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1
1
作者 陈建平 王绪龙 +7 位作者 邓春萍 梁狄刚 张越迁 赵喆 倪云燕 支东明 杨海波 王屿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67,共31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分布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以Ⅱ型有机质为主,碳质泥岩和煤...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分布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以Ⅱ型有机质为主,碳质泥岩和煤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差。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轻,是盆地中最主要的烃源岩。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在盆地东部有机质丰度较高、以Ⅱ型有机质为主。侏罗系为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但以Ⅱ_2型和Ⅲ型有机质为主,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重。白垩系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有机质丰度中等,但以Ⅰ、Ⅱ型有机质为主。石炭系烃源岩目前主要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二叠系、三叠系烃源岩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在大部分地区未成熟—低成熟,只在南部与东部坳陷达到成熟—高成熟,白垩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目前也只在南部坳陷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准噶尔盆地目前发现了6大类典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很大差异。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第二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素轻(δ^(13)C<-29‰)、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第四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含量低且以C_(19)、C_(20)为主,藿烷系列丰富,伽马蜡烷极低,甾烷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十分丰富;第六类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烃源岩 有机质 成熟度 原油 碳同位素组成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 被引量:110
2
作者 陈建平 王绪龙 +7 位作者 邓春萍 梁狄刚 张越迁 赵喆 倪云燕 支东明 杨海波 王屿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1-450,共30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丰富,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为第二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腹部绝大多数原油与西北缘原油相似,但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伽马蜡烷等有差异,来源于不同凹陷的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少量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以C_(19)、C_(20)为主,藿烷丰富而伽马蜡烷极低,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为第四类原油,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东部存在5种类型原油,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与腹部地区绝大多数原油十分相似,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索组成轻,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来源于中上三叠统湖相烃源岩;第四类原油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混合类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贡献平均分别为20%、15%和65%。南缘存在4类典型原油,为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类原油,其中第二、第四类分别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丰富,来源于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原油,碳同位素组成δ^(13)C^28‰^-26‰,C_(27)、C_(28)、C_(29)甾烷呈"V"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来源于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有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前两类主要来源于二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原油 天然气 油气源 烃源灶 油气系统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 被引量:83
3
作者 丁明宇 黄健 李永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8,共5页
从青岛近岸海水中分离、筛选到 73株细菌和 10株真菌 ,并对其降解石油的能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多数菌具有明显的降解石油的能力 ,部分菌株对短链烷烃正己烷和芳香烃萘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 ,其中 ,有 3个菌株对石油的生物降解率... 从青岛近岸海水中分离、筛选到 73株细菌和 10株真菌 ,并对其降解石油的能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多数菌具有明显的降解石油的能力 ,部分菌株对短链烷烃正己烷和芳香烃萘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 ,其中 ,有 3个菌株对石油的生物降解率分别高达 5 8.35 %、6 2 .75 %、71.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生物降解 真菌 细菌 海上石油污染
下载PDF
原油裂解气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98
