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地壳结构和活动断裂探测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保金 何宏林 +5 位作者 石金虎 冉永康 袁洪克 谭雅丽 左莹 何银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66-3276,共11页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约36~42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区向太行山下倾伏.汤阴地堑是一个受汤东断裂控制的半地堑构造,其基底...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约36~42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区向太行山下倾伏.汤阴地堑是一个受汤东断裂控制的半地堑构造,其基底面形态与莫霍面展布呈"镜像"关系.汤东断裂是1条继承性的隐伏活动断裂,该断裂向上错断了埋深约20m的中更新世晚期地层,向下延伸至上地壳底部.综合分析深地震反射和已有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发现深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中-下地壳强反射层和壳幔过渡带反射,与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上出现的中-下地壳正负速度梯度变化层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本区中-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可能为一系列速度递变层或高低速物质的互变层,埋深约15~16km的强反射带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的转换带,壳幔过渡带的底界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该区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分析研究深浅构造关系、评价断裂的活动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阴地堑 深地震反射剖面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地质剖面 地壳结构和构造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壳幔结构探测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成科 张先康 +5 位作者 赵金仁 刘宝峰 张建狮 杨卓欣 海燕 孙国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2-820,共9页
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 ,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 ,以C2 界面为标志 ,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 1 9... 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 ,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 ,以C2 界面为标志 ,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 1 9— 2 3km ,P波速度为 6 0 0— 6 2 5km s;下部地壳厚 1 2— 1 7km ,它是由一个较均匀的速度层和一个厚 6— 9km的壳幔过渡层构成 .地壳厚度由敦化一带 31— 33km向东南逐渐增厚 ,至天池火山区最深达39km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存在低速体 ,其速度较周围介质低约为 0 1 5km s.利用地震剖面探测、地震CT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显示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内存在低速、低密度及低阻异常体 ,该异常体可能表明壳内岩浆囊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天池火山区 地震剖面 地壳结构 低速异常体 上地幔
下载PDF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reveal the crustal structures beneath Zoigê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folded orogenic belts 被引量:14
3
作者 JIA ShiXu,ZHANG XianKang,ZHAO JinRen,WANG FuYun,ZHANG ChengKe,XU ZhaoFan,PAN JiShun,LIU Zhi,PAN SuZhen & SUN GuoWei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enter,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Zhengzhou 450002,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Songpan-Garze massif is located at the turning position of tectonics from the nearly west-east direction to the nearly north-south direc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with Zoigê basin in the c... Songpan-Garze massif is located at the turning position of tectonics from the nearly west-east direction to the nearly north-south direc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with Zoigê basin in the centre of the massif.In this paper,we build a crustal structure model of Zoigê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folded orogenic belts using the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in this region.We also discus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basement in Zoigê basin,tectonic relations between Zoigê upland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folded orogenic belts,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hickening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and decoupling and relaxing processes in the crus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special "Mesozoic basement" is formed of Triassic rocks with high density (2.65-2.75 g/cm3) and high velocity (5.6 km/s) in Zoigê basin.Songpan-Garze tectonic massif was transformed into two types of tectonic units with different crustal structures,i.e.,relatively stable Zoigê upland basin and active folded orogenic belts around the basin,in the course of the crustal material of Tibetan Plateau flowing eastward and obstructed by surrounding stable blocks.The thickening of the crust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mainly occurred in the mid and lower crust,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low velocities and multiple reflectors obviously appears in the folded orogenic belts around Zoigê basin.It implies that the mid and lower crust underwent a strong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folded orogenic areas.The thickness of the crust is about 50 km in Zoigê basin and the folded orogenic belts at the both southern and northern sides of Zoigê basin.The "Mountain root" cannot be identified.It is inferred that during the later orogenic period the eastwards flowing deep materials moved clockwise along the relatively relaxing southern side around the eastern tectonic knot under the obstructing of surrounding rigid massifs,and it resulted in the strong stretching action of the folded orogenic belts around Z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igê BASIN folded OROGENIC belt deep seismic sounding BASEMENT structure crustal structure and tectonics
