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逐跳跨层拥塞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国伟 张岩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08-109,115,共3页
给出一种逐跳跨层拥塞控制机制,依据检测缓冲区占用率和拥塞度所获得的拥塞信息,在传输层开环逐跳速率控制的基础上,自适应地调整节点MAC层信道接入优先级,使整个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根据局部的拥塞状态调整信息发送速率。NS2仿真结果表... 给出一种逐跳跨层拥塞控制机制,依据检测缓冲区占用率和拥塞度所获得的拥塞信息,在传输层开环逐跳速率控制的基础上,自适应地调整节点MAC层信道接入优先级,使整个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根据局部的拥塞状态调整信息发送速率。NS2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提高网络性能和拥塞控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跨层控制 信道接入优先级 拥塞检测 拥塞控制
下载PDF
无线传感网络中跨层传输优化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明阳 陈京 +2 位作者 张明川 郑瑞娟 吴庆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0,共6页
针对当前无线传感网络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传输优化策略。该策略基于跨层访问机制,利用网络各层之间虚拟的信息交互管道,实现层间信息的直接交互。引入自律计算思想和反馈机制,利用跨层访问获取网络各层状况,实... 针对当前无线传感网络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传输优化策略。该策略基于跨层访问机制,利用网络各层之间虚拟的信息交互管道,实现层间信息的直接交互。引入自律计算思想和反馈机制,利用跨层访问获取网络各层状况,实现网络传输的自适应调节,达到提高网络传输效率的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网络传输优化策略与传统的分层访问机制相比,在提高传输效率、均衡网络能耗以及提升网络整体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优化 跨层访问 自适应 自律反馈
下载PDF
5G物联网接入及数据传输的跨层建模与性能分析
3
作者 郭泓志 詹文 孙兴华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8-624,共7页
物联网设备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对5G承载链路的建立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有效支撑海量物联网通信,综合考虑海量承载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过程,借助离散时间排队论,围绕5G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及无线资源控制... 物联网设备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对5G承载链路的建立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有效支撑海量物联网通信,综合考虑海量承载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过程,借助离散时间排队论,围绕5G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层协议,对设备的随机接入和数据传输过程构建排队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了能量效率和数据吞吐量等关键性能指标关于数据传输速率、节点数据到达率、不活跃定时器等系统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为分析海量设备通信场景提供了跨协议层数学模型的支撑,对该场景下网络参数配置方案的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层建模 随机接入 数据传输 性能分析 离散时间排队论
下载PDF
基于链路状态感知的跨层协议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庆华 徐子平 沈越泓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416-3419,共4页
无线Ad Hoc网络中,TCP拥塞窗口增长速度过快是导致链路冲突和路由失效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此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根据链路冲突状态自适应调整TCP窗口增长机制和路由失效判决策略的跨层协议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跨... 无线Ad Hoc网络中,TCP拥塞窗口增长速度过快是导致链路冲突和路由失效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此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根据链路冲突状态自适应调整TCP窗口增长机制和路由失效判决策略的跨层协议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跨层协议能显著的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并减小网络时延,而且能适用于不同拓扑和不同负载的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网络 跨层设计 MAC TCP DSR
下载PDF
Cross-layer optimization in ultra wideband networks
5
作者 WU Qi BI JingPing +3 位作者 GUO ZiHua XIONG YongQiang ZHANG Qian LI ZhongCheng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7年第5期760-770,共11页
Ultra wideband (UWB) network brings both chance and challenge to personal are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ompared with other IEEE 802 small range wireless protocols (such as WLAN and Bluetooth), UWB has both extrem... Ultra wideband (UWB) network brings both chance and challenge to personal are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ompared with other IEEE 802 small range wireless protocols (such as WLAN and Bluetooth), UWB has both extremely high bandwidth (up to 480 Mbpa) and low radiation. Moreover, the structured MAC layer of UWB i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to WLAN. The top one is that only when two UWB devices belong to the same piconet can the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directly, which means that we must jointly consider topology formation and routing when deploying UWB networks becaus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outing and topology formation makes separate optimization ineff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optimize UWB network from a cross-layer point of view. Specifically, given devic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raffic requirement, we want to form piconets and determine routing jointly, to maximize the overall throughput. We formulate the problem of joint optimization to mixed-integer programming and give a practical lower bound that is very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upper bound in our simulation. Furthermore, our lower bound is much better than an algorithm that only considers topology formation in UWB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 wideb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cross-layer design topology formation PICONET
