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5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翻译批评研究话语系统何以可能? 被引量:20
1
作者 傅敬民 张红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4,共7页
近几十年来,翻译批评从原本呈碎片化状态的"挑错"或"感想"评述中摆脱出来,进入以相关理论为指导的各种批评话语建构,其中既有相对整体性的思考,也不乏次系统性质的批评话语研究,如生态翻译批评理论、译者行为批评... 近几十年来,翻译批评从原本呈碎片化状态的"挑错"或"感想"评述中摆脱出来,进入以相关理论为指导的各种批评话语建构,其中既有相对整体性的思考,也不乏次系统性质的批评话语研究,如生态翻译批评理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语料库翻译批评理论,等等。在此语境下,围绕着对翻译批评话语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及如何研究,译界出现了一些主张和质疑。本文试图基于社会学的系统功能理论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重点探讨翻译批评话语系统建构的要素、功能及路径。本文认为,翻译批评话语系统的建构,顺应翻译批评发展的趋势,符合翻译研究学科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需求。它的建构既是对翻译批评话语进行整合的过程,也是区分化过程,更是建构者的反思过程。文章强调,建构翻译批评研究话语系统,充分认识它所涉及的行动者、目标、功能及其边界,至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话语 自我参照性 系统
原文传递
翻译批评体系符号学考量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忠廉 李正林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97,113,共4页
符际翻译活动可分为"原符理解→符际变化→译符表达"三阶段,翻译批评也可据之选取所要批评的对象或视角建立自己的体系。依据符号学的语形、语义和语用三分法可定翻译批评的三个层次:语形批评、语义批评和语用批评;结合翻译过... 符际翻译活动可分为"原符理解→符际变化→译符表达"三阶段,翻译批评也可据之选取所要批评的对象或视角建立自己的体系。依据符号学的语形、语义和语用三分法可定翻译批评的三个层次:语形批评、语义批评和语用批评;结合翻译过程,整个译评体系又可分为:自下而上式"语形语义Ⅰ语用"理解批评;"语义/语用"变通或转化批评;自上而下式"语用Ⅰ语义语形"表达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批评 体系 符号学
原文传递
文艺评论价值体系与文学批评标准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俐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127,共9页
论文在文艺评论价值体系视野中重新提出文学批评标准问题,并在中国现代以来对文学批评标准提出和表述者的历史梳理中,概括出作为政治家和文学理论工作者两种主体以及两套话语方式。与之相应,新中国以来则存在文学评奖与一般文学批评两... 论文在文艺评论价值体系视野中重新提出文学批评标准问题,并在中国现代以来对文学批评标准提出和表述者的历史梳理中,概括出作为政治家和文学理论工作者两种主体以及两套话语方式。与之相应,新中国以来则存在文学评奖与一般文学批评两种标准。通过辨析、区分和阐述,论文的理论设想定位于一般文学批评标准,并阐述了其合理性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价值体系 文学批评标准
原文传递
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非学理性倾向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玉杰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大众传媒的介入,使文学批评的非学理倾向逐渐增强:一方面是平民化文学批评倾向明显,没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等晦涩的概念和理论范畴,注重文本对读者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深度的放逐,批评批判化的倾向出现,导致真正批评的缺席,没有比较中和... 大众传媒的介入,使文学批评的非学理倾向逐渐增强:一方面是平民化文学批评倾向明显,没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等晦涩的概念和理论范畴,注重文本对读者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深度的放逐,批评批判化的倾向出现,导致真正批评的缺席,没有比较中和的批评互补,不能推出新的典范。和谐的批评秩序来源于在丰富、完整、立体、多维的理论批评视野中观照文本,以一定的学术规范进行文学批评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学理批评 批判化批评 批评秩序 大众传媒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钟嵘的诗歌批评标准及其理论体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桂秋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诗品》是我国诗论史上第一部专论五言诗的专著。对其批评标准的解释历来有多种意见。钟嵘的《诗品》以“怨”为核心标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情感批评理论体系 ,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阐述的。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 《诗品》是我国诗论史上第一部专论五言诗的专著。对其批评标准的解释历来有多种意见。钟嵘的《诗品》以“怨”为核心标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情感批评理论体系 ,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阐述的。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述中分析概括钟嵘“怨”的内涵、内容、形式和艺术效果各方面的理解和要求 ,以及“怨”说在诗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歌批评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体系的建构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贾磊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3,50,共5页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体系的学术建构目前并没有形成学科化、体系化的批评范式。现在,艺术批评的主要方法还是在艺术风格论的分析模式上,这种模式的分析母题基本上都是"文学性的",像"思想主题""情节结构"和&q...