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的网络电影:影游融合与“想象力消费”新趋势——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个案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1,共12页
后疫情时代,网络电影基于中小成本投资、快捷回收、网上播映热议等优势,表现出广阔的前景和蓬勃的生机。在当下网络电影发展和“想象力消费”崛起的新趋势中,网络电影《倩女幽魂:人间情》无疑具有代表性。该片尊重网生代受众的审美趣味... 后疫情时代,网络电影基于中小成本投资、快捷回收、网上播映热议等优势,表现出广阔的前景和蓬勃的生机。在当下网络电影发展和“想象力消费”崛起的新趋势中,网络电影《倩女幽魂:人间情》无疑具有代表性。该片尊重网生代受众的审美趣味与网络观影的特殊性,遵循网络大电影的创作逻辑,并在工业支撑下进行视觉奇观美学呈现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转化。作为青少年受众“重新部落化”与“象征性权力表达”的符号,此类影片还具有意识形态再生产功能,并包含了游戏美学、游戏文化等青年亚文化。该片昭示了魔幻玄幻类、影游融合类“想象力消费”电影符合后疫情受众审美新需求与“想象力消费”增长的趋势,对疫情后电影尤其是跨媒介改编、影游融合类网络电影的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电影 跨媒介改编 影游融合 电影工业美学 “想象力消费” 《倩女幽魂:人间情》 后疫情时代
下载PDF
“影游融合”与共同体美学 被引量:14
2
作者 饶曙光 兰健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70-80,共11页
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由高位运行步入平稳增长期,亟待通过异业融合,吸收外部行业知识,实现创制思维的革新和观众市场的扩容。基于这一语境,以互动电影、游戏改编电影以及电竞题材电影创制为路径的“影游融合”被赋予了较高的期望值。但目前... 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由高位运行步入平稳增长期,亟待通过异业融合,吸收外部行业知识,实现创制思维的革新和观众市场的扩容。基于这一语境,以互动电影、游戏改编电影以及电竞题材电影创制为路径的“影游融合”被赋予了较高的期望值。但目前来看,这几种路径并未达到应有的市场和产业预期。而依循共同体美学提供理论方法,超越单向度思维,在尊重电影和游戏两种媒介差异性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游戏“互动性”的本质逻辑;重视跨媒介改编过程中玩家的“作者”身份;走出“题材决定论”,按照从玩家群体内部看见和体验到的审美诉求和文化主张,完成影片的类型要素装配,才能使上述几种“影游融合”的路径实现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游融合 共同体美学 互动性 题材 作者身份 跨媒介消费
下载PDF
消费空间转向:跨媒体传播中的华莱坞电影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冰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3-160,共8页
社会化媒体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渗透开启了华莱坞电影传播的新阶段。在促使华莱坞电影跨地共赏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令身处不同地理空间的华莱坞电影消费者通过跨媒体传播实现更深层次的跨越与融合。从网络声浪到观影行动,网际间的多重协商与... 社会化媒体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渗透开启了华莱坞电影传播的新阶段。在促使华莱坞电影跨地共赏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令身处不同地理空间的华莱坞电影消费者通过跨媒体传播实现更深层次的跨越与融合。从网络声浪到观影行动,网际间的多重协商与不可见,令华莱坞电影在跨媒体传播与观影实践中形塑影像文化的多样性,而情感动员与消费选择的变迁更推进地理与身份"边界"意识的日益消解,形成新的"双重跨地性"。与此同时,消费空间的转向令华莱坞电影呈现出媒介形式多元化、事件构成杂合化、空间互动模糊化、区域交流概念化、传播趋向融合化的新特征,促使华莱坞电影观众在日常生活空间中建立联系,并在网络消费空间中形成新的互动,塑造了今日华莱坞电影消费生态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体传播 华莱坞电影 消费空间转向 观影实践 全球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