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岸堤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发利 郝亮 +4 位作者 王学东 刘莉 阚荣飞 江秀莲 闫陈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108,114,共4页
当前水源地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针对临沂市岸堤水库汇水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对现有森林植被状况、林业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流域生态修复、森林健康经营、生态型林果生产经营等先进营造林技术,采取封山育林... 当前水源地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针对临沂市岸堤水库汇水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对现有森林植被状况、林业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流域生态修复、森林健康经营、生态型林果生产经营等先进营造林技术,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重点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修复设计,并探讨了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水区 生态修复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 工程造林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林地表土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光谱特征差异 被引量:5
2
作者 芦琛 蒋小董 +3 位作者 吴冠宇 郝爽敬 丁宏博 佟小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3,共11页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碳氮、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其有机组成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退耕林地土壤累积水溶性有机碳氮的效应和机理,为退耕还林类型选择及生态功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人工...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碳氮、水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其有机组成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退耕林地土壤累积水溶性有机碳氮的效应和机理,为退耕还林类型选择及生态功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人工退耕还林19年的山杏、沙棘、油松、杨树、刺槐纯林和刺槐×山桃混交林及对照撂荒地,对比分析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SOC)、全氮(TN)、水溶性有机碳(WDOC)和水溶性有机氮(WDON)含量差异;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法探究不同退耕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质(WDOM)的有机组分及其荧光指数(API)、自身生产力指数(BIX)、新鲜度指数(β∶α)和腐殖化指数(HI)的异同。【结果】除山杏林地外,其他林地土壤的SOC和TN含量相比撂荒地平均增加131.1%和106.0%;仅山杏林地未能提高WDOC含量,刺槐×山桃混交林地WDOC含量增幅最大,达108.9%;刺槐纯林和刺槐×山桃混交林地的WDON分别比撂荒地增加173.5%和105.8%(P<0.05)。各林地土壤的WDOC/SOC百分比为0.30%~0.37%,WDON/TN百分比为0.29%~0.64%,2种比例均比撂荒地小。所有林地土壤的SOC∶TN为14.1~20.2,均显著高于WDOC∶WDON的9.0~16.5(P<0.05),油松林地土壤的SOC∶TN和WDOC∶WDON最高,分别比撂荒地高44.1%和98.9%。三维荧光分析显示,退耕林地WDOM主要由稳定性强的大分子芳香性腐殖质(C1)、低分子量富里酸和腐殖酸(C2)、类色氨酸(C3)组成;所有样地均以C1组分占比最大,且除沙棘林地外,其他林地CI组分占比相比撂荒地平均增加45.1%(P<0.05),C3组分占比最低,且各林地均比撂荒地低。不同退耕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质的荧光指数(FI)、新鲜度指数(β∶α)和自身生产力指数(API)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1.60~1.69、0.57~0.62和0.56~0.61,腐殖化指数(HI)表现为杨树、山杏林地显著高于其他林地。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WDOC和WDON分别与SOC、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壤水溶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特征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郴州市退耕还林的调查与思考
3
作者 郭宏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04-205,208,共3页
通过对郴州市实施退耕还林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分析现状,总结经验,提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现状 建议
下载PDF
近20年海南省耕地林果化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绪红 金晓斌 +3 位作者 贾培宏 范渊 顾铮鸣 周寅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240,F0003,共9页
耕地林果化是指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被用于植树种果的现象,揭示耕地林果化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对科学管理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类型变化视角,以海南省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转移矩阵... 耕地林果化是指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被用于植树种果的现象,揭示耕地林果化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对科学管理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类型变化视角,以海南省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近20年海南省土地类型变化视角下的耕地林果化利用总体态势、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2020年海南省林果化耕地规模呈降低态势,耕地林果化增量规模从2000-2010年的1314.35 km^(2)下降到了2010-2020年的472.45 km^(2),且前时段的林果化耕地有397.61 km^(2)在后时段转回为了耕地。两个时段内,市县尺度耕地林果化利用现象空间差异明显,文昌、儋州的耕地林果化规模较高;网格尺度的耕地林果化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但格网耕地林果化比例具有明显差异。各时段驱动因子的解释能力不同,GDP增速、自然地形、区位因素是解释力较强的驱动因子;驱动因子是通过因子间交互作用影响耕地林果化利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时空分异 耕地林果化 驱动因素 海南省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佳 王继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165,共5页
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所辖3个自然村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对该流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1999年)生态足迹0.9910 hm2/cap,生态承载力0.8926 hm2/cap,生态赤... 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所辖3个自然村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对该流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1999年)生态足迹0.9910 hm2/cap,生态承载力0.8926 hm2/cap,生态赤字0.0984 hm2/cap;退耕还林工程一期结束后(2007年)生态足迹1.0188 hm2/cap,生态承载力1.2703 hm2/cap,生态盈余0.2515 hm2/cap,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已见成效;同时退耕还林一期工程实施前后3个自然村生态足迹顺序并未发生变化,这与其区位特征一致。根据该流域及其3个自然村的发展特点,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应发展商品型生态农业,强化产业与资源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黄土丘陵区 纸坊沟流域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差别化补贴模式实证分析——以陕西81个县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满明俊 罗剑朝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针对退耕还林补贴模式单一、政策与地区实际相脱节、各级政府财政职责不谐调等问题,在分析陕西省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实际运用效果的基础上,以81个退耕县为样本,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生活水平、退耕面积等方面进行聚类,通过分组比较分析,... 针对退耕还林补贴模式单一、政策与地区实际相脱节、各级政府财政职责不谐调等问题,在分析陕西省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实际运用效果的基础上,以81个退耕县为样本,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生活水平、退耕面积等方面进行聚类,通过分组比较分析,最终提出省、市、县三级财政差别化补贴模式,指出各县区应依据所在类别自身的特征,从各县区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影响程度的角度出发,提供与国家补贴相配套的补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聚类分析 财政补贴
下载PDF
