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自信”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崔乐泉 林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16,共9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倡导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倡导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变化"原则下的扬弃、继承与融合。研究认为,发展中国特色体育文化,最根本的就是坚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基因,建设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从延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使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传承 发展路径 文化自信 体育强国 十九大报告
原文传递
古镇保护、旅游利用和文化传承研究——以重庆洪安古镇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国胜 龙彬 余沁锶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60-565,574,共7页
文章以洪安历史名镇为例,对商贸衰落型古镇如何实施历史空间保护及文化传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古镇的地域文化、历史建筑和山水空间特色;分析了古镇保护中的文化生态衰微、自然生态退化、公共设施落后等根本性问题;从维护原真性、保护... 文章以洪安历史名镇为例,对商贸衰落型古镇如何实施历史空间保护及文化传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古镇的地域文化、历史建筑和山水空间特色;分析了古镇保护中的文化生态衰微、自然生态退化、公共设施落后等根本性问题;从维护原真性、保护整体性、增强宜居性、夯实底蕴性、增进宜游性等方面提出了的策略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安古镇 空间保护 文化传承 旅游利用
下载PDF
传承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伦理向度 被引量:9
3
作者 季国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6,共6页
遗产本质上具有伦理性,在历史主义保护传统中隐含着以传承为中心的伦理向度;同时,当代遗产保护运动中"人类遗产"理念和传承共同责任,又提升了遗产的公共性,揭示出了遗产保护中的当代共享向度。在历史主义保护占据主导地位的... 遗产本质上具有伦理性,在历史主义保护传统中隐含着以传承为中心的伦理向度;同时,当代遗产保护运动中"人类遗产"理念和传承共同责任,又提升了遗产的公共性,揭示出了遗产保护中的当代共享向度。在历史主义保护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当代人在遗产面前的主体共享诉求相对不足,近些年国际国内对这种现象有较多的批评和反思。在需要满足当代人共享愿望又不能废弃传承伦理向度的情况下,创新保护理念和方式,在利用中实现"文化再生产"也许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共享 文化遗产 保护伦理
原文传递
我国传统村落的历史生成 被引量:5
4
作者 曲凯音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村落作为我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统村落以其久远的建村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留存,极具中华文化的本源性和历史传承性,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特质。在传统村落的历史生成中,天然地理和独... 村落作为我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统村落以其久远的建村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留存,极具中华文化的本源性和历史传承性,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特质。在传统村落的历史生成中,天然地理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奠定了村落初元生成的基础;文化资源优势凝固了村落生成的根基;特定历史空间的屯田聚落以及由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宗族聚落等形成了我国传统村落独特的形成方式。我国传统村落的生成与变迁史,既是丰富与多样的中华文化不断厚积与传承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彰显与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村落文化 历史生成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与机遇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云芳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被全世界和全人类所珍视的共同文化财富,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知识服务机构尤应尽保护、传播之责。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是其应尽的职责,也为其自身发展和工作创新带来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民间竹马灯艺术在创意经济时代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3
6
作者 孔国庆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是现代文化创造的源泉。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越加重视,创造与提升民间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竹马灯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地方文化资源,对其... 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是现代文化创造的源泉。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越加重视,创造与提升民间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竹马灯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地方文化资源,对其保存与发展是我国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创意经济时代创意产业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创意经济 文化遗产 竹马灯
下载PDF
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威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民族博物馆是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窗口,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当前,我国民族博物馆恰逢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深... 民族博物馆是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窗口,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当前,我国民族博物馆恰逢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深入探讨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完善民族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对中国特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文化遗产 建设
下载PDF
传统商人文化传承与我国质量立法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永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9-48,共10页
