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中的法治人才培养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徐祥民 王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6期9-19,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不同于“治理方式法治论”的“目标法治论”。以“建设”为品格特征的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一个突出特点是提出“法治人才培养重要性思想”。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中...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不同于“治理方式法治论”的“目标法治论”。以“建设”为品格特征的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一个突出特点是提出“法治人才培养重要性思想”。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目标法治论”中的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中国法治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保障措施。我国的法学教育应当按满足法治体系建设需要制订或调整“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包括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学方案,充实教学资源等。“法治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实措施包括完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优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人才培养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学教育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浙江实践对新时代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的范式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峰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4-17,共1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优质高效建设新时代法学“三大体系”离不开人才保障。高等学校肩负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优质高效建设新时代法学“三大体系”离不开人才保障。高等学校肩负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任,是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加强法治人才培养需要从实践中汲取养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浙江实践,对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具有重大范式意义。归纳习近平法治思想浙江实践的范式意义,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引价值认同形塑、法学知识传授、法治思维养成和司法能力训练的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要以人民性塑造新时代法治人才的价值认同,以系统性构建新时代法治人才的知识体系,以规范性训练新时代法治人才的法治思维,以创新性提升新时代法治人才的司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人才培养 新文科 新法学 系统论
下载PDF
高职教育理论视域下我国高职法律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树桥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第2期63-69,共7页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体现着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内涵。而高职法律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体现着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但却具有独特的内涵要素。因此,高职法律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内涵建...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体现着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内涵。而高职法律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体现着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但却具有独特的内涵要素。因此,高职法律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内涵建设等方面,与高职教育具有共性,体现着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要求。但高职法律教育是特殊的高职教育。在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应继续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要求,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也更要注重高职法律教育的特殊性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职法律教育 法律人才培养
下载PDF
“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的耦合、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安琪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4-28,共5页
“环境资源法”课程与思政教育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素质层面具有天然的耦合属性。但是传统“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以记忆性的理论知识为主,考核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为灌输式讲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因此,需要深度挖掘“环境资源法”蕴... “环境资源法”课程与思政教育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素质层面具有天然的耦合属性。但是传统“环境资源法”课程思政以记忆性的理论知识为主,考核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为灌输式讲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因此,需要深度挖掘“环境资源法”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来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加强体验式教学与调查研究等实训教学,使学生深刻领悟环境法专业知识背后的家国情怀、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资源法 课程思政 法治人才培养 德法兼修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高校拔尖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引领研究——基于五所样本高校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惠建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7-53,共7页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所需。以国内五所高校为样本,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遴选条件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拔尖创新法治人才培养虽然成果显著,但在学生思想政治...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所需。以国内五所高校为样本,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遴选条件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拔尖创新法治人才培养虽然成果显著,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养和要求还存在不足。我国高校需在反思自身定位与回应实践需求的基础上,把握拔尖创新法治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完善拔尖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立德树人战略布局中展示高校拔尖创新法治人才培养之新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想 高校 拔尖创新 法治人才培养
下载PDF
2021年影响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十个方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健 《湖湘法学评论》 2022年第2期135-147,共13页
2021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意义非凡。全国法学院校围绕如何培养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不断探索,编写出版“马工程”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并全面开设法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换届和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与... 2021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意义非凡。全国法学院校围绕如何培养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不断探索,编写出版“马工程”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并全面开设法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换届和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与中国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学教材建设、新法科教学改革等举措的出台,法学期刊和系列出版物创办、形式多样的法学教育研讨会的举办、法学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探索以及老中青法学家成就的表彰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为新时代法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学学术 法治人才培养
