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鞋帮高度对踝关节不稳者侧切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志鹏 郑亮亮 +3 位作者 孙萌梓 张方同 杨辰 曲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2-359,共8页
目的:对比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者和健康者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侧切动作时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13名患有踝关节不稳的业余篮球运动员(单侧CAI组,年龄:21.1±2.4岁)和13名健康运动员(健康... 目的:对比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者和健康者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侧切动作时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13名患有踝关节不稳的业余篮球运动员(单侧CAI组,年龄:21.1±2.4岁)和13名健康运动员(健康对照组,年龄:21.9±3.0岁)分别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45°和180°侧切动作。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所有测试动作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数据。结果:穿着高帮球鞋进行两种侧切动作时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均大于低帮,踝关节内翻运动幅度均小于低帮,在180°侧切时踝关节背屈和膝关节屈曲幅度小于低帮。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45°侧切时地面反作用力指标均大于180°侧切,膝关节屈角和屈曲运动幅度、踝关节跖屈角和内翻运动幅度均小于180°侧切;踝关节不稳者与健康者在踝关节、膝关节运动幅度和地面反作用力等指标上均无差异。结论:(1)穿着高帮球鞋会减小踝关节内翻和膝关节屈曲运动幅度,并可增大地面反作用力,提示穿着高帮球鞋可能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2)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45°侧切时较180°侧切均具有更小的膝关节屈角和更大的地面反作用力,提示45°侧切动作具有更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3)无论穿着高帮或低帮球鞋,踝关节不稳者在侧切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与健康者并无差异,提示踝关节不稳可能不会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高低帮篮球鞋 侧切动作 前交叉韧带 损伤风险
下载PDF
被动运动和电刺激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骨代谢指标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军汉 黄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4-56,共3页
通过研究,探讨被动运动和电刺激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CG)、被动运动组(PMG)、电刺激组(ESG)和被动运动+电刺激组(PMESG... 通过研究,探讨被动运动和电刺激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CG)、被动运动组(PMG)、电刺激组(ESG)和被动运动+电刺激组(PMESG)五组,观察各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CP)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干预组BGP值均呈显著性降低(P<0.01)、TRACP值明显升高,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骨钙素值均明显升高,其中被动运动+电刺激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值(TRACP)值均呈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大鼠失神经支配可致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电刺激和被动运动治疗可有效抑制大鼠去神经后的骨形成减少以及骨吸收增加,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被动运动和电刺激对去神经所致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 被动运动 电刺激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代谢
原文传递
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移动及力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浩 伍永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87,共4页
为了研究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及力学运移特征,综合采用数值计算、现场实测法,分析了覆岩运移及伴生的力学规律。研究表明: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不同区域内覆岩高、低位岩层表现出不同的位移形式——低位岩层位移轮廓向工作面下部... 为了研究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及力学运移特征,综合采用数值计算、现场实测法,分析了覆岩运移及伴生的力学规律。研究表明: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不同区域内覆岩高、低位岩层表现出不同的位移形式——低位岩层位移轮廓向工作面下部区域偏移,高位岩层位移轮廓向上部区域偏移,中、上部区域覆岩垂直位移量及顶压大于下部;上、下端头易形成不同位置的应力集中区,下端头应力集中于顶板附近区域,上端头应力集中于底板附近区域,覆岩运移量及顶压强度与采高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大采高 覆岩移动 力学分布
下载PDF