原文传递
Link Layer Correction Techniques and Impact on TCP’s Performance in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6
作者 Purvang Dalal Mohanchur Sarkar +1 位作者 Kankar Dasgupta Nikhil Kothari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2014年第2期49-60,共12页
TCP performance degrades when end-to-end connections extend over wireless link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Bit Error Rate and intermittent connectivity. Such degradation is mainly accounted for TCP’s unnecessary... TCP performance degrades when end-to-end connections extend over wireless link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Bit Error Rate and intermittent connectivity. Such degradation is mainly accounted for TCP’s unnecessary congestion control actions while attempting TCP loss recovery. Several independent link loss recovery approaches are proposed by researchers to reduce number of losses visible at TCP. 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esented a survey of loss mitigation techniques at wireless link layer. Secondl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TCP through Type 0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mechanism in erroneous Wireless LAN is presented. In particular,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wireless errors introduced over IEEE 802.11 link using a well-established 2-State Markov model. TCP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under different settings for maximum link retransmissions allowed for each fram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link retransmission improves TCP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losses perceived at TCP sender. However, such improvemen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effect on other TCP parameters that may cost a lot in return under extreme network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is made to observe impact of link retransmissions on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TCP flows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ignifies the scope for maximizing TCP’s throughput at the least possible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less LAN cross-layer Scheme Medium access Control ROUND TRIP Time Bandwidth Estimation
下载PDF
基于跨层信息的C-V2X缓存分配算法
7
作者 陈秉试 《长江信息通信》 2023年第1期29-32,共4页
针对城市场景的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C-V2X)中车辆缓存节点高效选择和合理的缓存文件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跨层信息的C-V2X缓存分配算法(Cross-layer Caching Allocation for C-V2X,CLCA)。该算法在LTE-V2X mode3... 针对城市场景的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C-V2X)中车辆缓存节点高效选择和合理的缓存文件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跨层信息的C-V2X缓存分配算法(Cross-layer Caching Allocation for C-V2X,CLCA)。该算法在LTE-V2X mode3模式下,由基站周期地收集覆盖范围内节点的连接度、信噪比和信道接入时延信息,并重新划分邻居归属,构建跨层信息邻接矩阵,再采用贪婪分配的方法筛选缓存节点,以减少缓存节点数量,节约通信资源并降低开销。进而,以服从Zipf分布的文件流行度分布为基础,采用文件流行度预测概率与历史周期实际流行度概率加权叠加的方式,提高文件流行度预测的准确性,再根据缓存容量合理配置缓存文件。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文件获取效率,降低文件传输时延,减少基站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层信息 蜂窝车联网 缓存分配 信道接入时延 信噪比
下载PDF
路径质量感知的MANET自适应Internet接入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庄琳 刘元安 +3 位作者 刘凯明 翟临博 赵传强 彭琦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8,共5页
提出了一种跨层设计及路径质量感知的移动自组网(MANET)自适应Internet接入策略.综合考虑网络剩余带宽、投递率以及节点负载等因素,设计一种综合多目标性能参数的路由判据,均衡网络负载,满足互联时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同时,根据... 提出了一种跨层设计及路径质量感知的移动自组网(MANET)自适应Internet接入策略.综合考虑网络剩余带宽、投递率以及节点负载等因素,设计一种综合多目标性能参数的路由判据,均衡网络负载,满足互联时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同时,根据网关负载和网络拓扑情况自适应调整网关通告的广播范围和发送间隔,实现网关的最佳覆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网络的互联性能,并保持合理的控制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自组网 跨层设计 路径质量 自适应 INTERNET接入
原文传递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S IN OFDMA USING CROSS-LAYER ARCHITECTURE
9
作者 Yang Xiang Wei Gang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5年第6期586-593,共8页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cross-layer architecture to implement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based on th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ro...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cross-layer architecture to implement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based on th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ross-layer architecture, the information in link layer is used for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OFMDA. A new cross-layer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users to be in minimum average waiting time in link-layer and get the better spectrum utilization.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scheme is appealing and can get about half of average waiting time less and 0.5 bps/Hz spectrum utilization more than the scheme in 1EEE802.1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BWA) cross-lay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Quality of Service (QoS)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下载PDF
