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块开合说——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新思维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9-455,共7页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看到它的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会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看到它的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会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造说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思潮。本文概括了它的基本观点,强调了开合中的多模式、多旋回,开合中的非封闭性及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说 断块说 开合说 地壳-岩石圈 陆洋地壳转化
下载PDF
断块开合说——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新思维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要看到其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合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要看到其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合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造说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思潮。本文概括了其基本观点,强调了开合中的多模式、多旋回和非封闭性、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说 断块说 开合说 地壳-岩石圈 陆洋地壳转化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课程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3
作者 石强 周煜欣 +2 位作者 倪嘉齐 丁丁 赵忠海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6期110-113,共4页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岩石中的构造变形特征,可以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诸多问题。地质构造是赋存于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层或地质体在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过程中形成,这些变形作用的过程一般看不见、...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岩石中的构造变形特征,可以解决地球科学领域的诸多问题。地质构造是赋存于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层或地质体在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过程中形成,这些变形作用的过程一般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通过实验再现,导致课程具有抽象性强、系统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的建设,能够在多学科、多技术协同支持下构建全三维、多信息、精细化的地质构造模型,模拟构造变形过程的真实自然场景,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结合 构造地质学 理论-实践教学 构造变形 地壳或岩石圈
下载PDF
东北亚南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轮廓 被引量:63
4
作者 葛肖虹 马文璞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2-228,共17页
东北亚南区是西太平洋构造带、北美大陆板块(或鄂霍次克板块)与中亚造山带、中朝、扬子板块等交汇部位,在泛大陆(Pangaea)拼合、裂解的宏观背景下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事件的叠加,构造面貌比较复杂。包括朝鲜半岛在内,许多中—... 东北亚南区是西太平洋构造带、北美大陆板块(或鄂霍次克板块)与中亚造山带、中朝、扬子板块等交汇部位,在泛大陆(Pangaea)拼合、裂解的宏观背景下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事件的叠加,构造面貌比较复杂。包括朝鲜半岛在内,许多中—小型陆块的构造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笔者根据近年来SHRIMP测年信息、生物古地理和相邻构造带的延伸,认为朝鲜半岛、日本飞驒—隐歧地块古生代应该归属于中朝板块;萨哈林岛—日本北海道归属于北美板块;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古生代归属于西伯利亚板块。20世纪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把本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发展同西太平洋壳向东北亚大陆的俯冲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相当多学者从东亚大陆本身的陆-陆碰撞-挤出-扩张来寻求晚中生代以来地壳-岩石圈减薄的地球动力学原因。本区经历了晚海西—印支期古亚洲洋消亡和晚燕山期(晚侏罗—早白垩世)南北大陆的陆-陆碰撞汇聚两个时期,使中亚造山带扩展到中朝板块北缘的阴山—燕山地区,使地壳增厚,形成与现今青藏高原类似的高原地貌;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本区地壳-岩石圈减薄,出现大规模伸展型盆-山结构,郯—庐断裂北延,出现左行走滑错移,东部陆缘俯冲增生、太平洋板块运动转向,引起的挤压变形,以及古近纪晚期大面积准平原化,黑龙江、吉林古近纪隆起边缘断陷盆地中的许多重、贵金属砂矿矿床也多半形成在此期;新近纪本区地壳-岩石圈进一步减薄,大陆裂谷扩展为东亚—西太平洋裂谷带,形成NNE向伸展型盆-山结构,日本海打开,西太平洋岛弧形成,早更新世末初步形成地形阶梯,晚更新世以后才形成了控制着地热与水系分布的现今地貌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块构造归属 南北大陆汇聚 地壳-岩石圈减薄 盆-山结构 现今地貌格架
下载PDF
从地壳上地幔构造看洋陆转换作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文采 宋海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共21页
根据近年来全球地壳上地幔探测的成果,分析了洋陆转换、地壳和岩石圈加厚的作用过程。洋陆转换作用可分为以下五个演化阶段:①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②海沟发生与早期俯冲;③俯冲带成熟与沟弧盆体系形成;④俯冲带汇聚和位移;⑤陆—岛... 根据近年来全球地壳上地幔探测的成果,分析了洋陆转换、地壳和岩石圈加厚的作用过程。洋陆转换作用可分为以下五个演化阶段:①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②海沟发生与早期俯冲;③俯冲带成熟与沟弧盆体系形成;④俯冲带汇聚和位移;⑤陆—岛碰撞和陆壳连接。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作用指发生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作用。包括沉积作用,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压裂,形成海沟等。海沟形成后陆缘转变为主动大陆边缘,大地构造机制转换为板块俯冲作用。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特征是海盆扩张和板块俯冲造成的洋壳缩短取得平衡。弧后盆地和弧后边缘海的打开,表明俯冲带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洋脊俯冲之后过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其特征是海盆逐渐缩小而且板块俯冲带汇聚。这里既有密集的俯冲带又有短期打开的边缘海岭;俯冲带不断位移,既可后撤也可前冲;俯冲板块经常发生断裂和拆沉。过成熟期的板块俯冲结果是边缘海微板块的萎缩。经过陆—岛碰撞,岛弧地壳增厚,与大陆板块连为一体,成为大陆内部的一个构造单元,即显生宙的"古洋—陆转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学 地壳上地幔探测 洋陆转换 地壳和岩石圈加厚 大陆增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