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平等交流意识的缺失及对策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娅琳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交流过程,交际双方都应了解彼此的文化特征并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跨文化交际实践与研究应树立平等意识,不应存在文化迁就倾向。我们在学习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应重视维护和研究如何用外语来推介自己的文化。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平等意识 文化迁就
下载PDF
从黑水城星曜曼荼罗看汉藏夏之间的文化勾连 被引量:9
2
作者 廖旸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4,共14页
1931年,聂历山利用西夏文文献《圣星母中道法事供养根》,判定并阐释黑水城遗址发现的星曜曼荼罗。而该仪轨所据的根本文本之一当为《诸星母陀罗尼经》,从敦煌藏经洞所见大量汉藏文本到黑水城、武威等地陆续发现的西夏文异译本《圣曜母... 1931年,聂历山利用西夏文文献《圣星母中道法事供养根》,判定并阐释黑水城遗址发现的星曜曼荼罗。而该仪轨所据的根本文本之一当为《诸星母陀罗尼经》,从敦煌藏经洞所见大量汉藏文本到黑水城、武威等地陆续发现的西夏文异译本《圣曜母陀罗尼经》,提示该信仰在河西这个文化汇流的核心地带的重要性。对比西藏与内地的材料,重新解读西夏图像,对于汉、藏、夏等文化相互之间的关联,对于多维度的影响以及河西的自身创造,无疑会有更准确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黑水城 星曜曼荼罗 《诸星母/圣曜母陀罗尼经》 文化交流 星学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3
作者 周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强支撑,代表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崛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交流的关键...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强支撑,代表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崛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交流的关键媒介,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历史传统和独特价值观,因此其英译质量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理解和认同。该研究以文化自信为理论视角,探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与方法,旨在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确保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更加准确、生动和有力,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负载词 文化内涵 跨文化交流 英译原则 英译方法
下载PDF
藏族传统歌舞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审美变迁及文化意义
4
作者 尼玛普尺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藏族传统歌舞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受到全球视野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藏族传统歌舞在跨文化交流中经历的审美变迁及其文化意义。通过对藏族传统歌舞进行系统性的历史溯源和审美分析... 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藏族传统歌舞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受到全球视野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藏族传统歌舞在跨文化交流中经历的审美变迁及其文化意义。通过对藏族传统歌舞进行系统性的历史溯源和审美分析,结合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本研究筛选了100余首藏族传统民歌与50余场藏族歌舞表演视频作为样本,采用表演学、文化传播、符号学、美学等多重研究视角,对传统歌舞艺术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的传播路径、接受差异、创新实践及其背后的文化变迁动因进行了细致剖析。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藏族歌舞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展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轨迹,传统的动作语言、音乐节奏、队形排列在融合现代元素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的审美特点,其文化意义也在多维的交流中被重新解读与赋予,这一审美变迁不仅丰富了世界歌舞艺术的表达形式,也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路径。同时,本课题研究以数字化建模方法为辅助,构建了一套藏族歌舞传播效果的定量评估体系,跟踪分析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及其文化适应机制。据此,本研究为藏族文化传承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有助于促进藏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以及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传统歌舞 跨文化交流 审美变迁 文化意义 门户媒体
下载PDF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以Bilibili和YouTube英译文本为例
5
作者 王一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166-170,共5页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球性的网络平台促进了文化的互联互通,使得包括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样文化在网络世界展现其独特魅力。该研究针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通过网络平台“走出去”的现象日...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球性的网络平台促进了文化的互联互通,使得包括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样文化在网络世界展现其独特魅力。该研究针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通过网络平台“走出去”的现象日益明显这一现象,选择Bilibili和YouTube这两个中美两国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短视频的英译解说词为研究语料,以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分析英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发现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处理译本生态方面各有优缺点。为避免文化传播中的偏差,建议译者尽量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对等的意象来替换汉语文化中的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交流 外宣翻译 国际社交平台 互联网
下载PDF
奉祀天后圣母的研究--以越南芹苴市华人的天后圣母信仰为例
6
作者 陈氏金黄 《妈祖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以芹苴市华人奉祀天后圣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一文化的特征、形成原因和社会意义,分析了芹苴市华人奉祀天后圣母的组成要素、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发现,这一文化是华人社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越南多元文化的融入和贡... 本文以芹苴市华人奉祀天后圣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一文化的特征、形成原因和社会意义,分析了芹苴市华人奉祀天后圣母的组成要素、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发现,这一文化是华人社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越南多元文化的融入和贡献。本文认为,芹苴市华人奉祀天后圣母是华人社会意识的反映,也是华人社会实践的指导,体现了华人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同时指出,天后圣母的当地信仰满足了华人的精神需求,增强了华人的社会凝聚力,促进了华人与越南社会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华人 妈祖文化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意涵阐释、全球案例与中国借鉴
7
