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存问题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刚成 宋紫月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3-49,共7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加入WTO后中国融入世界发展需求的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较之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存在诸如地区和学校间发展很不平衡、高校缺乏必要的办学自...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加入WTO后中国融入世界发展需求的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较之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存在诸如地区和学校间发展很不平衡、高校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教师国际化水准低、校际交流与合作不足和学生缺乏必要的国际化训练与交流机会等突出问题。为此,中国高等教育亟须通过加快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统筹发展、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教师国际素养、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更多地培养具有跨文化视野与国际沟通能力的高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区域平衡 教师国际素养 师生流动 跨文化视野
下载PDF
论赛珍珠的跨文化视野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美国作家赛珍珠是一位特殊的跨文化作家,她长期在中国和美国生活,也游历过许多欧亚国家,并接受中英双语和双文化教育,由此逐渐具备了宽广的跨文化视野。她通过《大地三部曲》《东风·西风》《结发妻及其他故事》等中国题材书写重塑... 美国作家赛珍珠是一位特殊的跨文化作家,她长期在中国和美国生活,也游历过许多欧亚国家,并接受中英双语和双文化教育,由此逐渐具备了宽广的跨文化视野。她通过《大地三部曲》《东风·西风》《结发妻及其他故事》等中国题材书写重塑中国国际形象,她在《我所知道的中国》《中国小说》等非虚构作品中呈现她对中国文化、中西文化异同的认知,她借助于林语堂等中国作家和《亚洲》杂志等平台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进行探索,均体现出她的跨文化意识和视野。她的跨文化书写和实践相结合的路径具有建设性,也为我们更客观地把握她的跨文化理解提供了一种可切入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跨文化视野 中国国际形象 跨文化实践
原文传递
跨文化视野与文学世界主义——蒋承勇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叉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5期3-12,共10页
蒋承勇先生是浙江工商大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教授、院长,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长。受《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委托,在四川省比较文学研究基地的支持下,笔者有幸对他就跨文... 蒋承勇先生是浙江工商大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教授、院长,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长。受《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委托,在四川省比较文学研究基地的支持下,笔者有幸对他就跨文化视野与文学世界主义进行了采访。访谈中,他勾勒了世界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在中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厘清了比较文学同跨文化、跨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论述了比较文学语境下的世界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野 世界文学 外国文学 比较文学 文学世界主义
下载PDF
宇宙—神—人共融的直觉——跨文化视域下的新实在观 被引量:3
4
作者 思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18-26,共9页
宇宙—神—人共融的直觉是当代思想家雷蒙.潘尼卡在跨文化视域下提出的一个新实在观,它整合了东西方各个传统的实在观,认为实在包括神、人、宇宙三个不可还原而又相互交织的维度。这一实在观在当代人类的生存处境中引出了几个具有重要... 宇宙—神—人共融的直觉是当代思想家雷蒙.潘尼卡在跨文化视域下提出的一个新实在观,它整合了东西方各个传统的实在观,认为实在包括神、人、宇宙三个不可还原而又相互交织的维度。这一实在观在当代人类的生存处境中引出了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蕴涵,包括沉默的上帝(解决了当代人选择无神论还是有神论的两难)、人类意识的三个凯逻斯阶段(即人对宇宙—神—人共融的实在的三种基本态度的凯逻斯阶段)、历史的终结(在人的时间意识中,历史意识的主导地位正走向终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神-人共融的直觉 跨文化视域 实在观
下载PDF
波斯语史诗中的跨文化交流叙事及其成因——以11至12世纪的四部经典作品为中心
5
作者 刘英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20,共14页
书面定型于11至12世纪的多部波斯语史诗,如《列王纪》《戈尔沙斯帕传》《库什王纪》《亚历山大王纪》等,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多载跨文化交流内容,涉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罗马、古代操突厥语诸族群、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 书面定型于11至12世纪的多部波斯语史诗,如《列王纪》《戈尔沙斯帕传》《库什王纪》《亚历山大王纪》等,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多载跨文化交流内容,涉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罗马、古代操突厥语诸族群、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阿拉伯—伊斯兰等多个古代文明。古代伊朗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经历过多次异族进入而诱发的文化整合。11至12世纪,在伊朗人重述本民族历史与传说的浪潮中,诸般跨地域、跨族群交往的史事和诸多外来文化元素集中投射在波斯语史诗的叙事中。通过对古代伊朗口头、书面传统和“大地七境域说”地理观念的继承,以及对波斯—阿拉伯语史地著作提供的新知识的吸纳,波斯语史诗传统展现出真正的世界性视野,其本身也堪称古代各族群间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语史诗 跨文化交流 伊朗 世界性视野
原文传递
全球视野下的生态文学审视——评《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
6
作者 杨思琪 《阴山学刊》 2021年第6期52-55,104,共5页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时间不长,但其根脉复杂,现有研究虽然对生态文学的表里有所厘清,但尚未在中西对照中阐述生态文学的共性问题。《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全球视野对中国生态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审视,通过...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时间不长,但其根脉复杂,现有研究虽然对生态文学的表里有所厘清,但尚未在中西对照中阐述生态文学的共性问题。《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全球视野对中国生态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审视,通过对中西生态文学的全面观照、直面生态写作的精神互动、构建多维的生态文学图景,深入探究中西生态文学在发展进程中的精神互动与文化对话,从而寻求中国生态文学在时代话语之下的文学定位和身份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跨文化研究 全球视野 《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黎庶昌《丁亥入都纪程》的跨文化视野
7
作者 黎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黎庶昌的《丁亥入都纪程》是一部深受西方近代地理学影响的著作。作者以救亡图存为已任,"查看西北地土所宜",从城市建设、商业实业、交通道路等方面考察,寻求救国安邦之道。该书视野开阔,意图明确,体现出与传统游记不同的新风... 黎庶昌的《丁亥入都纪程》是一部深受西方近代地理学影响的著作。作者以救亡图存为已任,"查看西北地土所宜",从城市建设、商业实业、交通道路等方面考察,寻求救国安邦之道。该书视野开阔,意图明确,体现出与传统游记不同的新风貌,更彰显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西方文化带给中国传统文人的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庶昌 丁亥入都纪程 游记 叙述内容 跨文化视野
下载PDF
东西方美术比较的跨文化视野研究
8
作者 侯伟萍 《流行色》 2021年第2期70-71,共2页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网络的全球性普及使得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通过东西方不断交流,使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和融合。美术艺术也实现跨文化发展,具体表现为中国画中出现西方的色彩,传统油画中具有民族化元素,西方美术艺术作...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网络的全球性普及使得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通过东西方不断交流,使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和融合。美术艺术也实现跨文化发展,具体表现为中国画中出现西方的色彩,传统油画中具有民族化元素,西方美术艺术作品具有东方色彩等。本文主要对东西方美术比较的跨文化视野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美术比较 跨文化视野 交流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下“可可佩利”图像挪用策略研究
9
作者 姚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173,共12页
基于跨文化的研究视野,以美国西南部岩画艺术衍生形象——"可可佩利"(kokopelli)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其母题图像——印第安文化中"长笛演奏者"的起源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跨文化挪用过程是如何通过对图像特征的保留... 基于跨文化的研究视野,以美国西南部岩画艺术衍生形象——"可可佩利"(kokopelli)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其母题图像——印第安文化中"长笛演奏者"的起源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跨文化挪用过程是如何通过对图像特征的保留与延续、清除与省略以及对形象所处情境、动作和姿态的调整与改造等等多种策略和方法,来实现艺术表现、审美效果、功能价值和精神意义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野 可可佩利 岩画艺术 图像挪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