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外告诉乃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妮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告诉乃论 ,亦即告诉的才处理 ,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古今中外的刑事法律多有规定。从我国与各国的法律规定相互比较的角度来看 ,在诸如告诉乃论的立法原则、适用范围、立法体例、“向谁告诉”、告诉权人等事项上 ,我国法律的规定有其... 告诉乃论 ,亦即告诉的才处理 ,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古今中外的刑事法律多有规定。从我国与各国的法律规定相互比较的角度来看 ,在诸如告诉乃论的立法原则、适用范围、立法体例、“向谁告诉”、告诉权人等事项上 ,我国法律的规定有其独到之处 ,但在诸如告诉期间、告诉效力、告诉撤回等事项上 ,我国法规定阙如、过于简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告诉乃论 自诉 告诉权人 立法原则 适用范围 立法体例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中德刑事自诉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英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在刑事追诉制度上,中国和德国都采取的是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机制。尽管自诉制度只适用有限的刑事案件,但在追诉犯罪上却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比较法为视角,从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的主体、自诉案件的诉讼程序等方面,对我国与德国的... 在刑事追诉制度上,中国和德国都采取的是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机制。尽管自诉制度只适用有限的刑事案件,但在追诉犯罪上却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比较法为视角,从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的主体、自诉案件的诉讼程序等方面,对我国与德国的刑事自诉制度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初步的分析,指出德国的自诉制度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进而对完善我国的自诉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自诉制度 自诉案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化的反思与制度重构 被引量:9
3
作者 马贵翔 林婧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7,共11页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化的实质是犯罪损害追诉方式的公私合一,该制度设计混淆了公益和私益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导致两种权益保护相互冲突进而对刑事司法结果公正造成负面影响。公私分离是刑事被害人去当事人化的当然制度选择,其立法对策主...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化的实质是犯罪损害追诉方式的公私合一,该制度设计混淆了公益和私益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导致两种权益保护相互冲突进而对刑事司法结果公正造成负面影响。公私分离是刑事被害人去当事人化的当然制度选择,其立法对策主要包括在刑事立法中确立被害人为特殊诉讼参与人、废除被害人在刑事审判中就定罪量刑发表意见的权利、废止被害人刑事自诉权和切断其引起刑事二审、再审的程序路径。同时需要完善相关配套举措,如允许被害人对其物质和精神损害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犯罪损害 公私分离 刑事自诉 国家补偿
原文传递
论被害人谅解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敏 陈荣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7-41,共5页
被害人谅解,是适格主体在法律规定的可支配权益范围内于适宜时间内所做出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影响定罪量刑的刑法效果。在影响定罪方面,被害人谅解可在实体意义和程序意义上阻却犯罪成立;被害人谅解在不能阻却犯罪成立时,亦有可能成为... 被害人谅解,是适格主体在法律规定的可支配权益范围内于适宜时间内所做出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影响定罪量刑的刑法效果。在影响定罪方面,被害人谅解可在实体意义和程序意义上阻却犯罪成立;被害人谅解在不能阻却犯罪成立时,亦有可能成为对被告人作出从宽处罚的理由。被害人谅解契合刑法的不得已原则,有利于维护被害人权益和促进犯罪人重返社会,将其法定化是当下刑法学界刻不容缓的要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谅解 刑法 刑罚 自诉案件 公诉案件
下载PDF
新刑诉法中刑事和解规定的实体法解读——以适用范围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建桦 刁涌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1-158,共8页
2012年刑诉法修改完善了刑事和解的规定,新规定中理解和适用问题系目前亟待解决的。其中适用范围的问题包含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问题,有必要运用刑事一体化的视野进行解读。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区别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 2012年刑诉法修改完善了刑事和解的规定,新规定中理解和适用问题系目前亟待解决的。其中适用范围的问题包含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问题,有必要运用刑事一体化的视野进行解读。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区别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讨论和解范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刑事实体法 适用范围 自诉案件 公诉案件
