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极拳在美国跨文化传播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杰 徐伟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5,共6页
太极拳在美国开展十分普遍,为了深入研究太极拳在美国跨文化传播,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对美国27家武馆的30位太极拳从业人员访谈,并对访谈内容编码分析。结果发现:传播者之间存在"多而不和"的现象... 太极拳在美国开展十分普遍,为了深入研究太极拳在美国跨文化传播,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对美国27家武馆的30位太极拳从业人员访谈,并对访谈内容编码分析。结果发现:传播者之间存在"多而不和"的现象,缺乏正规的管理组织,"正宗"与否是传播者之间竞争的核心;传播途径单一,传播范围较窄,多以长套路为主,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太极拳的传播受众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健身是主要的练习目的,多以尝试心理参加练习;太极拳传播范围"广而不深";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需要提高传播者素质、采用多元化传播途径、挖掘深层传播内容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研究更深入的挖掘了太极拳在美国跨文化传播的深层动因,为更好地实现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美国 跨文化传播 传播途径 受众群体 传播内容 传播效果
原文传递
“看”中国:作为“他者”的国家形象建构——基于Facebook“中国文化”系列短片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沈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6-154,共9页
文化是运用“柔性”力量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日报》在Facebook主页上发布的“中国文化”系列短片,分析了“他者”在主题、创作角度、叙事风格、人物、音乐、字幕等视频视听说元素上的策略运用,同时统计分析了用户的积极... 文化是运用“柔性”力量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日报》在Facebook主页上发布的“中国文化”系列短片,分析了“他者”在主题、创作角度、叙事风格、人物、音乐、字幕等视频视听说元素上的策略运用,同时统计分析了用户的积极情绪词与消极情绪词,结合播放量、点赞、分享、评论来衡量视频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通过视频中中国文化符号呈现以及视频本身的视听说分析,隐藏于媒介符号之下的国家形象轮廓逐渐显现,外国青年以主我身份创作的短片建构出了文化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文化繁荣、丰满有活力;和平发展、注重相依相生;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的现代化国家等四种中国国家形象。从传播效果来看,陌生的“他者”视角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更亲切、丰满、有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他者 中国文化 文化符号 媒介 传播效果 文本分析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伦 刘金卓 +1 位作者 魏庆洋 吴晔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9,116,117,共17页
本研究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和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效果进行了横跨49国、纵跨4年的经验性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国家间文化距离对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呈“U”型特征,揭示了“文化折扣”与“文化溢价”... 本研究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和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效果进行了横跨49国、纵跨4年的经验性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国家间文化距离对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呈“U”型特征,揭示了“文化折扣”与“文化溢价”机制的动态调和效应。历时性分析发现,时间正向影响了传播效果。此外,时间和文化距离的交互效应表明,网络文学随时间的推移,在与中国文化距离较远的国家传播效果更强。本研究拓展了“文化折扣”与“文化溢价”机制的空间和时间视阈,形成了稳定的、可解释的、未来可推广借鉴的传播效果评价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传播 引力模型 文化距离 传播效果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海外接受与话语特征研究
4
作者 李晓昀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41-51,共11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在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聚焦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海外接受与话语表达,通过收集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评分评价、国际获奖情况等一手资料,可发掘出中国电影艺术...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在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聚焦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海外接受与话语表达,通过收集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评分评价、国际获奖情况等一手资料,可发掘出中国电影艺术在海外接受上体现出的新变化,并总结出其所建构的话语的新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跨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话语表达
下载PDF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跨媒体传播效果提升
5
作者 时冰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2,共4页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融媒体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跨媒体传播已成为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从跨媒体传播视角切入,剖析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优化供给、完善矩阵、创新机制...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融媒体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跨媒体传播已成为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从跨媒体传播视角切入,剖析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优化供给、完善矩阵、创新机制、强化评估等提升传播效果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文化 文化创意产品 跨媒体传播 传播效果
下载PDF
浅析“洋网红”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与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费天翔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74-77,92,共5页
关注网络传播中“洋网红”现象,分析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对其产生双面影响的因素进行讨论。要合理运用“洋网红”的传播效果,扬长避短,并认为讲述优秀的中国故事、提高用户媒介素养、打造跨文化交流渠道是促进“洋... 关注网络传播中“洋网红”现象,分析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对其产生双面影响的因素进行讨论。要合理运用“洋网红”的传播效果,扬长避短,并认为讲述优秀的中国故事、提高用户媒介素养、打造跨文化交流渠道是促进“洋网红”正面效果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网红” 网络平台 跨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下载PDF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7
作者 张齐红 田艳 贺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5-36,共12页
