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人类学:网络空间与人类学的互动 |
刘华芹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2
|
历史转折中的宏大叙事:“工业党”网络思潮的政治分析 |
卢南峰
吴靖
|
《东方学刊》
|
2018 |
13
|
|
3
|
从跨国追剧到饭圈“骂战”:粉丝民族主义的日常操演 |
陆新蕾
琚慧琴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4
|
虚拟社区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研究 |
纪晓丽
郭锋
|
《技术经济》
|
2011 |
11
|
|
5
|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类型、结构及其功能研究——以扬州大学为例 |
毕亮
|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13 |
4
|
|
6
|
论网络空间中的语言暴力 |
艾秀梅
江波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8
|
|
7
|
网络社区自治规则探究——以“新浪微博”规则考察为基础 |
夏燕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8
|
高校网络社区的话题变化及功能分析 |
黄伟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9
|
网络社群的类聚与群分——以“漫威影迷”为个案 |
张航瑞
|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0
|
“网络民主”在城市社区自治中的实践及启示——以杭州德加社区为例 |
何晓柯
|
《未来与发展》
|
2010 |
0 |
|
11
|
试析韩国的政治粉丝社团现象 |
郑继永
|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发生要素视角下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陈晨
黎亮
|
《情报探索》
|
2015 |
1
|
|
13
|
群体化认同抑或个体化认同——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文化认同 |
董敬畏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4
|
网络社区自治规则探究——以“新浪微博”规则考察为基础 |
夏燕
|
《网络信息法学研究》
|
2018 |
1
|
|
15
|
形塑粉丝的连线力:“饭圈养蛊”权力建构研究 |
郑亚露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6
|
论非国家行为体之网络攻击的国际法律责任问题——基于审慎原则的分析 |
张华
|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17
|
“数字丝路”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重构 |
李海敏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6
|
|
18
|
论中国网络皮钦语的区别性特征 |
盛跃东
张昀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5 |
10
|
|
19
|
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
张绍荣
游敏惠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20
|
欧盟网络安全建设的新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欧盟数字十年网络安全战略》的分析 |
余建川
|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