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劳动”内涵探析--基于与受众劳动、非物质劳动、物质劳动的关系 被引量:64
1
作者 谢芳芳 燕连福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4-92,共9页
近年来,"数字劳动"这一主题在国外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领域中备受热议。本文试图通过对数字劳动与受众劳动、非物质劳动、物质劳动三者关系的梳理,系统地阐释数字劳动的内涵、性质及其发展理路。最后高度肯定了福克斯借用传统... 近年来,"数字劳动"这一主题在国外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领域中备受热议。本文试图通过对数字劳动与受众劳动、非物质劳动、物质劳动三者关系的梳理,系统地阐释数字劳动的内涵、性质及其发展理路。最后高度肯定了福克斯借用传统马克思主义剖析数字劳动的理论意义,指出了其在反驳非物质劳动理论,在采用阶级分析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与矛盾,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数字劳动中的话语权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受众劳动 非物质劳动 物质劳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原文传递
简论“空间的生产”之内在辩证关系及其三重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怀玉 鲁宝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2,共9页
《空间的生产》一书最为核心的问题无疑是如何理解"空间的生产"这个词语的含义。为此,列斐伏尔首先重点解释了生产的"空间"内涵和空间的"生产"内涵,即为何生产是"空间性的"以及空间是"生... 《空间的生产》一书最为核心的问题无疑是如何理解"空间的生产"这个词语的含义。为此,列斐伏尔首先重点解释了生产的"空间"内涵和空间的"生产"内涵,即为何生产是"空间性的"以及空间是"生产性的"?缘何说空间是社会空间的生产?这意味着生产本身固有着"空间性"意义,以及空间固有着"生产性"意义。其次,列斐伏尔对"空间的生产"一词作了三重意义上的理解,第一重是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即任何社会生产方式总有相应的社会空间形式,也就是说任何社会都必须生产出自己相应的社会空间,因此就有了"空间的历史"理论;第二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即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方式便从"空间中的物的生产"转变为"空间本身的生产",或者说抽象的空间的生产方式成为决定性历史力量;前两种理解无疑是广为人知的,但人们相对忽略了其第三重意义,也就是未来社会愿景与艺术创造、建筑设计意义上的,即人类未来发展前景是从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那种同质化、单一性、等级化、碎片化空间的生产方式,走向基于身体体验、艺术创造与城市革命的多种可能的、多种尺度的、差异性的空间的生产。对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最为严重的误解莫过于将其单一化地理解为资本主义现代性条件下的城规主义实践。对"空间的生产"一词的理解实际上始终存在着政治经济学批判模式与文化研究模式的竞争,存在着基于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方式理论的误解所导致的庸俗化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的生产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文化研究 辩证乌托邦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兼对生产一般与资本一般机理关系的考订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光伟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5,2,共19页
马克思主义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途径是实践的构图,是把方法论也看作是"世界观",并进行"改造世界""理解世界""解释世界",最终落脚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规定的统一。在这一构图中,"思维学&... 马克思主义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途径是实践的构图,是把方法论也看作是"世界观",并进行"改造世界""理解世界""解释世界",最终落脚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规定的统一。在这一构图中,"思维学"处于理解与联系的中心位置,从而可用以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建设,从中发掘方法论品性的机理探究及其工作规定。具体做法:一是必须按照生产一般与资本一般的机理关系,考订对象到研究对象的研究叙述关系,阐述全体规定的方法论工作内涵,从中"本土寻根"与寻求"辩证的表达";二是在马克思主义思维科学框架下,把握"本质对现象的关系"(规定),回答时代问题与实践问题。方法论上的唯物主义意义在于建立方法规定对经济认识的辩证理解关系,而指涉内在关系的"深层机理探究"将揭示《资本论》体系结构如何诞生,说明解决之道始终在于历史"重新开始"与工作"再出发"。总体看,这是对从《资本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进程的方法论视野下的实践解读,富有民族工作底蕴,并启动了"生产一般思维学"的时代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思维学 生产一般 资本一般 方法论
原文传递
数字资本拜物教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维平 汪钊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39,共14页
数字资本是当代资本的最新发展形态,既促进了资本增殖又改变了资本逻辑对社会控制的形式。由此,一般资本拜物教发展到数字资本拜物教。在资本主义社会,数字资本的运行机制是数字劳工与平台数字用户的在线数字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功能,它... 数字资本是当代资本的最新发展形态,既促进了资本增殖又改变了资本逻辑对社会控制的形式。由此,一般资本拜物教发展到数字资本拜物教。在资本主义社会,数字资本的运行机制是数字劳工与平台数字用户的在线数字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功能,它借助数字平台在线交换,通过数字平台强化垄断资本,进行抽象统治和剥削,进而实现数字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攫取和资本扩张。对资本家来说,在数字资本拜物教的作用下,数字资本的运行机制加深了流通产生剩余价值的“虚假幻象”;对劳动者或社会公众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物的统治发展到数字的统治,劳资关系被数字资本拜物教置换为“数据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顺应和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要深刻认识数字资本拜物教的本质,应对数字资本拜物教的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要优化数字技术治理,推进数字产权改革,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规制资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建设法治市场,提升数字资本治理效能,积极应对数字资本拜物教的不良社会效应,促使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资本增殖 数字拜物教 政治经济学分析 数据 数字劳动
原文传递
