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质地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7
1
作者 解文艳 樊贵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37-540,共4页
基于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的大田土壤积水入渗试验资料,以土壤粒径小于0.002mm的黏粒质量百分数为反映土壤质地的物理量,分析讨论了土壤质地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Kostiakov Lewis三参数模型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大田... 基于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的大田土壤积水入渗试验资料,以土壤粒径小于0.002mm的黏粒质量百分数为反映土壤质地的物理量,分析讨论了土壤质地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Kostiakov Lewis三参数模型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大田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质地由轻变重,土壤入渗能力减小;3个入渗参数值随着土壤质地由轻变重而递减。研究结果对于地面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累积入渗量 入渗参数 水分入渗
下载PDF
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粘质土壤的入渗过程 被引量:116
2
作者 刘目兴 聂艳 于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1-878,共8页
土壤入渗是降雨渗入土体形成土壤水的基本水文过程,土壤渗透能力影响着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强度。土壤初始含水量决定了入渗初期的土水势,是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重要因素。利用环刀法,观测了三峡库区林地和草地的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析了... 土壤入渗是降雨渗入土体形成土壤水的基本水文过程,土壤渗透能力影响着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强度。土壤初始含水量决定了入渗初期的土水势,是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重要因素。利用环刀法,观测了三峡库区林地和草地的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土壤入渗率和常用入渗模型的适宜性。结果表明,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林地和草地下土壤初始入渗率减小,入渗趋于稳定所需时间缩短,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增大。土壤含水率为12%的林地初始入渗率为8.95 mm/min,是含水率40%林地初始入渗率的4倍,但1h累积入渗量仅是含水率40%林地的2/3。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草地土壤入渗过程对初始含水率的敏感性较弱,干湿草地相比较入渗参数的差异不如林地明显。随时间的延长,土壤入渗率逐渐降低,入渗曲线渐趋平缓,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显示Horton模型对林地和草地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模型参数具有物理意义,是分析和预测三峡库区林草覆盖下土壤入渗过程的适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土壤含水量 累积入渗量 入渗模型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定容重条件下生物炭对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8
3
作者 齐瑞鹏 张磊 +2 位作者 颜永毫 文曼 郑纪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81-2288,共8页
了解生物炭添加土壤后对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可为半干旱区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在定容重条件下研究了3种生物炭粒径(1-2 mm、0.25-1 mm和≤0.25 mm)和4种添加量(10、50、100和1... 了解生物炭添加土壤后对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可为半干旱区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在定容重条件下研究了3种生物炭粒径(1-2 mm、0.25-1 mm和≤0.25 mm)和4种添加量(10、50、100和150 g·kg^-1)对两种不同质地土壤(塿土和风沙土)累积入渗量、吸渗率和稳定入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总体上能够明显增加塿土入渗能力,降低风沙土入渗能力.在入渗100 min时,塿土添加生物炭处理的平均累积入渗量比对照高25.1%;在入渗15 min时,风沙土添加生物炭处理的平均累积入渗量比对照低11.1%.相同生物炭添加量下,生物炭粒径均对塿土累积入渗量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添加量处理的最大作用粒径不尽一致.对于风沙土累积入渗量,低添加量(10 g·kg^-1)时,除≤0.25 mm粒径促进作用不明显外,其他两种粒径均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高添加量(50、100和150 g·kg^-1)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且100和150 g·kg^-1粒径处理风沙土累积入渗量随生物炭粒径的减小呈递减趋势.相同生物炭粒径下,风沙土的累积入渗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递减,塿土则规律不明显.利用Philip入渗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在0.965-0.999,拟合效果较好,说明此模型适合对添加生物炭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模拟.生物炭粒径、生物炭添加量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两种土壤的吸渗率和稳渗率均有显著影响,且生物炭添加量对入渗的影响最显著.生物炭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取决于土壤的质地类型,且该影响程度与添加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入渗 累积入渗量 吸渗率 稳定入渗率
原文传递
土壤结构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0
4
