P27^KIP1 表达 影响 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