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薯淀粉交联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常虎 刘振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10期43-46,共4页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环己烷和三氯甲烷为油相、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红薯淀粉交联微球,分别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结...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环己烷和三氯甲烷为油相、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红薯淀粉交联微球,分别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红薯淀粉交联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溶液浓度10%、MBAA用量0.4g、油水比5∶2、引发剂用量0.2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淀粉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 交联微球 制备 反相悬浮聚合 表征
下载PDF
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囡囡 杨旭霞 +3 位作者 吴丽娟 陈丽 杨光 吴昌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4-768,738,共6页
采用反相悬浮-化学交联的方法,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水溶液为分散相(水相),含有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表面活化剂的液体石蜡为连续相(油相),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为交联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 采用反相悬浮-化学交联的方法,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水溶液为分散相(水相),含有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表面活化剂的液体石蜡为连续相(油相),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为交联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聚乙烯醇交联微球(CPV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分析交联产物的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并分析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大小;利用表面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微球的表面接触角,分析微球的亲水性;并通过公式计算,考察微球表面所含羟基的数量以及微球的溶胀率。结果表明:微球表面含有大量活性羟基;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干燥的微球粒径大致分布在1~20μm,平均粒径为11.5μm;微球在生理盐水中30min达到吸水平衡,且饱和溶胀率为119.6%。在本文中使用无毒的STMP为交联剂,解决了传统依赖于醛类交联剂造成的生物相容性风险问题。因此,该种方法下制备的PVA微球适合于药物缓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三偏磷酸钠 交联微球
下载PDF
Ce(Ⅳ)盐引发丙烯腈在交联聚乙烯醇微球表面的接枝聚合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苏宇 高保娇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8-223,共6页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反相悬浮体系中采用直接交联反应成球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以硫酸铈铵为引发剂,在酸性溶液聚合体系中实施了丙烯腈(AN)在交联微球CPVA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粒CPVA-g-PAN,考察了主要因素对交联成球反...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反相悬浮体系中采用直接交联反应成球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以硫酸铈铵为引发剂,在酸性溶液聚合体系中实施了丙烯腈(AN)在交联微球CPVA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粒CPVA-g-PAN,考察了主要因素对交联成球反应与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分散剂用量及油水两相比是影响交联微球CPVA的主要因素。在Ce(Ⅳ)盐的氧化作用下,在含有大量羟基的CPVA微球表面会产生自由基,顺利地实现丙烯腈的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反应温度、铈盐浓度和H+离子浓度是影响接枝聚合反应的主要因素。在适宜条件下,可制得PAN接枝度为27 g/100 g的接枝微球CPVA-g-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丙烯腈 硫酸铈铵 交联微球 接枝聚合
下载PDF
两步后交联法制备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云峰 高保娇 +1 位作者 刘启发 胡国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2-337,共6页
以平均粒径为40μm的非交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CMPS)微球为出发物料,采用水解-轻度交联与重度交联两步骤的后交联方法,制备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前后微球化学结构的变化,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交联微球的形貌,... 以平均粒径为40μm的非交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CMPS)微球为出发物料,采用水解-轻度交联与重度交联两步骤的后交联方法,制备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前后微球化学结构的变化,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交联微球的形貌,重点考察了各种交联条件对微球交联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交联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先将非交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微球部分水解并轻度交联,然后使CMPS微球在良溶剂中溶胀,使用Friedel-Crafts催化剂,再度进行交联反应,可顺利地制得氯甲基化聚苯乙烯(CCMPS)交联微球;控制交联反应的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性质、催化剂种类与用量等,可获得交联度不同的微球,其球形度依然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 交联微球 FRIEDEL-CRAFTS反应
下载PDF
交联微球GMA/MMA的表面化学改性及卟啉在其上的固载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婧 高保娇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3,共7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交联共聚微球GMA/MMA。在此基础上,使用Brnsted酸对羟基苯甲醛(HBA)对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将HBA键合在交联微球表面,制得了化学改...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交联共聚微球GMA/MMA。在此基础上,使用Brnsted酸对羟基苯甲醛(HBA)对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将HBA键合在交联微球表面,制得了化学改性微球HBA-GMA/MMA;重点考察了主要反应条件对改性反应的影响,表明采用极性较强的溶剂并升高温度有利于改性反应的进行。随后以微球HBA-GMA/MMA、溶液中的苯甲醛衍生物及吡咯为共反应物,使Adler反应在固-液界面上进行,实现了卟啉在交联微球GMA/MMA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交联微球 化学改性 对羟基苯甲醛 卟啉
