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身危险性概念新论 被引量:59
1
作者 赵永红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5-82,共8页
人身危险性是刑法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 ,我国刑法典中存在大量有关人身危险性内容的规定。然而 ,关于人身危险性的概念 ,我国刑法理论界鲜有详细、全面的论述。从存在论与价值论相结合的角度看 ,人身危险性是由行为人特定人格决定... 人身危险性是刑法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 ,我国刑法典中存在大量有关人身危险性内容的规定。然而 ,关于人身危险性的概念 ,我国刑法理论界鲜有详细、全面的论述。从存在论与价值论相结合的角度看 ,人身危险性是由行为人特定人格决定的犯罪可能性或者再犯可能性 ,是特定人格事实和规范评价的统一 ;从这一概念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人身危险性 犯罪可能性 人格事实
下载PDF
少年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邓芸菁 窦刚 张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60-162,共3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asic personality traits of juvenile criminals with respect to crime types, areas of residence, and structures of family. 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administering the “EPQ-C” and a self-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asic personality traits of juvenile criminals with respect to crime types, areas of residence, and structures of family. 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administering the “EPQ-C” 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o 379 male juvenile criminals aged from 13 to 15 years. Results: A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samples, the juvenile criminals obtai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dimensions of E and N, but lower scores on the dimension of L. The juvenile criminals committing different types of crime also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heir scores on the dimensions of P, L and N. Furth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cores on the dimension of P and L between juvenile criminals living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Finally, scores on the dimension of N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juvenile criminals with single parents. Conclusion: The basic personality traits of the juvenile criminal are: extroversion, restless, hard to self-control, unsteady emotion, weak defensive mechanism, as well as comparatively low mental maturity and credulity. These personality traits are significantly linked with important factors of crime types, areas of residence and integrity of fam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犯 人格 特征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马海鹰 张小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了解罪犯的人格特征,认识犯罪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罪犯普遍存在偏离正常人格的倾向,罪犯人格特征有其共性,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人格特征有所不同。... 目的了解罪犯的人格特征,认识犯罪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罪犯普遍存在偏离正常人格的倾向,罪犯人格特征有其共性,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人格特征有所不同。结论应加强对罪犯的人格测量和甄别工作,为罪犯的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征 罪犯 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 国内外 犯罪
下载PDF
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26
4
作者 梅传强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任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而犯罪心理的产生又总有一定的规律和机制。从犯罪心理的生成过程看,需要是其根源和基础。当需要与具体的满足对象、工具和手段结合时,即成为动机推动个体去实施满足需要的行为... 任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而犯罪心理的产生又总有一定的规律和机制。从犯罪心理的生成过程看,需要是其根源和基础。当需要与具体的满足对象、工具和手段结合时,即成为动机推动个体去实施满足需要的行为;当个体的行为方式经常、反复、稳定地出现时,即构成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在需要基础上生成的犯罪动机和形成的犯罪人格即是犯罪心理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 犯罪行为 犯罪主体 犯罪动机 社会性需要 犯罪人格 发展心理学
下载PDF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 被引量:22
5
作者 梅传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7,共6页
