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评价 被引量:84
1
作者 丁万红 夏海鸥 +1 位作者 徐春芳 徐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51-55,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列出转运过程中每个流程步骤及子流程,进行危急值计算及决策树分析,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对流程... 目的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列出转运过程中每个流程步骤及子流程,进行危急值计算及决策树分析,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对流程执行者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实施转运。比较流程方案实施前与实施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转运过程中输液管滑脱或堵塞、血压下降、意外拔管、氧气供给不足、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运用HFMEA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5
2
作者 史冬雷 张红梅 +5 位作者 高健 华小雪 贾征 侯镔芮 朱槿 胡英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构建并实施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模式,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提供安全的转运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3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58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9月的36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 目的:构建并实施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模式,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提供安全的转运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3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58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9月的36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实验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转运前通过转运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分为Ⅰ、Ⅱ、Ⅲ级,转运人员、转运仪器设备和药品根据病情进行分级准备。结果: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后,实验组转运至CT室、重症监护病房、介入室和手术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至普通病房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与病情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2.8%(χ2=6.19,P<0.05);与转运人员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7.2%(χ2=4.94,P<0.05);与仪器设备和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3.9%(χ2=5.27,P<0.05)。结论: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减少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转运时间,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转运模式 急诊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72
3
作者 许晓萍 陈毅文 陈艺延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以全面提高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方法将2009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5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以全面提高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方法将2009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5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能转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观念,加强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与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收科室满意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重症患者 安全转运 临床护理路径
下载PDF
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4
作者 裘文娟 陈肖敏 俞永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评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回顾性分析运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对553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转运效果。结果:平均转运时间为(25.1±... 目的 :评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回顾性分析运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对553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转运效果。结果:平均转运时间为(25.1±9.7)min,553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意外脱管(除输液管道)、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结论 :规范的危重患者转运流程、标准化地配备转运物品及药品、有效的风险告知、完善的转运交接单建立、转运医护人员资历的规定、多学科参与的危重患者转运演练与培训、危重患者转运质控小组的专门化管理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转运程序管理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患者安全管理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康复锻炼安全标准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9
5
作者 丁楠楠 姚丽 +6 位作者 张志刚 杨丽平 蒋玲洁 姜变通 吴雨晨 张彩云 田金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方法确定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康复锻炼的安全标准。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方法确定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康复锻炼的安全标准。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布的有关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和队列研究,并辅以其他检索方法,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3月。RCT研究的干预方案为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队列研究的干预方案为早期活动,无对照组。早期活动方案主要包括床上主被动活动、坐立、床椅转移、站立和行走。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收集安全标准涉及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科系统和其他的相关变量或参数,并针对每个系统收集至少3篇文献使用的变量或参数;分别根据Cochrane5.1.0系统评价方法或纽卡斯尔-渥太华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对RCT研究或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4篇有关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文献,涉及患者4647例,其中RCT研究11项,涉及患者1031例,对照组509例、观察组522例;队列研究13项,涉及患者3616例。系统评价显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安全标准共涉及5个系统、20个变量或参数。其中心血管系统8个变量或参数,包括40次/min<心率(HR)<130次/min(n=4)、血流动力学稳定(n=5)、无心肌梗死(n=3)、无心律失常(n=4)、无血管活性药物(n=4)、90mmHg<收缩压(SBP)<200mmHg(1mmHg=0.133kPa,n=4)、65mmHg≤平均动脉压(MAP)≤110mmHg(n=3)、无心肺复苏(CPR)史(n=5)。呼吸系统4个变量或参数,包括5次/min<呼吸频率(RR)<40次/min(n=5)、吸入氧浓度(FiO2)≤0.60和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1cmH2O=0.098kPa,n=4)、FiO2<0.60或PEEP<10cmH2O(n=3)、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88(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早期目标导向康复锻炼 安全标准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被引量:56