原文传递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培芳 马强 徐明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3-57,共5页
本文对“被害人自诉案件”法律运用中“轻微刑事案件”的范围以及“被害人有关证据”、“证明”、“轻微”等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就“被害人自诉案件”公诉转自诉程序提出构想。
关键词 被害人自诉案件 轻微刑事案件 证据 公诉 法律适用条件
下载PDF
从恢复性司法看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小妹 黄妹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3-27,共5页
恢复性司法是当今世界各国正积极探索的一种新的刑事司法模式;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对现有的与恢复性司法程序最接近的刑事自诉制度进行改造,既能达到实现恢复性正义的目的,又能完善我国刑事自诉制度。
关键词 刑事自诉 刑事和解 恢复性司法
下载PDF
网络暴力自诉案件中的证据供给与风险预防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元培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5期86-97,共12页
惩治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空间需要多方协力,更需要刑事司法作为其最后的防线。网络暴力犯罪主要涉及侮辱、诽谤,两个罪名均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网络暴力自诉案件存在三重悖论:犯罪主体的不确定性与起诉的确定性之间的悖论,国家主动追... 惩治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空间需要多方协力,更需要刑事司法作为其最后的防线。网络暴力犯罪主要涉及侮辱、诽谤,两个罪名均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网络暴力自诉案件存在三重悖论:犯罪主体的不确定性与起诉的确定性之间的悖论,国家主动追诉与尊重被害人选择之间的悖论,自诉人取证能力的有限性与证明的严格性之间的悖论。增强对网络暴力被害人的证据供给,有利于在惩治网络暴力和尊重被害人主体地位之间寻求平衡,且符合“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立法定位,并不至于过度侵犯公民的言论表达空间。应当增强内部供给,准确适用公安机关的协助取证制度;拓宽外部供给,强化网络信息服务者的协助义务;完善行刑衔接,畅通行政证据进入刑事自诉的途径。同时,还应当注意预防证据供给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风险。在公民权利和公民自治高速发展的年代,刑事诉讼应当改变“以公诉为中心”的立法理念,加强对刑事自诉的制度构建,更好地发挥刑事司法的社会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刑事自诉 证据供给 协助取证 行刑衔接
下载PDF
刑事起诉模式之我见——从我国三类刑事自诉案件看我国的刑事起诉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晖 《襄樊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9-54,共6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三类自诉案件的起诉模式,在司法实践运作中出现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取消部分自诉案件,限制自诉权的范围,构建以公诉为原则自诉为例外的起诉模式,以顺应世界公诉为主流的起诉模式。
关键词 刑事起诉模式 自诉 公诉
下载PDF
借鉴古代保辜制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忠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7-29,共3页
文章就古代保辜制度如何为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所借鉴提出了构想:借鉴保辜制度,首先应转变传统的义务本位法律价值观,确立人权保护、人权保障的观念;其次,在刑法方面、刑事诉讼法方面,亦可借鉴保辜制度,建立犯罪复原制度及扩大自诉范... 文章就古代保辜制度如何为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所借鉴提出了构想:借鉴保辜制度,首先应转变传统的义务本位法律价值观,确立人权保护、人权保障的观念;其次,在刑法方面、刑事诉讼法方面,亦可借鉴保辜制度,建立犯罪复原制度及扩大自诉范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保辜制度 人权保障 刑法 犯罪复原制度 自诉范围
下载PDF
亲告罪追诉机制的反思与重构——基于文本与实证的双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肖 《贸大法律评论》 2021年第1期244-254,共11页
当代国家追诉主义下的亲告罪自诉机制,旨在实现被害人利益保护的法律价值。然而,刑事审判模式变化所带来的程序性问题,致使亲告罪案件的自诉人陷入权利救济的困境。为检视亲告罪的追诉困境,通过对法律文本和裁判实证的双重研究发现:告... 当代国家追诉主义下的亲告罪自诉机制,旨在实现被害人利益保护的法律价值。然而,刑事审判模式变化所带来的程序性问题,致使亲告罪案件的自诉人陷入权利救济的困境。为检视亲告罪的追诉困境,通过对法律文本和裁判实证的双重研究发现:告诉才处理并不应当等同于刑事自诉,将两者混淆会加重刑事自诉人的证明责任,既不利于对被害人诉权的实现,也无疑与亲告罪的立法意旨背道而驰。我国对于亲告罪的追诉机制在个罪中已有突破,因而,据此强化刑事调解制度和引入综合主义追诉机制有助于破除亲告罪被害人诉权实现的困境,也暗合亲告罪的立法意旨和法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告罪 刑事自诉 被害人保护 刑事调解 综合主义追诉机制
原文传递