在“刑事一体化”背景下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应以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为核心。对故意犯罪而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恶劣的犯罪动机和对法律的蔑视态度 ;就过失犯罪而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人... 在“刑事一体化”背景下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应以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为核心。对故意犯罪而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恶劣的犯罪动机和对法律的蔑视态度 ;就过失犯罪而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人格的缺陷和对法律的轻视态度。因此 ,犯罪动机和犯罪人格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主观依据 ,也是犯罪心理的具体表现和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刑事责任 心理基础 犯罪动机 犯罪人格
下载PDF
论累犯制度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17
6
作者 于志刚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1-90,共10页
现行刑法典确立的累犯制度,由于静止二十余年不动而略显滞后于司法现实、理论研究成果和域外先进立法例。关于累犯制度的主观要件、主体要件、处罚原则、适用范围以及累犯的类型设置等方面,均存在值得完善之处,以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立... 现行刑法典确立的累犯制度,由于静止二十余年不动而略显滞后于司法现实、理论研究成果和域外先进立法例。关于累犯制度的主观要件、主体要件、处罚原则、适用范围以及累犯的类型设置等方面,均存在值得完善之处,以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立法公正和司法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人格 单位累犯 危险累犯
原文传递
刑事司法人格化初论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文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9,共8页
将犯罪人的犯罪人格贯串到刑事司法活动的始终,是摆脱行为刑法制度的司法机械化弊端的必由之路,符合现代刑法的人性化、人道化发展方向。刑事司法的立足点是犯罪人,而犯罪人是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的统一体,即犯罪行为是犯罪人的外在表象... 将犯罪人的犯罪人格贯串到刑事司法活动的始终,是摆脱行为刑法制度的司法机械化弊端的必由之路,符合现代刑法的人性化、人道化发展方向。刑事司法的立足点是犯罪人,而犯罪人是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的统一体,即犯罪行为是犯罪人的外在表象,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的本质。因此,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必须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人格鉴定,将那些仅有法定的犯罪类型的行为,而没有犯罪人格的行为人,排除在犯罪人之外。对于犯罪人,在量刑时,要把犯罪人格矫正的难易程度作为一个重要依据;监狱行刑时,应当以矫正罪犯的犯罪人格为核心进行。此外,应该把心理预防提到犯罪预防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人格化 犯罪人 犯罪人格 人格鉴定 犯罪人格矫正
下载PDF
论人格在定罪中的运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忠林 梅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145,共10页
刑法上的人格特指行为人对刑法所保护价值的对立态度,它是认定犯罪的内在根据。在人格影响定罪问题上,现有的"否定论"、"出罪论"和"法定论"观点都难以给出合理解释。外部行为是人格的现实化,除涉案行为外... 刑法上的人格特指行为人对刑法所保护价值的对立态度,它是认定犯罪的内在根据。在人格影响定罪问题上,现有的"否定论"、"出罪论"和"法定论"观点都难以给出合理解释。外部行为是人格的现实化,除涉案行为外,人格的载体还包括案前和案后的表现。行为人的对立人格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是一切犯罪成立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当涉案行为处于立案标准的边缘时,案前、案后表现等情节就可能使得对行为人的整体人格态度评价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发挥人格在出、入罪方面的双向功能。要保障人格的此种功能得到有效落实,除了要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外,还应当设立一定的限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犯罪人格 现实化 定罪 立案标准
下载PDF
对国内罪犯人格特征研究的元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宫火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5-467,共3页
目的:综合国内关于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以EPQ为测量工具)。方法:对已有的33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各维度的综合效应量依次为0·623±0·115、0·064±0·077、0·606... 目的:综合国内关于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以EPQ为测量工具)。方法:对已有的33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各维度的综合效应量依次为0·623±0·115、0·064±0·077、0·606±0·062、-0·141±0·059。结论:与正常人相比,罪犯具有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的人格特征,而内外倾维度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犯罪案由的不同可能是内外倾维度预测失败的一个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人格 犯罪性 META分析 效应量
下载PDF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景璐石 徐科 +2 位作者 冯军 蒋宪君 孟婕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犯罪青少年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并选取相匹配的180名大、中、小学男生作为对照。结...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犯罪青少年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并选取相匹配的180名大、中、小学男生作为对照。结果犯罪青少年个性具有情绪性(N)分和精神质(P)分高、内外向(E)分和掩饰性(L)分低的特点,其心理健康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7个因子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犯罪青少年个性情绪性(N)分、精神质(P)分2个维度与其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犯罪青少年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的倾向,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个性特征影响其的心理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犯罪青少年 对照研究 个性特征 心理健康