作者 李小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以跨境流动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面临危机,学界将更多关注在地国际化模式。在地国际化致力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治理能力,通过增强机构的文化多样性,提...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以跨境流动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面临危机,学界将更多关注在地国际化模式。在地国际化致力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治理能力,通过增强机构的文化多样性,提供文化敏感的国际化课程,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共享。全球主要国家通过国家战略、机构策略、国际课程、学生融合等方面实施在地国际化。我国在地国际化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仍面对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弯道超车”和“变道超车”的过程中,应取人才培养本位,促知识流动、引战略转型;增强“本土留学”服务能力;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校园环境,重塑国际化课程模式和实践;实施文化敏感的教学,加强文化引领;以微证书项目促进在地国际化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国际化 国际课程 跨文化交流 知识流动 微证书项目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融入与呈现研究
8
作者 金艳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6期153-157,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必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中国文化与外语教学相融合,既能满足新文科建设战略的要求,又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外语教学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必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中国文化与外语教学相融合,既能满足新文科建设战略的要求,又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外语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现状,论述了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的价值,并提出新文科背景下在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路径,即丰富外语学科文化内核、在教材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教学内容上拓展中华传统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强化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文化 交际能力 文化传承 文化融合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分享式教学理念下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中的跨文化交流——以“一带一路”为背景
9
作者 程扬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95,112,共4页
分享式教育理念的核心之处在于“分享”,其根本教育教学观念主要涉及分享式教育内容、学生学习乐趣的培养与发展、教学权利的共享、组建共同的学习伙伴以及构建交流式、分享式学习时空等。其中“话题-内容-互学-分享-反思”五个元素建... 分享式教育理念的核心之处在于“分享”,其根本教育教学观念主要涉及分享式教育内容、学生学习乐趣的培养与发展、教学权利的共享、组建共同的学习伙伴以及构建交流式、分享式学习时空等。其中“话题-内容-互学-分享-反思”五个元素建立健全分享式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以及相关教学环节。将分享式教学观念使用于当前“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设置的“跨文化交际”课堂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在推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对应的跨文化交流分享话题,引导学生对实际学习分享内容进一步明确,在主观能动性影响下,立足于自身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互学模式,在协同展示、交流分享以及学习互动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流,最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思考、升华教学理念以及协同进步,有利于实现处理跨文化交流问题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背景 分享式教学理念 汉语国际教育课程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民办高校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晓微 《对外经贸》 2018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逐步加深的文化交流,要求民办高校重新思索俄语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培养学生"文化交流"的意识。在众多开设了俄语课程的高校中,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针对民办高校这一特点,阐述了...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逐步加深的文化交流,要求民办高校重新思索俄语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培养学生"文化交流"的意识。在众多开设了俄语课程的高校中,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针对民办高校这一特点,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办高校俄语教学中的意义,并介绍了实际应用的案例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文化输出 中国传统文化 跨文化交流 文化认同感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类型剖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72-75,116,共5页
翻译是不同语言的交流,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异质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文化误读的现象。本文试图将误读和误译作为一个既成的客观文化现象加以客观描述,通过围绕无意识、有意识两种误读,旨在将文学翻译中产... 翻译是不同语言的交流,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异质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文化误读的现象。本文试图将误读和误译作为一个既成的客观文化现象加以客观描述,通过围绕无意识、有意识两种误读,旨在将文学翻译中产生的文化误读进行具体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跨文化交流 无意识 有意识 期待视野
下载PDF
中小学跨文化交流中的符号权力与身份认同建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亮 张旭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基于一项中美学校之间进行的网上跨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的实践考察,通过把布迪厄的符号权力和符号斗争的概念运用于跨文化交流的分析,研究了参加项目的中国师生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揭示和挑战中国师生社会认知中的二元... 基于一项中美学校之间进行的网上跨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的实践考察,通过把布迪厄的符号权力和符号斗争的概念运用于跨文化交流的分析,研究了参加项目的中国师生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揭示和挑战中国师生社会认知中的二元固化模式,为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开辟了空间和可能性;通过增加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教育者创设能够真实促进跨文化的环境和增进跨文化理解,同时培养师生的平等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跨文化交流 身份认同 符号权力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与宗教文化异质性保留——评《禅宗语录》与《道德经》之英译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煜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09-114,共6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应该保留所译文化的异质性,保留其异域文化色彩,并还原该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流失部分的真实面目。《禅宗语录》与《道德经》作为中国经典的宗教典籍,均已被翻译成英语。通过探讨其代表...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应该保留所译文化的异质性,保留其异域文化色彩,并还原该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流失部分的真实面目。《禅宗语录》与《道德经》作为中国经典的宗教典籍,均已被翻译成英语。通过探讨其代表性内容的英语译文,可以剖析翻译过程中宗教文化的异质性保留问题,从而挖掘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宗教文化异质性 《禅宗语录》英译 《道德经》英译