原文传递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 被引量:7
4
作者 顾勤平 许汉刚 +7 位作者 晏云翔 赵启光 李丽梅 孟科 杨浩 王金艳 蒋新 马董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5-843,共19页
新沂市作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和苏皖段的分段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的浅部结构、活动性、空间展布以及深浅构造关系,文中采用了中深、浅层地震勘探及初至波层析成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首先在新沂市南完成了... 新沂市作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和苏皖段的分段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的浅部结构、活动性、空间展布以及深浅构造关系,文中采用了中深、浅层地震勘探及初至波层析成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首先在新沂市南完成了1条长33km、覆盖次数>30次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同时利用共炮集记录上的初至波开展地壳浅部结构的层析成像研究,之后给出了跨断裂的3条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1条折射层析成像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段是一条由5条隐伏主干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具有"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样式。中深层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各主干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应关系和明显的第四纪活动,对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堑-垒状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揭示的地层界面形态和断裂浅部特征清楚,墨河-凌城断裂(F3)、新沂-新店断裂(F2)、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及山左口-泗洪断裂(F1)不仅断错了基岩顶界面,且第四纪以来存在活动迹象,尤其是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具有全新世的强活动特征。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新沂市及周缘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郯庐断裂新沂段的深浅构造组合关系及其活动性提供地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 初至波成像 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结构和构造 第四纪活动性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沧县隆起和黄骅坳陷及邻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特征
5
作者 秦晶晶 刘保金 +4 位作者 酆少英 徐锡伟 田一鸣 朱国军 左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26,共19页
为研究华北盆地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关系,跨冀中坳陷、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和埕宁隆起完成了1条长约2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和1条长66km的中-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表明,沿剖面地壳厚30~35km,且具有东薄西厚的分布特征,在... 为研究华北盆地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关系,跨冀中坳陷、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和埕宁隆起完成了1条长约2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和1条长66km的中-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表明,沿剖面地壳厚30~35km,且具有东薄西厚的分布特征,在冀中坳陷下方,莫霍面出现明显上隆,其隆起幅度为2~3km。研究区上地壳反射结构具有凹隆相间的展布特征,多条规模较大的断裂隐伏于华北盆地之下,对该区隆起和坳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剖面上一系列与主断裂同向或反向的次级断裂将研究区的上地壳切割为多个次级小型地堑或半地堑断陷,导致整个华北盆地的上地壳结构复杂化。下地壳反射结构由一系列反射能量变化较大、横向上不能稳定成层、产状复杂多变的反射事件构成,这与反射能量强、横向连续性好及产状近水平展布的上地壳反射明显不同,暗示研究区上、下地壳物质有着明显不同的形成环境、变形方式和温压条件。中-浅层地震剖面和深地震反射剖面共同揭示的太行山山前断裂表现为一条低角度的大型铲形正断层,向下可与太行山东缘向E缓倾的大型滑脱构造(拆离断层)相联系;沧西断裂、沧东断裂和埕西断裂作为沧县隆起、黄骅坳陷、埕宁隆起的边界断裂,控制了该区堑、垒构造的形成与发展,是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推测其深部终止于深约18km的壳内解耦面上。文中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理解华北盆地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分析研究区深、浅断裂构造关系提供地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县隆起 黄骅坳陷 冀中坳陷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结构和构造
下载PDF
南海重力异常特征及其显著的构造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淑玲 孟小红 +1 位作者 郭良辉 姚长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4-1161,共8页
在南海地区地震测深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重力异常可以研究南海大范围的深部地壳结构及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基于空间重力异常,结合最新的地形、沉积物厚度及地震测深等数据,分别从地震约束的莫霍面反演和无约束的三维相关成像两个视角... 在南海地区地震测深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重力异常可以研究南海大范围的深部地壳结构及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基于空间重力异常,结合最新的地形、沉积物厚度及地震测深等数据,分别从地震约束的莫霍面反演和无约束的三维相关成像两个视角研究南海的地壳结构,利用壳幔界面起伏、地壳厚度及三维等效密度分布来探讨地壳结构的纵横向变化。同时,联合采用延拓、水平梯度及线性构造增强滤波方法聚焦重力异常中的区域线性特征,突出显示了反映地壳横向变化的深断裂、洋陆转换边界、海盆扩张轴等线性构造的展布。重力解释与贯穿南海南北的广州-巴拉望地学断面对比表明,重力异常反演及异常的区域线性特征,较好地揭示了南海海域大范围的地壳结构与区域构造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重力异常 地壳结构 区域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