网络侮辱、诽谤犯罪中“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判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捷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共22页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采取综合判断法与列举法并存的解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主动追究犯罪的门槛。然而,该规定系从罪状的角度解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不仅存在实体法教义学上...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采取综合判断法与列举法并存的解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主动追究犯罪的门槛。然而,该规定系从罪状的角度解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不仅存在实体法教义学上的矛盾,也缺乏诉讼法立场的观察,难以满足社会对公权力治理网络暴力的期许和实践操作性需求。《刑法》第246条第2款但书中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应理解成对个案中“告诉才处理”负面影响的描述,其属于诉讼要件,与“前款罪”的不法内涵无关,故应从被害人放弃告诉是否会阻碍刑事程序重建法和平的角度去判断。在具体判断方法上,应先考虑网络暴力事件有无线下矛盾及其性质,以甄别被害人有无值得保护的人际利益,继而判断被害人不告诉的理由是否处于告诉乃论规范目的之内,以决定国家是否主动介入。“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仅为阻却告诉乃论的要件,不宜作为自诉程序转为公诉程序的标准。若被害人已经提起自诉,法院应以可能涉嫌公诉罪名,或者与公诉之罪具有不可分之关系等为由不予受理或裁定驳回自诉,嗣后再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社会秩序 诉讼要件 告诉 自诉
原文传递
轻伤害案件之刑事和解应何去何从——由一起轻伤害案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立明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84-86,共3页
实践中,轻伤害案件的刑事和解中存在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在公诉程序中,在被羁押的状态下,加害人会处于非自愿地选择刑事和解的艰难处境。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轻伤害案件按法律规定既可走公诉程序又可走自诉程序,直接原因在于轻伤... 实践中,轻伤害案件的刑事和解中存在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在公诉程序中,在被羁押的状态下,加害人会处于非自愿地选择刑事和解的艰难处境。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轻伤害案件按法律规定既可走公诉程序又可走自诉程序,直接原因在于轻伤害案件的刑事和解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于使轻伤害案件自诉程序实现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伤害案件 刑事和解 公诉程序 自诉程序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完善——改“三类自诉案件”为“亲告罪”
14
作者 郭锴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自古有之,其长期存在亦是客观发展的需要。但我国的刑事自诉制度因缺乏可操作性而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多困惑,包括罪类范围、公安机关的管辖限度,以及公诉转自诉的规定等。而现行刑事诉讼法相较于旧法,仅对刑事自诉的审理...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自古有之,其长期存在亦是客观发展的需要。但我国的刑事自诉制度因缺乏可操作性而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多困惑,包括罪类范围、公安机关的管辖限度,以及公诉转自诉的规定等。而现行刑事诉讼法相较于旧法,仅对刑事自诉的审理期限和调解范围进行了规范,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将自诉的案件范围进行限缩,将刑事自诉中的"三类案件"整合为"亲告罪",并对被害人的权利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自诉 三类自诉案件 亲告罪
下载PDF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晓 《嘉兴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我国刑事自诉在案件范围上存在着明显瑕疵,可能导致被害人调查取证权的缺失,这成为我国刑事自诉面临的主要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办法不是废除它而是完善它,完善的办法包括明确刑事自诉的相关标准、明确列举案件的罪名范围;引进"自... 我国刑事自诉在案件范围上存在着明显瑕疵,可能导致被害人调查取证权的缺失,这成为我国刑事自诉面临的主要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办法不是废除它而是完善它,完善的办法包括明确刑事自诉的相关标准、明确列举案件的罪名范围;引进"自诉担当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自诉 废除论 被害人调查取证权 案件范围
下载PDF
