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ation of functional health, mental well-being and cross-sex hormone use in a sample of Thai male-to-female transgendered persons (kathoeys)
1
作者 Louis J Gooren Tanapong Sungkaew Erik J Giltay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80-285,I0009,I0010,共8页
Transgender people sometimes use cross-sex hormones without medical supervision. The use of cross-sex hormones, as well as the functional health and mental well-being, among male-to-female transgendered people ('kat... Transgender people sometimes use cross-sex hormones without medical supervision. The use of cross-sex hormones, as well as the functional health and mental well-being, among male-to-female transgendered people ('kathoeys') in Chiang Mai, Thailand, was studied. Sixty kathoeys were interviewed regarding their use of cross-sex hormones and their familyrelationships. Individuals also completed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 Revised (LOT-R) to assess dispositional optimism, the Soci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 (SFQ) and the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36 (SF-36). Three categories were established as follows: those who never cross-dress, those who sometimes cross-dress and those who always cross-dress in public. Of the 60 subjects, 44 had used hormones for prolonged periods (9.7+6.1 years). Their use was related to the permanence of cross-dressing but unrelated to functional health and mental well-being. Fifty percent of subjects had overdosed on commonly used oral contraceptives. Three people used injectable oestrogen in a higher-than-recommended dose. Self-acceptance was high or reasonably good (83%) compared to no acceptance (17%), and neither was related to the permanence of cross-dressing. Their acceptance by parents and siblings was also relatively high (85% and 89%, respectively). The permanence of cross-dressing had no effect on the scores of optimism, SF-36 scores and social functioning. Acceptance by oneself or one's parents did not seem to affect most aspects of functional health and mental well-being, but non-acceptance by siblings generated lower scores on the social functioning and general mental health subscales. Stressors tended to include physical rather than social factors. In conclusion, the unsupervised use of cross-sex hormones was common among kathoeys, and 50% of the sample had overdosed on them. Acceptance was relatively good, except by siblings. New strategies are needed for a more responsible use of cross-sex horm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sex hormones functional health kathoeys OPTIMISM TRANSGENDER WELL-BEING
下载PDF
班级朋友对抑郁的影响:一项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游志麒 张凤娟 +2 位作者 范翠英 平凡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采用朋友提名和Beck抑郁问卷,以73个班级303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班级朋友网络中不同连接步数朋友的抑郁水平对个体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1)互选朋友数量对抑郁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在控制了互选朋友数量的影响后,互选朋友中是否存... 采用朋友提名和Beck抑郁问卷,以73个班级303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班级朋友网络中不同连接步数朋友的抑郁水平对个体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1)互选朋友数量对抑郁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在控制了互选朋友数量的影响后,互选朋友中是否存在抑郁者,对个体自身的抑郁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提名与被提名的直接朋友和两度距离朋友中,抑郁朋友数量对个体的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同性抑郁朋友的数量对个体的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异性抑郁朋友的数量对个体的抑郁则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抑郁朋友在班级朋友网络中的影响范围仅限两度距离以内(包括两度),且这种影响不受朋友关系方向的限制。随着抑郁朋友的数量增多,个体抑郁的风险也显著增加,然而抑郁朋友对个体抑郁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同性抑郁朋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班级朋友网络 同性朋友 异性朋友
原文传递
性别语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 被引量:7
3
作者 乔春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9-111,共3页
性别语言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探讨了性别语言差异的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其在语言功能上的反映和对跨性别交际的影响。从而使两性能正确认识性别语言差异,在交际中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敏感性,避免两性在跨性别交际中产生误解,推动两性... 性别语言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探讨了性别语言差异的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其在语言功能上的反映和对跨性别交际的影响。从而使两性能正确认识性别语言差异,在交际中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敏感性,避免两性在跨性别交际中产生误解,推动两性交际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语言差异 语言功能 跨性别交际 误解
下载PDF
性别文化差异给跨性别文化交际带来的矛盾与困惑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菊娥 张琳 《唐都学刊》 2006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别语言差异源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心理特征、性别角色、社会分工、社会偏见、以及权势和支配欲。性别差异不只是生物学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文化构建。不同...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别语言差异源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心理特征、性别角色、社会分工、社会偏见、以及权势和支配欲。性别差异不只是生物学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文化构建。不同的性别角色促使男性和女性获得各自的角色行为,成为不同性别文化的成员。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交际方略、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对容易导致交际失败的交际规则的敏感性以及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文化差异 跨性别文化交际 困惑 交际失败
