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犯罪的文化冲突论--基于中国转型社会的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单勇 侯银萍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51,共8页
作为阐释犯罪与文化关系的一种分析视角和基础理论,文化冲突在犯罪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研究意义。在我国,对犯罪之文化冲突理论的理解,长期以来停留在美国学者塞林所提出的文化冲突模式中。由于时代不同、国情有异,这种认识需要获... 作为阐释犯罪与文化关系的一种分析视角和基础理论,文化冲突在犯罪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研究意义。在我国,对犯罪之文化冲突理论的理解,长期以来停留在美国学者塞林所提出的文化冲突模式中。由于时代不同、国情有异,这种认识需要获得修正,犯罪的文化冲突理论亟待进行中国化。在中国社会转型和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文化规范性视角出发,主文化发生危机,犯罪亚文化大肆滋生,主文化与犯罪亚文化形成矛盾和对立。这种主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冲突构成了我国犯罪之文化冲突论的深层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文化的规范性 主文化 犯罪亚文化
原文传递
从地方回应、中央推广到自发学习:政府治理创新的过程演变与结构约束——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猛 《求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61,M0004,共19页
打开“过程黑箱”是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地方治理创新通常会经历地方回应发起、中央推广扩散和地方自发学习三个阶段。社会嵌入、政治支持和文化规范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过程的关键机制,社会嵌入为地方政府创新提供了契机... 打开“过程黑箱”是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地方治理创新通常会经历地方回应发起、中央推广扩散和地方自发学习三个阶段。社会嵌入、政治支持和文化规范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过程的关键机制,社会嵌入为地方政府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动力,政治支持促进了创新项目的延续扩展和纵向扩散,而文化规范则推动了创新项目的政策学习与自发扩散。地方回应型创新跃升为国家政策的过程,既是社会嵌入机制逐步减弱、政治支持和文化规范机制逐步增强的过程,也是反复进行的“地方化”和“国家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地方回应 中央推广 自发学习 社会嵌入 政治支持 文化规范 网格化管理
下载PDF
生态文明制度的冲突与整合 被引量:6
3
作者 钟健生 徐忠麟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9,共11页
生态文明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包含法律规范、软法规范、文化规范和习俗规范等四种基本规范。生态文明的正式制度内部及与非正式制度之间都存在一定冲突,影响了我国当前重点加强建设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和官方制定的软法规范的... 生态文明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包含法律规范、软法规范、文化规范和习俗规范等四种基本规范。生态文明的正式制度内部及与非正式制度之间都存在一定冲突,影响了我国当前重点加强建设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和官方制定的软法规范的权威和认同,给生态文明法治化带来了一定危害,因而有必要对各类规范整合。生态文明制度的规范整合,应当坚持"一元多样"原则,从文化规范、习俗规范、软法规范和法律规范四个层面着手。文化规范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融合与创新,习俗规范要进行现代价值的梳理与选择,软法规范要规范化和系统化,法律规范要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与其他规范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 法律规范 软法规范 习俗规范 文化规范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认同的重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彭雷霆 周阳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1年第1期43-52,共10页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共同体逐渐瓦解,农村文化认同也面临诸多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日常规训制度瓦解、外部整体社会变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弱化和精英流失。因此,为再现公共精神,构建农村文化共同体,在全面...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共同体逐渐瓦解,农村文化认同也面临诸多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日常规训制度瓦解、外部整体社会变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弱化和精英流失。因此,为再现公共精神,构建农村文化共同体,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当下,可从空间、活动、组织三方面着手,留存文化情感、重塑文化规范、培育主流文化价值,进而重构农村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认同 文化规范 文化情感
下载PDF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文化规约 被引量:6
5
作者 曹静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反映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黄土地民众生活图景的长篇巨著。小说之所以能够受到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喜爱,根源在于作者笔下的人物既体现出了他们作为普通的"人"而具有的本性,又体现出了...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反映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黄土地民众生活图景的长篇巨著。小说之所以能够受到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喜爱,根源在于作者笔下的人物既体现出了他们作为普通的"人"而具有的本性,又体现出了在一定的文化规约下他们所具有的文化认知特点。作品所呈现的思想与受这种文化影响下读者的思想处于同一认知层次,因而也就使得作品能够历久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人性 文化规约
下载PDF
家庭购买决策中的夫妻角色研究文献述评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建平 王军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2,90,共5页
家庭被看作是重要的决策单位。夫妻双方在家庭购买决策中的角色不仅随着产品类型而变化,而且也随着产品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研究家庭购买决策夫妻角色模式是现代消费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企业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具有... 家庭被看作是重要的决策单位。夫妻双方在家庭购买决策中的角色不仅随着产品类型而变化,而且也随着产品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研究家庭购买决策夫妻角色模式是现代消费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企业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购买决策 夫妻角色 文化规范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促进法》之善治乡村实现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台培森 宋鹏举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1-96,共16页