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体系的学术建构目前并没有形成学科化、体系化的批评范式。现在,艺术批评的主要方法还是在艺术风格论的分析模式上,这种模式的分析母题基本上都是"文学性的",像"思想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等。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要建立属于艺术批评自身的美学范式,就要改变中国艺术批评文学性的分析模式,用艺术批评的美学概念去置换普遍使用的文学概念;同时改变艺术批评哲学化的表达方式,用一种诗意的、审美的表达方式去替换那种意念的、抽象的哲学表达方式;改变艺术批评从属于创作的附庸地位,确立艺术批评的独立存在价值,使其成为一种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学等量齐观的学科体系;改变艺术批评单向度的评价标准,整合对艺术作品的综合评价标准,建立一种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客观性、共同性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学理论 艺术批评 体系建构 艺术学 艺术作品
下载PDF
生态批评的三维知识空间——兼与鲁枢元先生商榷 被引量:4
7
作者 苗福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人类的知识系统包括自然知识系统、社会知识系统和精神知识系统三个层面;相应地生态批评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三个纬度;这三个系统不应该是历史的和线性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生态批评所倡导的生态平衡必然要求这三者首先呈现... 人类的知识系统包括自然知识系统、社会知识系统和精神知识系统三个层面;相应地生态批评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三个纬度;这三个系统不应该是历史的和线性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生态批评所倡导的生态平衡必然要求这三者首先呈现"知识量"上的平衡状态,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诗意"地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线性 三雏 知识系统
下载PDF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与新文学秩序的重建
8
作者 王本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作为新文学理论建设的组成部分,由他引起的文学论争不仅仅是文学观念的讨论,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义和秩序的重建,它既校正了“五四”文学的流弊,对新文学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制衡和互补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作为新文学理论建设的组成部分,由他引起的文学论争不仅仅是文学观念的讨论,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义和秩序的重建,它既校正了“五四”文学的流弊,对新文学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制衡和互补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革命的意义和文学的现实力量,使文学批评脱离主体感受而走向学理化。梁实秋所倡导的文学理性、文学道德和人性论虽被文学史误读成了另一种意识形态,但他对新文学的反思和重新定义却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文学批评 文学秩序
下载PDF
构建多元、开放的文学理论学习体系——近30年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的特色及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红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近30年英美文学理论的激变带来了教材编著的巨大变革,与我国教材比较而言,英美教材在理论书写上以理论研习为中心、紧贴文学现实,呈现出体例多样、理念开放、关注当代、重视实践的显著特色。对照英美,我国的文学理论教材需要在知识体系... 近30年英美文学理论的激变带来了教材编著的巨大变革,与我国教材比较而言,英美教材在理论书写上以理论研习为中心、紧贴文学现实,呈现出体例多样、理念开放、关注当代、重视实践的显著特色。对照英美,我国的文学理论教材需要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摆脱文学观念和知识建构上的本质主义束缚,直面当下文学实践和批评实践,打破学科藩篱,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建构开放的理论学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英美教材 批评实践 学习体系
下载PDF
当代诗学话语中的中国诗学理论体系——兼及中国诗学的印象式批评之说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汉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当代诗学话语中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诗学是一种印象—点评式批评,缺乏理论性与体系性。实际上,中国诗学是一种具有理论话语、辩证文化逻辑与思维方式的理论体系,拥有独特的理论范畴与中心观念。中国的诗话词话是中国诗学的主流,是中国... 当代诗学话语中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诗学是一种印象—点评式批评,缺乏理论性与体系性。实际上,中国诗学是一种具有理论话语、辩证文化逻辑与思维方式的理论体系,拥有独特的理论范畴与中心观念。中国的诗话词话是中国诗学的主流,是中国诗学中理论批评的代表,其特有的评论方式体现了中国诗学的特色。诗话词话的理论实绩不仅表现在义理、词章方面,考订之功也十分突出。因此,以中国诗话词话的观念为主线,以西方诗学为参照,可以论证中国诗学的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词话 印象式批评 中国诗学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当代诗歌情境中的“学院化”习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谈及"学院",这无疑是个相当开阔的话题,不仅诗坛、文坛上有所谓"学院派",整个现代知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在某种意义上,都离不开学院体制的支撑或制约。自然,这其中有正、反两个方面。要摆脱"学院化"的... 谈及"学院",这无疑是个相当开阔的话题,不仅诗坛、文坛上有所谓"学院派",整个现代知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在某种意义上,都离不开学院体制的支撑或制约。自然,这其中有正、反两个方面。要摆脱"学院化"的习性,方法不过老一套:读书、阅世、思考、争辩,但这不单是为了博闻强识,能随手引用各种"正典"和"僻典",而是要以自身的开阔、芜杂对抗行业的封闭、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学院派 批评 体制