割治结合运动针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 袁志强 +4 位作者 史良 朱卫星 朱月婵 杨贵尊 周勇忠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割治结合运动针法与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患侧太冲穴,行针时嘱患者依次做皱眉蹙额、睁眼闭眼、鼓腮、示齿等动作,主动活动面部肌肉,结合割... 目的:比较割治结合运动针法与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患侧太冲穴,行针时嘱患者依次做皱眉蹙额、睁眼闭眼、鼓腮、示齿等动作,主动活动面部肌肉,结合割治患侧颊内膜,纵向切断“咬合线”,并使稍稍出血,隔日治疗1次,每次割治部位与上次刀口线平行,相距约1~2 cm,依次向近口角处割治,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颧髎、牵正等穴,用泻法针刺健侧合谷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5%,对照组痊愈率为70%,两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97.5%,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结论:割治结合运动针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割治 针刺 运动针法
下载PDF
线状刀具的食品加工设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军 卢业春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本文提出以不同截面形状的线状刀具作为食品切削的加工刀具,多根线状刀具采用多行多列的分布错排的方式同时参与切削加工。通过对常见市售的、不同质构的豆腐干进行试验确定圆截面形状的线状刀具,在不同直径下的最佳切削速度和最佳进给... 本文提出以不同截面形状的线状刀具作为食品切削的加工刀具,多根线状刀具采用多行多列的分布错排的方式同时参与切削加工。通过对常见市售的、不同质构的豆腐干进行试验确定圆截面形状的线状刀具,在不同直径下的最佳切削速度和最佳进给速度,并根据上述参数设计出相应的加工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设备 质构 豆腐干 加工刀具 进给速度 截面形状 切削速度 切削加工 直径
下载PDF
掘进机截割部运动行程的优化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连佳亮 《能源与节能》 2020年第10期191-192,共2页
以掘进机截割部运动行程的优化为对象开展探究。在分析掘进机液压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增设流量再生回路,降低作业能耗的节能优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PID控制技术在掘进机截割运动智能化控制中的应用做出总结探究,希望能为其他矿井掘... 以掘进机截割部运动行程的优化为对象开展探究。在分析掘进机液压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增设流量再生回路,降低作业能耗的节能优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PID控制技术在掘进机截割运动智能化控制中的应用做出总结探究,希望能为其他矿井掘进机智能化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掘进机 截割部 运动行程 行程优化
下载PDF
薄壁腔体类零件加工变形问题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霍建东 《新技术新工艺》 2009年第7期72-74,共3页
薄壁腔体零件的铣削加工变形是影响产品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微波测试仪器中广泛采用薄壁腔体类零件,此类零件一般都具有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等特点,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难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在工艺研究中,... 薄壁腔体零件的铣削加工变形是影响产品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微波测试仪器中广泛采用薄壁腔体类零件,此类零件一般都具有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等特点,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难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在工艺研究中,采用粗、精铣削加工分离的工艺流程,低温去应力退火的热处理方式以及采用"无应力"装夹方式等工艺方法的改进,减小零件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从而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运动 残余应力 加工精度 薄壁腔体零件
下载PDF
提高伺服飞锯机定尺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柴晓艳 张玉华 《重型机械》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本文叙述了提高伺服飞锯机定尺精度所采用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目前都已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伺服飞锯机的定尺精度高于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关键词 定尺精度 伺服飞锯机 同步运动 锯切装置 运动模型 传动机构
下载PDF
基于步进电机及电磁驱动的软黏食品切削设备
9
作者 李雪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6-29,共4页
易碎、黏度大的软黏食品或成品尺寸细薄的食品,切削时容易出现食品的破碎或粘刀现象.针对该类食品的切削加工,提出采用截面小、表面光滑的线状刀具,以脉冲驱动电磁铁,形成振动切削运动的切削设备进行加工.线状刀具采用单层单列的台阶方... 易碎、黏度大的软黏食品或成品尺寸细薄的食品,切削时容易出现食品的破碎或粘刀现象.针对该类食品的切削加工,提出采用截面小、表面光滑的线状刀具,以脉冲驱动电磁铁,形成振动切削运动的切削设备进行加工.线状刀具采用单层单列的台阶方式安装,且相邻两列线状刀具的距离增加,被加工物料采用重块压住、方便夹紧装料.切削设备横向切割运动是采用脉冲电源驱动的振动电磁铁牵引的、高频的振动切削运动,通过PLC编程,调用生成不同脉冲幅度、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的子程序,可以方便地调整脉冲参数,也可以调节产生进给运动的步进电机转速参数.对不同特性的食品和线状刀具,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重块质量、脉冲参数和步进电机参数,在保证加工质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电机 电磁驱动 食品加工机械 切削运动
下载PDF
可逆向切削的基本原理
10
作者 武文革 庞学慧 刘战强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4期292-296,共5页
提出了可逆向切削的加工方法,对可逆向切削的定义作了描述,给出了运动方式的分类方法,将可逆向切削分为可逆向进给运动、可逆向主运动、复合可逆三种,对每种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可逆向车削、铣削、刨削、钻削和铰削以及复合可... 提出了可逆向切削的加工方法,对可逆向切削的定义作了描述,给出了运动方式的分类方法,将可逆向切削分为可逆向进给运动、可逆向主运动、复合可逆三种,对每种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可逆向车削、铣削、刨削、钻削和铰削以及复合可逆切削的运动方式和特点,建立了车削、铣削、刨削、钻削和铰削、车铣的运动学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向切削 运动方式 运动学 图谱
