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方“后形而上学”之反思——兼谈“解构”与“建构”双向律动的人文变奏 |
孙秀昌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
|
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主要问题 |
柴文华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3
|
从动静文明论到文化形上学——1930—1940年代宗白华营构中国艺术意境的方法论转移 |
金浪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4
|
从梁代的文化政策看梁武帝的玄学利用策略 |
张明花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5
|
文教与诗学——法之形而上学讨论的古典资源 |
张薇薇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6
|
传统文化表达法律保护思考——突破传统知识产权框架为视角 |
黄小洵
|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7
|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 |
谢晓娟
李俊玲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4
|
|
8
|
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新趋势之形而上臆谈——完整的“中国人”观念之积淀 |
毕世响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0 |
1
|
|
9
|
“科玄论战”与张君劢的现代新儒家风貌 |
陈寒鸣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0
|
文学体验与形而上学 |
李慎明
|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1
|
略论徐复观“心的文化” |
黄熹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2 |
7
|
|
12
|
情性本位: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儒学特质的理解 |
马育良
|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13
|
科学哲学与文化价值 |
吴炜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4
|
中国文化中的“形上”与兰克史学中的“虚质” |
杨天宏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5
|
从典故看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 |
王琪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6
|
“形而中学”的意涵——徐复观消解“形而上学”的美学诠释 |
刘桂荣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17
|
川端康成创作中的日本文化因子 |
张建华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8
|
民国学者对马赫哲学思想的研究 |
吕凌峰
王松普
|
《科学文化评论》
|
2013 |
3
|
|
19
|
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
郑师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0
|
论中国人伦文化的德育本质 |
宋五好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