攀西地区实施退耕和天保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宫阿都 彭奎 +1 位作者 杨清伟 范月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攀西地处长江上游 ,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生态退化严重。论述了攀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问题 ,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脆弱性及地方财政的弱势地位造成对森林的依赖性砍伐 ,法律法规等... 攀西地处长江上游 ,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生态退化严重。论述了攀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问题 ,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脆弱性及地方财政的弱势地位造成对森林的依赖性砍伐 ,法律法规等各项具体配套措施不到位 ,利益分享补偿机制等制度建设落后于实践 ,群众的落后思维方式和发展观念难以摒除等都使工程实施初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 ,当地群众脱贫又返贫 ,社会矛盾激化等。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即区分当前和长远两个层次 ,在当前主要依靠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吸引民间投资 ,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强化普法执法 ,加强现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等 ;远期内 ,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水电、旅游等资源商品型替代产业 ,重视农村科教文卫普及 ,摒除陈规陋习 ,控制人口增长 ,树立“环境容量 /土地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攀西地区 对策
下载PDF
退耕还林还草补偿资金的筹集与运作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建明 陈玉山 +2 位作者 安然 刘梅 郭卫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5年第4期6-8,56,共4页
拓宽补偿资金筹集渠道是退耕还林还草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筹资渠道单一(主要是依靠中央财政),远不能满足退耕还林经济补偿的需要。今后需从国家预算、发行特种国债、建立补偿基金、发行生态环保彩票、开征生态环保税、争取国际资... 拓宽补偿资金筹集渠道是退耕还林还草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筹资渠道单一(主要是依靠中央财政),远不能满足退耕还林经济补偿的需要。今后需从国家预算、发行特种国债、建立补偿基金、发行生态环保彩票、开征生态环保税、争取国际资金、引导城市工商企业投资、义务认管方式等多方面来筹措资金。在退耕还林还草中,政府操作的效率低下几乎是众所周知的,改由民间操作(如由民间中介组织来运作)也许更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偿资金 筹集 运作
下载PDF
退耕农民参与长效性激励机制的产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邹蓓蓓 林震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通过外部性理论解释了“退耕还林”中农民参与长效性不足的原因,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以个体承包制为代表的激励机制,指出了现行个体承包制中存在的产权制度不完整、产权落实不到位及界定模糊等问题,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农民参与长效性的... 通过外部性理论解释了“退耕还林”中农民参与长效性不足的原因,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以个体承包制为代表的激励机制,指出了现行个体承包制中存在的产权制度不完整、产权落实不到位及界定模糊等问题,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农民参与长效性的负面影响,并从私人收益保障和生态效益补偿两个维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个体承包 产权 参与 激励
下载PDF
隆回县高海拔山区高效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中常 袁志湘 +3 位作者 肖和平 严小斌 马艳斌 罗天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通过对六种植物配置方式及三种开发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试验出了一种融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并探讨了灰毡毛忍冬产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小沙江高海拔山区,采用金银花(品种为... 通过对六种植物配置方式及三种开发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试验出了一种融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并探讨了灰毡毛忍冬产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小沙江高海拔山区,采用金银花(品种为灰毡毛忍冬)+三木药材或其它草本药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开发,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能保持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试验出了主栽树种灰毡毛忍冬在海拔1000-1400 m之间时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高海拔山区 高效生态经济型 造林模式
下载PDF
西北典型区社会经济条件对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鲍锋 孙虎 +1 位作者 延军平 段塔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县人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户的退耕还林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变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直接影响到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退耕还林政策的... 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县人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户的退耕还林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变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直接影响到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灰色关联分析 家庭人均收入 家庭收入构成
下载PDF
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型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鲍锋 孙虎 延军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200,207,共6页
以高寒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型。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重建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二者互为驱动,相互促进,交互耦合构成生态经济系统;(2)在生态与经济互动... 以高寒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型。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重建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二者互为驱动,相互促进,交互耦合构成生态经济系统;(2)在生态与经济互动中,经济系统的影响占优,表明经济贫困是生态重建的最大限制因素;(3)农户作为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的行为决策者是生态经济互动链的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样点村实际,选择林药结合的退耕模式、移民搬迁、建设小城镇和发展反季节蔬菜基地等作为实现研究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具体模式与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农牧交错区 互动模型 退耕还林(草)工程
下载PDF
退耕还林尾叶桉模式和任豆模式的植被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昌应 韦许梅 +2 位作者 石海明 庄嘉 赖家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65-2767,共3页
采用固定样地和随机样地的方法对广西大化县退耕还林尾叶桉模式和任豆模式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两种退耕模式的植被种类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群落的变化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种退耕模式林下植被种类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且林下植被... 采用固定样地和随机样地的方法对广西大化县退耕还林尾叶桉模式和任豆模式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两种退耕模式的植被种类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群落的变化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种退耕模式林下植被种类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且林下植被种类数之间并没有很显著的差异;两种退耕模式林下植被覆盖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林下植被植被覆盖度之间亦没有很显著的差异;尾叶桉模式多样性指数呈灌木层>草本层,而任豆林则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的进化演替初期群落的状态;尾叶桉林下植被中,灌木优势种类相对比较丰富,草本优势种类亦比较丰富,而任豆林下植被中,灌木优势种类比较单一,而草本优势种类则比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物种多样性 退耕还林模式 尾叶桉 任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