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介质煤层气不稳定渗流问题 被引量:19
1
作者 同登科 刘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由于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煤体容易变形,传统的煤层气井各种测试问题的数学模型都假设渗透率为 常数,这对于变形介质煤层的压力空间变化和瞬时变化将产生较大误差.通过考虑煤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和煤层气 的吸附特征及介质的变形,引入渗... 由于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煤体容易变形,传统的煤层气井各种测试问题的数学模型都假设渗透率为 常数,这对于变形介质煤层的压力空间变化和瞬时变化将产生较大误差.通过考虑煤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和煤层气 的吸附特征及介质的变形,引入渗透率模数建立了变形双重介质非稳态渗流模型。渗透率依赖于孔隙压力变化的 流动方程是强非线性的,对于双重介质非稳态渗流模型采用正则摄动法和Laplace变换进行求解,并通过拉氏数值 反演得到零阶摄动解。对变形参数和双重介质参数变化时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用新模型绘制的典型压力 曲线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这些结果为煤层气藏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试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渗透率 双重介质 变形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局部采用高延性混凝土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邓明科 马福栋 +1 位作者 叶旺 殷鹏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78,共11页
为了提高装配式梁柱节点的变形及耗能能力,同时简化节点核心区构造避免节点核心区钢筋拥挤而导致的施工困难,在节点局部采用高延性混凝土(HDC)代替普通混凝土。考虑轴压比和节点核心区配箍率的影响,进行了5个局部采用HDC的装配式梁柱节... 为了提高装配式梁柱节点的变形及耗能能力,同时简化节点核心区构造避免节点核心区钢筋拥挤而导致的施工困难,在节点局部采用高延性混凝土(HDC)代替普通混凝土。考虑轴压比和节点核心区配箍率的影响,进行了5个局部采用HDC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和1个钢筋混凝土(RC)装配式梁柱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和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结果表明:节点核心区采用HDC,破坏由节点核心区转移到梁端,实现了强节点设计原则,有效提高了框架节点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节点核心区和梁端均采用HDC,梁柱节点的破坏转移到柱端,需对柱端适当加强;节点核心区采用HDC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可以减少甚至免去箍筋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梁柱节点 高延性混凝土(HDC) 抗震性能 滞回曲线 变形能力
下载PDF
曲线拟合与GM(1,1)模型沉降预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有良 唐跃刚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8-99,78,共3页
在重大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是监测建筑物是否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曲线拟合与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建物沉降变形的数据分析,结合沉降观测实例,进行沉降预测结果的分析和检验,在一定程度证实了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并用... 在重大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是监测建筑物是否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曲线拟合与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建物沉降变形的数据分析,结合沉降观测实例,进行沉降预测结果的分析和检验,在一定程度证实了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并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提出了选择合理预测模型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拟合 灰色系统 变形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STUDY ON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Al-Zn-Mg-Cu-Cr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19
4
作者 G. Y. Lin Z.F. Zhang H. Zhang D.S. Peng J. Zhou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5,共7页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1-Zn-Mg-Cu-Cr aluminum alloy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thermal simulation test, optical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s a result, the true stress...