振兴我国的质量事业,必须借助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商人文化资源。我国传统商人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清除奸商文化,将良贾文化(或儒商文化)弘扬光大是我国商人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但不难发现,目前事与愿违,当下中国奸商文化盛行... 振兴我国的质量事业,必须借助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商人文化资源。我国传统商人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清除奸商文化,将良贾文化(或儒商文化)弘扬光大是我国商人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但不难发现,目前事与愿违,当下中国奸商文化盛行,而良贾文化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与弘扬。这种状况是与我国当前质量立法的诸多缺陷分不开的,为了摆脱商人文化传承上的尴尬,更好地弘扬良贾文化,未来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一方面通过法律的激励措施加强对良贾文化的正面引导,允许儒商团体开展儒商认证,赋予儒商相应的法律优待,使其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志,从而形成使人人争当良商的局面;另一方面完善相关质量立法,用法律的手段去防御和打击奸商,使人人不敢为奸、不能为奸、不愿为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奸商 儒商 文化传承 质量法
下载PDF
焉支文化体系构建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世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0期32-34,共3页
焉支山是我国西部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自汉唐以来以"焉支"一词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焉支文化。本文试图从焉支文化内涵研究出发,通过对元狩二年霍去病奉汉武... 焉支山是我国西部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自汉唐以来以"焉支"一词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焉支文化。本文试图从焉支文化内涵研究出发,通过对元狩二年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征讨匈奴、隋炀帝西巡登焉支山举办空前盛世的"万国博览会"、天宝年间唐玄宗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等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查寻焉支文化历史传承的脉络及其演变。初步探析焉支文化的体系构建及其对山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支山 文化传承 文化构建
下载PDF
高校音乐教学中中国声乐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月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83-185,共3页
在声乐文化底蕴的传承和弘扬中,中国声乐文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灵魂和形式。通过对文化底蕴在声乐文化中的影响和作用,分析文化底蕴在中国声乐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探索了结合声乐教学实际体现文化底蕴的可行路径,同时展望中国声... 在声乐文化底蕴的传承和弘扬中,中国声乐文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灵魂和形式。通过对文化底蕴在声乐文化中的影响和作用,分析文化底蕴在中国声乐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探索了结合声乐教学实际体现文化底蕴的可行路径,同时展望中国声乐的发展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声乐 文化底蕴 传承 弘扬
下载PDF
中国文化遗产中“尝”的体验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兆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6,共4页
我国古代神话"神农尝百草"素为传统中医药学,即"本草学"公认的原始渊源和正宗典范。神话未可训,医药凭可据,此间逻辑是什么?"尝"。"神农"其实是古代"英雄祖先"的一个托名和借用,却... 我国古代神话"神农尝百草"素为传统中医药学,即"本草学"公认的原始渊源和正宗典范。神话未可训,医药凭可据,此间逻辑是什么?"尝"。"神农"其实是古代"英雄祖先"的一个托名和借用,却遗留下了一种在饮食与医药传统中的实践原则和尝试方式,具有中国式"实验科学"的意义。世人皆知中西医泾渭分明,却未能厘别其中的实验原则和方式的重大差异,仿佛"毒草"与"良药"之间并非绝对"二元对峙",都有待于讨论。本文借"神农尝百草"之故,讨论"尝"之于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丰富内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尝百草 本草学 文化遗产 荼毒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的审视与发展
12
作者 王成 翟一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大学体育面临定位、功能、价值等方面的困境,但同时,随着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进一步深入,终生体育观的逐步形成也给大学体育带来新机遇。大学体育,应当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重新认识大学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体育旨在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大学体育面临定位、功能、价值等方面的困境,但同时,随着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进一步深入,终生体育观的逐步形成也给大学体育带来新机遇。大学体育,应当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重新认识大学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体育旨在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培养"完整的人",而健康则是全面发展的副产品。新的发展阶段,大学体育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和建立大学体育的理论体系,充实和拓展大学体育的实践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我国文化遗产的区域划分及整合开发探析
13
作者 刘彤 张一诺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1-44,共4页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历史文化遗迹的产业化发展中,将文化遗产整合作为旅游项目推出的方式是最直接且收益明显的,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最佳方式。基于文化旅游视角,探讨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区域划分,在此...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历史文化遗迹的产业化发展中,将文化遗产整合作为旅游项目推出的方式是最直接且收益明显的,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最佳方式。基于文化旅游视角,探讨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区域文化遗产与旅游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对区域文化遗产进行归类整合,找寻整体开发的可能性,无疑是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文化遗产 区域划分 整合开发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64
14
作者 周亚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5,共10页
[目的 /意义]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非遗数字化的研究进展,为非遗数字化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过程]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形态研究三大方面,对非遗数字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并讨论现有研究重点与不足,包括以非遗数字... [目的 /意义]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非遗数字化的研究进展,为非遗数字化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过程]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形态研究三大方面,对非遗数字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并讨论现有研究重点与不足,包括以非遗数字化的技术与形态等应用研究为主,对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不足;多微观具体层面的研究,少宏观全局层面的研究;研究视角单一化,系统化多视角分析不足;重数字化资源建设保存,轻数字资源的传播和共享;等等。[结果/结论]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需要加强对非遗数字化基本理论与方法、综合影响的系统分析、跨专业多视角研究、共享与传播、受众群体、国内外最佳实践的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数字人文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 被引量:59