《乡村振兴促进法》中的善治乡村与文明乡村相辅相成。善治的核心是明是非、讲道理,本质是蕴含主流文化规范的规则之治。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民族主流文化,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振兴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有效途径,明是非... 《乡村振兴促进法》中的善治乡村与文明乡村相辅相成。善治的核心是明是非、讲道理,本质是蕴含主流文化规范的规则之治。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民族主流文化,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振兴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有效途径,明是非、讲道理的传统文化与法治文明的两个侧面相吻合。儒家的忠恕文化能促使村民区分善恶,法家的规则文化能帮助村民树立规则意识。本着“立足法治,古今融合,简单易懂”的原则,在乡村振兴中倡导忠恕文化和规则文化,能有效促进善治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善治乡村 文化规范 忠恕文化 规则文化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常保瑞 方建东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77-1483,共7页
已有研究表明"欲言又止"的情绪表达矛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与鼓励"一吐为快"的美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本来就推崇"喜怒不形于色"。那么,文化会改变"欲言又止"与心理症状之间... 已有研究表明"欲言又止"的情绪表达矛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与鼓励"一吐为快"的美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本来就推崇"喜怒不形于色"。那么,文化会改变"欲言又止"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吗?本研究通过对来自美国(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49份问卷与来自中国(抑制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09份问卷的对比分析,检验了抑制或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规范在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而言,情绪表达矛盾导致心理症状增加和社会限制增加的结果既出现在鼓励情绪表达的美国文化中,也出现在抑制情绪表达的中国文化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表明,文化规范调节了情绪表达矛盾与社会限制之间的关系——在美中文化中,情绪表达矛盾因个体感知到较高的社会限制而增加了心理症状。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对情绪表达矛盾研究以及文化规范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表达矛盾 心理症状 社会限制 跨文化研究 文化规范
下载PDF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华 刘惠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131-135,共5页
语言和文化是个整体,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不可分割。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理所当然。由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标准,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尤为必要。文化教育的内容可分为语言行为(或... 语言和文化是个整体,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不可分割。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理所当然。由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标准,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尤为必要。文化教育的内容可分为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行为准则和核心行为准则等三个层次导入。文化教育要求外语教师对语言与文化有基本的理解、明确文化教育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教育 跨文化交际 语言行为 文化准则 要求
下载PDF
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建省松溪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艳霞 吴宜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62,共13页
性别比失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光棍"现象将可能成为中国未来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界的人口流动增多,跨国婚姻逐渐盛行,正在成为伴随性别比失衡和"光棍"问题而出现的一个显... 性别比失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光棍"现象将可能成为中国未来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界的人口流动增多,跨国婚姻逐渐盛行,正在成为伴随性别比失衡和"光棍"问题而出现的一个显著社会现象。特殊的婚姻形成方式使得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不同于一般婚姻家庭。文章基于对福建省松溪县的17对中国、柬埔寨跨国婚姻中的夫妻进行的深度访谈,分析了中柬跨国婚姻的夫妻关系,着重探究了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相互制衡,本土丈夫在夫妻权力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社会文化规范的形塑和夫妻双方所占有的物质和情感资源的价值和稀缺性的差异是影响中柬跨国婚姻中的夫妻权力关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婚姻 柬埔寨 夫妻权力关系 资源因素 文化规范
下载PDF
基于文化脚本的土家、英、汉语“借”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锋 张京鱼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1-4,34,共5页
本文运用"自然语义元语言(NSM)"理论的"文化脚本"研究方法,对土家、英、汉语中"借"的词汇化概念展开跨语言对比。研究发现,土家语"o53、lu35、tso53、ts’o35"、英语"borrow"以... 本文运用"自然语义元语言(NSM)"理论的"文化脚本"研究方法,对土家、英、汉语中"借"的词汇化概念展开跨语言对比。研究发现,土家语"o53、lu35、tso53、ts’o35"、英语"borrow"以及汉语"借"都含有说话者本人对所施行为的一种共同认知,即I will have someone’s something for someone(我将把某人的某物给某人)。共同认知是其区别于其他概念的基础,它构成了词汇的语义共性,并使得3种语言者的交际成为可能;语义的微妙差异则主要来自于3种语言者在具体言语或互动性交际时的不同心理认知,而不同心理认知又源自不同的文化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义元语言 文化脚本 心理认知 文化规约
原文传递
TOWARDS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12