研究基于德尔菲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经过专家对初拟评估体系的修订、验证优化、指标赋权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作为对象,进行传播效果实证评估。研究结果... 研究基于德尔菲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经过专家对初拟评估体系的修订、验证优化、指标赋权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作为对象,进行传播效果实证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评估传播效果,并为海外中华文化活动的举办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评估体系 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国际中文教育
原文传递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璐 赖涵意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1期78-89,共12页
《四季中国》是新华社CNC于2019年发布的第一部向国外观众介绍中国节气文化的情景体验式宣传纪录片,推介了大量的节气民俗文化负载词。其中,不少文化负载词是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如何准确展示中国节气民俗文化的意涵是该纪录片字幕英译... 《四季中国》是新华社CNC于2019年发布的第一部向国外观众介绍中国节气文化的情景体验式宣传纪录片,推介了大量的节气民俗文化负载词。其中,不少文化负载词是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如何准确展示中国节气民俗文化的意涵是该纪录片字幕英译的难点。本文从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切入分析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的翻译伦理,探讨此类纪录片有效处理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多元策略,并借助词频分析论证纪录片的文化传播效果。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通过声像一体的多模态信息传递模式,采用工具型翻译策略下追求相似功能形式的增补信息、明晰化翻译、套译等翻译方法突出译文的指称功能和提升译文的可读性,采用逐行对照和逐词对应形式的纪实性翻译策略传译特色民俗文化负载词,在满足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也有效推广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递了中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 《四季中国》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 文化传播效果
下载PDF
文创包装设计创意构思与传达效果分析
9
作者 陈嘉迪 《绿色包装》 2024年第8期120-122,131,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文创产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多元要求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文创产品包装需要体现的内涵元素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文创包装设计创意构思的基础上融入绿色环...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文创产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多元要求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文创产品包装需要体现的内涵元素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文创包装设计创意构思的基础上融入绿色环保理念,以期为提升文创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包装 包装设计 创意构思 传达效果
下载PDF
博物馆跨文化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实证研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群沣 徐迪 《未来与发展》 2015年第12期58-62,共5页
博物馆通过各种途径将文物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传播给外国受众,体现了博物馆其跨文化传播的媒介和功能。基于符号学理论,博物馆跨文化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传播,非语言符号传播和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传播,具体途径分为七大类。以陕西... 博物馆通过各种途径将文物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传播给外国受众,体现了博物馆其跨文化传播的媒介和功能。基于符号学理论,博物馆跨文化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传播,非语言符号传播和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传播,具体途径分为七大类。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查数据,探讨了博物馆跨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旨在提出增强博物馆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跨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对策
下载PDF
社交媒体视野下的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珅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12,共5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由于地理位置、人文历史、经济发展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省份中处于重要地位。当前社交媒体巨大的传播优势为黄河文化更广泛、更深层、更多样化的传播打下了良好基础。分析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的价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由于地理位置、人文历史、经济发展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省份中处于重要地位。当前社交媒体巨大的传播优势为黄河文化更广泛、更深层、更多样化的传播打下了良好基础。分析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与面临的问题,分析社交媒体对讲好“黄河故事”的推动作用,提出加强文化旅游建设、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与新媒体平台开展战略合作等建议,以提升黄河文化影响力,让黄河文化走近大众生活、走上国际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社交媒体 文化旅游 文化自信 传播效果
下载PDF
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守正创新——《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效果实证研究
12
作者 唐亚蕾 张心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以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研究范本,从受众知识认识的转变与积累、态度情感的立场转向和所采取的行为动作三个层面展开实证研究,探索节目“文化+戏剧+影视化”的创新传播效果,并进一步探究电视文化类节目... 以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研究范本,从受众知识认识的转变与积累、态度情感的立场转向和所采取的行为动作三个层面展开实证研究,探索节目“文化+戏剧+影视化”的创新传播效果,并进一步探究电视文化类节目守正创新的要诀。研究发现:受众对《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满意度较高,受众不仅主动分享和推荐节目,而且提高了阅读古代典籍的意愿与兴趣,节目对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创新手法上,“古今对话”、戏剧演绎和故事化叙事等形式创新能够给予受众新鲜感与亲近感,是节目引人入胜的法宝;精心打造节目的文化力、科技力与时代价值等内容创新能够给给予受众知识与力量,是节目保持高品质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化类节目 传播效果 《典籍里的中国》 守正创新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品牌知识传播效果比较研究
13
作者 陈玲玲 王慧 《中国商论》 2023年第21期85-89,共5页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挖掘方法对“故宫以东”文旅品牌微博数据进行分析,从知识传播范围和知识转移效率两个维度对品牌传播效果进行衡量与比较。研究发现,品牌知识传播范围总体较小,但整体处于同比扩大趋势,且传播主体集中于官方...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挖掘方法对“故宫以东”文旅品牌微博数据进行分析,从知识传播范围和知识转移效率两个维度对品牌传播效果进行衡量与比较。研究发现,品牌知识传播范围总体较小,但整体处于同比扩大趋势,且传播主体集中于官方机构,关键意见领袖数量较少;从知识转移效率角度分析,品牌传播网络用户间联系不紧密、互动性差,不具备小世界效应,品牌知识转移效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文旅品牌 品牌知识 传播效果 故宫以东