4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廖志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从油气生成理论和古油藏演化过程的讨论中引申出原油裂解气的问题。一般所说的原油裂解气主要是指古油藏演化中的原油裂解气 ,油藏中的原油由于后期深埋 ,必然发生裂解而形成天然气和沥青。这种原油裂解气只有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 从油气生成理论和古油藏演化过程的讨论中引申出原油裂解气的问题。一般所说的原油裂解气主要是指古油藏演化中的原油裂解气 ,油藏中的原油由于后期深埋 ,必然发生裂解而形成天然气和沥青。这种原油裂解气只有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 ,如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 ,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使早期形成的油藏埋藏很深导致原油裂解的产物。塔北隆起东部桑塔木断垒带的天然气与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同是源自寒武系烃源岩 ,但桑塔木天然气主要为干酪根裂解气 ,而和田河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 ,因此二者在天然气组成和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特征上存在差异 ,如虽然二者成熟度一致 ,但和田河气田天然气的非烃气体含量高于桑塔木天然气 ,其甲烷碳同位素值则比桑塔木天然气的轻。对于古油藏而言 ,原油裂解既对油藏起破坏作用 ,同时又可形成天然气藏的特殊气源。图 6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气 天然气勘探 油气生成 勘探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86
5
作者 段毅 吴保祥 +2 位作者 张辉 郑朝阳 王传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IR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资料指示了所研究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IR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资料指示了所研究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具有亲缘关系,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油层组。这些研究结果为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原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组成和分布特征 碳同位素 成因
下载PDF
塔里木发现和证实两种裂解气 被引量:80
6
作者 赵孟军 曾凡刚 +1 位作者 秦胜飞 卢双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东部的桑塔木断垒带的天然气与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为实例 ,讨论了两种来源成因的天然气———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组分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虽然塔北隆起东部与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都是寒武系烃源岩的产物 ,...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东部的桑塔木断垒带的天然气与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为实例 ,讨论了两种来源成因的天然气———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组分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虽然塔北隆起东部与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都是寒武系烃源岩的产物 ,但由于二者的生成过程不同 ,即塔北隆起东部天然气主要为干酪根裂解气 ,和田河气田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二次裂解气。因此二者在天然气组分及其碳同位素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如虽然二者成熟度一致 ,但和田河气田较之于塔北隆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成因 天然气组分 碳同位素 干酪根 原油 裂解
下载PDF
普适性结蜡模型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黄启玉 李瑜仙 张劲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9-462,共4页
根据原油在管道内流动特性及析蜡规律,提出了有效析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F检验法筛选了原油结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油黏度、管壁处剪切应力、温度梯度及管壁处蜡晶溶解度系数。利用9种原油室内环道结蜡实验数据,按照逐步线性回归的方... 根据原油在管道内流动特性及析蜡规律,提出了有效析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F检验法筛选了原油结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油黏度、管壁处剪切应力、温度梯度及管壁处蜡晶溶解度系数。利用9种原油室内环道结蜡实验数据,按照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含蜡原油的普适性结蜡模型。该模型不需进行结蜡模拟实验,只需根据原油的黏度、析蜡特性及密度等物性参数就可预测原油的结蜡规律。在未进行室内结蜡模拟实验的情况下,利用普适性结蜡模型预测了中宁—银川输油管道不同工况下沿线结蜡分布,并和现场运行参数进行了对比,平均误差为6.32%,最大误差为20%,预测结果为现场清管作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蜡沉积 输油管道 析蜡规律 结蜡模型 结蜡分布预测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和破乳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8
作者 夏立新 曹国英 +2 位作者 陆世维 张路 俞稼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3-627,共5页
