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鱼共作对淡水养殖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鲍婷 王梦杰 +4 位作者 吴俊男 刘耀斌 李凤博 冯金飞 方福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4-1353,共10页
以作物[粳稻(Oryzasativa L.subsp.japonicaKato)、籼稻(Oryzasativa L.subsp.sativa)、小白菜(Brassicarapa L.ssp.pekinensis)和空心菜(Ipomoeaaquatic Forsk)]-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共作为例,探索不同类型作物与鱼共作对... 以作物[粳稻(Oryzasativa L.subsp.japonicaKato)、籼稻(Oryzasativa L.subsp.sativa)、小白菜(Brassicarapa L.ssp.pekinensis)和空心菜(Ipomoeaaquatic Forsk)]-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共作为例,探索不同类型作物与鱼共作对养殖水体N_(2)O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量水稻/蔬菜-黄颡鱼共作系统N_(2)O排放通量和上覆水与土壤孔隙水N_(2)O浓度。不同作物-鱼共作对养殖水体N_(2)O排放均有显著消减作用。与单养鱼处理相比,籼稻-鱼共作、粳稻-鱼共作、空心菜-鱼共作和小白菜-鱼共作处理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82.1%、69.2%、67.9%和60.3%。稻-鱼共作可以同时减少上覆水和土壤孔隙水中N_(2)O浓度,但菜-鱼共作仅减少上覆水中N_(2)O浓度。稻-鱼共作显著降低养殖水体TN、NH_(4)^(+)-N、NO_(3)^(-)-N和底泥NH_(4)^(+)-N、DON浓度,菜-鱼共作仅显著降低养殖水体NO_(3)^(-)-N浓度。作物-鱼共作处理显著增加养殖前期底泥中nirK和nosZ基因丰度,对nirS基因丰度没有显著影响。作物-鱼共作处理对鱼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获得额外的作物产品,显著提高了系统氮素养分利用率。与单养鱼相比,水稻和蔬菜与鱼共作均能显著减少N_(2)O排放,提高养殖系统氮素利用率。籼稻-鱼共作的减排效应要优于其他3种共作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鱼共作系统 N2O排放特征 功能基因 氮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