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171
1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8-13,共6页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耕地保护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耕地保护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了1984~1999年期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发现:1986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87%的耕地数量(112.85万ha);1997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76%的耕地数量(98.47万ha)。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的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而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难度较大。就此问题,从整体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角度,探讨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4-1999年 中国 耕地保护政策 运行效果 多元回归模型 耕地保护
下载PDF
耕地多功能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171
2
作者 宋小青 欧阳竹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59-868,共10页
近年来,耕地多功能管理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耕地需求无序竞争、耕地边际化与耕地生态系统退化三大现实问题,建立了以土地单功能利用为症结的综合分析框架,认为中国耕地保护须向耕地多功能管理转型。然而,目前尚缺乏耕地多功能... 近年来,耕地多功能管理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耕地需求无序竞争、耕地边际化与耕地生态系统退化三大现实问题,建立了以土地单功能利用为症结的综合分析框架,认为中国耕地保护须向耕地多功能管理转型。然而,目前尚缺乏耕地多功能的内涵解释框架。本文通过梳理耕地多功能的相关研究,从实证与规范、供给与需求及其相互关系角度,建立了耕地多功能内涵的综合解释框架。最后,本文提出耕地保护转型可同时注重构建以主体功能差异化为前提的耕地多功能空间融合模式、拓展耕地价值的提升途径并建立耕地多功能统筹利用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多功能 内涵 解释 保护 启示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 被引量:143
3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孔祥斌 赵华甫 周丁扬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47,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功能的层次性及其与加强耕地保护的关系,提出促进耕地多功能保护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多功能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利益相关者相耦合。可...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功能的层次性及其与加强耕地保护的关系,提出促进耕地多功能保护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多功能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利益相关者相耦合。可通过耕地多功能的工程设计、布局优化以及建立耕地保护利益平衡机制等方法提升和显化耕地多功能价值。研究结论:未来的耕地保护工作可以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为指导,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升和显化耕地多功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 多功能保护 层次性 多功能显化
下载PDF
1999-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126
4
作者 宋小青 欧阳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3-803,共11页
选取耕地保护"新政"时期的1999-2007年为研究时段,以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歧原因—耕地生产力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空间与计量分析探寻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决定着耕地集约利用... 选取耕地保护"新政"时期的1999-2007年为研究时段,以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歧原因—耕地生产力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空间与计量分析探寻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决定着耕地集约利用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2003-2007年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提高主要来自市场粮价的上涨;粮食直补仅在开始实施的年份激发了农民对种粮收益的预期。此外,本文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粮食生产投入及改进耕地保护模式3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政策 计量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探讨 被引量:100
5
作者 宋小青 欧阳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0-551,共12页
论文立足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需求,试图从耕地多功能角度探寻我国耕地保护的可能出路。在理解耕地多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耕地功能利用发展过程提出,解决耕地功能利用外部性问题,引导耕地功能利用合理竞争,从而优化耕地功能利用的... 论文立足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需求,试图从耕地多功能角度探寻我国耕地保护的可能出路。在理解耕地多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耕地功能利用发展过程提出,解决耕地功能利用外部性问题,引导耕地功能利用合理竞争,从而优化耕地功能利用的社会效用是耕地功能管理的核心问题。据此,将耕地功能管理分为单功能管理与多功能管理两种模式。其中,耕地单功能管理是城乡居民需求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管理的过渡阶段,而耕地多功能管理是耕地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然后,就我国耕地保护、荷兰及美国农地保护的特点分别对以上两种模式进行了实证。最后,在耕地功能管理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综合荷兰与美国的实践经验及我国的特殊性,设计了我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多功能 单功能 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99
6
作者 陈浮 刘俊娜 +3 位作者 常媛媛 张琦 于昊辰 张绍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43,共11页