下载PDF
义乌小商品贸易跨文化交流论纲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慧玲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7,147,共4页
义乌因为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汇聚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联合国社区”,多元文化在这里自然地碰撞、互动,跨文化交流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促使人们作更多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小商品贸易 义乌市 论纲 多元文化 吸引力 联合国
下载PDF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校间跨文化交流合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卫华 豆孝蕊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在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西向开放战略背景下,新疆高校应积极开展与哈萨克斯坦高校的跨文化交流合作。一是构建新疆高校、内地对口支援高校与哈萨克斯坦高校战略联盟;二是大力推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校间师生往来互... 在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西向开放战略背景下,新疆高校应积极开展与哈萨克斯坦高校的跨文化交流合作。一是构建新疆高校、内地对口支援高校与哈萨克斯坦高校战略联盟;二是大力推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校间师生往来互动;三是积极开展旨在增进双方文化理解的语言和艺术体育活动;四是协同开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开放及中亚民族宗教等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新疆 哈萨克斯坦 高校
下载PDF
英汉语表达拒绝的文化差异与共性研究
16
作者 张啸雨 《现代英语》 2022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对礼貌的阐述自古就存在,但对礼貌的系统研究和总结只是近几十年来的问题。随着语用学的诞生,礼貌已逐渐成为这一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进行礼貌研究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之间关于表达的差异... 对礼貌的阐述自古就存在,但对礼貌的系统研究和总结只是近几十年来的问题。随着语用学的诞生,礼貌已逐渐成为这一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进行礼貌研究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之间关于表达的差异,并帮助这些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更有效地相互沟通,更详细地探索不同文化中对拒绝的表示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将通过定量研究来探讨中英言语行为之间表达礼貌拒绝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英中文化礼貌原则
原文传递
论翻译策略中的政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自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70-171,共2页
全球一体化赋予了翻译研究以新的内容,以文化派翻译观为基础,采用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和审视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翻译研究,可以发现隐藏在文化交流背后的文化的不平衡状态和翻译策略中的后殖民性。
关键词 全球化 权利 翻译策略 后殖民性
下载PDF
融通与互鉴:中美儿童文学理论发展的未来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爱萍 侯颖 《甘肃高师学报》 2015年第4期51-54,共4页
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美儿童文学高端论坛为考察对象,综合归纳了论坛所讨论的主要议题以及当下所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这些议题涉及了诸多目前国际儿童文学研究聚焦的问题,不仅体现了全球化视角下儿童文学研究的多元性... 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美儿童文学高端论坛为考察对象,综合归纳了论坛所讨论的主要议题以及当下所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这些议题涉及了诸多目前国际儿童文学研究聚焦的问题,不仅体现了全球化视角下儿童文学研究的多元性和跨学科性,同时也代表了儿童文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及未来走向。中外学者在论坛中所展现出的超越国籍的文学关怀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信和交流,有效推动了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研究学界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理论研究 跨文化传播 建构 交流
下载PDF
新时代道教发展基于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与实现途径
19
作者 邹宇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6-101,共6页
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将“文化自信”提上了新的高度,是为“四个自信”之一,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凸显出“文化”这一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发展自身传统文化... 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将“文化自信”提上了新的高度,是为“四个自信”之一,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凸显出“文化”这一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发展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一方面有利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发展,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方面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高文化软实力;开展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支撑,具有重要价值。道教的发展要注重道教教理教义的新阐释、道教文物保护以及对外交流与传播三个方面,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道教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以此来诠释道教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文化自信 新时代 中国化 道教文物保护 对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美文化使者,琳琅典籍珍藏——美国汉学家贾德纳及其中文藏书
20
作者 王立 《天禄论丛》 2020年第1期82-101,共20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贾德纳(1900—1966)的学术生涯与布朗大学中文图书馆藏发展的回顾,论述北美研究型东亚图书馆在中国研究学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首先简述贾德纳与中国结缘的一生,特别是他在20世纪20、30年代两次赴华...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贾德纳(1900—1966)的学术生涯与布朗大学中文图书馆藏发展的回顾,论述北美研究型东亚图书馆在中国研究学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首先简述贾德纳与中国结缘的一生,特别是他在20世纪20、30年代两次赴华访学的经历和收获。然后介绍贾德纳作为美国汉学研究的先驱的学问、成就和影响。进而通过近年来发现的文献和实物,评赞贾德纳先生的高尚品行风范和他与中国学者之间跨越太平洋的友好情谊。并以东亚图书馆的跨世纪发展的实践,强调贾德纳对美国中国研究和大学中文图书馆建设的深刻见解、真诚愿景及前瞻意义。还叙述贾德纳最后的奉献——捐赠图书善本给布朗大学图书馆的始末及珍藏价值。进而揭示在国际上中国研究蓬勃兴起的今天,贾德纳先生历史地位及其中文典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德纳 美国汉学家 中国研究 古籍善本 东亚图书馆 布朗大学 跨文明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