下载PDF
Research on and Design of Mechanical System with Optimal Cutting Movement Trajectory of Energy-Saving Stone-Sawing Machine
11
作者 WANG Ji-rong 1, LI Lan-ji 1, LI Jun 1,3, LI Hua 2, ZHONG Yun-qing 3 (1.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2.Wendeng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Corp, Wendeng 264400, China 3.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42,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0-141,共2页
The technique of cutting slabstone with stone-sawi ng machine is analyzed completely. A new kind of cutting movement trajectory is gi ven whose actual cutting efficiency is near to 100%. It can reduce the energy w ear... The technique of cutting slabstone with stone-sawi ng machine is analyzed completely. A new kind of cutting movement trajectory is gi ven whose actual cutting efficiency is near to 100%. It can reduce the energy w earing greatly, and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s improved to the utmost extent. The design mechanism of the optimal cutting movement trajectory system structure is analyzed incis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nciple of the complex movement of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swing is researched. The optimal design scheme of th e cutting movement trajectory system structure is set up. The choice method to g et the superior value of the movement system structure is found. The mathematics function formula is established which exhibi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 ameter of the complex movement structure and that of the system movement structu re. By the formula, the precision value of the offset can be figured out. The r ule is adapt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energy-saving stone-sawing machines. The complex movement structure of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swing is designed to f ulfill the cutting movement. It can make the saw frame move up with the hanging pod deviating from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aw frame have a down-movement. Then the sum of the two movements is near to zero, and the saw blade and the stone can keep in touch during the whole horizontal cutting. The result is that the actual cutting efficiency is 100%. Also, when the hanging pod moves to the limited position, the saw frame can keep the original inertia, and continue to swing up. It makes the back-cutting have high energy-storing.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eccentricity balance wheel is done. The mathematics fo rmula for expressing the movement system structure is deduced. The calculation m ethod and formula is set up which is used to get the value of important componen ts such as offset. The choice method and formula of elasticity distortion coeffi cient is set up when the saw frame moves smoothly. It is concluded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Research on and Design of Mechanical System with Optimal cutting movement Trajectory of Energy-Saving Stone-Sawing Machine
下载PDF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碎石巷帮控制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1
12
作者 朱珍 张科学 袁红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共8页