下载PDF
郑伯奇戏剧批评论纲
12
作者 刘竺岩 徐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49,共6页
戏剧批评是郑伯奇文艺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人们对其关注的却不多。郑伯奇对左翼戏剧实务的贡献非常卓著,但是他长期专注于文学批评与电影批评,其戏剧批评成熟得相对较晚。郑伯奇的戏剧批评集中于对文学大众化的设想之中,在革新旧剧与... 戏剧批评是郑伯奇文艺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人们对其关注的却不多。郑伯奇对左翼戏剧实务的贡献非常卓著,但是他长期专注于文学批评与电影批评,其戏剧批评成熟得相对较晚。郑伯奇的戏剧批评集中于对文学大众化的设想之中,在革新旧剧与校正国防戏剧理论方面尤为突出。郑伯奇的戏剧批评是其文艺批评体系的最后拼图,也是其文艺批评体系趋于成熟的一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伯奇 戏剧批评 文学大众化 批评体系
下载PDF
祝尧《古赋辨体》的辨体理论体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竞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9,共6页
祝尧《古赋辨体》之辨体批评思想丰富,理论体系完整。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辨赋体之源流正变。二、鲜明的文体分类观和赋学发展史。三、以复古为宗旨的辨体目的和以六义为一贯的辨体方法。四、以情辞理味和丽则丽淫为辨体批评的标... 祝尧《古赋辨体》之辨体批评思想丰富,理论体系完整。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辨赋体之源流正变。二、鲜明的文体分类观和赋学发展史。三、以复古为宗旨的辨体目的和以六义为一贯的辨体方法。四、以情辞理味和丽则丽淫为辨体批评的标准原则。五、辨析历代赋作之优劣高下,从而为学者树立旗帜榜样等。祝尧辨体批评思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获,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尧 古赋辨体 辨体批评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媒介变迁、技术赋能与生态变革——建构新时代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的三重依凭
14
作者 王琦 秦鹏涛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数媒时代到来后,媒介变迁、技术赋能和生态变革在建构新时代文艺批评话语体系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数字媒介时代的开启为文艺批评话语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媒介工具,催生了“数字文艺批评话语”这种独特的话语形态,推动文艺批评话语的结... 数媒时代到来后,媒介变迁、技术赋能和生态变革在建构新时代文艺批评话语体系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数字媒介时代的开启为文艺批评话语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媒介工具,催生了“数字文艺批评话语”这种独特的话语形态,推动文艺批评话语的结构转型。技术赋权、赋能的社会现实为文艺批评话语的功能转换提供了技术工具,推动文艺批评话语向“问题引导”“公共参与”“介入现实”的方向发展。文艺生态变革的整体趋势又为文艺批评话语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推动了精英批评话语、媒体批评话语和个体批评话语“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促成了文艺批判话语建构机制的异化。为正确引导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的建构,我们须从理论应用、机制革新和战略定位上着眼,立足媒介变迁、技术赋能和生态变革的社会事实,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话语体系 媒介变迁 技术赋能 生态变革
原文传递
时代机遇、主体立场与全球对话——关于构建中国自主设计评论话语体系的思考
15
作者 祝帅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52-61,I0002,共11页
当前,在交叉学科设计学的建设中,来自艺术学背景的学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艺术学作为交叉学科的一支,应该与工学协同合作,各自发挥重要的力量。对于艺术学取向的设计学研究而言,其自身文科的属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 当前,在交叉学科设计学的建设中,来自艺术学背景的学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艺术学作为交叉学科的一支,应该与工学协同合作,各自发挥重要的力量。对于艺术学取向的设计学研究而言,其自身文科的属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亟需建立由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的自主知识体系。在中国设计学自主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设计评论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本文以设计评论为中心,提出中国自主设计评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将为现阶段中国特色设计学“三大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案例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主体性 中国特色 设计评论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之检讨
16
作者 蒋晓玲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11-14,共4页
我国土地使用权是指非土地所有人利用国有土地进行建筑并取得其上建筑物所有权的权利。我国土地使用权产生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其对提高国有土地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该制度在形成之初就存在先天不足,导... 我国土地使用权是指非土地所有人利用国有土地进行建筑并取得其上建筑物所有权的权利。我国土地使用权产生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其对提高国有土地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该制度在形成之初就存在先天不足,导致至今仍有许多问题诸如土地使用权名称、土地使用权内容、土地使用权保护等需要我们去认真检讨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制度检讨