6
作者 曹军晔 李天雅 《中国护理管理》 2007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影响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05年1~8月126例危重症患者转运时意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126例转运途中发生意外42例。讨论:要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工作,以及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 目的:了解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影响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05年1~8月126例危重症患者转运时意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126例转运途中发生意外42例。讨论:要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工作,以及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加强相关科室的协调,提高护送人员的责任心,以确保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护理 急诊科 院内转运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7
作者 傅云峰 赵国胜 +5 位作者 高萌 张亚男 马金旗 刘凤霞 黄蓉 桂嵘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临床重症患者合理用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有潜在大量输血可能的100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血常规指标、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参数,对...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临床重症患者合理用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有潜在大量输血可能的100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血常规指标、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参数,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TEG检测前后临床申请的血制品成分及量,同时评价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对出血患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35—70岁,平均(54.0±12.5)岁。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R值呈正相关(r1=0.380、P1=0.010,r2=0.490、P2:0.002);纤维蛋白原(FIB)与MA值呈正相关(r=0.390、P=0.020),与K值呈负相关(r=-0.310、P=0.040);血小板计数(PLT)与仪角、MA值呈正相关(r1=0.510、P1=0.002,r2=0.650、R=0.001);D-二聚体与TEG各参数均无相关性。对用血栓弹力图普通杯(TEG—CK)检测后高度怀疑肝素残留的22例患者进行肝素酶杯(TEG—CKH)复测,R值、K值较TEG—CK检测值明显下降[R值(min):11.4±4.9比28.6±22.4,K值(min):4.4±2.7比18.5±14.7,均P〈0.05],α角、MA值较TEG—CK检测值明显增加(α角(°):44.8±17.2比22.6±18.8,MA值(mm):48.7±15.8比28.8±23.2,均P〈0.05];复测后建议输注血制品的例数、成分和用量均有显著差异[需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者分别由18、7和3例增减为5、7、5例,输血浆量(mL)由600.00±256.10减至150.00±70.71,输血小板量(U)由1.00±0.46减至0.50±0.28,输冷沉淀量(U)由4.00±0.99增至8.60±2.07,均P〈0.05]。78例体内无肝素残留患者的TEG指导用血量较检测前申请用量也有显著差异(输血浆量(mL)由422.66±197.79减至241.67±210.22,输血小板量(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重症患者 合理用血
原文传递
皮肤保护膜联合造口粉治疗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1
8
作者 徐燕华 袁阿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9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3 M皮肤保护膜联合康乐保造口粉对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例失禁性皮炎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观察组使用3 M皮肤保护膜联合康乐保造口粉进行处理... 目的:探讨3 M皮肤保护膜联合康乐保造口粉对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例失禁性皮炎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观察组使用3 M皮肤保护膜联合康乐保造口粉进行处理,对两组疗效及皮炎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有效9例;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保护膜联合造口粉,能有效治疗失禁性皮炎,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保护膜 造口粉 失禁性皮炎 重症患者 皮肤护理
下载PDF
ICU危重患者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护理 被引量:51
9
作者 黎维芳 关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5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总结在ICU危重患者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科85例危重症患者床旁287次CRRT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结果 85例患者在287次的CRRT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内环境稳定... 目的总结在ICU危重患者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科85例危重症患者床旁287次CRRT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结果 85例患者在287次的CRRT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内环境稳定,无凝血机制异常,无明显出血倾向,CRRT治疗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危重患者在进行CRRT治疗时,只有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凝血机制及出血状况,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处理、积极准确处理报警,预防人为因素导致报警,才能保证CRRT安全、持续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重患者 护理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及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9
10
作者 王海波 郭志松 +3 位作者 李敏 代荣钦 朱文亮 秦秉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A组行... 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B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C组行早期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感染情况、感染指标水平(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4天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值。结果 A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0%,B组为20.00%,C组为22.00%,三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1)。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B、C组;第3天A、B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均较C组低;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PCT较B、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腹胀(8.00%)、腹泻(4.00%)、胃潴留(4.00%)的发生率均为三组最低。治疗后第14天A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最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感染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早期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重症患者 感染 胃肠功能
