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钻水平井岩屑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皋 肖贵林 +1 位作者 李小林 李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2,共7页
针对气体钻水平井过程中的井眼净化问题,开展了水平段岩屑运移特征研究。基于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气体钻井条件下不同粒径、不同注气量、不同钻杆转速和不同钻杆偏心距下单颗粒岩屑和岩屑颗粒群在水平环空的运移特性... 针对气体钻水平井过程中的井眼净化问题,开展了水平段岩屑运移特征研究。基于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气体钻井条件下不同粒径、不同注气量、不同钻杆转速和不同钻杆偏心距下单颗粒岩屑和岩屑颗粒群在水平环空的运移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单颗粒岩屑在水平环空的运移以跃移形式为主,而岩屑颗粒群的运移主要包括蠕移和跃移两种形式;粒径5.0mm岩屑在注气量50,70和90m3/min下的首次跳跃距离分别为0.55,0.90和1.50m;在注气量为50m3/min时,粒径1.5mm岩屑的首次跳跃距是粒径3.0mm岩屑的1.5倍;粒径7.0mm岩屑在钻杆静止和转速为60r/min下的第3次跳跃距离分别为0.43和0.62m;粒径6.0mm岩屑在偏心距0,10和15mm条件下的第2次跳跃距离分别为0.55,0.44和0.28m。研究表明,注气量越大、粒径越小、偏心距越小、钻杆转动越快,则岩屑运移的距离越远。建议采取适当提高注气量、安装水平井井眼净化工具、提高钻杆居中度等措施,以提高井眼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水平井 岩屑运移 数值模拟 粒径 注气量 转速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钻屑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建林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5,共3页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是实现瓦斯高效抽采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该技术目前采用的冲洗介质及其循环方式存在的问题,实现冲洗介质闭式循环,针对井下实钻煤渣屑进行了现场取样,并通过筛分法重点研究了钻屑中200目以上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是实现瓦斯高效抽采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该技术目前采用的冲洗介质及其循环方式存在的问题,实现冲洗介质闭式循环,针对井下实钻煤渣屑进行了现场取样,并通过筛分法重点研究了钻屑中200目以上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得出的结论是:钻屑中筛分直径大于2.000mm的颗粒约占总质量的50%左右,且样品粒度分布符合Rosin-Rammler分布函数。研究结果为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钻屑清除工艺开发和配套设备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定向钻进 煤渣屑 粒度分布
原文传递
页岩气水平井岩屑沉降规律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锟 夏成宇 +3 位作者 冯超 方永 王旭东 吴霁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共9页
现有针对岩屑运移的研究都是提取环空中某个位置的岩屑体积分数、岩屑速度及岩屑床厚度等,由于井筒岩屑不是均匀分布,不同截面提取结果差异较大,导致分析的准确性较低。为此,考虑环空底部井筒不同位置的岩屑量,基于欧拉液固两相流模型和... 现有针对岩屑运移的研究都是提取环空中某个位置的岩屑体积分数、岩屑速度及岩屑床厚度等,由于井筒岩屑不是均匀分布,不同截面提取结果差异较大,导致分析的准确性较低。为此,考虑环空底部井筒不同位置的岩屑量,基于欧拉液固两相流模型和SST k-ω模型,建立了三维井眼环空岩屑运移模型,在分析岩屑体积分数和岩屑速度的基础上,通过Fluent软件分析整个环空中岩屑质量,提出了环空内含有岩屑质量的量化方法,分析了幂律流体中钻杆转速、环空返速、岩屑粒径、机械钻速及偏心度等对环空内沉降的岩屑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环空内的岩屑大部分位于低速区,少部分位于高速区,造成岩屑难以运移,钻杆转动比钻杆静止时环空内沉降的岩屑量要少;利用提高钻杆转速、减小岩屑粒径、增大钻井液排量及减小机械钻速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环空内沉降的岩屑质量;同时通过减小钻杆偏心度可以增大环空上部高速区面积,减少岩屑的沉积。所得结论对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环空内井筒清洁和高效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岩屑沉降 岩屑运移 岩屑速度 体积分数 机械钻速 岩屑粒径
下载PDF
气体钻井岩屑运移破碎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忠喜 柳贡慧 +1 位作者 岳达明 蒋记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气体钻井机械钻速较高,产生的岩屑较多,通常在井底岩屑颗粒较大,而从井口返出的岩屑颗粒较小,这说明岩屑在井筒内运移的过程中应该出现了二次破碎。针对这一现象运用颗粒碰撞破碎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发生二次破碎的撞击速度计... 气体钻井机械钻速较高,产生的岩屑较多,通常在井底岩屑颗粒较大,而从井口返出的岩屑颗粒较小,这说明岩屑在井筒内运移的过程中应该出现了二次破碎。针对这一现象运用颗粒碰撞破碎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发生二次破碎的撞击速度计算方法,同时应用破碎过程矩阵和破碎粒度分布函数研究了岩屑在全井筒的运移时发生重复破碎的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岩屑在井筒内破碎是由不均的体积破碎向均匀的表面破碎进行转变的过程,并且最终趋于稳定的粒度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颗粒碰撞 岩屑 破碎 粒度分布
下载PDF
二氧化碳分散岩屑机制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霍洪俊 王瑞和 +3 位作者 倪红坚 武程皓 宋维强 李木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85,共4页
以东营组实钻岩屑为例,采用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井下二氧化碳对岩屑分散机制,并进行岩屑XRD矿物成分和反应液离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对岩屑粒径影响甚微,地层水长时间浸泡会使岩屑粒径变小,地层水与二氧化碳共存时,岩屑平均粒径... 以东营组实钻岩屑为例,采用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井下二氧化碳对岩屑分散机制,并进行岩屑XRD矿物成分和反应液离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对岩屑粒径影响甚微,地层水长时间浸泡会使岩屑粒径变小,地层水与二氧化碳共存时,岩屑平均粒径先急剧减小,后渐趋稳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岩屑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地层水和二氧化碳共存时,东营组岩屑粒径变化的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促进了岩屑中的黏土矿物分散,缩短了黏土矿物的水化反应时间,同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解了岩屑中的部分胶结矿物,促进了岩屑粒径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岩屑 粒径 试验
下载PDF