作者 解文艳 樊贵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基于不同土壤结构条件下的大田土壤积水入渗试验资料,分析讨论了土壤结构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Kostiakov Lewis三参数模型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结构对大田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结构由疏松变密实,土壤入渗能力递... 基于不同土壤结构条件下的大田土壤积水入渗试验资料,分析讨论了土壤结构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和Kostiakov Lewis三参数模型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结构对大田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结构由疏松变密实,土壤入渗能力递减;3个入渗参数值随着土壤结构由疏松变密实而递减。研究结果对于地面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 累积入渗量 入渗参数 水分入渗
下载PDF
不同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8
5
作者 周蓓蓓 邵明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1-807,共7页
由于成土原因或人类活动,一些土壤中含有不同含量及大小的碎石。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入渗过程也因此受到影响。本研究采用定水头入渗试验装置,对7种不同碎石含量(0%,10%,20%,30%,40%,50%,60%)及4种... 由于成土原因或人类活动,一些土壤中含有不同含量及大小的碎石。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入渗过程也因此受到影响。本研究采用定水头入渗试验装置,对7种不同碎石含量(0%,10%,20%,30%,40%,50%,60%)及4种不同碎石直径(0.2~0.5cm,0.5~1.0cm,1.0~3.0cm,3.0~4.0cm)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室内研究,旨在分析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及其原因,为土石混合介质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入渗量 湿润峰 碎石含量 碎石直径
下载PDF
四种入渗模型对斥水土壤入渗规律的适用性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春成 李毅 +1 位作者 任鑫 马孝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7,共6页
土壤斥水性影响入渗,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国外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中国研究的还很少。该文基于实测资料探讨几种常规的入渗模型在斥水土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土柱进行积水入渗试验,对比了不同积水高度和斥水度条件下的土壤入渗规... 土壤斥水性影响入渗,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国外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中国研究的还很少。该文基于实测资料探讨几种常规的入渗模型在斥水土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土柱进行积水入渗试验,对比了不同积水高度和斥水度条件下的土壤入渗规律,并采用4种模型分析了土壤入渗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随入渗历时的变化可用幂函数描述,不斥水土壤累积入渗量明显大于斥水土壤;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推进距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Green-Ampt模型、Philip模型、Kostiakov公式和指数公式对入渗率与入渗历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其中Kostiakov公式更接近于实测值,其他模型拟合效果因斥水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入渗 模型 斥水性 累积入渗量
下载PDF
微咸水钠吸附比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吴忠东 王全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1-236,共6页
目前微咸水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微咸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离子,会影响土壤的入渗特性,而且不同的钠吸附比对土壤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了分析钠吸附比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在河北省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进行了... 目前微咸水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微咸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离子,会影响土壤的入渗特性,而且不同的钠吸附比对土壤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了分析钠吸附比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在河北省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进行了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在土壤初始含水率均为2.25%、入渗水的矿化度均为3 g/L时,分析不同钠吸附比的微咸水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发现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用Philip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该模型对钠吸附比低于12.56(mmol/L)0.5的微咸水模拟结果较为精确。随着钠吸附比的变化,土壤剖面湿润区的水分运动接近活塞流;土壤含盐量主要受入渗水矿化度的影响,与钠吸附比关系不大。用钠吸附比较高的微咸水进行入渗,在土壤表层发生了Na+对Mg2+和Ca2+的置换作用,并导致表层土壤中钠离子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吸附比 累积入渗量 含水率 土壤含盐量
下载PDF
咸淡轮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苏莹 王全九 +1 位作者 叶海燕 史晓楠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寻求合理微咸水农田灌溉方法,进行了不同咸淡轮灌模拟试验,分析了累积入渗量、湿润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盐分浓度和钠吸附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咸淡咸轮灌方式下土壤入渗能力较大,且脱盐区内脱盐率比淡咸咸的高,而淡咸咸... 为了寻求合理微咸水农田灌溉方法,进行了不同咸淡轮灌模拟试验,分析了累积入渗量、湿润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盐分浓度和钠吸附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咸淡咸轮灌方式下土壤入渗能力较大,且脱盐区内脱盐率比淡咸咸的高,而淡咸咸轮灌方式下同一土层土壤含水量高。此外,灌2次咸水与1次相比土壤盐分浓度增加不大。而低SAR的微咸水对碱化土的改良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盐 土壤含水量 微咸水 运移特征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土壤含盐量 变化特征 盐分浓度 脱盐率