下载PDF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进展 被引量:48
11
作者 孙琳 韩小琴 狄开荣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9期644-645,659,共3页
文章阐述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分析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病情、转运、人员、药物及设备、沟通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制订转运及相关护理文书规范、加强转运的沟通与交接、完善转运前准备、加强转运中... 文章阐述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分析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病情、转运、人员、药物及设备、沟通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制订转运及相关护理文书规范、加强转运的沟通与交接、完善转运前准备、加强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等安全措施,为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安全
下载PDF
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6
12
作者 窦英茹 潘春芳 +4 位作者 郭凌翔 朱庆捷 单雪芹 常淑文 陈齐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床上活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床上脚踏车运动,每天2次,每次20min。结果两组均60例完成研究。运动第7、14...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床上活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床上脚踏车运动,每天2次,每次20min。结果两组均60例完成研究。运动第7、14天,干预组肌肉总量、骨骼肌、体脂肪、四肢水分、前白蛋白值及潮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床上脚踏车运动实现早期活动,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心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ICU 机械通气 床上脚踏车运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谵妄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3
作者 王宁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院内安全转运的影响因素,从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3个流程查找失效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制订控制方案。结果降低了院内患者转运中意外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院内安全转运的影响因素,从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3个流程查找失效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制订控制方案。结果降低了院内患者转运中意外的发生率,减少了与接收科室发生的交接问题(P<0.01或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患者 转运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下载PDF
ICU内喂养不耐受与重症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呼邦传 孙仁华 +15 位作者 吴爱萍 倪银 刘景全 应利君 徐秋萍 葛国平 施云超 刘长文 许磊 林荣海 江荣林 陆军 朱寅南 吴伟东 丁学军 谢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目的观察入住ICU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入ICU喂养不耐受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省14个综合ICU内连续招募预期入住ICU超过24h的患者,前瞻性采集患者临床、... 目的观察入住ICU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入ICU喂养不耐受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省14个综合ICU内连续招募预期入住ICU超过24h的患者,前瞻性采集患者临床、实验室和生存数据,患者入ICU后第1周每日进行胃肠道症状、肠内喂养状况以及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评估,采用AbViser系统测定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s,IAP),评估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结果在550例入选患者中,418例患者完成了入ICU7天内胃肠功能及肠内喂养评估,年龄和APACHE11评分分别为(65.1±18.3)岁和(19.4±6.51),355例(84.9%)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入ICU平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为(30.8±26.2)h,人ICU第3、7天FI发生率分别为39.2%和25.4%。与入ICU7d FI患者相比,喂养耐受患者机械通气撤机(21.3% vs.5.7%,P=0.003)和血管活性药物撤离(45.5% vs.20.0%,P=0.037)比例显著增加,而其28d病死率(24.4% vs.38.7%,P=0.004)和60d病死率(29.6% vs.44.3%,P=0.005)显著降低。在2个不同的Cox回归模型中,分别校正年龄、性别、不同研究中心、血肌酐和乳酸、入ICU第1天AGI分级、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危险因素,入ICU7dFI(χ2≥7.24,P≤0.007)均是预测重症患者60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校正SOFA评分,入ICU7dFI(HR=1.71,95%CI:1.18~2.49;P=0.006)和入ICU第1天AGI分级(HR=1.33,95%C/:1.07—1.65;P=0.009)能提供独立预测其60天死亡价值。结论重症患者入ICU7d FI发生率较高,与其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提供证据支持胃肠功能障碍能增加SOFA评分对重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喂养不耐受 急性胃肠损伤 SOFA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三级医院ICU重症患者早期活动现状及障碍因素调查 被引量:34
15
作者 吕露露 张雪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34,共4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活动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实施的障碍因素,为促进ICU重症患者早期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8所三级医院的921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91.53%ICU护士对重症患者实施过早期活动,活动形式以...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活动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实施的障碍因素,为促进ICU重症患者早期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8所三级医院的921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91.53%ICU护士对重症患者实施过早期活动,活动形式以床上被动活动(65.37%)和床上坐起(64.82%)为主;63.08%护士接受过早期活动方面的培训和教育,53.42%护士表示无多学科团队支持与指导早期活动的实践。缺乏时间、存在医疗纠纷、缺乏医嘱和知情同意书等是护士个人层面主要的障碍因素;人力、设备与培训资源的缺乏是组织方面主要的障碍因素;病情不稳定是患者层面最重要的障碍因素。结论ICU护士对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活动现状不理想,活动形式单一,影响ICU重症患者早期活动的障碍因素较多。应加强ICU早期活动文化的建设,完善资源配置,构建早期活动流程,推动重症患者早期活动的开展,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ICU 护士 重症患者 早期活动 障碍因素
下载PDF
造口袋负压吸引用于危重病人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3
16