下载PDF
试论电视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4
作者 孔珊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文化差异是影响电视新闻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和传播效果,通过分析具体的电视新闻翻译实例,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电视新闻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手段。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翻译 文化差异 传播效果
下载PDF
《诗经》英译本的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
15
作者 江离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5-61,共7页
从《诗经》的九种代表性英语译本出发,通过比较各译本在世界图书馆的馆藏数据以及购书网站的评分评价情况,得出传播效果最好的《诗经》英译本是Arhur Waley的版本。进一步研究购书网站上Arthur Waley译本的读者评价,发现绝大多数意见属... 从《诗经》的九种代表性英语译本出发,通过比较各译本在世界图书馆的馆藏数据以及购书网站的评分评价情况,得出传播效果最好的《诗经》英译本是Arhur Waley的版本。进一步研究购书网站上Arthur Waley译本的读者评价,发现绝大多数意见属于正向有效传播,认为Arthur Waley的译本内容简明清晰、注释详细、背景介绍充分。研究同时表明,《诗经》英译本要在西方国家实现有效传播,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英文文字水平,能用简明的语言,清晰地传达中文原文内容,能对《诗经》内容详细地进行注释,并充分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政治、地理、生态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英译本 Arthur Waley 跨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下载PDF
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效果评估——以青海互助为例
16
作者 莫斐 何梅青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民族文化旅游信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网络的传播效果为研究对象,在通讯系统模型框架下结合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构建评估体系对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效果进行多阶段多因子评价,并以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互助... 以民族文化旅游信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网络的传播效果为研究对象,在通讯系统模型框架下结合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构建评估体系对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效果进行多阶段多因子评价,并以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互助为例对评估体系进行验证.整体评估结果显示,互助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效果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编码和解码环节,把关人和解码中介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信息损漏和误译.状态评估进一步将三级指标归为8项补充区间因素、14项改进区间因素和7项保持区间因素,以支撑提升策略的制定.验证结果与互助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证明了评估体系具备可应用性,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信息传播和旅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系统模型 民族文化旅游 传播效果
下载PDF
蒋彝《中国书法》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17
作者 梁雪梅 布小继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138,共6页
著名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蒋彝的作品Chinese Calligraphy(《中国书法》)在英美颇负盛名,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书法》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不同时空中的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意义流动,可以... 著名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蒋彝的作品Chinese Calligraphy(《中国书法》)在英美颇负盛名,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书法》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不同时空中的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意义流动,可以反映出传播的效果。蒋彝不断展开一种主动交往的实践探索,实现了跨文化的传播自觉;意见领袖的评论,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英国从精英到大众的两级流动;书籍内容中的受众在场,体现了蒋彝跨文化传播的受众观,促进了传者与受众的交往;通过化异为同,化解了不同场景的文化对抗,完成了跨越中西文化的创新互动。这对于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提升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彝 中国书法 跨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及其影响研究
18
作者 吕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翻译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学间发生影响的媒介方式之一。新媒体时代,渠道对受众的可触达性宰治了受众的意义空间和文化取向,新媒体时代下的翻译工作,亦需要使文学文本化归到其作为媒介载体的本质。因此,必须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翻译工... 翻译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学间发生影响的媒介方式之一。新媒体时代,渠道对受众的可触达性宰治了受众的意义空间和文化取向,新媒体时代下的翻译工作,亦需要使文学文本化归到其作为媒介载体的本质。因此,必须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过程不仅要遵循翻译理论与翻译艺术的一般规律,同时要将富有传播力的翻译内容寓于媒介载体之上,体现典籍译介的力量,实现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效果的宏大旨归。文章阐述新媒体时代下民族典籍翻译的意义与时代使命,并探讨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目前的媒介环境与生态所影响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现状,提出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工作质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少数民族 文化典籍 典籍翻译 传播效果
原文传递
世博园区文化传播中的数据可视化设计
19
作者 杨明刚 左文静 《设计》 2018年第15期40-41,共2页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除了经济、产业等硬实力建设,为提高集聚区的影响力,集聚区也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本文主要对数据可视化新的传播特点与优势进行分析,并以世博园区传播效应为例,对数据可视化设计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除了经济、产业等硬实力建设,为提高集聚区的影响力,集聚区也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本文主要对数据可视化新的传播特点与优势进行分析,并以世博园区传播效应为例,对数据可视化设计在园区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表现形式进行探析,讨论了在集聚区文化传播中数据可视化设计将带来的影响,以期为当前集聚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可视化设计 世博园区 文化传播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