下载PDF
负压自动补给灌溉原理及可行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雷廷武 江培福 +1 位作者 Vincent F.Bralts 肖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8-302,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负压节水灌溉技术,系统在水源高程低于灌水器高程(供水水头为负值)情况下,无需动力加压设备,自动补给实现灌溉作业。理论分析了负压灌溉的基本原理。试验研究了水源与灌水器间不同高程差(H)对灌水效果的影响,试验...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负压节水灌溉技术,系统在水源高程低于灌水器高程(供水水头为负值)情况下,无需动力加压设备,自动补给实现灌溉作业。理论分析了负压灌溉的基本原理。试验研究了水源与灌水器间不同高程差(H)对灌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计入渗量、最大水平和垂直湿润距离随时间呈幂函数变化关系,随高程差呈指数变化关系,相关系数均非常高;湿润锋开始时运移较快,等时间线较稀疏,后来运移变慢,等时间线变密,湿润体近似为椭球体。理论上和试验均说明只要灌水器与水源的高差不超过一定范围,负压灌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灌溉 可行性试验 湿润锋 累计入渗量
下载PDF
单点膜孔入渗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缴锡云 王文焰 张建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3-39,共7页
膜孔入渗是指在覆膜灌溉中,水通过膜孔渗入土壤的过程.作者对陕北榆林壤土进行了5种膜孔直径的单点膜孔入渗室内试验,观测并分析了累计入渗量、湿润深度及表面湿润半径随入渗历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单点膜孔的累积入渗量变化... 膜孔入渗是指在覆膜灌溉中,水通过膜孔渗入土壤的过程.作者对陕北榆林壤土进行了5种膜孔直径的单点膜孔入渗室内试验,观测并分析了累计入渗量、湿润深度及表面湿润半径随入渗历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单点膜孔的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符合Kostiakov模型;②相对入渗参数(单点膜孔入渗参数与垂直一维入渗参数之比值)与膜孔直径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③单点膜孔的湿润深度小于垂直一维入渗的湿润深度,并且相对湿润深度(单点膜孔的湿润深度与垂直一维入渗的湿润深度之比值)与膜孔直径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④单点膜孔入渗的表面湿润半径与入渗历时符合幂函数关系,并与膜孔直径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⑤在相同入渗历时的情况下,与垂直一维入渗相比,膜孔入渗的湿润土体平均含水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 入渗 累计入渗量 覆膜灌溉 湿润深度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侃侃 卜崇峰 高国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812,共5页
利用圆盘入渗仪测量6种处理(无生物结皮、生物结皮、长芒草、长芒草+生物结皮、柠条、柠条+生物结皮)下水分的入渗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有、无植被,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阻碍水分的入渗,无生物结皮的稳定入渗速率和累积... 利用圆盘入渗仪测量6种处理(无生物结皮、生物结皮、长芒草、长芒草+生物结皮、柠条、柠条+生物结皮)下水分的入渗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有、无植被,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阻碍水分的入渗,无生物结皮的稳定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均大于有生物结皮;植被的存在,加剧了生物结皮的阻水性。②Kostiakov模型对无结皮、长芒草处理拟合效果好;Philip模型对无结皮、长芒草、柠条、柠条+长芒草处理拟合效果好;Horton模型对6种处理的水分入渗特征模拟效果较好,Horton模型适合描述黄土高原的水分入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土壤水分 入渗速率 累积入渗量 入渗模型 神木县 陕西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生物炭对黄绵土水分入渗和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解倩 王丽梅 +2 位作者 齐瑞鹏 王彤彤 郑纪勇 《地球环境学报》 2016年第1期65-76,86,共13页
基于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定容重条件下研究了生物炭粒径(1—2 mm和≤0.25 mm)和添加量(10 g?kg^(-1)、50 g?kg^(-1)、100 g?kg^9-1)和150 g?kg^-1))对扰动黄绵土的水分入渗过程及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明显降低了黄绵土的... 基于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定容重条件下研究了生物炭粒径(1—2 mm和≤0.25 mm)和添加量(10 g?kg^(-1)、50 g?kg^(-1)、100 g?kg^9-1)和150 g?kg^-1))对扰动黄绵土的水分入渗过程及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明显降低了黄绵土的入渗能力,黄绵土的湿润锋深度与累积入渗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小粒径生物炭对黄绵土入渗能力的降低作用强于大粒径;生物炭明显增加了黄绵土的持水能力,且随添加量增大而增大,小粒径生物炭的促进作用优于大粒径;添加生物炭后黄绵土湿润锋深度与时间关系可用幂函数描述;Kostiakov、Philip、Horton入渗模型均能较好模拟生物炭添加后黄绵土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其中,Kostiakov模型拟合精度更高;van Genuchten公式可以用来描述添加生物炭后黄绵土持水特征。该研究结果为添加生物炭后的黄绵土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土壤水分方面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土 生物炭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持水能力
下载PDF
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的微咸水入渗实验 被引量:27
13
作者 吴忠东 王全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3-58,共6页