本文从控制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些因素———界面膜、界面张力、双电层、空间位阻、固体粒子、液晶、油相溶解度、连续相粘度等方面综述了有关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些研究进展。对国内外有关原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也做了综述。同时 ,介绍了应用... 本文从控制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些因素———界面膜、界面张力、双电层、空间位阻、固体粒子、液晶、油相溶解度、连续相粘度等方面综述了有关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些研究进展。对国内外有关原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也做了综述。同时 ,介绍了应用于乳状液稳定性研究的新的实验技术和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破乳 研究进展 界面膜 稳定性 破乳剂 分散体系 石油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原油的含蜡量 被引量:55
9
作者 李鸿英 黄启玉 +1 位作者 张帆 张劲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2,66,共4页
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原油析蜡过程的热谱图 ,测定出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给出了根据DSC实验结果计算原油含蜡量和一定温度区间内原油析蜡量的方法。分别对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的原油进行了DSC热分析实... 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原油析蜡过程的热谱图 ,测定出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给出了根据DSC实验结果计算原油含蜡量和一定温度区间内原油析蜡量的方法。分别对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的原油进行了DSC热分析实验 ,根据其DSC热谱图计算了 3种原油的含蜡量以及不同温度区间内的原油析蜡量。其计算结果与采用RIPP 90方法 (氧化铝吸附法 )的测量结果对比表明 ,二者吻合较好 ,从而验证了DSC方法的可靠性。计算原油含蜡量方法的关键是选取DSC热谱图基线及确定蜡的平均结晶热。蜡的平均结晶热与原油中蜡的分子结构、碳数值等因素有关。胜利原油蜡的平均结晶热取 2 15J/g ;对未知分子结构的原油 ,建议蜡的平均结晶热取为 2 10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含蜡量 热分析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
下载PDF
原油中氯化物的来源分布及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0
作者 樊秀菊 朱建华 《炼油与化工》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原油中的无机氯化物主要以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形式存在,利用电脱盐装置可以有效地脱除这些氯化物。有机氯化物来自采油过程中使用的含氯助剂,早期研究认为有机氯主要分布在原油轻馏分中,近年研究表明有机氯的分布较为复杂,在原油的重馏... 原油中的无机氯化物主要以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形式存在,利用电脱盐装置可以有效地脱除这些氯化物。有机氯化物来自采油过程中使用的含氯助剂,早期研究认为有机氯主要分布在原油轻馏分中,近年研究表明有机氯的分布较为复杂,在原油的重馏分中也含有较大量的氯化物,且现有的电脱盐装置并不能有效地脱除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脱除有机氯化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氯化物 分布 脱氯
下载PDF
含硫原油炼制过程中活性硫腐蚀 被引量:51
11
作者 林海潮 余家康 +1 位作者 史志明 严川伟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41-345,共5页
原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 ,并含有相当数量的有害杂质 ,其中硫化合物等在原油炼制过程中对炼制设备有较为严重的腐蚀作用 .对含硫原油炼制过程中硫的主要存在形成以及活性硫的由来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阐述了炼制过程活性硫析出对腐蚀过... 原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 ,并含有相当数量的有害杂质 ,其中硫化合物等在原油炼制过程中对炼制设备有较为严重的腐蚀作用 .对含硫原油炼制过程中硫的主要存在形成以及活性硫的由来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阐述了炼制过程活性硫析出对腐蚀过程的加速作用 .为了对含硫原油在炼制过程中复杂的硫腐蚀过程和规律的深入认识 ,指出了应发展相应的在线监 /检测技术以及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硫腐蚀 综述
下载PDF
原油芳烃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被引量:62
12
作者 李水福 何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芴(硫芴、氧芴和芴)系列化合物被认为源于同一母质,他们的含量变化常被认为是原始沉积环境的反映。通过对南阳凹陷、江汉盆地、准噶尔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地区64个原油芳烃组分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分析,发现利用新图版... 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芴(硫芴、氧芴和芴)系列化合物被认为源于同一母质,他们的含量变化常被认为是原始沉积环境的反映。通过对南阳凹陷、江汉盆地、准噶尔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地区64个原油芳烃组分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分析,发现利用新图版来区分原油母质形成的原始环境,比用简单的三角图效果好;用硫芴系列/氧芴系列与姥植比作图来判别环境也能取得用伽马蜡烷指数与姥植比同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芳烃 三芴系列化合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几个应用实例 被引量:55
13