下载PDF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跨性别差异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漪 袁俊娥 《金融教育研究》 2006年第S1期129-131,共3页
跨性别拒绝言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旨在讨论在拒绝异性的请求、邀请和建议时,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不同拒绝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进一步论证,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女性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方面要比... 跨性别拒绝言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旨在讨论在拒绝异性的请求、邀请和建议时,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不同拒绝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进一步论证,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女性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方面要比男性委婉而礼貌;只有在拒绝异性所提供的帮助时,男性比女性更委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绝 言语行为 跨性别差异
下载PDF
论言语交际中礼貌原则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晶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0-82,共3页
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一个重要的语用规则。然而语言学家发现在跨性别文化交际中男女遵循着不同的礼貌原则。这些差异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跨性别文化中的失误。本文试图根据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对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进行讨论,旨在揭示语... 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一个重要的语用规则。然而语言学家发现在跨性别文化交际中男女遵循着不同的礼貌原则。这些差异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跨性别文化中的失误。本文试图根据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对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进行讨论,旨在揭示语言交际中男女所处的不同地位及其所采取的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改进课堂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的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性别交际 礼貌原则 差异
下载PDF
多元视角下的异性友谊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宝沛 吴静 +1 位作者 何晓娜 李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85-1495,共11页
异性友谊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已有研究考察了一般异性友谊的特点、影响和维系,同时也考察了利友关系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影响。异性朋友可能会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带来消极影响,但这一影响可能具有文化差异。进化心理学取向的研... 异性友谊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已有研究考察了一般异性友谊的特点、影响和维系,同时也考察了利友关系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影响。异性朋友可能会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带来消极影响,但这一影响可能具有文化差异。进化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主要考察了异性友谊的进化功能,他们认为异性友谊能够帮助个体完成长期择偶目标或短期择偶目标,同时还能够为个体提供重要的择偶信息。未来研究有必要结合新出现的友谊理论,考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异性友谊,同时关注异性友谊中的个体差异变量,比如人际性行为取向、暗黑三合一性格和择偶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友谊 跨性别友谊 异性朋友 利友 社会关系 进化心理学
下载PDF
会话中性别语言差异及其对跨性别文化交际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淑琼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会话中性别的语言差异主要包括两性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及会话风格和策略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必然造成跨性别文化交际的障碍。性别语言差异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为避免交际误解 ,预防语用迁移的发生 。
关键词 会话风格 会话策略 语用迁移 性别语言 语言差异 跨性别文化交际 影响 英语
下载PDF
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与恋爱满意度: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9
作者 杨宝琰 王婷 +4 位作者 杨艺 邓羽彤 刘瑞芸 李怡 赵丽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对恋爱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异性关系质量感知和恋爱伴侣给予的需求满足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需求满足量表、投资模型量表对306名恋爱中的未婚人士进行调查。结果:①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对恋爱满意度... 目的:探讨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对恋爱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异性关系质量感知和恋爱伴侣给予的需求满足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需求满足量表、投资模型量表对306名恋爱中的未婚人士进行调查。结果:①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对恋爱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②异性关系质量感知在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与恋爱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③恋爱伴侣给予的需求满足在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与恋爱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恋爱伴侣给予的需求满足水平较低的个体,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对恋爱满意度的消极影响更大。结论:异性朋友给予的需求满足通过增加异性关系质量感知影响恋爱满意度,恋爱伴侣给予的需求满足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朋友 恋爱伴侣 需求满足 异性关系质量感知 恋爱满意度
原文传递
大学生跨性别交际困扰度的性别角色差异研究(英文)
10
作者 李茶 金赫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0X期207-208,212,共3页
