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何群 张书惠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1-82,171,172,共14页
在刑法扩张的背景下,我国刑法向轻罪化方向发展。随着轻罪比例的不断攀升,现行前科体系之弊端日渐凸显,因此,为轻罪犯罪人构建前科消灭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具有积极的制度价值,可以起到顺应轻罪比例升高之趋势,实... 在刑法扩张的背景下,我国刑法向轻罪化方向发展。随着轻罪比例的不断攀升,现行前科体系之弊端日渐凸显,因此,为轻罪犯罪人构建前科消灭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具有积极的制度价值,可以起到顺应轻罪比例升高之趋势,实现刑法体系现代化以及更新国人犯罪观念的积极效果。在宏观制度厘定层面,可通过制定单行“前科管理与适用法”的方式在规范层面明确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同时应当对制定轻罪前科的规范性文件之层级作出限制,明确轻罪前科消灭的范围与时点。在微观制度构建层面,需要明确轻罪前科消灭的实质条件,免除附条件的过失犯罪人、微罪犯罪人以及“定罪免刑”犯罪人的前科担负,并为不能立即消灭其前科的犯罪人构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以5年作为封存上限,根据罪行的差异分类配置个罪的具体封存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前科 前科消灭制度
下载PDF
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构建的理论证成与具体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素敏 王杰民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实现对轻罪的科学治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消除前科制度的固有弊端,有必要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在宏观层面可从罪刑均衡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人身危险性原理三方面夯实构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理论根基。在微观层面则要合... 为实现对轻罪的科学治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消除前科制度的固有弊端,有必要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在宏观层面可从罪刑均衡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人身危险性原理三方面夯实构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理论根基。在微观层面则要合理划定轻罪前科消灭的适用范围,即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处附加刑,或定罪免刑、单纯宣告有罪;科学进行程序设计,建立依申请或依职权的“或选”模式,并由法院参考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的意见作出是否消灭前科的裁决;加强配套制度的衔接:建立司法数据与人事档案、户籍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及时删除符合条件的前科信息。应将轻罪前科消灭作为社会矫正的鼓励手段,不断降低社矫对象的再犯罪率,真正实现其再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前科消灭 前科消灭制度
下载PDF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与我国刑法再法典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姜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1-84,共14页
刑法再法典化是多重因素决定的重大立法活动,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又是一个政治抉择问题。刑法再法典化必须以服务和引导我国司法实践走向公平正义为目标,并体现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作为新时代犯罪治理转型的产物,少捕慎诉慎押刑... 刑法再法典化是多重因素决定的重大立法活动,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又是一个政治抉择问题。刑法再法典化必须以服务和引导我国司法实践走向公平正义为目标,并体现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作为新时代犯罪治理转型的产物,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从宽”的体现,这一新型刑事司法政策具有强调犯罪人的前置性社会复归,实行刑罚犹豫制度等刑事法治要义。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保持刑法的谦抑性,包括立法的谦虚与司法的谦抑两个维度。我国刑法再法典化必须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以刑法的谦抑性为观念基础,这不仅要求修正刑法中的“但书条款”,而且要严格限定轻罪的增设,同时,还要推行前科消灭制度,并对缓刑优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社会危险性 但书条款 刑罚犹豫制度 前科消灭制度
下载PDF
“去标签化”背景下附条件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前科制度的存在及互联网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犯罪记录所带来的标签化效应伴随犯罪人终生,“社会排斥”功能如影随形,出现“犯罪标签泛化”“轻罪不轻”现象,与惩戒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原则相悖。建议从适用范围、行使方式、适... 前科制度的存在及互联网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犯罪记录所带来的标签化效应伴随犯罪人终生,“社会排斥”功能如影随形,出现“犯罪标签泛化”“轻罪不轻”现象,与惩戒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原则相悖。建议从适用范围、行使方式、适用条件等方面探索建立轻罪微罪的附条件前科记录封存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前科消灭制度,以“去标签化”降低轻微犯罪刑事处罚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标签化 附随性后果 附条件前科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制度
下载PDF
犯罪标签理论的再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魏麟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31,共9页
标签理论发源于符号互动理论,侧重于从外界刺激与行为反应的互动视角考察犯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理念的革新,人们更加关注定罪量刑对犯罪人产生的负面效应,围绕犯罪标签产生不利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犯罪记录产... 标签理论发源于符号互动理论,侧重于从外界刺激与行为反应的互动视角考察犯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理念的革新,人们更加关注定罪量刑对犯罪人产生的负面效应,围绕犯罪标签产生不利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犯罪记录产生的长期标签效应以及针对犯罪记录标签效应的改革探索不断推进。标签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犯罪治理具有借鉴价值:为消解刑罚及其附随后果的不利影响,我国应当补充建构复权、前科消灭等刑罚消灭制度;针对数量攀升的轻罪案件,应当加强落实“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创新行刑衔接机制、发展监禁替代措施,并对轻罪案件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此外,标签理论也为我国当前的企业刑事合规工作提供了犯罪学的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签理论 犯罪记录 刑罚消灭制度 轻罪 刑事合规
下载PDF
刑法解释论视角下的前科消灭制度探析
6
作者 王凯 黄条平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44-46,共3页
前科消灭制度在我国前科终生相随的体制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其所受的重视一直不够。然而,科学的前科制度关系我国对犯罪分子的改造事业成败大局。基于刑法解释论的视角,从前科制度的历史发展维度等多重视角出发,论证了我国... 前科消灭制度在我国前科终生相随的体制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其所受的重视一直不够。然而,科学的前科制度关系我国对犯罪分子的改造事业成败大局。基于刑法解释论的视角,从前科制度的历史发展维度等多重视角出发,论证了我国前科消灭制度应有走向,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刑事制度的完善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科 前科消灭 制度设计
下载PDF
论犯罪大学生重生机制的完善
7
作者 王琳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62-64,共3页
逐年呈上升趋势的大学生犯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已经接受过刑罚处罚的大学生,他们需要重新面对社会,因此作为立法机关必须从法律制度上建立保障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这是防止他们再次走入歧途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犯罪 暂缓起诉 前科消灭制度
下载PDF
论我国前科报告制度的废止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德祯 《辽宁警专学报》 2013年第2期50-54,共5页
前科报告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分子以及促进社会诚信意识的形成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其"先天畸形"的特点却日益成为行为人在服刑完毕后回归社会的阻碍,因此有必要逐步加以废止。本文在讨论前科报告制度... 前科报告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分子以及促进社会诚信意识的形成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其"先天畸形"的特点却日益成为行为人在服刑完毕后回归社会的阻碍,因此有必要逐步加以废止。本文在讨论前科报告制度概念和外延的基础上,对我国建国以来前科报告制度进行了反思,进而提出了逐步废止前科报告制度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科 前科消灭 前科报告废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