作者 黎茂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19,共9页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特别是其中的确定二次运移距离问题)是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中至关重要又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二次运移过程中,具有官能团、能形成氢键或其它离子键的化合物会通过液-固两相分配而进入输导层中的固相有机质和矿物基质,...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特别是其中的确定二次运移距离问题)是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中至关重要又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二次运移过程中,具有官能团、能形成氢键或其它离子键的化合物会通过液-固两相分配而进入输导层中的固相有机质和矿物基质,其中的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最有希望成为油气二次运移的化学示踪剂;但中性氮化合物的浓度和组成与特定原油的直线运移距离之间不应存在一成不变的关系。在应用咔唑类和苯并咔唑类参数研究某地区的二次运移距离或方向之前,一定要充分利用各项烃类参数首先确定原油的母源特征、成熟程度和成因类型,强调多馏分、多参数横向对比的重要性。以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盆地和威利斯顿盆地、中国的渤海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的油气二次运移研究为例,说明在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过程中,既要相信基本物理化学原理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坚持多学科、多项参数综合运用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二次运移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下载PDF
原油活性组分油水界面膜扩张粘弹性研究 被引量:44
14
作者 孙涛垒 彭勃 +4 位作者 许志明 张路 赵濉 李明远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 研究了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法(SFEF)从伊朗重质原油中分离的两个具有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的扩张粘弹性行为以及温度对体系扩张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分子量大的样品能在油水界面形成更为牢固的界面膜.从扩张模量幅度对扩张频率的双对数曲线和扩张模量相角的频率依赖关系可以推断所有实验体系界面膜的主要的弛豫过程不是扩散弛豫,而可能主要是通过吸脱附势垒的弛豫过程.温度对两个样品的扩张粘弹性参数都有强烈的影响.升高温度可以降低膜的强度和粘度,并且改变相角的频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张粘弹性 界面驰豫 界面活组分 超临界萃取分馏 原油 分离 温度 油水界面膜
下载PDF
高酸值原油环烷酸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42
15
作者 任晓光 宋永吉 +1 位作者 任绍梅 齐亮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对苏丹Fula-North-3B原油及馏份油中环烷酸的酸值、结构、分子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 结果表明:苏丹Fula-North-3B原油中环烷酸的酸值(以KOH计)在10~14 mg/g之间,结构均以一、二、三环为主,在350oC以上,除一、二、三环外,还含... 对苏丹Fula-North-3B原油及馏份油中环烷酸的酸值、结构、分子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 结果表明:苏丹Fula-North-3B原油中环烷酸的酸值(以KOH计)在10~14 mg/g之间,结构均以一、二、三环为主,在350oC以上,除一、二、三环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四、五环的环烷酸. 芳环含量很少, 烯烃双键含量也很少,环烷酸的构成主要是一元酸. 环烷酸的分子量分布情况与馏份的沸程趋势一致. 随着馏份变重,酸值增加、环烷酸的平均分子量增大、分布变宽、碳数范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环烷酸 结构 组成 酸值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微波消解-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和渣油中的铁、镍、铜和钠 被引量:49
16
作者 张金生 李丽华 金钦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0-694,共5页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解原油和渣油,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和渣油中的Fe、Ni、Cu、Na。考察了原油和渣油的最佳消解条件、各元素测定条件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方法对Fe、Ni、Cu和Na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2、42、2.0...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解原油和渣油,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和渣油中的Fe、Ni、Cu、Na。考察了原油和渣油的最佳消解条件、各元素测定条件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方法对Fe、Ni、Cu和Na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2、42、2.0和1.0μg/L;线性范围分别为0.1~100、0.15~50、0.01~5.0和0.006~2.0mg/L,应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中Fe、Ni、Cu和Na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9%、3.6%、5.5%和3.4%。微波消解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常规干法灰化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本方法省时、省酸、简便、快速,没有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油 渣油 测定方法 酸度
下载PDF
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47
17
作者 薛海涛 卢双舫 付晓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9,共6页
以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实验为基础,观察3种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特征和规律,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机理,提出以下观点:1)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在气体溶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对气体溶解度... 以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实验为基础,观察3种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特征和规律,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机理,提出以下观点:1)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在气体溶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对气体溶解度的贡献很小;2)气体分子可与烃类物质分子形成加合物分子,这个过程可看成是一个表观化学反应,其反应程度可以用一个平衡常数K来描述;3)先期形成的气体-烃加合物分子对后续的气体还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这种再溶解能力可以用一个二次作用系数α来描述;4)原油的性质用地面原油的密度、原油中烃的质量分数和烃的平均分子量来表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气体溶解的其他因素,推导出气体在原油中的摩尔溶解度理论方程和气油比的理论方程。经与实验数据对比,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氮气 原油 溶解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系油气主力源岩探讨 被引量:50