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1-Zn-Mg-Cu-Cr aluminum alloy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thermal simulation test, optical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s a result, the true stress versus true strain curves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under various deformation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The microstructures gradually incline to dynamic-recrystallization with th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rising and the recrystallization grains refine with the decrease of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r with raising the strain rate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Zener-Hollomon parameter (Z) and average recrystallization grain size in the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is set 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Zn-Mg-Cu-Cr aluminum alloy Hot deformation True stressvs true strain curve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新型耐候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被引量:17
5
作者 续伟霞 郑为为 +2 位作者 石俊亮 孙祖庆 张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3,共4页
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新型耐候钢0.14C-1.43Mn-0.69Si.0.79A1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CCT曲线上珠光体和贝氏体的转变区分开,且在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之间不存在奥氏体亚稳区... 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新型耐候钢0.14C-1.43Mn-0.69Si.0.79A1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CCT曲线上珠光体和贝氏体的转变区分开,且在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之间不存在奥氏体亚稳区。冷却速度小于1℃/s,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冷却速度为1℃/s,开始出现少量粒状贝氏体;随冷却速度的增大,铁素体和珠光体含量逐渐降低,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冷速在5~30℃/s范围内,转变产物主要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冷速大于30℃/s,马氏体开始出现;冷速达到80℃/s时,贝氏体消失,转变产物为马氏体;水淬的组织全部为马氏体。奥氏体区变形使铁素体转变区向左上方移动,贝氏体转变区向左下方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钢 CCT曲线 贝氏体 奥氏体变形
下载PDF
软弱破碎围岩变形特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守柱 黄鼎成 +1 位作者 邢念信 徐复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74-84,共11页
本文在连续十余年原位监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描述了全断面开挖的软弱围岩变形u—t全过程曲线;阐明了不同变形阶段的变形速率、变形量以及这些变形的时空效应;探讨了岩体工程地质特性、埋深、洞径、开挖方式和支护及时性等主要因素对围... 本文在连续十余年原位监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描述了全断面开挖的软弱围岩变形u—t全过程曲线;阐明了不同变形阶段的变形速率、变形量以及这些变形的时空效应;探讨了岩体工程地质特性、埋深、洞径、开挖方式和支护及时性等主要因素对围岩变形特性的影响;并针对具体工程提出了围岩稳定性状态划分及其判别标准、失稳险情预报原则、变形控制标准与初期支护抗力的确定原则、后期支护最佳施作时期的选择以及合理开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变形 围岩 稳定性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分级加载条件下泥炭质土滞回曲线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娟 彭立敏 +2 位作者 袁铁映 丁祖德 雷明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53-1759,共7页
针对目前泥炭质土滞回特性研究缺乏的现状,通过一系列不同围压、固结比、加载频率等条件下的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采用滞回圈的整体斜率k、中心偏移距离d、包围面积S等参数定量分析昆明泥炭质土滞回曲线的形态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演化规律... 针对目前泥炭质土滞回特性研究缺乏的现状,通过一系列不同围压、固结比、加载频率等条件下的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采用滞回圈的整体斜率k、中心偏移距离d、包围面积S等参数定量分析昆明泥炭质土滞回曲线的形态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演化规律,并与其他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泥炭质土滞回曲线呈长梭形,k即土体刚度随动载振幅呈对数关系衰减,随围压、固结比增大而增大,加载频率对k影响较小;d即土体塑性变形量和S即能量耗散在初始加载阶段增长缓慢,后随动载振幅以指数关系快速增长;加载频率和围压越小,d和S越大;对泥炭质土塑性变形而言,存在某一临界固结比,且非等压固结条件下(K_c≠1.0)塑性变形明显比同振级等压固结条件下(K_c=1.0)的大;围压、加载频率(1~5 Hz)对d和S影响较显著;与海洋软土等相比,泥炭质土对动载振幅和加载频率更加敏感,塑性变形和损伤更容易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质土 滞回曲线 动力特性 动三轴试验 塑性变形
下载PDF
低温环境对叠层橡胶支座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由世岐 刘斌 楼永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299,共3页
为探索低温变化对叠层橡胶支座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沈阳冬季寒冷环境温度对两种叠层橡胶支座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刚度对比试验,证明了低温变化对橡胶支座垂直压缩刚度均有较大影响,对水平刚度影响随橡胶支座胶质及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同时... 为探索低温变化对叠层橡胶支座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沈阳冬季寒冷环境温度对两种叠层橡胶支座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刚度对比试验,证明了低温变化对橡胶支座垂直压缩刚度均有较大影响,对水平刚度影响随橡胶支座胶质及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同时也证明了橡胶支座水平刚度随压应力增大而增大,以及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两种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变化特性,设计使用叠层橡胶支座时,应给出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垂直压缩刚度及水平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环境 叠层橡胶支座 垂直压缩刚度 水平刚度 滞回曲线 水平位移 压缩变形