研究目的:摸清耕地非粮化的总体态势,揭示非粮化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多重共线性诊断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18年耕地非粮化面积约为54.47×... 研究目的:摸清耕地非粮化的总体态势,揭示非粮化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多重共线性诊断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18年耕地非粮化面积约为54.47×10^(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29%;(2)非粮化面积主要集中于中南部和北部,但高非粮化率主要集中于新疆、贵州和东南沿海。非粮化面积与非粮化率呈现显著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农业机械总动力、乡村劳动力、土地流转面积与非粮化面积对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共同驱动了全国非粮化的空间格局。但不同尺度、不同区域耕地非粮化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研究结论:受经济、社会、政策和资源配置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不同尺度下非粮化时空格局差异悬殊、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显著。今后应科学设定非粮化底线、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差别化补贴,严控非粮化无序增长、稳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耕地保护 空间自相关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耕地保护理念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67
7
作者 丁洪建 吴次芳 梁留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4-19,共6页
耕地保护理念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对其审视整合显得十分必要。从耕地保护理念的内涵入手,分析其执行效果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其拓展创新,并最终提出了“温饱型”、“小康型”... 耕地保护理念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对其审视整合显得十分必要。从耕地保护理念的内涵入手,分析其执行效果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其拓展创新,并最终提出了“温饱型”、“小康型”和“生态型”耕地保护理念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工业化 中国 粮食安全 农业结构 耕地保护理念 创新
下载PDF
中国耕地保护制度70年:历史嬗变、现实探源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92
8
作者 牛善栋 方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2,共12页
研究目的: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嬗变过程,凝练政策演化的综合归因和隐性规律,廓清新时代耕地保护方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意识觉醒-概念深化-制度发... 研究目的: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嬗变过程,凝练政策演化的综合归因和隐性规律,廓清新时代耕地保护方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意识觉醒-概念深化-制度发展-转型完善"的过程;(2)耕地保护制度的内涵变革呈现出从"数量"转变为"数量+质量",再跃迁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均衡管理,完成了由"国策-基本国策-生命线-红线"的地位进阶;(3)耕地保护的现实障碍主要源于行政体制、资源本底、质量风险和生态健康4大逻辑本体。研究结论:耕地保护面临体制效能发挥不充分和区域空间不均衡的新矛盾,应加快形成"多元共同体+制度平台+科学测算+监管体系+学理认知"的耕地结构域保护多维交互优化路径,支撑新时代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发育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政策演进 现实探源 路径优化 归纳演绎
下载PDF
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4
9
作者 佘丽敏 谢炳庚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90,共4页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需要。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调整村镇居民点用地、开展农地整理和废弃地复垦、开发宜农荒地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 ,严格控...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需要。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调整村镇居民点用地、开展农地整理和废弃地复垦、开发宜农荒地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加快建立保护耕地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审批管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 耕地保护 中国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74
10
作者 孔祥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厘清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并明确实现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推理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存在空间适宜性差、作土垂直关系紊乱、生产生态功能失衡等问题。... 研究目的:厘清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并明确实现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推理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存在空间适宜性差、作土垂直关系紊乱、生产生态功能失衡等问题。(2)聚焦耕地保护新要求,中国耕地保护生态治理核心内涵包括“耕地空间适宜性、作土垂直关系匹配性、耕地生产生态功能协调性”等三个方面。(3)实现路径包括科学技术领域突破、部门形成合力、政策对接融合转型、区域之间协同共进等。(4)保护与治理工具包括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提升耕地空间适宜性;调整粮食生产布局、确定合理复种指数等强化作土垂直关系的匹配性;对耕地生产空间进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和灌溉投入强度,优化耕地功能的协调性;建立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实现三性协同。研究结论:中国耕地保护从单独侧重数量、质量保护进入到保护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阶段,要建立起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的全流程治理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生态治理 内涵 路径
下载PDF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内涵及路径探析 被引量:72
11
作者 祖健 郝晋珉 +4 位作者 陈丽 张益宾 王娟 康丽婷 郭稷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95,共12页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实质是全面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监督、鼓励和引导耕地使用者集约化、绿色化利用耕地资源,使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地要素特性稳定且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状态。2)三位一体保护路径设计:树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视角的保护理念,采取分区分级保护机制,健全耕地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农户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行为,实时监测系统中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态,最终实现我国全方位耕地保护格局。此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耕地保护 三位一体 农田生态系统 可持续利用 保护路径
原文传递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测算——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 被引量:68
12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00-1408,共9页