下载PDF
“贯通式”法理学通识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艳红 苗泽一 《法学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256-275,共20页
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是现代法学教育在新文科理念下的重要目标,时代发展需求的变化让法学本科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亟待创新。面对人文社科本科生基础性课程的现实需求与供给差异,东南大学秉文文科试验班法理课程以法学通识教育为目标,采取... 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是现代法学教育在新文科理念下的重要目标,时代发展需求的变化让法学本科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亟待创新。面对人文社科本科生基础性课程的现实需求与供给差异,东南大学秉文文科试验班法理课程以法学通识教育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形成了“一流课程+精品慕课+大师讲堂+特色教材”四位一体的“贯通式”法理学通识课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法学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学科建设和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课程建设成果,为未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人才培养 法学通识课 法理学 新法科 一流课程
下载PDF
情境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法学教育中的运用——以“刑事法案例研究”课程为例
8
作者 杨新绿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81-86,共6页
当前高校法学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实践导向法治人才,而师资背景、学生素质、课程设置却凸显出“重理论、轻实践”倾向。情境式教学方法以场景创设为手段,以强化学生法律职业者角色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能动性、学生主动性和课堂生动性,在... 当前高校法学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实践导向法治人才,而师资背景、学生素质、课程设置却凸显出“重理论、轻实践”倾向。情境式教学方法以场景创设为手段,以强化学生法律职业者角色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能动性、学生主动性和课堂生动性,在“刑事法案例研究”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实效性。刑事案件的真实情境、想像情境和暗含情境可通过视频图片辅助理解、模拟法庭角色扮演、虚拟仿真技术加持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在虚实结合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刑法学知识体系贯通、司法实践能力锻炼以及理论应用素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式教学 刑事法案例研究 法治人才培养 实践导向
下载PDF
美国高校卫生法治人才的培养路径及中国因应
9
作者 殷峻 《法学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124-142,共19页
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卫生健康危机,美国出台“健康人民2030”规划,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将打造卫生法治环境作为改善全民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高校发挥着培养卫生法治人才的战略支点作用。通过梳理美国高校卫生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 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卫生健康危机,美国出台“健康人民2030”规划,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将打造卫生法治环境作为改善全民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高校发挥着培养卫生法治人才的战略支点作用。通过梳理美国高校卫生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与实践,将美国高校卫生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归纳为:注重战略引导,多方位打造卫生法治环境;基于卫生法律与政策专项工程,采取精专式、跨学科培养模式;建立卫生法治学生组织,设置额外学业激励资金。为应对未来中美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展开的博弈,我国应当打造精专型卫生法治人才复合梯队,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共建,打造高水平卫生法治师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民2030 法治人才培养 卫生法治 全球卫生治理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问题初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凤宁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8,共6页
经济全球化期待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中国目前的法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法律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培养厚基础、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立足于现实,克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合理和科... 经济全球化期待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中国目前的法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法律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培养厚基础、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立足于现实,克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合理和科学的对策,以应对日趋增强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国际化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高校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冰仪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
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类型化探索,标志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的形成。高校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涉外仲裁的特征决定了涉外仲裁人才的目标特性为专业性、服务性和灵活性。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困境在于高校未赋予国... 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类型化探索,标志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的形成。高校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涉外仲裁的特征决定了涉外仲裁人才的目标特性为专业性、服务性和灵活性。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困境在于高校未赋予国际仲裁明确的课程地位,同实务部门的协同培养不够深入,与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需求产生脱节。首先,高校应利用现有平台,确保国际仲裁在本科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夯实学生专业性。其次,应将模拟仲裁庭比赛作为实践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践行服务性。最后,高校与实务部门需在授课与实践方面切实形成协同培养,进而由实务部门发挥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方面的优势强化学生的灵活性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仲裁人才培养 国际仲裁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司法实践人才需求对接路径探讨——以卓越法律人才计划背景下贫困地区为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贺新 张守波 张彤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21-122,145,共3页
边疆高校培育法学人才应切实与司法实践相衔接,以适应实践的需求。培育人才的教学应使理论与实际司法操作相结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加强校地共建。
关键词 法学教学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边疆高校
下载PDF
适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教师能力研究
13
作者 袁绍义 《科教导刊》 2013年第14期47-47,73,共2页
卓越法律人才是应用复合型、国际型、基层型人才①,是司法实践中能够将理论、规范、社会环境和治理目标协调与平衡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②。而法学教师的能力现状尚不适宜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卓越法律人才是应用复合型、国际型、基层型人才①,是司法实践中能够将理论、规范、社会环境和治理目标协调与平衡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②。而法学教师的能力现状尚不适宜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文章探讨了适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教师能力应如何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教师能力 科研兴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