原文传递
壳聚糖交联微球对水中镍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铮 毕韶丹 徐冬梅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1,共4页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壳聚糖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微球对Ni2+的吸附性能及其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壳聚糖交联微球对Ni2+的吸附条件是25℃时,p H 7.0,在50 m L质量浓度为300 mg/L Ni2+溶液中,投加0.05 g吸附剂,吸附2 h,...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壳聚糖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微球对Ni2+的吸附性能及其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壳聚糖交联微球对Ni2+的吸附条件是25℃时,p H 7.0,在50 m L质量浓度为300 mg/L Ni2+溶液中,投加0.05 g吸附剂,吸附2 h,吸附量为45.65 mg/g。该微球经0.1 mol/L盐酸解吸后可再生,重复使用7次,吸附量仍可达原来的81.9%。微球良好的再生性显著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果,减少了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交联微球 镍离子 吸附
下载PDF
Highly Porous Crosslinked Poly(ester-anhydride) Microspheres with High Loading Efficiency
7
作者 Katarzyna Jaszcz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271-1282,共12页
Microparticles with diameter within the range of Dn = 26-38 μm were prepared from functional poly(ester- anhydride)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allyl groups in the side chains, using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tech... Microparticles with diameter within the range of Dn = 26-38 μm were prepared from functional poly(ester- anhydride)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allyl groups in the side chains, using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technique. Porous structure was obtained as the effect of photocrosslinking of aUyl groups. 2,2-Dimetoxy-2-phenylacetophenone (DMPA) (0.5 wt%-10 wt%) was used as a photoinitiator. The crosslinking was carried out by UV irradiation during the solvent evapor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crosslink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ent of insoluble part of samples and it was in the range of 18%-75%. Porosity of microparticles (in the range of 76%-88%) depended on the functionality of poly(ester- anhydride)s and amount of the photoinitiator used. The most porous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with use of 0.5 wt% of DMPA. Their flow ability expressed by Carr's index was excellent, and their theoretical mass mean aerodynamic diameters were acceptable for use in pulmonary drug delivery. The most porous particles were loaded with p-nitroaniline, theophilline or doxycycline. The loading efficiencies of drugs in porous microspheres were higher compared to nonporous ones. The porosity of loaded microparticles was slightly decreased, however their flow ability was still very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poly(ester-anhydride) crosslinkable microspheres Allyl groups Photocurring Porous structure.
原文传递
悬浮聚合法制备粒径可控的PGMA交联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萍 高保娇 杨晓峰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可控的以GMA为主单体的二元共聚物交联微球PGMA.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可控的以GMA为主单体的二元共聚物交联微球PGMA.考察了分散剂用量、搅拌速度、水油相比例、交联剂用量、NaCl用量等因素对成球性能、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成球最佳条件.采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球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加入电解质NaCl,采用悬浮聚合法并通过控制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极好、粒径在60~180μm范围内的交联微球P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悬浮聚合 交联微球
下载PDF
交联微球HEMA/NVP对大黄素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莹 刘婷婷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8-30,共3页
以微米级交联微球HEM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NVP(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固体吸附剂,对大黄素分子进行了吸附研究。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凭借常规氢键和π型氢键的作用力,吸附剂对大黄素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等温吸附满足Langmuir吸... 以微米级交联微球HEM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NVP(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固体吸附剂,对大黄素分子进行了吸附研究。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凭借常规氢键和π型氢键的作用力,吸附剂对大黄素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等温吸附满足Langmuir吸附模型;溶剂的极性以及温度都会对吸附作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作用 大黄素 吸附 交联微球
下载PDF