下载PDF
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及焊接变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景丽 吴翠莲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了探究控制钢结构焊接过程变形策略,通过钢板对接方法研究了焊接残余应力及焊接变形.以两块同料、同尺寸钢板对接解析焊接工艺过程,设定常态焊接工艺参数,在焊接钢板上进行焊接横向及纵向残余应力计算,并在焊接过程构建温度场,建立有... 为了探究控制钢结构焊接过程变形策略,通过钢板对接方法研究了焊接残余应力及焊接变形.以两块同料、同尺寸钢板对接解析焊接工艺过程,设定常态焊接工艺参数,在焊接钢板上进行焊接横向及纵向残余应力计算,并在焊接过程构建温度场,建立有限元模型,绘制其温度曲线图,探究残余应力变化趋势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接焊接钢结构焊缝附近部分残余应力较大,结构残余应力在初始加热时期会呈现较快下降趋势,后逐渐趋于平缓,钢板对接焊接变形主要原因是纵向残余应力过大,可通过平行加热处理降低纵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钢结构 焊接 残余应力 焊接变形 变化曲线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变形控制
下载PDF
回归分析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鹏 孟灵飞 +1 位作者 李篷 孙立军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88,183,共3页
本文介绍了如何应用Excel选取合适的曲线拟合模型,结合沉降观测实例,用所选模型进行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数据分析,进行沉降预测结果的分析和检验,在一定程度证实了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EXCEL 曲线拟合 沉降变形 沉降预测
原文传递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收缩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建群 龚琰 +2 位作者 胡大为 李雄威 施维成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8-1035,共8页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沿线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后红黏土的收缩特性试验研究,探讨了干湿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对红黏土收缩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循环次数内,各试样的环向收缩率在6~8 h时达到稳定,而轴向线缩率则需...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沿线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后红黏土的收缩特性试验研究,探讨了干湿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对红黏土收缩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循环次数内,各试样的环向收缩率在6~8 h时达到稳定,而轴向线缩率则需更长的稳定时间;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加,各试样的初始轴向线缩率减小,而初始环向收缩率增加;28%含水率试样具有相近的最终轴向变形和环向变形量,而34%含水率的试样环向变形量高于轴向变形量;初始含水率变化不大,但体缩率的变化率却明显不同,说明干湿循环过程使得土体内部结构变得不稳定,但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本质未发生明显变化;干湿循环作用对重塑红黏土最优含水率位置的基本无影响,这说明其未能改变黏土集聚体内对结合水的最大吸附能力.通过压汞试验得到了不同干湿循环作用后试样的孔隙分布情况,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小孔径尺寸和分布密度改变较小,而大孔径尺寸减小,分布密度也在减小.干湿循环作用对聚集体内孔径的影响大于对微聚体内孔隙影响,与所测得的宏观收缩规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干湿循环 收缩曲线 收缩变形 含水率
下载PDF
考虑残余应力的砂岩损伤理论模型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小彬 秦跃平 叶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07-2811,共5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重力恒载蠕变渗流实验系统开展了砂岩恒定围压下的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不同围压下砂岩的应力应变过程。考虑岩样加载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假定了轴向应力是轴向应变和球形应力函数;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岩样损伤演化... 采用自行研制的重力恒载蠕变渗流实验系统开展了砂岩恒定围压下的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不同围压下砂岩的应力应变过程。考虑岩样加载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假定了轴向应力是轴向应变和球形应力函数;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岩样损伤演化过程中能量耗散及转化关系;将受载岩样应力分为有效弹性部分和损伤部分,弹性部分受载损伤演化,损伤部分最终演化为残余应力;基于损伤力学基本原理,理论推导建立了三轴压缩情况下考虑残余应力的砂岩损伤本构关系,并对理论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岩石受载损伤全应力应变过程,也能反映出围压对岩石损伤能量耗散的影响规律,随着围压的增大,砂岩需要损伤演化消耗的机械能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演化 残余应力 理论模型 非线性变形 不同围压
下载PDF