15
作者 崔峰 李明 王思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6-164,共9页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社区居民的感知能较真实地反映所在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对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保护与经济...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社区居民的感知能较真实地反映所在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对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垛田从总体上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但正面临着青年人不愿继续从事垛田耕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后继乏人的困境;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居民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影响的感知强于对社会影响的感知;垛田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关注社区居民的感知与利益诉求,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来协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经济社会发展 社区居民感知 垛田
下载PDF
非遗数字资源的元数据规范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7
16
作者 许鑫 张悦悦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20,34,共9页
对现有非遗元数据标准研究进行分析归纳,以国际通用的DC元数据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和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实际情况,从资源内容及属性、管理规范两个角度提炼出非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集,再根... 对现有非遗元数据标准研究进行分析归纳,以国际通用的DC元数据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和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实际情况,从资源内容及属性、管理规范两个角度提炼出非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集,再根据非遗特点进行元素扩展,从而构建一套更具兼容性、互操作性和非遗特色的元数据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RDF/XML实现该元数据方案的实例化,以瓯塑为例探讨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数据 RDF/XML 瓯塑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涵义、多样性及其与政府力量的关系 被引量:45
17
作者 安德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1,123,共9页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传承人"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传承人"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O力图通过文化的保护来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区都具有非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在传承和实践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协作,他们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促成了相关非遗项目的延续与实施。社区内部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国家文化传统、政治形态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可能很难避免政府力量主导的情况,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参与非遗保护的任何国家或地区忽视社区参与和引领的理由,相反,政府力量应该以一种"文化对话"的态度,尽量克服具体实践过程中强势干预的立场,最终促成非遗保护中社区主导的局面,并为普通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 单纯实践者 文化对话
原文传递
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 被引量:44
18
作者 刘娟 钱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09,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高校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评估 被引量:25
19
作者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9,共7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护民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又不能把这一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从前民俗学所讨论的对象,而需要对以往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加以整合。这种评估系统也应该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知识框架,一个大体兼容多...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护民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又不能把这一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从前民俗学所讨论的对象,而需要对以往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加以整合。这种评估系统也应该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知识框架,一个大体兼容多元保护目标的工作框架,以及能给政府和民间提供操作细则的实践方案。它的实践性决定它的生命力,这是它区别于以往民俗学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保护 民俗评估
下载PDF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遗数字资源聚合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仝召娟 许鑫 钱佳轶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26,共6页
简述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聚合相关技术,调研国内外图书馆利用关联数据进行资源聚合的相关应用与研究。详细阐述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聚合方案,具体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元数据标引、创建与发布、浏览与检索、多... 简述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聚合相关技术,调研国内外图书馆利用关联数据进行资源聚合的相关应用与研究。详细阐述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聚合方案,具体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元数据标引、创建与发布、浏览与检索、多维度聚合等。最后,以"瓯塑"为例设计并实现数字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聚合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数据 数字资源聚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图书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