针对矿化度均为3 g/L的微咸水入渗时,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均匀土柱一维垂直入渗实验方法,分别对初始含水率为2.25%、8.18%、13.12%、16.40%的土柱入渗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累积入渗量和... 针对矿化度均为3 g/L的微咸水入渗时,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均匀土柱一维垂直入渗实验方法,分别对初始含水率为2.25%、8.18%、13.12%、16.40%的土柱入渗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推进深度以及土柱剖面含水率的影响。采用Kostiakov模型对累积入渗量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与初始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采用幂函数将初始阶段的湿润锋推进深度与时间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二者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且初始含水率越高湿润锋推进速度越慢。采用一维代数模型对土壤剖面含水率进行分析发现,初始含水率越高,模型的理论值越准确。总之微咸水在土壤中的入渗能力与初始含水率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入渗过程的进行,初始含水率对入渗能力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初始含水率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一维代数模型
下载PDF
纳米碳对扰动黄绵土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谭帅 周蓓蓓 王全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土壤物理学领域对减少土壤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水肥利用效率、优化土壤物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扰动黄绵土土柱室内一维入渗试验,研究了纳米碳含量(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1、0.005、0.007、0.010 g g-1)对扰动黄绵... 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土壤物理学领域对减少土壤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水肥利用效率、优化土壤物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扰动黄绵土土柱室内一维入渗试验,研究了纳米碳含量(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1、0.005、0.007、0.010 g g-1)对扰动黄绵土的水分入渗过程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纳米碳对扰动黄绵土水分入渗有显著影响。一定入渗历时内,随着纳米碳含量增大,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推进速率均呈显著减小趋势。(2)Kostiakov公式和Philip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添加纳米碳的扰动黄绵土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中,Kostiakov公式拟合精度更高。(3)湿润锋随时间变化符合幂函数关系。(4)纳米碳对扰动黄绵土的饱和质量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率影响同样显著。随纳米碳含量增加,前者增大,后者减小,与纳米碳含量变化分别符合二项式和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饱和质量含水量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雪垠 李朝霞 +3 位作者 王天巍 蔡崇法 王小燕 宋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2-669,共8页
为探究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采用一维垂直水头法研究2种砾石粒径(10~20 mm、20~76 mm)和5种砾石含量(0%、10%、20%、30%和40%)分别与累积入渗量、入渗特性和湿润锋进程之间的关系... 为探究紫色土中砾石夹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采用一维垂直水头法研究2种砾石粒径(10~20 mm、20~76 mm)和5种砾石含量(0%、10%、20%、30%和40%)分别与累积入渗量、入渗特性和湿润锋进程之间的关系。利用Horton方程和Philip公式验证入渗特性,以及幂函数拟合湿润锋进程。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砾石粒径下,累积入渗量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于20~76 mm粒径砾石夹层,20%砾石含量及以上含量对水分入渗的阻碍程度相似。②当砾石粒径相同时,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都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砾石含量相同时,大粒径砾石夹层的初始入渗率大于小粒径砾石夹层。③砾石粒径大小与其对湿润锋的阻碍程度呈负相关。④ Horton方程对累积入渗量变化规律的验证效果要优于Philip公式;幂函数能较好地模拟含砾石夹层土壤中湿润锋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砾石夹层 累积入渗量 入渗特性 湿润锋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微咸水不同入渗水量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苏莹 王全九 +1 位作者 叶海燕 史晓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8,共6页
通过室内微咸水积水入渗土壤水盐运移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水量下湿润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盐分浓度及Na+、Cl-浓度等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水量与湿润锋呈线性关系,脱盐深度与湿润深度的比值近似为0.342。此外研究结... 通过室内微咸水积水入渗土壤水盐运移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水量下湿润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盐分浓度及Na+、Cl-浓度等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水量与湿润锋呈线性关系,脱盐深度与湿润深度的比值近似为0.342。此外研究结果也显示上层土壤盐分浓度与入渗水矿化度密切相关,因此灌水量大小不仅影响湿润范围,而且直接决定上层土壤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成水 累积入渗量 土壤含盐量 盐分浓度
下载PDF