下载PDF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批评体系的探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岁明 杨平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针对中国商品经济、广告事业持续发展并融入国际市场,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批评体系的问题,从为什么、凭什么两个方面论述,探讨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批评体系的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等问题,说明构建包含国际共性的... 针对中国商品经济、广告事业持续发展并融入国际市场,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批评体系的问题,从为什么、凭什么两个方面论述,探讨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批评体系的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等问题,说明构建包含国际共性的中国特色的广告批评体系,对中国、对世界商品经济、广告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设计 构建 特色 批评 体系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文体批评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静 宋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9,共8页
作为文体批评的重要方法范式,以体用论风格、以宗经论统绪、以体制论正变构成了传统文体学内在路径知识生产的主体内容,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此一类文体批评,以作品自身为中心,借助批评者的眼力、学养、理想、兴趣,围绕... 作为文体批评的重要方法范式,以体用论风格、以宗经论统绪、以体制论正变构成了传统文体学内在路径知识生产的主体内容,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此一类文体批评,以作品自身为中心,借助批评者的眼力、学养、理想、兴趣,围绕文本性质、特征、功能、风格等方面展开理论探讨,建构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批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批评 体用 宗经 体制
下载PDF
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价值观的重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为群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该文藉由对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缘起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特别是西部生态文学的创作及批评现状,西部文化语境中的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研究价值,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价值体系的重建,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和批评家的... 该文藉由对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缘起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特别是西部生态文学的创作及批评现状,西部文化语境中的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研究价值,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价值体系的重建,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和批评家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批评 价值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文论发展的新态势与新挑战 被引量:3
20
作者 党圣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4,共10页
自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革命现实主义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导、核心地位正式确立起来。80年来,现实主义文艺观虽屡有变迁,但始终贯穿于我国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实践之中,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 自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革命现实主义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导、核心地位正式确立起来。80年来,现实主义文艺观虽屡有变迁,但始终贯穿于我国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实践之中,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语境中,现实主义文论呈现出新态势、面临着新挑战,“文论何为”与“文论为何”及现实主义“何为”与“为何”成为亟须厘清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遵循文艺多样化规律推动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以现实主义文艺观引领新时代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时代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价值立场、发展方向、创新路径、思维方法、学术旨趣,是持续建构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之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和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文艺理论 文学批评 学科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