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的形质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有志 蒋宏雷 +4 位作者 刘哲宇 曲涛 江柳 斯烈钢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8-1497,共10页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内在逻辑,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分化的主因,对于精选大黄鱼优质增殖群体和指导大黄鱼幼鱼阶段的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捕捞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内在逻辑,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分化的主因,对于精选大黄鱼优质增殖群体和指导大黄鱼幼鱼阶段的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捕捞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000 ind.大黄鱼同生群幼鱼,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体质量(3.446±0.428)g,出现率5%]、B[体质量(1.966±0.507)g,出现率90%]、C[体质量(0.738±0.036)g,出现率5%]三个增重性能子群。于每一子群内各随机选取30ind.作为生物学指标测定对象,在测量体质量、鳃质量、内脏质量、净体质量、体长、体宽、体高、肛长、头长、头宽、头高、眼后头长、眼径、鳃盖高、背鳍部体高、腹鳍间距、侧线长、尾柄长、尾柄高的基础上,依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较系统开展了三个梯度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测19项生物学测定性状中,除尾柄高呈A>B≈C外,其余性状均呈A>B>C(P<0.05);(2)在所涉24项形质评价指标中,A-B、A-C、B-C子群间的指标相似性指数依次为95.8%、12.5%和8.3%,其中三者均具显著差异的仅重长系数K(体质量/体长),呈A>B>C(P<0.05);(3)A、B子群间在形质评价指标均值上的欧式距离最近,首先被聚为一类,然后再与子群C聚在一起;(4)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根值大于1的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1.055%,其中PC_(1)可归为与机体代谢、鱼体平衡、食物感知与定位、体质与营养状况以及运动方式相关的竞食能力因子,PC_(2)可归为与暴发运动能力相关的体型框架比例因子,PC_(3)、PC_(4)和PC_(5)可统归为与食物搜寻能力相关的头部框架比例因子;(5)采用经剔除导入法筛选到的2个关键判别变量(体质量/体长、侧线长/肛长)进行判别分析,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A、B、C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 增重性能 形质特征 多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