作者 魏红云 张艳 +2 位作者 周燕莉 史秀英 傅卫军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在合并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肛周皮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于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通过对肛门使用造口袋连接2根一次性引流管,将1根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间断或者持续负压吸引为吸引管,压力-20~-40 kPa,另1... 目的探讨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在合并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肛周皮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于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通过对肛门使用造口袋连接2根一次性引流管,将1根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间断或者持续负压吸引为吸引管,压力-20~-40 kPa,另1根定期用灌食空针抽取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为冲洗管,冲洗结束后用橡皮筋捆扎。结果25例发生大便失禁危重病人中,造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使用最长15.6 d,最短3.3 d,平均6.7 d;除1例Ⅲ度肛周皮肤损伤病人死亡外,肛周皮肤损伤Ⅰ度和Ⅱ度共16例病人停用造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时,皮肤均愈合、潮红消退;肛周皮肤完好8例病人无出现皮肤损伤。结论造口袋负压吸引装置能够避免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保护肛周皮肤;加强危重病人观察,保证危重病人的安全,降低护理成本,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可以在ICU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大便失禁 肛周皮肤护理 造口袋 负压吸引
下载PDF
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万海涛 路红社 +1 位作者 平君 杨中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 方法 :对 2 8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早期 (发病后 4 8~ 72h)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 ,并逐渐加量 ,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 ;应激期 (发病后 7天内 )注意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结果 :本组治愈...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 方法 :对 2 8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早期 (发病后 4 8~ 72h)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 ,并逐渐加量 ,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 ;应激期 (发病后 7天内 )注意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结果 :本组治愈 2 3例 ,死亡 5例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肝酶谱变化的代谢性并发症。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使用呼吸机支持者均一次脱机成功 , 结论 :早期即行肠内营养 ,逐渐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 ;应激期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可提高脑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治疗 神经外科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杨国辉 盛忠燕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1,3)-β—D葡聚糖(G试验)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VI)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ICU中怀疑IPFI患者。每周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1,3)-β—D葡聚糖(G试验)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VI)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ICU中怀疑IPFI患者。每周2次送检BALF、血清,行G试验及BALF真菌培养和镜检,记录培养、镜检及G试验阳性率及阳性时问、G试验的结果。按IPFI诊断标准回顾性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非IPFI感染对照组。G试验检测采用鲎试剂法;G试验阳性定义为连续2次不同时间点检测值/〉20ng/L。对BALFG试验阳性的患者给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抢先抗真菌治疗,并于治疗7d、14d行BALF及血清G试验。结果共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IPFI确诊10例,BALFG试验阳性率90.O%;临床诊断29例,BALFG试验阳性率82.8%;拟诊32例,BALFG试验阳性率71.9%;非IPFI27例,BALFG试验阳性率7.4%。针对确诊及临床诊断者,BALFG试验阳性率84.6%(33/39),血清G试验阳性率59.0%(23/39),BALF曲霉菌培养阳性率41.0%(16/39),BALF镜检阳性率38.5%(15/39);BALFG试验敏感性84.6%(33/39)、特异性92.6%(25/27)、阳性预测值94.3%(33/35)、阴性预测值80.7%(25/31),血清G试验敏感性58.9%(23/39)、特异性88.9%(24/27)、阳性预测值88.5%(23/26)、阴性预测值60.0%(24/40),二者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G试验阳性时间早于真菌培养2~8d,平均(5.35±2.26)d。56例BALFG试验阳性患者有40例完成2周抗真菌抢先治疗,31例有效,9例无效死亡,病死率为22.5%。治疗有效组BALF、血清G试验结果(ng/L)呈下降趋势(BALF:245.13±43.84、174.00±13.01、28.52±7.38,血清:93.26±18.75、72.15±12.90、37.37±10.45.均P〈0.05),治疗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 (1 3)-β—D葡聚糖 重症患者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内镜下放置鼻空肠管在危重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汪志明 吴素梅 +2 位作者 丁凯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5期287-288,291,共3页
目的:总结危重病人内镜辅助下床边放置鼻空肠管的经验,探讨内镜置管的具体方法及其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共107例重症病人接受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置管... 目的:总结危重病人内镜辅助下床边放置鼻空肠管的经验,探讨内镜置管的具体方法及其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共107例重症病人接受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置管时间为(12.3±7.8)m in,成功率为98.1%,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3/107)。导管留置时间为(20.7±8.4)d。结论:内镜辅助放置鼻空肠管具有简单、快捷、安全,易于护理、病人痛苦小和易于耐受等优点,尤其适于危重病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鼻空肠管 危重病人
下载PDF
SBAR交接模式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齐建伟 张克标 +1 位作者 古满平 黄飞月 《护理学报》 2018年第8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SBAR(现状-背景-评估-建议)交接模式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符合长途转运标准的119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2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口头方式进行交接,观察... 目的观察SBAR(现状-背景-评估-建议)交接模式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符合长途转运标准的119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2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口头方式进行交接,观察组按照自行设计的SBAR交接模式进行交接。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双方护士满意度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交接不良导致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护士对交接工作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SBAR交接模式,能够规范长途转运交接流程,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交接双方护士的满意度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交接模式 危重患者 长途转运 患者交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