本文基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作用过程及其形态等特征的不同,重构了耕地利用效益体系,并从外部性供体、受体出发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概念、类型、影响及其补偿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同时提出了耕地保护外部性测算的思路和方法。以... 本文基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作用过程及其形态等特征的不同,重构了耕地利用效益体系,并从外部性供体、受体出发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概念、类型、影响及其补偿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同时提出了耕地保护外部性测算的思路和方法。以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区域,以2006年为研究时段,运用综合方法和条件价值法对其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利用效益体系中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该外部性促进耕地非农化速度进一步加快;②耕地保护总体外部性包括区内外部性和区际外部性,耕地保护总体外部性补偿依赖于区内外部性和区际外部性实现程度;③基于综合方法测算出的焦作市2006年耕地保护外部性为15542.3元/hm2,基于CVM测算出的焦作市2006年耕地保护外部性为1020.4元/hm2,该测算结果可作为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的最高和最低标准;④耕地保护区际外部性测算表明,孟州市、沁阳市、武陟县、温县和修武县是耕地保护外部性盈余县(市),属于区际补偿输入区,市辖区和博爱县是耕地保护外部性赤字县(区),属于区际补偿输出区;⑤应在耕地保护外部性测算基础上,尽快建立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外部性 测算 综合方法 条件价值法
原文传递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 被引量:67
13
作者 汤怀志 桑玲玲 郧文聚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644,共8页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重要补救措施。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占用耕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困境,地方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破坏生...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重要补救措施。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占用耕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困境,地方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破坏生态等异化行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在耕地保护制度转型的大背景下,必须深刻理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长期性、极端性和复杂性,明确耕地占补平衡在保护耕地资源、优化国土空间、促进均衡发展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全社会耕地资源认知水平,加快形成以耕地质量和产能为核心的占补平衡新体系、差异化耕地占补平衡调控机制、生态优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体系;实施中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重大科技行动,强化耕地资源全要素监测监管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我国耕地保护监督的科学决策与智慧管理水平,支撑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资源安全 耕地占补平衡 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
原文传递
面向新时代的耕地保护矛盾与创新应对 被引量:67
14
作者 漆信贤 张志宏 黄贤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5,共7页
研究目的:基于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分析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新矛盾,为支撑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耕地保护战略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目标及其演... 研究目的:基于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分析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新矛盾,为支撑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耕地保护战略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目标及其演进,结合新时代耕地保护所面临的美好生活高要求、贸易争端复杂性和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新形势,揭示中国耕地保护在美好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农业技术进步和全球耕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研究结论:耕地资源的有限性短缺将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耕地资源要素对于2035年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主要是:以格局优化统筹全国耕地资源保护新空间;以耕地生态健康提升耕地综合产能;以海外耕地资源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保护 新时代 生态文明 矛盾 应对
下载PDF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 被引量:60
15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李景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20,共8页
作为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采取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由于耕地保护产权不清,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所达到的效果与预期间存在较大差距。界定耕地保护产权和建立区域补偿机制,以利于耕... 作为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采取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由于耕地保护产权不清,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所达到的效果与预期间存在较大差距。界定耕地保护产权和建立区域补偿机制,以利于耕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制度变迁 绩效 产权不清
下载PDF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66
16
作者 谭永忠 何巨 +2 位作者 岳文泽 张亮 王庆日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长期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是中国的耕地面积到底是多少,一直是个谜,特别是在耕地面积出现几十年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居然比调查前多出了2亿多亩。论文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的耕地面积数据... 长期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是中国的耕地面积到底是多少,一直是个谜,特别是在耕地面积出现几十年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居然比调查前多出了2亿多亩。论文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的耕地面积数据,从耕地总面积和不同类型的耕地面积两个维度,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耕地面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从区域尺度来看,"二调"多出的2亿多亩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几近一半,华南是唯一减少的区域;从省级尺度来看,26个省份耕地面积增加,以东北三省和新疆、内蒙古居多,京沪苏粤陕出现减少,尤以苏粤为甚;从市级和县级尺度来看,耕地增减空间集聚明显,耕地增加的地市和县市均以东北最为集中,耕地减少的地市以珠三角和长三角最为集中,耕地减少的县级单元以粤苏云三省最为集中。2)耕地的三种类型都出现增加,但旱地最多(53%)、水田最少(10%);水田和水浇地均"北增南减";旱地的增减主要分布在北方,且增减的空间分布都非常集中,东北增加较多,黄淮海平原减少较多。耕地分布重心的持续北移,加剧了水土资源的不协调性,从而影响耕地的质量,未来中国政府在高度关注耕地数量变化的同时,更应强化耕地质量的提高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面积变化 空间格局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