18
作者 陈建平 黄第藩 +1 位作者 李晋超 秦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煤系地层中的石油主要来源于煤系泥岩还是煤层的问题是目前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热点。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为例,深入研究了侏罗纪煤系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煤系泥岩很发育,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厚达400~1000... 煤系地层中的石油主要来源于煤系泥岩还是煤层的问题是目前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热点。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为例,深入研究了侏罗纪煤系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煤系泥岩很发育,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厚达400~1000 m,且生油潜力较高,主要生油层八道湾组热解生油潜量平均在4 mg/g左右,西山窑组也在2 mg/g左右,目前钻井获得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的成熟度R_0=0.6%~1.3%,具备了形成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和生成成熟原油的热演化条件。大多数煤系原油密度为0.75~0.85 g/cm^3,含蜡量5%~20%,硫含量<0.5%,饱和烃含量70%~90%,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较高,C_(21)^-/C_(22)^+>3,饱和烃ααα-C_(29)甾烷S/(S+R)值>0.4,芳烃甲基菲指数在0.4~0.8之间,原油碳同位素在-28‰—-25‰之间,总体看来以轻质、中蜡-低高蜡、低硫成熟原油为主。煤系原油与煤系泥岩具有十分相似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三环萜烷含量低且C_(22)以前低碳数高于C_(22)以后高碳数,Ts/Tm、C_(29)Ts/C_(29)藿烷、C_(30)重排藿烷/C_(30)藿烷值相对较高,而Tm/C_(30)藿烷、C_(31)藿烷/C_(30)藿烷值相对较低。煤和碳质泥岩的这些比值均与煤系原油及泥岩相反,甾烷和藿烷的分布也有明显差异。笔者认为煤系泥岩是主要油源岩,煤和碳质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煤系泥岩 油气田 吐哈盆地 油源岩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成因和气源分析 被引量:49
19
作者 朱俊章 施和生 +2 位作者 庞雄 秦成岗 高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6-459,共4页
指出: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组成差异较大,既有烃类含量很高的纯烃气藏,也有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藏和高含氮气藏;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值绝大多数小于-28‰,以混合气和油型气为主;甲烷碳同位素值介于-44.2‰~-33.6‰之间,C2+含量介... 指出: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组成差异较大,既有烃类含量很高的纯烃气藏,也有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藏和高含氮气藏;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值绝大多数小于-28‰,以混合气和油型气为主;甲烷碳同位素值介于-44.2‰~-33.6‰之间,C2+含量介于4.76%~10.98%之间,C1/(C2+C3)值介于6.28~21.44之间,大多属于高成熟—过成熟天然气;与天然气相伴生的高成熟凝析油具有较高的Pr/Ph值(2.58~6.38),双杜松烷有一定丰度,C304-甲基甾烷含量低,来自于恩平组烃源岩。利用ln(C1/C2)—ln(C2/C3)和(δ13C2-δ13C3)—ln(C2/C3)图版,结合油-气-岩的综合分析,认为番禺低隆起天然气以来自于恩平组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为主,以原油裂解气和文昌组烃源岩晚期干酪根裂解气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天然气成因 气源层 碳同位素 干酪根 原油 裂解
下载PDF
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原油的作用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翠竹 梁凤来 +2 位作者 张心平 刁虎欣 刘如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从大港炼油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NK X3,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 pH 4— 1 2的范围内和 40 0 0mg/L的高钙离子浓度及 1 5%的高盐浓度下仍维持原有表面活性。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在... 从大港炼油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NK X3,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 pH 4— 1 2的范围内和 40 0 0mg/L的高钙离子浓度及 1 5%的高盐浓度下仍维持原有表面活性。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在 1 2 0℃的高温下不失活。该产物可将水的表面张力由 76.6降至 35.5mN/m。其乳化活性值为 1 .50 ,临界胶束浓度 (CMC值 )为 30 .0mg/L。对高含胶质沥青质油的降粘率高达 50 %以上 ,增溶与脱附作用显著 ,可使油水互溶而形成水包油型乳化小滴。可使高含蜡油有效地乳化分散。这些特点有利于原油的增采和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 原油 微生物采油 脂肽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