贫困、贫困积累与贫困克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条隐性线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姜英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4,共9页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框景中,贫困、贫困积累与贫困克服是一条被遮蔽但十分重要的隐性线索。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的贫困是一个立体化的综合概念,其面孔表征具有多维性和反成性。贫困的悖论性表现为生产的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框景中,贫困、贫困积累与贫困克服是一条被遮蔽但十分重要的隐性线索。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的贫困是一个立体化的综合概念,其面孔表征具有多维性和反成性。贫困的悖论性表现为生产的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分离再结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升与资本逻辑演绎的贫困积累之间的多重矛盾。本文通过对贫困范畴的批判性廓析,理清贫困和贫困积累的根本性、始源性致因,发觉贫困和贫困积累隐匿表象背后的真相,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构建克服和消除贫困性"他者"的现实性可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逻辑 资本积累 贫困积累
下载PDF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余源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8,共7页
《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它提供了批判“历史终结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是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双向建构的结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 《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它提供了批判“历史终结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是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双向建构的结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解放的大思路。当代应当继承与发扬这种学风。《资本论》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学说,要求结合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资本的历史作用。它不仅典型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可表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破解这一历史难题需要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资本主义 哲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三大社会形态
下载PDF
《资本论》第三卷的逻辑:现象发生学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光伟 谌洁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1,共12页
《资本论》作为总体逻辑,是对统一历史对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和运动形式的概括。第三卷作为现象发生学与第一卷和第二卷共生,揭明资本存在的"秘密":1-3篇以价值具体地生长为资本主义价格的过程,说明经济利润的... 《资本论》作为总体逻辑,是对统一历史对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和运动形式的概括。第三卷作为现象发生学与第一卷和第二卷共生,揭明资本存在的"秘密":1-3篇以价值具体地生长为资本主义价格的过程,说明经济利润的一态系统;4-6篇以"阶级斗争I"的社会生长过程——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现实展开机制,说明经济利润的多态系统;以"阶级斗争II"的社会生长过程——利润率趋向下降的深化形式,说明经济利润的虚拟运动系统;终篇以阶级生活图像的定格化过程——"分配假象"及其破除,揭明资产阶级认识论的规定性。研究表明: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阶级分析是等同的方法论范畴,旨在根除"伪科学"对经济理论建构的影响,终结"庸俗",使科学还原为推动历史生长的革命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发生学 阶级科学 剩余价值 利润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精神政治与权力治理的辩证法——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思想管窥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大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韩炳哲通过揭橥数字时代精神权力的运作机制及功绩主体的生存境况,形成了数字精神政治思想。他宣称福柯、阿甘本等人建构的生命政治,无法接榫功绩社会的运行规则,因而必然走向“终结”,被数字精神政治代替。作为新自由主义权力治理术,... 韩炳哲通过揭橥数字时代精神权力的运作机制及功绩主体的生存境况,形成了数字精神政治思想。他宣称福柯、阿甘本等人建构的生命政治,无法接榫功绩社会的运行规则,因而必然走向“终结”,被数字精神政治代替。作为新自由主义权力治理术,数字精神政治凭依数字技术操控人的精神高地,以一种肯定、温柔的方式形塑功绩社会的文化情境,诱使功绩主体浸润在形式自由、情绪释放、精神感化、游戏体验的虚幻幸福中,忘却资本的奴役和物化,反而聚焦自身,主动优化自我,最终形成自我剥削。针对数字精神政治的全面渗透,韩炳哲提供了走向他者、去心理化和回归“痴傻”等柔性抵抗技术。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思想从精神哲学的高度,提供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智识来源,但仍存在主观主义、非批判的人本主义等缺陷,亟需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武器予以回应和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炳哲 数字精神政治 权力治理 自我剥削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数据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3
9
作者 熊治东 刘箭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数据殖民主义是殖民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数据和数字平台是数据殖民主义形成并发生作用的两大支点。数据本身并不具有殖民主义属性,只有在数字资本主义主导的社会秩序和数据关系中,数据才成为资本牟利的手段和殖民的工具。数据资源掠夺... 数据殖民主义是殖民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数据和数字平台是数据殖民主义形成并发生作用的两大支点。数据本身并不具有殖民主义属性,只有在数字资本主义主导的社会秩序和数据关系中,数据才成为资本牟利的手段和殖民的工具。数据资源掠夺、数字资本输出、数字商品倾销构成了数据殖民主义的基本形式。相比历史上的殖民主义,数据殖民主义虽然在殖民内容、殖民过程、殖民途径上有所不同,但是依然遵循着资本的增殖逻辑和扩张逻辑,殖民的目的与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并无根本上的不同。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反思和批判数据殖民主义,既要看到数据殖民主义扮演“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的角色,又要批判其中蕴含的深层数字劳动剥削和日常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数字收益分配不均导致南北贫富拉大、数据拜物教盛行等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后果。唯有如此,方可全面把握数据殖民主义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数据殖民主义 数字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数字劳动:概念厘定、权力关系与主体性问题——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平成涛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9,共9页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数字资本主义批判的核心要件是数字技术和智能媒介作用下形成的新型劳动-资本关系,其中对数字劳动的批判构成前提性的问题。依循马克思理解经济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需要将数字劳动概念置于劳动与资本...