原煤与型煤CO_(2)吸附/解吸及变形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遵国 陈毅 +3 位作者 赵丹 唐朝 马凯欣 张春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煤层高压吸附/解吸及变形试验系统开展了原煤和型煤吸附量与变形量同步测试实验,对比研究了两种煤样在CO_(2)气氛下的吸附/解吸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煤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S"形,且均存在解吸滞后现象,但... 利用自主研制的煤层高压吸附/解吸及变形试验系统开展了原煤和型煤吸附量与变形量同步测试实验,对比研究了两种煤样在CO_(2)气氛下的吸附/解吸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煤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S"形,且均存在解吸滞后现象,但型煤吸附能力更强,原煤解吸滞后特征更显著.原煤吸附体应变曲线同时存在二次函数和线性函数两种形式,型煤则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两种煤样解吸体应变曲线均符合改进的Langmuir方程.原煤解吸应变存在超前和滞后两种现象,且完全解吸后存在富余变形和残余变形两种情况,而型煤均表现出解吸应变超前现象,且完全解吸后存在富余变形.原煤变形特征表现为各向异性,且离散性大,而型煤表现为各向同性,且离散性小.两种煤样等温吸附过程体应变-吸附量关系曲线均可划分为3个阶段,等温解吸过程均为一个阶段.对于塑性变形能力强的煤,可用型煤替代原煤进行CO_(2)吸附/解吸及变形的一般规律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吸附 变形特征 解吸滞后 应变曲线 残余变形 应变-吸附量
原文传递
盾构叠交穿越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蔡伟阳 张孟喜 吴惠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820,共8页
针对上海新建11号线盾构隧道夹穿地铁4号线的工况,采用数据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先下后上穿越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对变形曲线进行了拟合,并得出了穿越段全长纵向的变形曲率.基于改进的隧道纵向等效化连续模型,... 针对上海新建11号线盾构隧道夹穿地铁4号线的工况,采用数据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先下后上穿越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对变形曲线进行了拟合,并得出了穿越段全长纵向的变形曲率.基于改进的隧道纵向等效化连续模型,得出了隧道纵向变形曲率与环缝张开量的关系,并结合行业规范,对先下后上多层次穿越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提出了建议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隧道先下后上夹穿既有隧道时,应控制开挖工程中的最大变形量;内外圈的变形集中在上行线隧道中心线左右2.5倍盾构外径范围内;下穿施工时,外圈由于先期扰动,沉降量较内圈更大,先期扰动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圈中心区域.研究成果为地铁叠交穿越,尤其是先下后上穿越既有隧道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叠交 盾构施工 现场监测 样条插值 曲率变形
下载PDF
基坑深层水平位移曲线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健达 杨青 黄杏 《北京测绘》 2020年第5期696-699,共4页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基坑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的工作原理,通过基坑监测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围护结构和土质边坡条件下实测的深层水平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曲线的变形机制与围护结构、工程地质条件有...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基坑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的工作原理,通过基坑监测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围护结构和土质边坡条件下实测的深层水平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曲线的变形机制与围护结构、工程地质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对今后类似的监测和资料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水平位移 监测 测斜曲线 变形机制
下载PDF
洱海泥炭质土滞回曲线形态特征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超 屈俊童 +2 位作者 段自侠 张翔 朱云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8-693,共6页
以重塑泥炭质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全球数字系统(global digital systems,GDS)动三轴仪对土体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一系列围压、固结比(Kc)、频率下土体滞回曲线演化规律,采用滞回曲线长轴斜率(k)、中心偏移量(d)、动应变幅值(εm)和包围... 以重塑泥炭质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全球数字系统(global digital systems,GDS)动三轴仪对土体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一系列围压、固结比(Kc)、频率下土体滞回曲线演化规律,采用滞回曲线长轴斜率(k)、中心偏移量(d)、动应变幅值(εm)和包围的面积(S)对洱海高原湖相泥炭质土滞回曲线形态特征进行定量描述。试验结果表明:泥炭质土滞回曲线较为封闭,整体呈长梭形,在相同动应力幅值下,εm随围压、固结比、频率增大而减小,且减小速度逐渐降低;k随动应力幅值(σm)增大呈对数关系衰减,随围压、固结比、频率增大而增大,加载前期对频率变化表现不敏感;d和S随σm增大呈两阶段增大,加载前期增大平缓,后以指数关系快速增大;d和S随围压和频率增大而减小,且对频率变化表现更敏感;非等压固结(Kc≠1.0)条件下的d比等压固结(Kc=1.0)条件下更大,且S即土体完成一个荷载循环消耗能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质土 循环动荷载 滞回曲线 动力特性 塑性变形
下载PDF
连梁骨架曲线与滞回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重 刘云博 +2 位作者 王祥臻 吴徽 王义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7,87,共11页