羧甲基化壳聚糖交联微球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邸宏伟 何花 +3 位作者 范超 张楠 董俊玲 王雅婷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1期16-17,21,共3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人们把注意转向了壳聚糖的研究。壳聚糖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对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但壳聚糖有水溶性差的缺点,必须对它进行改性。本论文以壳聚... 随着工业的发展,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人们把注意转向了壳聚糖的研究。壳聚糖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对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但壳聚糖有水溶性差的缺点,必须对它进行改性。本论文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羧甲基化,得到羧甲基化壳聚糖,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交联反应制得羧甲基化壳聚糖(CM-CTS)交联微球。红外光谱测试证明:所得产物为CM-CTS交联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发现制得的CM-CTS交联聚合物呈现球状。吸附测试发现,CM-CTS交联微球3 h内对Cu^(2+)吸附率达到90.4%。CM-CTS交联微球可以有效吸附污水中Cu^(2+),可以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甲基化壳聚糖 环氧氯丙烷 交联微球 重金属离子吸附
下载PDF
pH敏感型交联微球的制备
11
作者 张建平 郭建峰 +1 位作者 张尧 杨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0-374,共5页
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葡聚糖(Dex)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将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S)接枝到Dex上,得到接枝共聚物Dex-g-PSSS,再通过交联反应合成C(Dex-g-PSSS)微球。利用FTIR、光学显微镜、Zeta电... 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葡聚糖(Dex)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将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S)接枝到Dex上,得到接枝共聚物Dex-g-PSSS,再通过交联反应合成C(Dex-g-PSSS)微球。利用FTIR、光学显微镜、Zeta电位仪表征了试样的结构和形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PSSS接枝度的影响,考察了C(Dex-g-PSSS)微球在模拟胃液和结肠液中的溶胀率。表征结果显示,C(Dex-g-PSSS)微球为交联微球,其Zeta电位为绝对值较大的负值。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条件(硫酸铈铵浓度12 mmol/L、H+浓度0.08 mol/L、Dex 5 g、SSS 5 g、50℃,6 h)下,可得到接枝度为11.86 g(基于100 g Dex-g-PSSS)的PSSS。C(Dex-g-PSSS)微球有较明显的p H敏感性,它在模拟胃液中的溶胀率仅有134%,在模拟结肠液中的溶胀率可达到678%,是潜在的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 交联微球 葡聚糖 对苯乙烯磺酸钠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接枝聚合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的制备及其粒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机关 倪忠斌 +3 位作者 熊万斌 徐亚鹏 封姣 陈明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以亲水性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分散剂,在环己烷中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了微米级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PAMCMS)。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 PAMCMS 粒径的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得PAMCMS ... 以亲水性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分散剂,在环己烷中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了微米级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PAMCMS)。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 PAMCMS 粒径的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得PAMCMS 的平均粒径范围为5~175μm;考察了搅拌转速、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分散剂用量和环己烷与水体积比(油水比)等因素对 PAMCMS 粒径的影响,在反应温度50~65℃、反应时间4 h、N_2保护下,维持配方中其他物质的用量不变,增大搅拌转速、减少引发剂用量、增大分散剂用量、增大油水比,导致最终生成 PAMCMS 的粒径减小;并通过体积变化初步考察了 PAMCMS 的溶胀性能,PAMCMS 在水中能长时间保持溶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 反相悬浮聚合 溶胀性能 油田调剖堵水剂
下载PDF
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交联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和控释性能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颐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制备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交联微球,表征微球的微观结构和形态。方法利用滴入法制备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交联微球,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微球的微观结构和形态,以牛血清蛋白为药物模型,研究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结果可溶性甲... 目的制备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交联微球,表征微球的微观结构和形态。方法利用滴入法制备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交联微球,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微球的微观结构和形态,以牛血清蛋白为药物模型,研究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结果可溶性甲壳素与海藻酸钠进行了良好的混溶,并且在钙离子(Ca2+)溶剂环境下形成交联微球。该微球对药物的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海藻酸钠微球相比都有较大改善,包封率从42%提高到74%,药物缓释时间从4 h上升到24 h。结论可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微球的释药具有pH响应性,在pH为1.2的条件下释药慢,而在pH为7.0~7.4时释药快,可用于小肠或结肠定位缓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海藻酸钠交联微球 可溶性 制备 药物控释性能
下载PDF
RAFT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可控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媛 《检验检疫学刊》 2020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文采用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聚合的新方法制备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以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DC)为链转移剂,用无皂乳液聚合合成单分散可控聚苯乙烯... 本文采用一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聚合的新方法制备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以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DC)为链转移剂,用无皂乳液聚合合成单分散可控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分别研究了KPS/BDC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DVB浓度对微球的影响,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TR)、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及电位分析仪对微球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可控 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