MIMO-OFDM系统中跨层媒体接入控制
10
作者 潘成康 蔡跃明 +1 位作者 张冬梅 徐友云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9-472,共4页
针对MIMO-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ALOHA协议的随机接入方案,该方案利用一个简单的中心控制器和物理层的自适应调制技术以及MIMO迫零信号检测算法,在媒体接入控制层提供多包接收能力,解决包冲突问题。在满足用户BER要求的前提下,研... 针对MIMO-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ALOHA协议的随机接入方案,该方案利用一个简单的中心控制器和物理层的自适应调制技术以及MIMO迫零信号检测算法,在媒体接入控制层提供多包接收能力,解决包冲突问题。在满足用户BER要求的前提下,研究了系统最大化吞吐量时,接入同一子载波的最优用户数,并为此设计最佳的接入请求概率。仿真结果表明,最优接入天线数大约为接收天线数的四分之三,此时可以获取最大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人多出 正交频分复用 跨层设计 媒体接入控制 自适应调制
下载PDF
Ad hoc网络中一种跨层流量分配算法——CLATA
11
作者 孙丹丹^② 孙丹丹 +1 位作者 王朝翔 丁炜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针对 ad hoc 网络各协议层的功能都相互关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 ad hoc 网络中基于网络平均时延最小的跨层自适应流量分配算法(CLATA)。该算法将网络层自适应流量分配信息传递给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以改进 MAC 层中的冲突退避算法,实... 针对 ad hoc 网络各协议层的功能都相互关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 ad hoc 网络中基于网络平均时延最小的跨层自适应流量分配算法(CLATA)。该算法将网络层自适应流量分配信息传递给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以改进 MAC 层中的冲突退避算法,实现网络平均时延最小化,提高网络的利用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动态调整链路之间的流量,并具有快速的自适应性,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自组网 跨层设计 流量分配 媒质接入控制 退避算法
下载PDF
保证混合业务质量的跨层OFDMA资源分配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卓 彭木根 王文博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资源分配方法,其综合考虑了无线信道的时变特征和媒体接入子层(MAC)业务服务质量(QoS)要求,将MAC层分组调度和物理层的子信道分配及自适应调制编码进行联合设计,目的是在保证实时时延敏感业... 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资源分配方法,其综合考虑了无线信道的时变特征和媒体接入子层(MAC)业务服务质量(QoS)要求,将MAC层分组调度和物理层的子信道分配及自适应调制编码进行联合设计,目的是在保证实时时延敏感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QoS基础上最大化系统吞吐量.在子载波分配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信道依赖的最早预期(CD-EDD)算法和最小速率需求(MRR)算法,对实时时延敏感业务和非实时业务进行调度.基于IEEE 802.16标准建立了动态仿真模型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本方法较传统的最大信噪比方法在系统吞吐量相近的情况下,在时延特性、用户公平性方面有较大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 802.16标准 跨层 正交频分多址 业务服务质量
下载PDF
一种融合MAC层拥塞通告的混合网络TCP协议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进 王建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5,共5页
在研究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拥塞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跨层的显式拥塞通告(ECN)机制,即:当数据包中记录的请求发送(RTS)次数超过给定阈值时,通过ECN向传输控制协议(TCP)源端发送拥塞通告,从而启动TCP拥塞控制。这种跨层设计... 在研究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拥塞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跨层的显式拥塞通告(ECN)机制,即:当数据包中记录的请求发送(RTS)次数超过给定阈值时,通过ECN向传输控制协议(TCP)源端发送拥塞通告,从而启动TCP拥塞控制。这种跨层设计是对有线网络中基于主动队列管理(AQM)的拥塞控制的有效补充,由此可以得到一种与已有的协议无缝连接的混合网络TCP模型。通过在网络模拟器NS2中构造多流无线局域网和多跳无线/有线混合网络,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混合网络的性能,并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网络 跨层设计 媒体接入控制(MAC) 传输控制协议(TCP) 显式拥塞通 告(ECN)
下载PDF
基于跨层优化的机会频谱接入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晶 朱洪波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8-194,共7页
针对周期性信道感知机会频谱接入系统,首先采用马尔可夫过程对次用户的感知活动进行建模分析,然后结合物理层和MAC层参数提出一个跨层性能指标——有效传输容量,并在最大化有效传输容量准则下提出一种跨层优化机会频谱接入算法,进而分... 针对周期性信道感知机会频谱接入系统,首先采用马尔可夫过程对次用户的感知活动进行建模分析,然后结合物理层和MAC层参数提出一个跨层性能指标——有效传输容量,并在最大化有效传输容量准则下提出一种跨层优化机会频谱接入算法,进而分析了机会频谱共享系统可获得的平均有效传输容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跨层优化接入算法性能优于单层优化接入算法,它可以使次用户获得更高的有效传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信道感知 机会频谱接入 有效传输容量 跨层优化 接入算法
下载PDF
OFDMA-SDMA系统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兴华 贺志强 +1 位作者 牛凯 吴伟陵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研究了采用正交频分多址-空分多址(OFDMA-SDMA)的混合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问题,综合考虑了物理层上的约束条件(用户的误比特率性能以及信道的空间正交性)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约束条件(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和用户之间的... 研究了采用正交频分多址-空分多址(OFDMA-SDMA)的混合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问题,综合考虑了物理层上的约束条件(用户的误比特率性能以及信道的空间正交性)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约束条件(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和用户之间的公平性),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信道/比特和功率分配方案.首先为每个子载波分配1组用户,然后为每个子载波上的用户组分配传输速率和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的实现复杂度低,在保障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兼顾了一定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成形 跨层设计 空分多址 空间正交性
下载PDF
计及接入控制策略的宽带电力线OFDM系统跨层资源分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陆俊 刘振宇 +1 位作者 徐志强 朱炎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8-1866,共9页