假设双性化大学生在跨性别交际最为顺利,困扰程度最低。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性别角色测量,把研究对象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及未分化四个类型,并运用郑日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中"与... 假设双性化大学生在跨性别交际最为顺利,困扰程度最低。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性别角色测量,把研究对象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及未分化四个类型,并运用郑日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中"与异性交往"部分的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困扰程度进行考查。研究结果证实了假设,并发现未分化学生在跨性别交际中最易受阻,女性化学生比男性化学生更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跨性别交际 困扰程度 大学生 双性化
下载PDF
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英文)
11
作者 金晶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文以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依照心理学、交际学和伦理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交际中的语言形式展开了研究,分析了男女之间存在的语言差异。文章指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跨性别文化交际的障碍... 本文以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依照心理学、交际学和伦理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交际中的语言形式展开了研究,分析了男女之间存在的语言差异。文章指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跨性别文化交际的障碍。同时也简要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几方面原因及这一研究在跨性别交往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形式 性别差异 跨性别交际
下载PDF
汉语恭维言语行为性别差异分析
12
作者 陈亭伊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8期3-8,共6页
恭维语作为日常生活中高频率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一直以来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非英语专业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从"使用及接受频率、恭维及回应策略、句法... 恭维语作为日常生活中高频率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一直以来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非英语专业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从"使用及接受频率、恭维及回应策略、句法和词汇结构、内容或话题选择以及社会功能"五个方面对汉语恭维言语行为使用中的性别差异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多维角度探究其成因,找出某些规律性,帮助人们在跨性别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达到预期交际目的,并为相关语言教学工作者提供适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维语 性别差异 跨性别文化交际
下载PDF
甲骨文编码的线性结构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文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2,共6页
编码是解决甲骨文与计算机“对接”之间矛盾的惟一可行的方法。但目前汉字的编码方式、传统的以部首为主的汉字结构模式和甲骨文“象形”的思维定势难以适应甲骨文编码特点 ,为此笔者提出甲骨文编码“线性结构”的观点。以甲骨文最小的... 编码是解决甲骨文与计算机“对接”之间矛盾的惟一可行的方法。但目前汉字的编码方式、传统的以部首为主的汉字结构模式和甲骨文“象形”的思维定势难以适应甲骨文编码特点 ,为此笔者提出甲骨文编码“线性结构”的观点。以甲骨文最小的构形单位“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解析甲骨文结构 ,归纳出独立性、相触性、交叉性和对称性四个甲骨文线性结构特征 ,作为提取码元之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甲骨文编码方案 ,码元和键符使用很少 ,但却能全面涵盖甲骨文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编码 线性结构特征 独立性 相触性 交叉性 对称性
下载PDF
越南籍跨境暗娼艾滋病性病感染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波 农丽萍 +6 位作者 黄晓芳 刘楠楠 姚敏 张建明 闭素章 钟海东 李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了解越南籍跨境暗娼人群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感染情况,高危行为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 目的了解越南籍跨境暗娼人群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感染情况,高危行为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等方法,由经培训懂双语的外展人员对越南籍跨境暗娼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并采集静脉血3~5 ml进行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抗体检测,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其中HIV、梅毒感染状况及探讨影响越南籍跨境暗娼人群商业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可能因素。结果 92例调查对象中,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1.09%。调查对象均存在有多国商业性伴情况,每日接客数量为3个及以上者高达60.87%,最近1次和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80.44%和68.48%;有54.35%的调查对象,在最近1个月内与固定性伴(熟客)发生过性关系,最近1次和最近1个月每次性行为均无人使用安全套。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档/中档服务场所(OR=15.021,95%CI:2.820~80.023)是越南跨境暗娼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保护因素,首次性服务年龄≥30岁(OR=0.165,95%CI:0.042~0.651)、每日接客数量≥3个(OR=0.129,95%CI:0.023~0.737)是越南跨境暗娼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越南籍跨境暗娼人群普遍存在多国商业性伴情况,低档服务场所、每日接客数量较多、高年龄组的暗娼安全套使用频率较低。提示在今后干预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档次高危娱乐场所和高危性行为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籍 跨境暗娼 艾滋病 性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易装男性性接触者亚人群行为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玉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了解易装男性性接触者(MB)亚人群的行为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举办小型"家庭式"聚会活动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易装MB亚人群,由培训过的骨干志愿者进行面对面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0人,平均年龄31.15岁(19... 目的了解易装男性性接触者(MB)亚人群的行为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举办小型"家庭式"聚会活动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易装MB亚人群,由培训过的骨干志愿者进行面对面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0人,平均年龄31.15岁(19~55周岁),其中55.0%(11/20)为同性恋者,45.0%(9/20)为双性恋者;最近六个月内与男性性服务者平均19.3人(10~50人),性消费者平均7.1人(1~20人),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平均1.9人(1~4人)。最近1次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85.0%,最近六个月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率35.0%。结论男性性接触者(MSM)中MB性伴数高于一般MSM人群,不仅与男性有性行为,还为女性提供性服务,是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桥梁。迫切需要采取合理有效地干预方法,提高其艾滋病知晓率和安全套正确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易装男性性接触者 性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