微咸水矿化度对重度盐碱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小媛 高佩玲 +2 位作者 张晴雯 王乃江 赵连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通过微咸水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分析了淡水以及4种不同矿化度(2,3,4,5 g·L^(-1))微咸水对重度盐碱土壤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深度、土壤含水率、入渗历时、入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深度、土壤含水率随... 通过微咸水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分析了淡水以及4种不同矿化度(2,3,4,5 g·L^(-1))微咸水对重度盐碱土壤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深度、土壤含水率、入渗历时、入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深度、土壤含水率随微咸水矿化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但与淡水相比,2,3,4,5 g·L^(-1)微咸水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深度随入渗时间的变化差异较小;同一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比较:淡水<5 g·L^(-1)<3 g·L^(-1)<2 g·L^(-1)<4 g·L^(-1);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深度呈线性关系。采用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和Green-Ampt模型模拟微咸水入渗过程,结果显示,Kostiakov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重度盐碱土入渗率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湿润锋 累积入渗量 土壤含水率 入渗率模型
下载PDF
膜孔灌溉点源入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文焰 谭奇林 +2 位作者 缴锡云 张江辉 丁新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0-306,共7页
膜孔灌溉的田面人渗属于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点源三维人渗问题。根据对点源人渗所做的系统室内试验研究,建立了包含有膜孔直径、土壤质地及土壤初始含水量等多因子的点源人渗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从而为膜孔灌溉理论与灌... 膜孔灌溉的田面人渗属于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点源三维人渗问题。根据对点源人渗所做的系统室内试验研究,建立了包含有膜孔直径、土壤质地及土壤初始含水量等多因子的点源人渗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从而为膜孔灌溉理论与灌水技术要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点源入渗 累计入渗量
下载PDF
微咸水间歇供水土壤入渗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雪静 王全九 毕远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9,共6页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以缓解农业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该文通过室内微咸水垂直一维间歇入渗模拟试验,研究了微咸水矿化度为2、3、4、5和6g/L,及不同周期和循环率下土壤的间歇入渗特性。根据Philip入渗公式分析了吸湿率S与矿化度间的...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以缓解农业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该文通过室内微咸水垂直一维间歇入渗模拟试验,研究了微咸水矿化度为2、3、4、5和6g/L,及不同周期和循环率下土壤的间歇入渗特性。根据Philip入渗公式分析了吸湿率S与矿化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微咸水间歇入渗符合间歇入渗的一般规律,但微咸水间歇入渗具有增加湿润深度的特点;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累积入渗量和湿润深度不同,土壤吸湿率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矿化度6g/L除外),间歇入渗第一周期吸湿率最大,以后各周期吸湿率逐步减小,但变化幅度不显著,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入渗 累积入渗量 灌溉 微咸水
下载PDF
不同覆盖模式下砂壤土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文举 马宏 +2 位作者 范严伟 豆品鑫 郁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地表蒸发引起土壤水分的散失是造成盐分表聚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表层进行覆盖可改变地表结构,从而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过程。为了揭示不同覆盖模式的蓄水控盐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和水盐... 地表蒸发引起土壤水分的散失是造成盐分表聚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表层进行覆盖可改变地表结构,从而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过程。为了揭示不同覆盖模式的蓄水控盐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和水盐迁移特征。试验设置无覆盖(CK)、覆砂(S)、覆砂+覆膜(SM)、覆秸秆+覆膜(JM)和覆秸秆+覆砂(JS)5种模式。结果表明: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会降低土壤湿润锋推进速率和水分入渗速率,具有一定的阻渗作用;湿润锋推进距离与时间符合幂函数F=a·t^b,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符合Kostiakov入渗公式,湿润锋推进距离与累积入渗量符合线性关系I=K·Z_f+c。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保水效果为SM>JS>S>JM>C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小的趋势逐渐减缓。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也可减弱土壤盐分表聚,缩小盐分在土壤中迁移的范围;覆盖处理的土壤盐分主要在0—20cm范围内迁移,CK在0—35cm范围内。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抑制水分蒸发和减弱盐分表聚效果,认为砂石覆盖模式是较适合西北旱区的覆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湿润锋 累积入渗量 蒸发 水盐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