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数字资本主义批判的核心要件是数字技术和智能媒介作用下形成的新型劳动-资本关系,其中对数字劳动的批判构成前提性的问题。依循马克思理解经济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需要将数字劳动概念置于劳动与资本的特定生产关系中来界定,而不能仅从单纯技术演变的维度对其作抽象泛化的理解。数字平台是数字资本主义阶段重塑劳资关系的经济空间,产生了平台资本这一资本新形态。数字劳动与平台资本的关系是这一阶段上轴心的生产关系,并带来“数字劳动异化”这一劳动异化新形态。在此基础上,数字劳动与平台资本之间形成一种新的权力关系,它的剥削机制相对于传统雇佣制劳资关系更加具有流动性和隐蔽性。“虚拟个人”是在数字劳动中生成的一个新的主体概念,并在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形成对“现实个人”的反向生产。对数字劳动主体性的解放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向度中,推动“资本主体性”向“劳动主体性”回归,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现实生产关系的积极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数字劳动 平台资本 劳动主体性
下载PDF
情感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3年第7期42-51,共10页
资本对情感的极大兴趣得到了大众心理学与精神政治学的呼应,其借助情感逻辑的展开去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升,制造情感的工业化成为一种新趋势。当情感商品依靠产销合一的方式被制造出来,它在脱离了人之后却蜕变成了统治人的情感生活... 资本对情感的极大兴趣得到了大众心理学与精神政治学的呼应,其借助情感逻辑的展开去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升,制造情感的工业化成为一种新趋势。当情感商品依靠产销合一的方式被制造出来,它在脱离了人之后却蜕变成了统治人的情感生活的意识形态。同时,当情感按照市场原则被遴选与建构,情感的空间则被“伪情感”所填满,人们将依循计算法则,变成“冷漠症者”。对此,西方左翼学者主要在观念的共同性生产的维度给出解决方案。但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我们可以看到,情感异化的前提是私有财产权制度,情感资本主义混淆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从而错失了正确分析情感的道路。只有回到对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构的批判上并实现对其彻底的革命,才是情感摆脱物化的唯一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嬗变及其核心问题意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莹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5,159,共15页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理论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诞生所带来的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的扬弃。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面向资本主义批判过程中的理论得失,其中将对经济结构的批判转向了对政治和文化的批判是其理论在当代失去批判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批判路径:其一,建立在“需要体系”基础上以劳动和资本的对抗为核心展开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逻辑成为显性逻辑后由“欲望体系”所构筑的主体生成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形态的同步演进,不仅体现出批判理论面对资本逻辑试图保持的自觉意识的抗争,也为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资本逻辑所展开的批判带来了更多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主体性
下载PDF
平台资本主义下众包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利利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3,共10页
众包劳动是在数字平台强中心化的聚合效应和离散化的发展趋势加持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劳动方式。数字平台一方面凭借其信息聚合的网络效应成为资本主义新的劳动场所,另一方面凭借其强大的算法管理成为劳动过程的技术控制方式。众包劳动自... 众包劳动是在数字平台强中心化的聚合效应和离散化的发展趋势加持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劳动方式。数字平台一方面凭借其信息聚合的网络效应成为资本主义新的劳动场所,另一方面凭借其强大的算法管理成为劳动过程的技术控制方式。众包劳动自由灵活的表象与强大的劳动控制之间的悖论导致劳动关系呈现出与传统雇佣关系不同的特征。已有研究的部分观点认为,平台资本主义中的众包劳动所涉及的问题似乎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围,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平台资本主义中的劳动提供了有力解释:第一,从众包劳动本身而言,脱离雇佣劳动关系不代表摆脱“剥削”;第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动态考察是分析平台资本主义下众包劳动关系发展的关键。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体系下分析众包劳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包劳动 平台资本主义 数字平台 雇佣关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美学意蕴及当代启示
14
作者 孙琳琼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力和客体条件的破坏,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追问审美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即自由时间的充分运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由活动的对抗性,寻找到现实政治经济活动与审美自由活动的可通达性和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美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更好地立足现实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审美 人的自由
下载PDF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双重向度
15
作者 孔婷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5,共8页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双重批判:第一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资本“社会规定性”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打破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幻想,破解了资本主义社...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双重批判:第一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资本“社会规定性”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打破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幻想,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之谜。第二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统治人”的哲学批判。通过对资本逻辑的还原,马克思揭示了物的关系对人的关系的遮蔽,指认了个体独立性的丧失,破解了个人受物统治的拜物教之谜。从对“物的批判”到对“人的批判”,马克思以显明的形式将政治经济学批判上升为哲学批判,展现出其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价值旨归的最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物教批判理论 双重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哲学批判