连梁作为剪力墙的主要耗能构件,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具有很大影响。该文主要着眼于连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与极限变形能力,对国内外47个连梁模型试验结果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连梁的破坏形态与其配筋形式密切相关... 连梁作为剪力墙的主要耗能构件,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具有很大影响。该文主要着眼于连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与极限变形能力,对国内外47个连梁模型试验结果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连梁的破坏形态与其配筋形式密切相关。受到混凝土交叉裂缝以及钢筋滑移等影响,平行配筋连梁的滞回曲线捏拢严重。对于小跨高比连梁,通过配置对角斜筋或综合配筋等方式,可改善连梁的耗能性能。该文引入弯矩-变形角表征连梁内力与变形的关系,可以综合考虑弯曲变形、剪切变形、混凝土开裂以及钢筋滑移等因素的影响。连梁最大变形角与跨高比、配箍特征值和剪箍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配筋形式对连梁极限变形能力的影响不大。基于连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试验结果得到连梁的标准骨架曲线,与我国相关设计规范对连梁的要求保持一致,便于在实际中工程应用。通过假定卸载刚度与加载刚度相同、滞回曲线包裹面积相等的方法,确定滞回曲线的捏拢控制参数,得到的连梁简化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梁 模型试验 滞回曲线 变形能力 骨架曲线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下穿雨污水管线变形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利民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6-268,共3页
基于Peck经验公式,建立地表或地层沉降与管线接口变形的内在联系,同时建立管线接口变形的计算模型。并以北京地铁十号线西土城站下穿污水管线为案例,计算管线变形值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Peck曲线 地表沉降 接口变形 控制标准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measured research on thre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law of gas drainage borehole in coal seam 被引量:8
19
作者 Hongbao Zhao Jinyu Li +3 位作者 Yihong Liu Yikuo Wang Tao Wang Hui C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3期397-403,共7页
Using self-researched gas drainage borehole stability dynamic monitoring device, thre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rehole under steady vertical load were researched experimentally and systematically. ... Using self-researched gas drainage borehole stability dynamic monitoring device, thre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rehole under steady vertical load were researched experimentally and systematically. T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steady loading, the mechanical deformation path of the simulated gas drainage borehole is gradually complicated, and the decay of the borehole circumferential strain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ediction and early warning of borehole instability and collapse.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borehole occurs compressive strain, and the vertical of which occurs tensile strain under the action of vertical stres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loading, the vertical strain is more sensitive than that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horizontal strain is gradually higher than the vertical one,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borehole horizontal diameter and the hole wall i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poi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of hole, the strain shows a gradual decay trend as a whole, and the vertical strain decays more observably, but there is no absolute positio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strain decay and the increase in borehole depth,and the area within 1.5 times the orifice size is the borehole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drainage borehole Dynamic monitoring Strain-time curve Thre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law
下载PDF
多项式曲线拟合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浩宇 唐诗华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5-27,37,共4页
介绍了最小二乘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及拟合的步骤,采用Matlab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并评定精度,最后通过实例解算论述了其在变形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曲线拟合 MATLAB 最小二乘 变形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