下载PDF
犯罪人分类标准新探——以犯罪人格为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昌军 凌辉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5-68,19,共4页
在犯罪人分类的标准选择上一直存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争,但是单纯的客观主义标准或主观主义标准无法对犯罪人进行科学的分类。“犯罪人格”的概念因为其丰富的内涵,能够成为划分犯罪人的科学标准。建立以“人格”为标准的犯罪学分类... 在犯罪人分类的标准选择上一直存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争,但是单纯的客观主义标准或主观主义标准无法对犯罪人进行科学的分类。“犯罪人格”的概念因为其丰富的内涵,能够成为划分犯罪人的科学标准。建立以“人格”为标准的犯罪学分类理论,应当成为犯罪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 犯罪人分类标准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犯罪人物
下载PDF
论人身危险性的理论蕴含与罪刑地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小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4,112,共8页
当代规范刑法学中的人身危险性,不是抽象的、必然的、与生俱来的犯罪危险性,而是基于行为人的具体的、动态的、人身性的事实特征的再犯危险性。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及犯罪人格有着不同的理论蕴含。我国目前单一的刑罚处置体系不尽合理... 当代规范刑法学中的人身危险性,不是抽象的、必然的、与生俱来的犯罪危险性,而是基于行为人的具体的、动态的、人身性的事实特征的再犯危险性。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及犯罪人格有着不同的理论蕴含。我国目前单一的刑罚处置体系不尽合理,应当建构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刑事处置二元结构。在刑罚处置的框架下,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并非重大,不过人身危险性大小对于定罪量刑仍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占据主导地位,则无论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对于行为人应当适用保安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主观恶性 犯罪人格 刑事处置
原文传递
涉罪未成年人救赎之路探究--以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为切入点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明儒 张继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5,共15页
学界对犯罪记录作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并无疑问,但对其是否应当被消灭则存在较大争议。这是因为在事实论与规范论上混淆了犯罪记录与其衍生的“标签效应”。从事实论讲,犯罪记录是不能被消灭的;但从规范论讲,“标签效应”... 学界对犯罪记录作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并无疑问,但对其是否应当被消灭则存在较大争议。这是因为在事实论与规范论上混淆了犯罪记录与其衍生的“标签效应”。从事实论讲,犯罪记录是不能被消灭的;但从规范论讲,“标签效应”是可以被消解的。与其说是犯罪记录,毋宁说是其衍生的“标签效应”阻碍了涉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的进程。去标签化与再社会化成为涉罪未成年人最有效的救赎路径:规范性路径以构建犯罪前科有条件消灭制度为主、设定未成年人期待隐私权保护为辅展开;非规范性路径由家庭治疗、学校教化以及社区矫正“三位一体”构成。两种路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旨在去除“标签效应”以促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罪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标签效应 犯罪人格 再社会化
下载PDF
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江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5-22,共8页
当前,大学生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实施暴力犯罪的大学生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主要体现为规范意识不强、漠视他人权利和以自我为中心。而大学生实施暴力犯罪的动机主要有贪利动机、报复动机和性动机... 当前,大学生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实施暴力犯罪的大学生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主要体现为规范意识不强、漠视他人权利和以自我为中心。而大学生实施暴力犯罪的动机主要有贪利动机、报复动机和性动机等,在意志特征上表现为控制力比较弱和实施犯罪的坚决性。社会转型期现实与观念的影响、教育功能的缺失、大学生需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等是形成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原因。开展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预防,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开展心理干预,努力消除犯罪情景,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调适,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暴力犯罪 犯罪心理 人格 动机 意志
下载PDF