论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红 王云飞 《辽宁警专学报》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相冲突的情况,相关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对此问题没有作具体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借鉴域外经验处理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的关系时,应当遵循“审判前提问题”这一原则:如果某种诉讼应以另...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相冲突的情况,相关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对此问题没有作具体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借鉴域外经验处理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的关系时,应当遵循“审判前提问题”这一原则:如果某种诉讼应以另一种诉讼的结果为依据,就应该(或可以)中止该诉讼,等待另一种诉讼的裁判结果,并以此为据恢复诉讼并进行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刑事自诉 审判前提
下载PDF
刑事自诉案件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
17
作者 胡凌宇 何邦武 《北方论丛》 2022年第2期88-102,共15页
刑事自诉是刑法公法化之前人类社会纠纷解决的普遍形态,尽管适用范围被逐渐限缩,但仍有其独特的制度理性和价值。在立法层面,虽然自诉制度同公诉制度有诸多差异,但由于对刑事自诉制度缘起及社会功能的认知模糊,当前的刑事自诉案件证明... 刑事自诉是刑法公法化之前人类社会纠纷解决的普遍形态,尽管适用范围被逐渐限缩,但仍有其独特的制度理性和价值。在立法层面,虽然自诉制度同公诉制度有诸多差异,但由于对刑事自诉制度缘起及社会功能的认知模糊,当前的刑事自诉案件证明标准在制度设计上与公诉案件混同,以致实践中自诉案件无罪率畸高,未能发挥自诉制度的实效而使该制度虚置,即为制约自诉制度功效的最大桎梏。为此,应当澄清自诉制度的本质,还原其作为"私犯"救济的历史真相和社会属性,基于提高诉讼效益和自诉人举证能力偏弱的现实,剔除公诉案件证明标准中对公权力进行限制的制度设计理念,重新建构不同于公诉案件的自诉案件证明标准,在语言表述上可以将其界定为"证据基本确实、充分,事实基本确信",以此推进刑事自诉的实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自诉 证明标准 基本确实、充分 刑事法治
下载PDF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和发展
18
作者 吴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9-92,共4页
刑事和解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司法实践中适用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这种纠纷处理方式节省了被害人、加害人的诉讼成本和国家的司法资源,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是实现刑罚目... 刑事和解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司法实践中适用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这种纠纷处理方式节省了被害人、加害人的诉讼成本和国家的司法资源,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是实现刑罚目的、推进刑事民主化、改革重刑化的刑罚体系以及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刑事自诉 轻伤害案件
下载PDF
论刑事自诉程序追诉公民信息侵权行为的路径
19
作者 刘辉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科技的发展应用,个人信息泄露案件时有发生。但是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目前,理论界及实务界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保护边界、入罪及量刑标准、与其他罪数的竞合等问题研究,仅集中...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科技的发展应用,个人信息泄露案件时有发生。但是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目前,理论界及实务界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保护边界、入罪及量刑标准、与其他罪数的竞合等问题研究,仅集中在定罪量刑上,不具有司法可操作性标准。从刑事自诉制度的比较优势和公民个人信息的私权属性的角度着手,结合我国立法现状,通过梳理相关法律规定及实例,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在我国仅理论上可采自诉方式追诉,并由此对如何完善自诉方式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追诉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信息侵权 自诉适用
下载PDF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网络暴力的规制模式 被引量:23
20
作者 喻海松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1,共9页
面对网络暴力的滋生蔓延态势,有关治理对策接续推出,治理手段不断优化。刑法规制是网络暴力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侮辱罪、诽谤罪等相关罪名的适用在具体追诉程序之中陷入困境,使得权益保障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基于此,最高人... 面对网络暴力的滋生蔓延态势,有关治理对策接续推出,治理手段不断优化。刑法规制是网络暴力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侮辱罪、诽谤罪等相关罪名的适用在具体追诉程序之中陷入困境,使得权益保障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正在制定的惩治网络暴力专门规范性文件,坚持刑事一体化的理念,将畅通刑事追诉程序作为网络暴力刑事治理的破题之举。基于刑事一体化视角溯源观察可以发现,宜将网络暴力的治理重心由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防范和事中救济,着力建构长效机制。对此,要通过推进《反网络暴力法》的制定和配套刑法规定的修改完善,实现对网络暴力的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一体化 规制模式 自诉转公诉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