作者 Suzannah Linto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2期217-277,共61页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instructs us that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is down to white knights from the western parts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th their codes of chivalry, or alternatively, the Swis...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instructs us that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is down to white knights from the western parts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th their codes of chivalry, or alternatively, the Swiss businessman Henri Dunant. This contribution challenges that narrative for overlooking, or being ignorant of, the way that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pproached the matter of the captured enemy fighter. Traces of some of the critical principles about humane treatment that we see in our present law can actually be found in much older societies from outside of Europe. A more accurate and representative way of understanding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can and must be crafted, with the prevailing Euro-centric account balanced with practices, cultures and faiths from elsewhere. The quest to achieve more humane treatment in armed conflict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battle of the intellect. Narratives and conceptualisations that are more inclusive, recognising and appreciating of the way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re likely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communicating humanitarian ideals. This work adopts a new method of approaching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over time and space. This new framework of analysis uses six cross-cutting themes to facilitate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develop a more sophisticated level of understanding. The first theme is how older and indigenous societies approached the matter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The second focuses on religions of the world, and what they teach or require. The third section examines the matter of martial practices and codes of ethics for combatants in certain societies. The fourth category engages with colonisation and decolonisation, and regulation (or non-regul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ives of war. Fifth is the issue of modernisation and the impact it has had on armed forces and fighters, including on the treatment of captives. The final is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capture ENEMY fighters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prisoners of war humane treatment slavery ransom exchange killing abuse ancient societies indigenous people Hammurabi's Code religion Christianity Islam Hinduism Judaism Buddhism Sikhism martial codes ethical codes cultural norms Japan India West Africa East Africa CRUSADES Western Europe USA Henri Dunant colonisation decolonisation wars of national liberation Geneva Conventions1949 Additional Protocol Additional Protocol context evolution modemisation codification global understanding new perspective
原文传递
官僚制质量与女性官员的清廉效应——基于7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娟 《公共管理评论》 2020年第3期67-90,共24页
招募更多女性担任公职常被认为是提升政府廉洁性的有效途径。然而,人们对于女性促进政府清廉的精确机制仍缺乏深刻认识。本文从官僚制质量作为调节机制的新理论角度分析女性在反腐败中发挥作用的逻辑,提出女性官员对腐败的抑制效应取决... 招募更多女性担任公职常被认为是提升政府廉洁性的有效途径。然而,人们对于女性促进政府清廉的精确机制仍缺乏深刻认识。本文从官僚制质量作为调节机制的新理论角度分析女性在反腐败中发挥作用的逻辑,提出女性官员对腐败的抑制效应取决于官僚制质量高低。官僚制质量低下的组织中性别规范盛行,女性官员倾向于更少地腐败来践行她们诚实、公正的性别特质,而高质量的官僚制度能够限制组织内部传统性别规范的影响,消解女性性别特质,故而女性官员不再是抑制腐败的力量。通过分析2000—2016年间全球7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上述条件式假说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只有当官僚制质量较低时,公共部门女性官员比例才与腐败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官僚制质量处于中高水平时,公共部门女性官员比例与腐败水平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本文为性别与腐败理论研究和廉政政策设计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女性 官僚制质量 文化规范
下载PDF
“家庭”的时空演化:工业社会转型下家庭转变的历史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静虹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1-96,共16页
家庭转变是21世纪初社会所面临许多重要问题中的一个争议焦点。在绝大多数工业国家共同迈入老龄社会的背景下,家庭往往成为所有社会制度改革的核心,对它的认识和意义的探究至关重要。研究以家庭的概念化建构和现代家庭转变的多样化现实... 家庭转变是21世纪初社会所面临许多重要问题中的一个争议焦点。在绝大多数工业国家共同迈入老龄社会的背景下,家庭往往成为所有社会制度改革的核心,对它的认识和意义的探究至关重要。研究以家庭的概念化建构和现代家庭转变的多样化现实为依据,从制度结构、婚姻、亲密关系等多个角度,就工业社会转型中家庭形式的历时转变进行表征描述与趋势分析。今天的家庭多元化与过去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既由婚姻制度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而产生,也由个体自主权和归属感之间出现了新的平衡而促成。同时,家庭的变化伴随着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私人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个体自治,特别是在社会性别关系中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建设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转变 婚姻 亲密关系 文化规范 时空演变