针对宽带电力线资源分配中的Qo S需求保证及用户间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接入控制策略的宽带电力线OFDM系统跨层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建立了多用户跨层资源分配系统模型;其次通过公平因子约束实现整体算法的公平性,并提出一种接入控... 针对宽带电力线资源分配中的Qo S需求保证及用户间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接入控制策略的宽带电力线OFDM系统跨层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建立了多用户跨层资源分配系统模型;其次通过公平因子约束实现整体算法的公平性,并提出一种接入控制策略,在某一个或几个用户信道质量较差而需要消耗大量系统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拒绝这些用户的接入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最后,在典型电力线信道的环境下,对该算法及对比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相对于对比算法可以更有效地满足Qo S及公平性需求,提升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电力线通信 OFDM 跨层资源分配 接入控制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NDMA的跨层协作多包接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季薇 郑宝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本文研究了协作分集下的NDMA(网络辅助分集多址接入)机制,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和信道矩阵满秩性要求设计中继选择准则,提出了一个新的跨层协作多包接收机制.该机制在抗信道衰落的同时可有效限制数据包重传次数,从而大大提高多包接收... 本文研究了协作分集下的NDMA(网络辅助分集多址接入)机制,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和信道矩阵满秩性要求设计中继选择准则,提出了一个新的跨层协作多包接收机制.该机制在抗信道衰落的同时可有效限制数据包重传次数,从而大大提高多包接收的效率.对新机制的性能仿真以及该机制与NDMA、联合NDMA、时隙ALOHA之间的性能对比证实了新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跨层 协作分集 多包接收 网络辅助分集多址接入
下载PDF
跨层安全访问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的数学建模
18
作者 蒋志荣 李亚男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475-479,共5页
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通常包含个人敏感信息,在跨层安全访问时,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针对非法访问造成的数据泄漏等问题,提出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跨层安全访问数学建模。基于多模态异构协议适配模型,统一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为... 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通常包含个人敏感信息,在跨层安全访问时,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针对非法访问造成的数据泄漏等问题,提出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跨层安全访问数学建模。基于多模态异构协议适配模型,统一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为相同格式,在此基础上融合数据,建立数据跨层安全访问数学模型,明确数据所有者、服务端和数据使用者三个实体,依据用户权限判断、初始化、数据使用者身份动态认证、用户验证、数据授权、数据分发和数据跨层访问控制七个步骤,实现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跨层安全访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访问开销和权限回收开销保持在14ms内,平均数据包投递率高,且平均能耗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异构网络 数据跨层安全访问 数学建模 数据所有者 数据使用者
下载PDF
无线Ad Hoc环境下基于跨层设计和多包接收的媒体接入控制算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7-1229,1240,共4页
利用多包接收的方法和跨层设计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IEEE802. 11接入控制策略中的RTS/CTS机制,来实现无线AdHoc网络媒体接入的算法,并对新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TS/CTS机制相比,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无线AdHoc... 利用多包接收的方法和跨层设计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IEEE802. 11接入控制策略中的RTS/CTS机制,来实现无线AdHoc网络媒体接入的算法,并对新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TS/CTS机制相比,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无线AdHoc网络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AD Hoe网络 多包接收 跨层设计 媒体接入控制
下载PDF
Cross-laye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QoS guarantee with finite queue constraint in multirate OFDMA wireless networks
20
作者 XU Hai-bo TIAN Hui FENG Yuan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08年第3期87-94,共8页
Efficient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or wireless networks. In this article, a cross-layer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is present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maximizing sys... Efficient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or wireless networks. In this article, a cross-layer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is present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maximizing system throughput, while providing guaranteed QoS for users.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 finite queue for arrival packets, the proposed scheme dynamically a/locates radio resources based on user's channel characteristic and QoS metrics derived from a queuing model, which considers a packet arrival process modeled by discrete Markov modulated Poisson process (dMMPP), and a multirate transmission scheme achieved through adaptive modulation. The cross-layer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operates over two steps. Specifically, the amount of bandwidth allocated to each user is first derived from a queuing analytical model, and then the algorithm finds the best subcarrier assignment for user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maximizes the system throughput while guaranteeing QoS for u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layer resource allocation finite queue dMMPP Qo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