原文传递
重释“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 被引量:4
16
作者 郗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57-66,共10页
重新研究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助于澄清马克思如何从早期“否定”劳动价值论转变为继承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深层思想逻辑。从思想史上看,发源于不同理论背景的劳动所有权论与劳动价值论在古... 重新研究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助于澄清马克思如何从早期“否定”劳动价值论转变为继承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深层思想逻辑。从思想史上看,发源于不同理论背景的劳动所有权论与劳动价值论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发生了混同,从而引发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难题和论争。青年马克思曾经认同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二者的混同理解,在证伪劳动所有权论的同时“否定”了与之相混同的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化、“自由、平等、所有权”等问题的深刻剖析,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劳动所有权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生成逻辑
17
作者 冯占元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肇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手稿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德社会主义者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生成的理论前提...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肇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手稿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德社会主义者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生成的理论前提;对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异化劳动、拜物教性质、资产阶级立场的批判和超越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理论主题;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最终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异化劳动 人的解放
下载PDF
福柯的生命政治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大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类似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体现了福柯现代性批判话语特色的生命政治学,也是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阐发的。这种形式的相似性指向更深层的内容异质性:福柯试图揭示马克思未曾言明的现代性之权力特色及其变迁。这是一场马克思缺席... 类似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体现了福柯现代性批判话语特色的生命政治学,也是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阐发的。这种形式的相似性指向更深层的内容异质性:福柯试图揭示马克思未曾言明的现代性之权力特色及其变迁。这是一场马克思缺席的隐性对话。不过,从福柯与马克思的关系来说,这种对话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真实的。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在现代性(资本主义)批判中的知识地位来讲,如果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聚焦商品生产(经济关系)揭示了现代创造性破坏逻辑及其物化后果,那么,福柯则是从权力(支配关系)角度揭示了相同的问题,其《生命政治的诞生》等文本构成了《资本论》之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性视野。就福柯本人把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解为适应于19世纪语境的历史知识型而言,可以将其生命政治论(对应于"资本论")理解为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路向。它指认,现代性政治乃是这样的治理实践:为了市场,通过把人转变为人力资本和使社会成为企业(社会的企业化),以最小经济和政治成本获得最大的治理效果。生命政治论,从权力关系角度深化了马克思和韦伯以来的现代性自我认知,从而亦为其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批判拓宽了历史视野和打开了新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生命政治学 福柯
下载PDF
论经济学的非历史性——重读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德峰 张敏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5,共14页
对《资本论》的性质和方法的研究,在今天仍是马克思研究领域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在《资本论》中展开的学说,对于分析和洞察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趋势和危机,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资本论》对于资本主... 对《资本论》的性质和方法的研究,在今天仍是马克思研究领域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在《资本论》中展开的学说,对于分析和洞察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趋势和危机,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研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哲学的贫困》的思想内容可看作整个《资本论》学说的一个导言。《资本论》学说是马克思运用感性辩证法所建构的一门历史科学。其关于具有批判和革命性质的历史科学的思想,以及对经济学的非历史性的批判,早在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中就得到了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性 非历史性 历史科学
原文传递
数字社会的抽象统治及其超越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8,共10页
抽象统治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它塑造了支配市民社会的利益取向,构成了机器大生产中劳动者的抽象化危机,将现代社会置于程序化的路径依赖。抽象劳动是抽象统治的现实基础,抽象时间则是抽象统治的规训方式,资本主义的时间暴政揭示了资... 抽象统治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它塑造了支配市民社会的利益取向,构成了机器大生产中劳动者的抽象化危机,将现代社会置于程序化的路径依赖。抽象劳动是抽象统治的现实基础,抽象时间则是抽象统治的规训方式,资本主义的时间暴政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数字抽象是抽象劳动的时代形态与最新进阶,数字资本主义实质是由包括资本、私有制度与一般数据所统摄和操控的社会系统。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在数字时代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劳动 抽象时间 数字抽象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