原文传递
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17
作者 王跃 陈亚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苏州市郊区村镇密布,基本上呈一里一村。在近20年的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下,村镇面积也逐步扩大,但众多村镇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未变。在苏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及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下,村镇的传统分布格局必须... 苏州市郊区村镇密布,基本上呈一里一村。在近20年的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下,村镇面积也逐步扩大,但众多村镇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未变。在苏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及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下,村镇的传统分布格局必须有所调整,否则会影响小康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地区的顺利实现。为此,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苏州城郊390个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村镇面积、面积等级、密度以及村镇之间距离。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本区村镇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表现规律,分析了进行苏州郊区村镇布局调整的可能性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进行村镇布局调整的决策方法,从地理科学角度为苏州地区耕地保护和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 分布特征 城郊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空间分布格局 布局调整 可持续发展 GIS技术 保护耕地 社会目标 小康目标 特征参数 统计分析 表现规律 决策方法 技术支持 科学发展 城乡统筹 耕地保护 苏州地区 地理科学 苏州市
下载PDF
当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51
18
作者 陈美球 周丙娟 +3 位作者 邓爱珍 刘中婷 吴萍 何维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调动农户的耕地保护性,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主动性和责任心,对我国耕地保护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江西省16个县(区、市)952户农... 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调动农户的耕地保护性,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主动性和责任心,对我国耕地保护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江西省16个县(区、市)952户农户的实证调查数据,从对国家耕地政策认识、耕地征用意愿、耕地保护责任认识、耕地质量保护投入等方面剖析了当前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现状,并进而提出调动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户 积极性 实证
下载PDF
我国耕地保护的绩效评价及其省际差异分析 被引量:52
19
作者 吴泽斌 刘卫东 +1 位作者 罗文斌 汪友结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85-1793,共9页
在界定耕地保护绩效内涵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建立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协调度计算函数建构评价模型,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样本,对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保护PSR系统的协调性反映了... 在界定耕地保护绩效内涵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建立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协调度计算函数建构评价模型,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样本,对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保护PSR系统的协调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的"原因-效应-响应"配合程度,可用来度量耕地保护的绩效水平;②耕地保护的PSR系统协调度最高为黑龙江(1.6794),最低为海南(1.4512),平均协调度1.6100。耕地保护绩效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保护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外在压力和耕地资源禀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③在耕地保护制度安排中应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调控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把土地利用分区和土地利用收益分配相结合,建立区域间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强化对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的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绩效评价 PSR 协调度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52
20
作者 刘桃菊 陈美球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37,47,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为耕地保护制度落地提供积极参考。研究方法:系统推论。研究结果:基于耕地保护制度是一项关乎整个国计民生的战略全局性公共制度,以及耕地具有位置固定、可永续利用、资...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为耕地保护制度落地提供积极参考。研究方法:系统推论。研究结果:基于耕地保护制度是一项关乎整个国计民生的战略全局性公共制度,以及耕地具有位置固定、可永续利用、资源稀缺的明显特征,其制度执行力有独特的形成机理,目前无论是制度的明晰力、制度的知行力,还是制度的行动力、制度的督导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研究结论:要提升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力,应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内容体系,提高制度质量;提高耕地保护制度的社会认同度,营造执行氛围;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执行保障机制,激发执行动力;运用耕地保护现代科技手段,监督制度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制度执行力 现状 提升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