钻井岩屑分形分析的现场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德元 何计彬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6年第11期11-14,共4页
岩屑是反映地层资料的重要依据,在实验条件下岩石的可钻性与岩屑的分形维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现场岩屑的几何特征及粒度分布受到钻进过程中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岩屑粒度分布规律不同。因此采用分形理论对不同工程及地... 岩屑是反映地层资料的重要依据,在实验条件下岩石的可钻性与岩屑的分形维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现场岩屑的几何特征及粒度分布受到钻进过程中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岩屑粒度分布规律不同。因此采用分形理论对不同工程及地质条件的岩屑进行分析,总结各因素对岩屑分形规律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岩屑粒径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现场岩屑分形维数是对井下各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比较符合实钻情况;等破碎概率Pc是判断钻进效率的参数之一,可通过调整钻进参数降低Pc值,提高机械钻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 岩石可钻性 粒度分布 分形分析 等破碎概率
下载PDF
屋脊齿破岩生成岩屑特性研究
7
作者 刘忠 赵航 +2 位作者 李劲 胡信阳 胡伟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2年第4期12-21,共10页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屋脊齿破岩机理,完善屋脊齿在生成岩屑方面的相关理论,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屋脊齿破岩机理的角度,研究岩屑生成过程、切削参数(切削深度、后倾角)对岩屑质量分数的影响和岩屑粒径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表...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屋脊齿破岩机理,完善屋脊齿在生成岩屑方面的相关理论,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屋脊齿破岩机理的角度,研究岩屑生成过程、切削参数(切削深度、后倾角)对岩屑质量分数的影响和岩屑粒径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屋脊齿破岩生成岩屑可分为屋脊齿楞脊结构接触岩石、楞脊结构吃入岩石内部造成预破碎、屋脊齿2个斜面及齿刃轮廓剪切岩石3个阶段,并且随着屋脊齿对岩石的周期性破坏,岩石内部裂纹扩展到岩石表面形成岩屑;切削深度与岩屑粒径、大块岩屑质量分数占比呈正相关;后倾角存在最优解,且最优解与由机械比功和屋脊齿侵入能力共同决定;粒径分布符合Rosin-Rammler分布函数,且切削参数的变化不影响岩屑粒径分布规律,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5。研究成果是对屋脊齿破岩机理的完善,为今后脊形金刚石钻头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脊齿 生成岩屑 切削参数 粒径分布 破岩机理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coal structure using 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well cuttings 被引量:3
8
作者 Shuaifeng Lv Shengwei Wang +3 位作者 Rui Li Guoqing Li Ming Yuan Jiache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209-216,共8页
Severely deformed coal seams barely deliver satisfactory gas production. This research was undertaken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to predict the positions of deformed coals for a horizontal CBM well. Firstly, the drilling... Severely deformed coal seams barely deliver satisfactory gas production. This research was undertaken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to predict the positions of deformed coals for a horizontal CBM well. Firstly, the drilling cuttings of different structure coals were collected from a coal mine and compared. In light of the varying cuttings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structure coals, the coal structure of the horizontally drilled coal seam was predict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prediction method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exogenetic fracture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of coal seams. The hardness coefficient of coal decreases with the deformation degree in the order of primary structural, cataclastic and fragmented coal. And the expanding-ratio of gas drainage holes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cutting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formation degree.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l cuttings for the three types of coals is distinctive from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uttings from X-2 well in a coal seam, six sections of fragmented coal which are unsuitable for perforating are predicted. This method may benefit the optimization of perforation and fracturing of a horizontal CBM well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structure Gas drainage BOREHOLE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L cuttings Directional CBM WELL Optimization of PERFORATION
下载PDF
保安煤矿15103风巷冲击危险性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海峰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采用钻屑法与电磁辐射法相结合的预测手段,通过对钻屑量、粒度大小、动力现象以及电磁辐射临界值等指标的测定结果综合对比分析,对保安煤矿15103风巷冲击危险性进行预测预报,现场实践证明,预测结果更为高效与精确。
关键词 冲击危险性 钻屑法 应力集中 钻屑粒度 电磁辐射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