下载PDF
黑恶势力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以文化冲突理论为视角
15
作者 翟艺丹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3-17,共5页
黑恶势力犯罪在我国理论领域逐步引起关注。黑恶势力犯罪的发生、演变与黑恶势力团伙的文化、犯罪动机、组织性质等因素紧密相连。借助文化冲突理论可以对其犯罪的社会成因进行组织化的解释,借助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理论可以对黑恶势力... 黑恶势力犯罪在我国理论领域逐步引起关注。黑恶势力犯罪的发生、演变与黑恶势力团伙的文化、犯罪动机、组织性质等因素紧密相连。借助文化冲突理论可以对其犯罪的社会成因进行组织化的解释,借助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理论可以对黑恶势力犯罪进行综合解读。此外,从社会的宏观与微观领域都可以探寻驱使罪犯从事犯罪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文化冲突 文化规范 组织定性
下载PDF
“母凭子贵”:子女性别对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殷浩栋 毋亚男 +2 位作者 汪三贵 王瑜 王姮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23,共16页
本文从资源理论和文化规范理论的视角剖析了子女性别对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机制,并使用贫困地区农村的调查数据予以验证。研究发现,生育男孩对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家庭决策权的提升有正向影响,第一胎生育男孩或最终育有男孩... 本文从资源理论和文化规范理论的视角剖析了子女性别对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机制,并使用贫困地区农村的调查数据予以验证。研究发现,生育男孩对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家庭决策权的提升有正向影响,第一胎生育男孩或最终育有男孩均会提升妇女在家庭主要事务中的决策权。并且,在购买日常消费品、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建房、家庭借贷、子女教育这4项家庭事务上,子女性别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究其影响机制,本文经验证得出的可能解释是,"重男轻女"的文化观念导致了"得子而止"的生育模式,这种生育模式会改变夫妻的相对资源,进而影响妇女的家庭决策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通过文化宣传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生育观念转变,并通过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来改善女性的相对资源,是改变"得子而止"生育模式、提高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女性别 妇女家庭决策权 农村 资源理论 文化规范理论
原文传递
戏剧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比较《茶馆》的两个英译本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自选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9-62,共4页
戏剧译本的对象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读者,而且还包括导演、演员与观众。译者在翻译中应时刻注意译本的可演出性。在处理剧本中的文化因素时,应根据译入语的文化规范及传统做出相应的调整。《茶馆》的两个英译本都成功地处理了剧中的... 戏剧译本的对象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读者,而且还包括导演、演员与观众。译者在翻译中应时刻注意译本的可演出性。在处理剧本中的文化因素时,应根据译入语的文化规范及传统做出相应的调整。《茶馆》的两个英译本都成功地处理了剧中的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可演出性 文化规范 《茶馆》 文化因素 英译本
下载PDF
文化规范效应、儒家文化与住房自有率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先柱 殷欢 吴义东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5,共10页
住房自有率的文化层次影响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本文也尝试从文化层面来阐释,采用全球各主要文化圈中27个国家(地区)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OLS估计,以邻里效应和家庭认知效应作为文化规范效应的替代变量,另加入儒家文化,... 住房自有率的文化层次影响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本文也尝试从文化层面来阐释,采用全球各主要文化圈中27个国家(地区)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OLS估计,以邻里效应和家庭认知效应作为文化规范效应的替代变量,另加入儒家文化,检验其与住房自有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邻里效应、家庭认知效应与住房自有率均正向相关,即文化规范效应具有正向效应;儒家文化圈国家在文化规范效应的影响下具有更高的住房自有率。此结论为从文化经济学方面解释中国所在的儒家文化圈住房自有率如此之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圈 文化规范效应 儒家文化 住房自有率
原文传递
比较中的社会转型期我国文化规范常模解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丛晓波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145-150,共6页
对转型期人们行动背后普遍存在的基本社会文化规则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具有时代迫切性的话题。在历史中选择和传承的社会文化规范维系着社会成员心理与行动的标准,也使各种社会文化呈现出特殊性。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经历着从传统与现代之间,... 对转型期人们行动背后普遍存在的基本社会文化规则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具有时代迫切性的话题。在历史中选择和传承的社会文化规范维系着社会成员心理与行动的标准,也使各种社会文化呈现出特殊性。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经历着从传统与现代之间,血缘家庭到社会责任的转变;以及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经历着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变。当前中国面临着转型期文化规范常模的多重选择,需要在思想与心理的层面上完成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常模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社会文化规范 文化规范常模 比较
下载PDF
面向译入语文化的英文翻译——Wolf Totem:对于译入语文化规范影响翻译的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慧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笔者借助于Gideon Toury的面向译入语(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中有关翻译规范的理论,拓展成为译入语文化规范的概念。通过分析《狼图腾》英语译文Wolf Totem对于原文中主题之一狼意象的表达所出现的微妙变化的现象,考... 笔者借助于Gideon Toury的面向译入语(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中有关翻译规范的理论,拓展成为译入语文化规范的概念。通过分析《狼图腾》英语译文Wolf Totem对于原文中主题之一狼意象的表达所出现的微妙变化的现象,考察研究了译入语的相关文化规范,进而得出译文所呈现的相对正面而又被简化了的狼意象是为了形成对译入语读者而言可接受的翻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图腾 WOLF TOTEM 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 译入语文化规范 狼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