下载PDF
反相悬浮交联共聚淀粉微球制备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李仲谨 赵新法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以K2S2O8-Na2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研究了可溶性淀粉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反相悬浮体系中的交联共聚反应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交联剂、淀粉、分散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动... 以K2S2O8-Na2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研究了可溶性淀粉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反相悬浮体系中的交联共聚反应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交联剂、淀粉、分散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动力学关系式确定为Rp∝[I]^0.89·[M]^1.45·[St]^0.73·[Sp]^0.70,交联剂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在交联共聚反应中,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同时存在。在30—50℃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9.85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淀粉微球 动力学 反相悬浮聚合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新型镍离子亲和色谱介质的制备及其性能考察
16
作者 徐莉莉 陈革豫 +5 位作者 张腾 张忠旗 韩广 李乾 赵金礼 刘建利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239,共8页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为载体基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N,N-二异丙基乙胺(DIEA)催化,将合成的Lys(Boc)-OEt、氯乙酸乙酯连接到微球上。经水解使羧基裸露,与Ni^(2+)螯合,制得新型镍离子亲和色谱介质。将其应用于Hi...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为载体基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N,N-二异丙基乙胺(DIEA)催化,将合成的Lys(Boc)-OEt、氯乙酸乙酯连接到微球上。经水解使羧基裸露,与Ni^(2+)螯合,制得新型镍离子亲和色谱介质。将其应用于His-Lys-Tyr三肽及Phe-His-Thr三肽纯化研究。以不含组氨酸的六肽作为杂质模型,用所制备的镍离子亲和介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镍离子亲和介质对两个含组氨酸的三肽具有很好的亲和作用,并实现了与不含组氨酸六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镍离子亲和色谱介质 含组氨酸短肽
下载PDF
水溶性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6
17
作者 赵怀珍 吴肇亮 +2 位作者 郑晓宇 林梅钦 李明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水溶性交联聚合物微球。交联比为0 1%、0 5%、1 0%时,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74 9、151 8、214 9nm。水化时间由0增至144h时,微球平均粒径由106 7nm增大到189 5nm。盐质量分数由0增至0 5%时,微球平均粒径由202 7nm减... 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水溶性交联聚合物微球。交联比为0 1%、0 5%、1 0%时,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74 9、151 8、214 9nm。水化时间由0增至144h时,微球平均粒径由106 7nm增大到189 5nm。盐质量分数由0增至0 5%时,微球平均粒径由202 7nm减小到93 5nm。微孔滤膜封堵性能随水化时间无明显变化,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岩心封堵实验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对气测渗透率为3 058μm2的岩心的流动阻力可达120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聚合 交联聚合物微球 交联比 水化时间
下载PDF
制备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新方法 被引量:43
18
作者 申艳玲 杨云峰 +1 位作者 高保娇 李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0-583,共4页
使用Lewis酸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白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含量接近17%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 使用Lewis酸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白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氯含量接近17%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氯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白球氯甲基化过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1)影响白球的氯甲基化程度;(2)抑制或促进分子链之间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进一步交联,影响微球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1 4-二氯甲氧基丁烷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氯甲基化反应
下载PDF
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0
19
作者 韩德艳 蒋霞 谢长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751,共4页
以碳包铁作磁核,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研究磁性微球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对Pb2+和Cu2+的吸附量分别为72.0mg.g-1和48.3mg.g-1,磁性微球具有不易流失,易再生的特点.
关键词 交联壳聚糖 磁性微球 吸附 铜离子 铅离子
下载PDF
交联淀粉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磊 李仲谨 +1 位作者 赵新法 赖小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107,111,共5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交联淀粉微球(CSM),研究了CSM对Cu2+的吸附行为,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吸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SM对Cu2+吸...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交联淀粉微球(CSM),研究了CSM对Cu2+的吸附行为,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吸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SM对Cu2+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CSM通过物理吸附、配位吸附方式吸附Cu2+,吸附Cu2+使CSM结晶结构被进一步破坏,结晶度下降,CSM总体热稳定性下降,Cu2+对CSM主链的分解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淀粉微球 吸附 CU^2+ 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