基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原理,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碎石巷帮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明确了顶板岩层运动特征;通过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采空区矸石运动特征,提出了将矸石运动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即快速... 基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原理,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碎石巷帮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明确了顶板岩层运动特征;通过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采空区矸石运动特征,提出了将矸石运动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即快速垮落阶段和缓慢压实阶段,揭示了在矸石不同运动阶段矸石与碎石巷帮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顶板岩层及矸石运动特征提出了"侧向动静结合、纵向伸缩让压"的碎石巷帮控制思路,同时针对不同煤层开采厚度开发了3种不同的碎石巷帮控制结构,形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碎石巷帮稳定性控制体系,并在现场进行了支护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无煤柱开采 围岩运动 碎石巷帮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支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孙江 邢素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了研究哈拉沟煤矿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支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方法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矿压特征与支护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方法可以切断巷道与采空区顶板覆岩的应力传导路径,使顶板一定范围出现应力卸压区... 为了研究哈拉沟煤矿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支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方法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矿压特征与支护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方法可以切断巷道与采空区顶板覆岩的应力传导路径,使顶板一定范围出现应力卸压区,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发展;巷帮采用U29型钢结合钢筋网支护,巷内超前区采用排距为1m的单体液压支架,滞后区采用液压支柱联合U型钢,稳定区采用“一梁三柱”支护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保障了哈拉沟煤矿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围岩支护 岩层移动 联合支护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体冒落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左建平 赵洪宝 +1 位作者 杨建立 彭瑞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得到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体冒落规律,采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数值模拟分析DDA软件研究不同回采阶段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的应力场及煤岩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回采,采场周围的圆形应力场逐步转变为椭圆形应力场,且出现... 为得到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体冒落规律,采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数值模拟分析DDA软件研究不同回采阶段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的应力场及煤岩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回采,采场周围的圆形应力场逐步转变为椭圆形应力场,且出现3个明显的分区,即应力释放区、应力升高区及两者间的过渡区,同时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较为复杂,而垂直位移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垂直位移的变化可将上覆岩层划分为"三带",得到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和顶煤运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开采 非连续变形数值软件DDA 椭圆形应力场 覆岩移动 顶煤运移
下载PDF
深井大采高综放开采微震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明 姜福兴 任艳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37,41,共4页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采用该技术对厚表土深井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和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监测参数为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1.6~25.4 m,平均23....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采用该技术对厚表土深井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和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监测参数为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1.6~25.4 m,平均23.4 m;高位顶板来压步距56.3~62.3 m,平均59.3 m,最大断裂高度70 m;煤层直接顶厚度、基本顶板和高位顶板厚度分别为30、20、20 m;工作面走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42.7~54.2 m,平均48.6 m,并确定了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为矿井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护距离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微震监测技术获得的矿压参数确定支架合理的工作阻力为15 0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微震监测 覆岩运动规律 支承压力 周期来压 支护强度
