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精神病鉴定证据价值论 被引量:9
1
作者 姚澜 《行政与法》 2009年第6期86-88,共3页
司法精神病鉴定作为科学的认识活动,由于其本身的固有属性及诸多因素之影响,其鉴定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求法官在采信鉴定结论之前,必须结合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分析、判断其证据价... 司法精神病鉴定作为科学的认识活动,由于其本身的固有属性及诸多因素之影响,其鉴定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求法官在采信鉴定结论之前,必须结合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分析、判断其证据价值。并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庭审质证之功能,帮助法官提升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形成内心确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鉴定 证据能力 证明力 鉴定人出庭 质证
下载PDF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浅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江洲 张贞 《河北法学》 2001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系统论述了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在受案范围、程序性问题及其公正性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阐明了当前审判方式改革和程序规范化的兴起即基于对程序正义的思考。听证程序的法治化 ,必须以利害关系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程序保障为核试核心 。
关键词 受案范围 行政处罚 听证程序 回避 质证 程序公正性 排他性原则 补证 禁止单方面接触原则
下载PDF
论行政诉讼的质证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大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11,共3页
本文从行政诉讼质证的主体、客体、内容以及质证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分析,认为我国行政诉讼的质证应选择职权主义模式。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质证 职权主义模式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振中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3-46,共4页
我国2013年修订的新民事诉讼法明确了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力图最大化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然而采用鉴定方法保全证据的规则和民事诉讼法中鉴定意见的运用规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削弱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立法本意。有必要通过... 我国2013年修订的新民事诉讼法明确了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力图最大化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然而采用鉴定方法保全证据的规则和民事诉讼法中鉴定意见的运用规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削弱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立法本意。有必要通过设立及时质证制度,补充规定证据保全情形中鉴定意见的特殊运用规则,加大对失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惩罚力度,消除现行民事诉讼中的内在矛盾,保证法律制度的衔接性,切实发挥证据保全制度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证据 保全 鉴定 质证
下载PDF
伊尹行年略考
5
作者 白鸽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9,65,共4页
伊尹虽为夏商之际重要人物,然生平却难以详考。一些重要事迹如生卒年、出生地等均是多说并存。这些问题涉及夏商时期重要政治、军事问题。
关键词 伊尹 事迹 考证
下载PDF
关于建构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谢佑平 江涌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4-131,共8页
证人庭外的证言以及在法庭上陈述的非亲身经历的事实,通常不能作为法庭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传闻证据规则的确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正当程序的理论。我国没有建立传闻证据规则,原因在于观念和机制两方面存在制约。应该... 证人庭外的证言以及在法庭上陈述的非亲身经历的事实,通常不能作为法庭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传闻证据规则的确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正当程序的理论。我国没有建立传闻证据规则,原因在于观念和机制两方面存在制约。应该在我国建构传闻证据规则,在不损害被告人质证权的前提下,设置例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闻 传闻证据规则 质证权
原文传递
论侦查讯问的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艳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在侦查讯问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采取合理的讯问策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它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推进讯问工作的进程,获取有利的信息,达到侦破案件的目的。本文从侦查讯问的结构体系入手,在阐述了相关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讯问中采取的一... 在侦查讯问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采取合理的讯问策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它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推进讯问工作的进程,获取有利的信息,达到侦破案件的目的。本文从侦查讯问的结构体系入手,在阐述了相关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讯问中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讯问 策略
下载PDF
警察继续盘问权若干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振雷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54-56,共3页
警察继续盘问权的行使与公民权利的保障密切相关。但实践中警察在行使这一权力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法律相关规定过于抽象,警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介于当场盘查和继续盘问之间的将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的行为应当是独立的行... 警察继续盘问权的行使与公民权利的保障密切相关。但实践中警察在行使这一权力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法律相关规定过于抽象,警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介于当场盘查和继续盘问之间的将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的行为应当是独立的行政强制措施。继续盘问与传唤、拘传措施存在法律上的不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盘问 “带至行为” 权利保障
下载PDF
浅谈法治视野下的警察盘问检查权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叶欣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63-69,共7页
"警察"一词,可分解诠释为"警之于前,察之于后"。盘问检查权作为警察职权的重要体现,涵盖了"警察"两字的双重意义——预防与打击违法犯罪。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盘问检查权的实施不但需要保证实体正义,... "警察"一词,可分解诠释为"警之于前,察之于后"。盘问检查权作为警察职权的重要体现,涵盖了"警察"两字的双重意义——预防与打击违法犯罪。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盘问检查权的实施不但需要保证实体正义,更需要保障其中的程序正义。在法治视野下,警察盘问检查权的实施必将更加趋于严谨,愈发符合法理。警察盘问检查权的理论与实践,势必将成为未来我国法学领域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 盘问检查权 法治 违法犯罪 人权
下载PDF
交叉询问制度的中国问题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丹红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询问证人的条款并不足以构成真正的交叉询问制度,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还面临着一些配套制度的阻力,如证人出庭制度、证据开示制度、律师辩护制度以及独立裁判制度等等。我们应当从关注交叉询问规则本身,转移到交...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询问证人的条款并不足以构成真正的交叉询问制度,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还面临着一些配套制度的阻力,如证人出庭制度、证据开示制度、律师辩护制度以及独立裁判制度等等。我们应当从关注交叉询问规则本身,转移到交叉询问制度的中国问题上来,从理论和实践的断裂处出发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询问 证人出庭 证据开示 律师辩护 独立裁判
下载PDF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现代意义的追问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黎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66-69,共4页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现实性"的意义:其一,它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材料,是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一种历史根据;其二,它的许多方面已为现代教育...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现实性"的意义:其一,它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材料,是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一种历史根据;其二,它的许多方面已为现代教育理论所关注和吸收,以特定的方式积淀在现代教育理论之中,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展示了自己的现代价值和积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研究 现代意义 追问
下载PDF
试论西方文典中的否定
12
作者 杜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2期99-100,共2页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里,否定是自我意识中主奴关系转化的关键。《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托是"否定的精灵",浮士德需要勇气才能抵制他的引诱,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不断前行。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否定意识促成了个人英...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里,否定是自我意识中主奴关系转化的关键。《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托是"否定的精灵",浮士德需要勇气才能抵制他的引诱,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不断前行。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否定意识促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形成,而在《奥德赛》中,否定意识又体现在帮助主人公成功脱险的急智中;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里,否定意识又是迁善黜恶的前奏。苏格拉底的盘问式对话试图把否定意识变成批判意识和探求真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意识 主奴关系 梅非斯托 古希腊文学 互相盘问
下载PDF
质证权语境下证人证言可信性审查研究
13
作者 付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通过证人证言认定案件事实,需要经过证据准入和评估两个阶段,主要围绕证人证言的可信性审查展开。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可信性的质证存在证人不出庭、质证能力低、质证运行差、质证后不评价和忽略非语言行为等问题,导致证人证言可信性审... 通过证人证言认定案件事实,需要经过证据准入和评估两个阶段,主要围绕证人证言的可信性审查展开。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可信性的质证存在证人不出庭、质证能力低、质证运行差、质证后不评价和忽略非语言行为等问题,导致证人证言可信性审查不足,庭审质证虚化,案件事实认定不准确。应从“证言三角形理论”分析证人证言的形成机制,明确证人证言可信性的内核,进而确立证人证言审查重点,即证人证言的法律可信性、逻辑可信性和补足可信性,并设置“三步走”可信性审查模式,以弥补现有证言可信性审查的不足,提升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率,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言三角形理论 证人证言 可信性 庭审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