236名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丽敏 张亮 王琪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参加黑龙江省侦破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的236名刑警进行调查。结果刑警心理问题检... 目的探讨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参加黑龙江省侦破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的236名刑警进行调查。结果刑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4%。GHQ总分与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消极应对分数之间呈正相关(r1=0.341,r2=0.437,r3=0.329,P〈0.01),与内外倾(E)、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数之间呈负相关(r4=-0.224,r5=-0.151,r6=-0.1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P、E、消极应对有意义,其方程为Y=39.031+0.465 X1+0.512 X2-0.330 X3+0.21X4。结论黑龙江省刑警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性格内向、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问题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刑警 人格 应对
下载PDF
犯罪:环境诱因与人格缺陷的结合——杨佳案件心理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和华 《犯罪研究》 2009年第2期28-34,共7页
近十几年来,中国发生过不少起恶性的暴力杀人案。这些案犯的作案动机和理由不外乎恶意报复,或心理变态,或黑社会的亡命之徒恣意妄为。唯独杨佳案,因其作案对象、作案地点、作案手段等众多的特殊性,而令其作案动机蒙上一层迷雾。那么,究... 近十几年来,中国发生过不少起恶性的暴力杀人案。这些案犯的作案动机和理由不外乎恶意报复,或心理变态,或黑社会的亡命之徒恣意妄为。唯独杨佳案,因其作案对象、作案地点、作案手段等众多的特殊性,而令其作案动机蒙上一层迷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杨佳的残暴的犯罪行为?对于了解杨佳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如果从环境诱因和人格缺陷的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可能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并为预防此类恶性案件的再次发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杀人案件 犯罪动机 环境诱因 人格缺陷
下载PDF
犯罪人格略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顾婷 孙永新 汪明亮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犯罪人格的概念、特征和内容。笔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 由于受遗传及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与主流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可能促使个体实施反社会犯罪行为的认识 偏差、需求偏差及情绪偏差等心理特征的总称。... 本文主要探讨了犯罪人格的概念、特征和内容。笔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 由于受遗传及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与主流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可能促使个体实施反社会犯罪行为的认识 偏差、需求偏差及情绪偏差等心理特征的总称。犯罪人格具有多因性、反社会性、犯罪性、广泛性、可测性及 可变性等六方面特征。犯罪人格包括认识偏差、需求偏差、情感偏差、犯罪能力及自制力等五个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人格 犯罪性 反社会性
下载PDF
违法犯罪者人格多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孔克勤 朱晨海 +1 位作者 马前锋 方宇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7-310,共4页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YG人格测验”、作业法“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和投射法“色塔人格测验”对126名违法犯罪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作业法和投射法人格测验二者相互补充和印证,揭示了违法犯罪者人格的某些特点,问卷法人格测验...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YG人格测验”、作业法“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和投射法“色塔人格测验”对126名违法犯罪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作业法和投射法人格测验二者相互补充和印证,揭示了违法犯罪者人格的某些特点,问卷法人格测验的结果与前者不一致,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对违法犯罪者的人格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犯罪者 人格 问卷法 作业法 投射法 心理学
下载PDF
成年男性罪犯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国培 王罗珍 +2 位作者 杨金根 杨跃坤 许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6年第2期86-87,共2页
本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对122名在押男性罪犯进行人格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押男性罪犯具有显著的外向型人格特质、焦虑紧张和较大的内心冲突。暴力犯较性罪犯更持强固执。提示,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应矫正其... 本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对122名在押男性罪犯进行人格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押男性罪犯具有显著的外向型人格特质、焦虑紧张和较大的内心冲突。暴力犯较性罪犯更持强固执。提示,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应矫正其不良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犯 人格特征 行为医学
下载PDF
犯罪人格:从是否存在到是什么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东平 詹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7,115,共7页
犯罪人格现象是否存在,是一个在刑事法学中引起争论的问题。犯罪学上犯罪的概念应与刑法学保持一致,人格缺陷是犯罪生成原因中的一个变量因素。犯罪人格最终是作为法律观念形态存在的,表现人格缺陷程度的概念。犯罪人格这一概念应当重... 犯罪人格现象是否存在,是一个在刑事法学中引起争论的问题。犯罪学上犯罪的概念应与刑法学保持一致,人格缺陷是犯罪生成原因中的一个变量因素。犯罪人格最终是作为法律观念形态存在的,表现人格缺陷程度的概念。犯罪人格这一概念应当重新定义,新概念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严重的人格缺陷是犯罪生成的主要原因,从而为犯罪预防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人格 犯罪原因 人格缺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