下载PDF
厚层灰岩直接顶沿空成巷切顶断裂条件及围岩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蔡峰 苗沛沛 +1 位作者 王二雨 王敬翔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8-494,共7页
基于沿空留巷原理,分析了厚层灰岩直接顶板下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和超前切缝断顶卸压法沿空留巷巷道顶板断裂位态,分别建立了2种不同顶板断裂位态下的结构力学模型,推导了巷道顶板支护阻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当切顶阻力Q≤ql时,巷道顶板... 基于沿空留巷原理,分析了厚层灰岩直接顶板下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和超前切缝断顶卸压法沿空留巷巷道顶板断裂位态,分别建立了2种不同顶板断裂位态下的结构力学模型,推导了巷道顶板支护阻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当切顶阻力Q≤ql时,巷道顶板沿煤壁内一定深度内断裂,沿空巷道侧向顶板悬臂结构可向沿空巷道围岩传递采场岩梁和上覆岩层移动压力;而当切顶阻力Q≥ql,巷内加强支柱+巷旁切顶墩柱+巷旁切缝的联合切顶作用时,可使得侧向坚硬灰岩顶板沿切缝结构面断裂滑落,实现顶板断裂位态主动控制,降低了坚硬灰岩顶板传递上覆岩层压力的移动变形压力,优化了顶板承载结构和围岩应力,降低了巷旁支护体承受的附加载荷。相关设计方法及研究成果应用到南屯矿厚层灰岩直接顶切顶留巷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灰岩 切顶留巷 顶板断裂 覆岩移动 矿压规律
原文传递
断层影响下无煤柱自成巷围岩运动及矿压规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军 付强 +2 位作者 高玉兵 高海南 乔博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8-1247,共10页
为了探究断层构造对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的影响,采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切顶卸压自动成巷工作面过正断层过程中的应力演化特征及围岩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在正断层作用下,工作面于... 为了探究断层构造对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的影响,采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切顶卸压自动成巷工作面过正断层过程中的应力演化特征及围岩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在正断层作用下,工作面于上盘开采并靠近断层时,上覆岩层呈倒楔状,工作面前方应力及留巷实体煤帮侧应力逐渐增大,留巷围岩变形剧烈.在断层处时,上覆倒楔状覆岩应力传递至下盘和工作面端头留巷煤帮侧,断层带易活化、破碎及易滑移的特性导致断层处留巷围岩变形最大.工作面过断层后,上覆岩层呈正楔状,此时工作面前方和留巷实体煤帮侧应力变小,但由于此时留巷位于断层破碎带下方,上盘倒楔状岩层应力向下盘传递,导致留巷变形依然较大.断层带影响范围约为其前后70 m,该范围内成巷围岩需重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无煤柱开采 切顶卸压 围岩运动 巷道控制
原文传递
浅埋沿空留巷切缝顶板断裂条件及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国锋 苗沛沛 +1 位作者 王二雨 陈新 《矿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根据浅埋煤层顶板断裂后岩块间水平挤压力较小难以形成砌体梁的特点,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成巷下的巷道顶板断裂结构,建立了下位切缝上位弯曲裂缝的双边悬臂梁的断裂力学模型,推导了沿空巷道侧向基本顶沿切缝结构面裂缝扩展断裂时的切顶... 根据浅埋煤层顶板断裂后岩块间水平挤压力较小难以形成砌体梁的特点,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成巷下的巷道顶板断裂结构,建立了下位切缝上位弯曲裂缝的双边悬臂梁的断裂力学模型,推导了沿空巷道侧向基本顶沿切缝结构面裂缝扩展断裂时的切顶工作阻力;建立了侧向基本顶两种不同顶板断裂位态下围岩结构数值模型,得出了两种断裂位态下的结构移动变形规律。当切顶阻力Qql时,巷道顶板沿煤壁内一定深度内断裂,空区侧弧形三角板直接顶的倒台阶悬臂结构可向沿空巷道围岩传递较大破断动载和覆岩移动压力;而当切顶阻力Q≥ql并与切缝联合切顶同时作用时,则可使得垮落带内直接顶和低位基本顶沿切缝结构面断裂滑落失稳,实现顶板断裂位态主动控制,减小弧形三角板侧向悬臂传递覆岩荷载的结构长度,优化顶板承载结构和围岩应力,降低巷旁支护体承受的附加荷载。同时切落后碎胀的矸石及时充填空区将上覆岩触矸点前移,减缓了上覆岩下沉和旋转变形作用力。哈拉沟矿浅埋薄基岩大断面复合顶板切顶成巷试验结果表明:沿空巷道超前切缝可减小侧向顶板区域支架工作阻力和直接顶垮落步距,降低岩板破断引起的冲击动载,实际切顶阻力与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大断面 顶板切缝 覆岩移动 矿压规律
下载PDF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余学义 王鹏 李星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63,67,共4页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文章在对韩家湾煤矿2304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的基础上,确定了韩家湾煤矿开采岩层移动参数,分析了影响采空区地表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破坏规...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文章在对韩家湾煤矿2304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的基础上,确定了韩家湾煤矿开采岩层移动参数,分析了影响采空区地表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破坏规律,为今后矿井"三下"开采以及保护煤柱的安全合理留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浅埋煤层 岩移参数 地表沉陷
下载PDF
球头刀具刃形建模与过渡刃设计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耀雄 周云飞 周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1-104,共4页
针对回转刀具的几何特征,提出了广义螺旋运动概念,并应用这 一概念建立了球头刀具典型刀刃曲线的通用数学模型。针对某些刀刃曲线的特殊性质和球头 刀具的刃形分布要求,提出了过渡刃的概念及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 球头刀具 刀刃曲线 广义螺旋运动 过渡刃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