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内医疗机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艳 章登政 +3 位作者 付伟 李娟 刘东 杜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937-1941,1991,共6页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湖北省内各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实际情况。方法:通过湖北省临床药学质量控制中心向湖北省内各市、州部省属医疗机构临床药学部门发出调查问卷,调查各医疗机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前的皮肤试...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湖北省内各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实际情况。方法:通过湖北省临床药学质量控制中心向湖北省内各市、州部省属医疗机构临床药学部门发出调查问卷,调查各医疗机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前的皮肤试验方法。结果:收到反馈信息完整的问卷有849份(反馈率为91.09%),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303家,基层卫生院及社区医院546家。调查显示各医疗机构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品种、皮试方法、存在过敏史时药物的选择以及口服青霉素制剂是否进行皮试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反映了湖北省内医疗机构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卫生部门亟需尽快制定相关临床指南或操作实施规范,以保证临床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皮肤试验 交叉过敏反应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交叉过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丽萍 陈灿 +3 位作者 张蕾 赵继红 吝战权 沈司京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Ig 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患者能否安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方法结合1例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交叉过敏反应的临床案例,检索2015年1月之前国内外研究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素类药物交叉过敏反应的文献,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篇(2... 目的探讨Ig 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患者能否安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方法结合1例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交叉过敏反应的临床案例,检索2015年1月之前国内外研究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素类药物交叉过敏反应的文献,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篇(2 308例受试者),分别从"研究药品、纳入人群特点、交叉过敏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5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亚胺培南与青霉素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在0.8%~25%之间,美罗培南与青霉素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在0~0.9%之间;交叉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药物热、喘憋、中性粒细胞减少、面部水肿、呼吸窘迫、关节痛、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管内溶血等。结论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或者皮试阳性的患者,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青霉素过敏情况(相关药品、发生时间和类型、严重程度等);确有必要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应谨慎使用并进行密切监护,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或在床旁准备过敏抢救药品和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 青霉素 交叉过敏反应
下载PDF
国内部分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试验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筱璇 汤智慧 +5 位作者 朱曼 王东晓 王伟兰 裴斐 蔡乐 柴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我国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试验的实际操作情况。方法: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对国内100家医院的临床药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医院的名称、级别;β-内酰胺类药物皮肤试验方法,包括皮试液的来源...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我国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试验的实际操作情况。方法: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对国内100家医院的临床药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医院的名称、级别;β-内酰胺类药物皮肤试验方法,包括皮试液的来源和浓度、操作方法、观察时间、阳性结果的判定标准;涉及过敏史时,β-内酰胺类药物的皮肤试验以及针对口服青霉素制剂是否需要皮肤试验等14个方面的相关问题。结果:共收到信息完整的反馈问卷80份(反馈比80%)。调查显示各医院β-内酰胺类药物皮肤试验流程各有不同。不同医院在抗生素皮试品种、皮试方法、涉及过敏史时药物的选择以及口服青霉素制剂是否进行皮试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试验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亟需尽快出台相关临床指南或共识,以保证临床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皮肤试验 交叉过敏反应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